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松民 《环境》2004,(12):43
在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法兰西巡逻兵”沮丧地取消了飞行表演,上万名观众抱憾而归(10月8日《京华时报》)。“巡逻兵”无法“巡逻”的原因,报道中说是因为大雾导致了能见度低,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天公不作美,但同一天新华社的一条消息道出了实情:“北京空气质量4日下降,长假最后两天达轻度污染”——原来如此!随后,北京市环境科学院大气所分析说:机动车对于空气污染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是法律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权利和义务,作为社会的瞭望哨,新闻媒体本应积极正确地履行舆论监督职责,有效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然而去年4月份,《京华时报》却卷入了与农夫山泉的纷争,终因舆论监督失范而导致公信力及媒体形象严重受损,该事件一度成为舆论的焦点。本文就《京华时报》对农夫山泉的舆论监督失范之处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新闻媒体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3.
《环境工作通讯》2014,(7):34-34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资深律师大卫·佩蒂特介绍说,美国的公民环境诉讼和中图的环境公益诉讼目标类似.都是为了促使公民通过诉讼的方式确保环保法律法规得到实施,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美国的公民环境诉讼条款始见于1970年联邦《清洁空气法》。公民诉讼领域的一个关键案例是1972年的塞拉俱乐部诉莫顿案。  相似文献   

4.
机关报作为中国特色的纸媒品种之一,在党和国家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安徽省政协机关报——《江淮时报》为例,探究机关报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一篇《倾城之恋》,道尽香港的滚滚红尘。 而沈继光的一本《乡愁北京》,却复原了一座城池30年代的变迁,说不出的五味杂陈。这是北京,我们首都的乡愁。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前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态势,审视发现政府有时缺乏道德担当容易导致危机失控。只有政府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政府"公民性",才能以此为支点撬动数量庞大的公民群体也积极投身于公民道德建设中,使公民的"政府性"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整体社会的共同治理水平。本文以环境群体性事件为例,基于政府的"公民性"和公民的"政府性"及二者辩证关系,提出尊重民意创新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思路,即增进官民互信,实现政府的"公民性"和公民的"政府性"的和谐统一是解决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切入点。首先,发挥环境群体性事件在评价公共政策中的反馈器作用;其次,发挥环境群体性事件在分析社会矛盾中的切入点作用;再者,发挥环境群体性事件在考量社会稳定的晴雨表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丽 《世界环境》2008,(1):70-73
基于环境公益诉讼在世界各国环境保护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学术界及环保实务界呼吁在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法制化进程。从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角度考量,笔者现对美国环境法中的公民诉讼制度予以介绍,并就如何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些媒体类网络公司屡屡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影响了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本文阐明了公民隐私权与媒体类网络公司公信力之间的关系,并对“传播虚假新闻、人肉搜索的滥用、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等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现象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媒体类网络公司保护网络公民隐私权的途径,以实现媒体类网络公司公信力的提升.最终保证整个网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吴立金 《环境》2007,(12):45-47
社会公众作为汽车消费者的主力人群之一,其汽车消费观念如何,直接体现了一个消费者的公民责任——这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公民环境权的正当性源于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二者都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都体现了对人的本质关怀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公民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我国法律目前尚无明确规定。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对公民环境权的高度肯定和保障,我国应积极顺应生态社会潮流,在宪法和法律中确认和保障公民环境权。  相似文献   

11.
今后.北京市所有新建、改扩建居住建筑将执行新节能设计标准。东西向外窗将装“遮阳伞”.12层以下建筑将装太阳能等.节能达75%。从北京市规划委获悉,《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已完成.近期将公开征求意见。据了解,在北京市能源消耗总量中.建筑能源消耗占到了近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联合利华是一家以生产日用化学品为主的企业。但一直以来,联合利华在中国始终把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本土化跨国公司作为其努力的目标,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全球以及中国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联合利华也加紧了自己的“绿色进程”,并拓宽了保护环境和节能减排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日益重视低碳经济。对于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我国公民更加注重环保、绿色理念。可以说,低碳生活是人们追求的一种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本文立足低碳经济角度,探讨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房地产过度开发以及相关房地产环境法律制度的缺失对公民环境权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切实保护公民固有的基本权利——公民环境权,在房地产开发领域,应对房地产开发中公民环境权问题进行法律思考,并秉持“预防为主”、公民居住利益优先、消费者保护和利益协调衡量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我国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由于社会生产的无度开发、对自然环境的无节制索取,使得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赐予,面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世界各国纷纷加入低碳环境计划的行业中。各国加强了对人民低碳环保意识的教育与培养,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公民的环保意识,推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将就低碳经济环境下公民环保意识的提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2008,(5):75
新华网2月17日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6日报道,“生态妈妈联盟”日前聚会,呼吁人们从自己家里做起,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要有坚实的公民环境教育作支撑。公民环境教育的文化价值是环境教育价值的内在表现形式之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不可断裂的天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环境教育的文化价值体现。环境教育的文化价值能够促进生态文化的生成与人文资源的开发,能够发挥环境教育的文化选择与批判功能,促进价值观念转型,能够发挥环境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促进人文理性精神的活化。  相似文献   

18.
《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刊登的有关北京雾霾的报道在报道频率、议题分布、报道版面和配图、报道倾向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别。两报对新闻客观性、平衡性的把握不尽相同,其议程设置的不同侧重体现出中西方不同的报道理念。  相似文献   

19.
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公民的宗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把“保护环境的责任”上升为企业公民必须遵守的“法定社会责任”,正逐步成为广大企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20.
戴洁 《环境保护》2022,50(13):60-64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与部署,要求全体公民积极转变生活方式,参与承担相应的环境义务。在正式制度框架下,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在不同效力层面明确规定了公民需承担的环境义务,但在实践中,公民承担环境义务依然面临诸多障碍和问题,因而需要培育公民承担环境义务的价值和理念、提升公民承担环境义务的知识和能力、建立健全公民承担环境义务的配套设施和机制、推动环境保护相关产品形成市场规模、重视公民承担环境义务对就业的影响、对承担特殊环境义务的公民给予相应补偿,引导公民有效地履行和承担环境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