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1997~2000年在东海(27°~32°N,128°E以西)的大型浮游动物垂直拖网调查结果,对陆架区毛颚动物多样性指数分布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海区多样性指数以冬季最高,夏秋季次之,夏季第三,春季最低;平面分布格局大致呈近海向外海、北部向南部递增的趋势;多样性指数主要取决东海暖水、黑潮和东海沿岸水的消长,反映了不同季节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1989年11月对杭州湾北岸上海石化总厂附近(121°10′-121°26′E、30°30′-30°48′N)调查区进行了大型浮游生物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范围内浮游动物平均总生物量为187.3mg/m3,与历史同期资料相比明显增高。浮游动物经鉴定有13种,分半咸水性河口种类和低盐沿岸种类。群落结构指数分析表明,站位丰富度(d)低(0.56-1.37),单纯度(Σπ2)高,多样性指数(H′)低(1.25—2.17)。优势种突出,优势度高,优势种聚集强度指标值高,种类间个体分布不均匀,且主要集中在金山嘴附近及总厂附近沿岸。本调查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已受到轻度污染影响。本文还对保护杭州湾渔业水域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8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冬(2009年2月)4个季节东海(26°00’~33°00’N,127°00’E以西)桁杆拖虾网所获得的口足类调查资料,以渔获率作为口足类分布的数量指标,分析了调查海域的口足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四季共捕获口足类20 种,隶属于4 科,11 属,其中优势种为口虾蛄(Oratosquillaoratoria)和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在各季节出现的口足类种类数中,春季出现最多,其余三季变化不大;各季节口足类渔获量及渔获率变化明显,冬季渔获量及渔获率最高,以下依次为夏季、春季和秋季;从区域分布看,东海南部海域在口足类种类数和生物量两项指标均高于北部和中部两个海域;口足类以及优势种口虾蛄在4 个季节的调查中具有相对较为集中的生物量高发区,但聚集特征不明显;黑斑口虾蛄的分布则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4.
对东海内陆架表层沉积物中黑碳含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黑碳在东海内陆架不同区域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来源,并与长江口徐六径悬浮颗粒物中的黑碳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长江口徐六径悬浮颗粒物中黑碳的含量平均为1.68±0.51mg/g,且枯季浓度要高于洪季,这反映了燃烧活动的季节变化。黑碳在东海内陆架表层沉积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岸区域沉积物中的黑碳含量接近,且与粒径成负相关,并低于徐六径悬浮颗粒物中黑碳的含量,说明来自长江输入的黑碳主要以烟炱为主,并且部分粒径极小的颗粒未完全沉积下来;在123°E以东区域的表层沉积物中的黑碳含量分布较广,并与平均粒径成正相关,说明该区域主要以石墨态黑碳为主。另外,东海内陆架表层沉积物BC/TOC在0.11~0.55之间,因此在研究该区域碳循环过程中,不可忽视BC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特征及类型差别。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安艺的尾波理论,使用赤峰台单台记录的地方震、近震尾波资料,通过数值计算,测定了赤峰地区(41°~44°N,117°~121°E)地壳介质的品质因数。结果表明,在赤峰市南部地区介质Q值分布呈西高东低的态势,而北部地区介质状态差异很大,个别局部区域存在Q值异常区。最后对本方法求得的Q值所涉及的范围及Q值与深度和频率的关系作了简单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伊克昭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地理位置北纬38°~41°,东径106°~111°,东濒黄河与山西相接,北依库布齐沙漠,南与陕西省搭界,西邻宁夏回族自治区,属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本区内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分布在伊克昭盟境内的准格尔、东胜神府煤田以其煤炭资源储量大、煤质优、品种全、煤层厚、覆盖薄、开采易为当今世界罕见而闻名于世。自1973年世界性的石油危机以来,煤炭在世界能源  相似文献   

