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4.9%,略低于2004年的5.3%。全球经济增长的领头羊是年增长10.2%的中国和年增长8.5%的印度。世界经济最近的迅猛增长是近半个世纪经济增长的延续。1950年,世界所有货物和服务的毛总产值(按购买力平价外汇率计算)为7万亿美元,而2005年则上升到61万亿美元。在这一期间,人年均收入从2923美元增加到9440美元。预计2006和2007年增长约为5%。  相似文献   

2.
刘功 《环境》1997,(3):39-39
报载:1996年全球共发生了大约600起自然灾害,导致1.1万多人丧生,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约600亿美元。其中最严重的中国长江沿岸发生的特大洪水,为150年来世界最大的水灾。最严重的风暴发生在美国东北部,造成了约3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环球     
《环境保护》2014,(11):9
正2050年全球能源转型或可节省数亿万美元日前,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14年能源技术展望》称,全球如果转为使用清洁能源将产生44万亿美元的成本,但同时也会因为减少使用化石燃料而节省下115万亿美元。国际能源署署长玛丽亚·范德胡芬表示,如果  相似文献   

4.
对外贸易已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之一.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以平均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成为全球对外贸易增长最快的国家.2006年我国对外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77万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4.5%,贸易顺差达到1500亿美元.世贸组织认为,到2007年底,中国外贸总额可能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欧盟的世界第三大贸易体.目前我国每年对外贸易顺差超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达到1.3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同时,在华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迅速,2003年已超过500亿美元,2006年达到613亿美元,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引资大国.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人道事务部近日在日内瓦发表公报指出,去年全球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高达650亿美元。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冰灾夺去人的生命最多,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总额的三分之  相似文献   

6.
世界自然基金会近日发表报告称,预计到2020年,全球清洁能源产业的产值将达2.4万亿美元,成为继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工业。该报告称,包括风电设备、保温材料、太阳能电池板和生物乙醇生产设备在内的清洁能源产业2007年获得了9300亿美元的收益,已超过了全球制药行业收益的总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行动负责人基姆·卡斯滕森说,  相似文献   

7.
调整产业结构开创环保新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总量增长约82倍,达到4.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但同时经济陕速增长也给资源环境带束巨大压力,2007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近27亿吨标准煤,占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2.92%,而同期GDP只占世界总量的6.33%.  相似文献   

8.
在环境经济的研究中,环境费用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愈来愈引起国内环境经济学家的重视。环境费用,有的称之为环境代价、环境经济损失等,但其意义都不尽相同。环境费用是指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费用和由于污染和破坏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费用的总和。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科学院不久前公开发表一份关于《90年代中期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称》的报告,根据估算,1995年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了1875亿元,占当年GNP值的  相似文献   

10.
入世后我国环保产业面对的挑战及应对之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国际环保产业的发展特点1.1环保产业规模大,发展迅速环保产业作为90年代迅速增长的新兴产业具有较强的“后发优势”。目前,美国、西欧和日本环保产业的产值已占全球的87%,并且还以高于GNP增长率1~2倍的速度发展。例如,德国作为欧洲环保市场发展较好的国家,每年市场增长率为6%~8%,远远超过其国民经济平均增长率。1998年,世界环保市场交易额为4500亿美元,预计到2000年世界环保产业的产值将达到6000亿美元,2010年后国际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可达到1万亿美元。1.2环保技术与产品高科技化,…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了原材料严重短缺和环境破坏。工业企业排放的各种污染物、城市垃圾及粪便、固体和农业废物、土壤侵蚀均使环境受到不良影响。这些问题导致每年的经济损失超过100亿美元。为此,国家计委和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根据5年计划,将在环境保护方面投资8亿美元。其中包括防治  相似文献   

12.
正一、引言海洋关乎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既是支撑全球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引擎。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6年统计,2010年全球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清洁能源、渔业、海运海工、海洋旅游等)总产值约为1.5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海洋经济将超过3万亿美元。由此,海洋、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已共同成为当下联合国和各国政府密切关注的三大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叶堤 《装备环境工程》2007,4(1):21-24,66
简要介绍了材料大气腐蚀经济损失的估算方法,并以2002年为基准年,选择了重庆市主城中心的6个功能区作为代表性区域,运用腐蚀破坏剂量响应函数和使用寿命计算公式对锌材料的腐蚀经济损失进行了定量估算.结果表明,由大气污染腐蚀破坏锌材料造成的年直接经济损失约为4061.7万元,约为同期GDP的0.1%.其中,干沉降对经济损失总量的贡献率在71%~99%之间,均值为92%.  相似文献   

14.
<正>快速发展的全球经济对国际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养育人类的地球不堪重负,也使不少国家的环境质量每况愈下。根据2013年9月在开普敦召开的第16届世界清洁空气大会所提供的数据,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0亿人遭受空气污染的侵扰,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城市人口死亡数字高达200万人,空气污染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占各自国内生产总值的2%和5%。据世界卫生组织于2014年3月25日发布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到国家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CBD)"的报告显示:外来生物每年给美国造成的损失是1370亿美元、印度1170亿美元、巴西为500亿美元、南非7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汶川地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重大破坏。  相似文献   

17.
《世界环境》2006,(6):3-3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盘点2006年中国社会经济之发展,有那么多数字令我们欢欣。我国外汇储备超过一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对外贸易总量稳居全球第三;经济总量已上升为第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购买力平价估算,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2.6%,排在美国和欧盟之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15%。商务部预测,今年全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将超过1.7万亿  相似文献   

18.
世界民办观察研究所最近发表(世界状况1998年)年度报告时指出,目前以消耗化石燃料为基础、以汽车工业为中心,对资源只消耗不回收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世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怎样才能使经济持续发展与保护生态系统协调进行,是各国政府目前面临的新挑战。 这份报告称,从1950年到1977年,全球经济的年产值从5万亿美元增长到了29万亿美元。1990年以来的7年里,全球经济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从农业文明  相似文献   

19.
环境经济学     
涂水产资源的经济姆失;对陆地生态系统破坏的经济损失;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经济损失。据计算,小清河污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年经济损失至少达23779.55万元,其中受害最严重的分别为:近海滩涂贝类资源(31.79%)、污灌造成的农作物受害(28.23%)、人体健康影响(15.9%)。最后提出了小清河生态建设战略。表7参6(沈英娃)X196 9603240建材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补偿费探讨/张智玲…(北京师范大学)//上海环境科学/上海市环保局一1996,15(2)一4~6,9环信X一100 应用新的资源价值观念与环境经济学中MOC框架及其他理论,给出了建材资源的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定义与…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区域经济系统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然而,我国碳中和路径设计需要考虑不同气候情景下气候风险的差异。如何评估不同气候情景下气候变化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尤其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经济损失评估对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提供重要指导信息。本研究基于参与CMIP6计划的BCC-CSM2-MR气候系统模式气候模拟资料,构建气候灾害经济损失函数,并预估不同SSPs情景下中国区域极端降水天气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显示,在高碳排放SSP585情景下,如没有适应能力的改善,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经济损失值将比排放量较低的SSP126和SSP370情景高,且这种趋势将逐渐扩大,在2090—2100年,年均直接GDP损失值可达2.4万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