7.
用荧光光谱、三维扫描荧光光谱、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分析方法综合研究了杭州湾(30°09'~30°50'N,121°21'~122°E)底质中油分布特和时空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底油中油来源。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油浓度湾北部沿岸比湾南部沿岸高,其中以湾口东北部最高。从表层至深部(在1.2m范围),油浓度从高到低明显下降(即从24.7×10^-6降至6.8×10^-6)。底质中油污染物质主要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杭州湾海区两次赤潮的调查与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82年8月20日,24日两天分别发生在普陀山东北海面(30°05′N、122°35′E)和长江口余山以东海面(31°30′N、122°35′的两次赤潮进行了调查与初步研究。认为这两次赤潮都发生在高温、低盐海域,赤潮生物为夜光虫(Noctiiuta miliars)和少量铠角虫(Ceratium)。研究表明,赤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长江洪水期径流携带丰富的营养盐,造成了夜光虫的大量繁殖。另外,河口区的高温、低盐和两次强台风的影响都能加速赤潮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确定不同保证率下的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uan L  Hao J  Zhou Z  Xie S 《环境科学》2002,23(5):25-28
在进行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区划时 ,通常以 1°× 1°(经纬度 )的网格为单位进行计算 ,难以反映网格内不同生态系统对酸沉降敏感性的差异 .为了便于决策者根据临界负荷确定酸沉降控制对策 ,也为了使 1°× 1°的结果更具代表性和实用性 ,本研究确定了 0 1°× 0 1°网格为单位计算的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保证率的概念 ,得到了一系列与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允许有一定损失的 1°× 1°的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图 .利用累积分布函数 ,本研究还确定了不同保证率下的中国酸沉降超临界负荷分布和各省、市、自治区的酸沉降临界负荷 .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毛赤杨和白桦/沼泽交错带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研究长白山毛赤杨、白桦/沼泽交错带和干扰白桦/沼泽交错带植物多样性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毛赤杨、白桦/沼泽交错群落植物多样性随着交错区环境梯度变化呈现出凸型水平分布格局,其植物多样性指数为相应地段森林群落的1.5倍,沼泽群落的2~3倍。干扰白桦/沼泽交错群落植物多样性随着交错区环境梯度变化呈现出凹型水平分布格局,其植物多样性指数仅相当于相应地段沼泽群落或森林群落的80%左右,仅为毛赤杨、白桦/沼泽交错群落的70%;②毛赤杨、白桦/沼泽交错群落植物多样性呈现“金字塔型”垂直分布格局,其垂直分布格局是草本层(5):灌木层(3):乔木层(1)。而干扰白桦/沼泽交错群落植物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为草本层(5):灌木层(0.4):乔木层(1),并未呈现典型“金字塔型”分布。因此,人为经营活动不仅降低了森林/沼泽交错带植物多样性水平,也改变了其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位于东径103°30′~116°10′,北纬29°05′~33°20′之间,全省土地总面积18.95万KM~2,林业用地占总土地面积的43.61%,森林覆盖率为25.7%,(1989年林业厅统计)分布不匀,27个山区县的复盖率(X±8)为33.O±10.36%,丘陵县28个,复盖率为23.13±9.31%,18个平原县的森林覆盖率为3.22±2.69%,覆盖率达标的仅16个县,占全省73个县(林区)的21.92%,山区(山,丘陵)占总土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一)生态系统多样性中国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以东部分海域,呈北东-南西向的弧形,环绕着大陆,具有丰富的海洋和海岸生态系,拥有4个大海洋生态系统,即黄海、东海、南海和黑潮生态系统。根据生态系统类型,中国海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全国排污申报数据 ,按 1 /6°× 1 /6°网格精度估算了 1 99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固定燃烧源SO2 、NOx、CO和HC的排放分布。  相似文献   

14.
海湾水交换的研究——乳山东湾环境容量初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前言 乳山东湾从东乳山至锚葫咀一线以东海域,大约位于121°29′-121°37′E,36°47′-36°51′N的范围内(图1)。湾口与乳山西湾相接,其西湾外与黄海相接。乳山东湾外即西湾主航道南侧,先顶山西北角有一礁石(称为取脚石)阻挡。乳山西湾东南侧有一片沙港呈“┙”形阻挡。西湾口内水深最深处可达15米,而湾口外水深度变浅,可达5-6米。因此,  相似文献   

15.
东海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用实验室模拟法研究了2002年4月30日~5月17日和2002年8月26日~9月10日东海两个航次硅、磷、氮营养盐12个站位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通量,采用连续函数拟合的方法计算了营养盐界面交换速率.结果表明,春、夏季SiO3-Si在东海沉积物-海水界面上均表现为由沉积物向水体的转移,平均交换速率为4 12 mmol/m2·d.PO4-P、NH4-N、NO2-N和NO3-N则随站位的不同有一定的差异,平均交换速率分别为-0.01、0.48、-0.02和-0.07 mmol/m2·d.平均两个航次的结果,SiO3-Si、PO4-P、溶解无机氮(DIN)在东海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通量分别为3 18×1012、-7 37×109和2.95×1011mmol/d,可提供维持东海初级生产力SiO3-Si的55%、DIN的5.1%.  相似文献   

16.
东海区北部小黄鱼生殖群体分布及与水团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3~2005年每年4月东海区北部小黄鱼CPUE、海水温度和盐度数据,分析了春季小黄鱼分布与水团间关系。结果表明,2003~2005年每年4月小黄鱼的平均CPUE分别为4.72、3.47和1.96 kg/h;小黄鱼的主要分布区可分为4个海域:A,黄海南部近海;B,黄、东海交界海域;C,长江口外海域;D,东海中北部海域;小黄鱼最适生存的底层温度为10~14℃,底层盐度为32~34.3;研究海域内底层水团包括:东海北部底层冷水团、黄海水团、黄-东海混合水团以及东海混合水团;分布区C内的小黄鱼主要位于东海混合水团和黄-东海混合水团的交汇处,其它3个分布区内的小黄鱼都是在东海北部底层冷水团与其它水团的交汇处。  相似文献   

17.
杭州湾沉积物中油浓度分布特征及其来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荧光光谱、三维扫描荧光光谱、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分析方法综合研究了杭州湾(30°09'~30°50'N,121°21'~122°E)底质中油分布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底油中油来源。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油浓度湾北部沿岸比湾南部沿岸高,其中以湾口东北部最高。从表层至深部(在1.2m范围),油浓度从高到低明显下降(即从24.7×10 ̄(-6)降至6.8×10 ̄(-6))。底质中油污染物质主要是陆源输入。即由江河径流携入(包括长江入海径流对本湾的直接影响),大气沉降输入和船舶溢油及含油废水排放入海。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河口区浮游植物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10年5月、8月、11月黄河三角洲主要河口浮游植物的调查,该水域共有浮游植物42种,以硅藻门所占比例较大;细胞密度为5.3×107~2.41×109ind/m3;生物多样性H为0.56~1.4,植物物种丰度指数D为0.06~0.36,均匀度指数J值均在0.5以上。结果表明:与莱州湾、渤海湾海域相比,黄河三角洲主要河口区浮游植物具有一定的淡水特征,种类组成及数量差异较大。黄河三角洲主要河流入水口处浮游植物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与莱州湾、渤海湾海域相比差别不大,均较低。渤海水域主要河流入水口处营养状态均为中营养型以下,且春季好于夏秋两季,表现出一定的季节趋势。  相似文献   

19.
黄浦江表层水体中低环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5年12月-2006年5月连续监测黄浦江表层水体中低环多环芳烃(LMWPAHs)含量。结果表明,萘、芴、菲和蒽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23ng/L,57.8ng/L,58.8ng/L和11.5ng/L。黄浦江表层水体中LMWPAHs的分布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其总浓度沿黄浦江上中下游逐渐升高,在外滩附近,即S6采样点(311°44′6.2″N,1212°92′1.6E″),S7采样点(311°52′8.9″N,213°21′9.7″E)达到峰值。水体中LMWPAHs浓度受季节影响,冬季浓度明显高于春季。其特征化指数表明,黄浦江表层水体中LMWPAHs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相似文献   

20.
菲尔德斯半岛南部火山岩系由下而上,玛瑙滩段和化石山段MI=-76.9°,MD=59.7°,属新生界下第三系始新统中下部极性(?)合带中的正向亚带;按磁偶极子模式,平均古地磁极(S)的位置是64.3°S,116.4°W;采点古纬度南纬约65°。长山段I=77.6°,D=211.6°,为上述极性混合带中的反向亚带;虚地磁极(N)位置是75.9°S.118.7°W;采点古纬度南纬约66°。位于化石山段之上,长山段之下的岩块山段,数据具有随机性,这与其形成的地质背景有关。结果表明:1、化石山段与岩块山段之间,是早、晚两个喷发旋回的界线所在。2、菲尔德斯半岛自早第三纪始新世以来,总趋势是向赤道方向移动了大约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