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述了土壤污染物源解析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土壤污染物的主要类型与来源。指出,定性源识别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比值法、多元统计法、空间分析法等;定量源解析技术主要包括源清单法、扩散模型法、化学质量平衡模型法、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UNMIX模型法、同位素法等。重点总结了这些技术方法的原理及其在应用上的优势与局限。从解析对象、解析方法和软件开发角度,提出了土壤污染物源解析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系统地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者所采用的各种分析方法基础上,指出了现有实验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主张尽量使用和开发仪器分析检测方法,并建议尽快规范土壤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尽早解决目前常用分析方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土壤石油污染防治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3.
微波萃取技术在分析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微波萃取技术及其使用的试剂、设备和条件,对微波萃取在分析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应用予以综述,阐述了微波萃取技术是分析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现场快速监测技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我国突发性环境事故发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环境现场快速监测工作缺少规范化管理,以及标准监测技术方法不完善等问题。探讨了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快速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检测管,手持式气体检测器,便携式气相色谱(配置光离子化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或串/并联检测器)及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等技术在快速检测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方面的性能特点与应用情况,并对我国建立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现场快速监测标准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美国环保局颁布的两种色质联用(GC/MS)分析方法,综述了两种方法在监测分析有机污染物方面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包括多氯联苯(PCBs)、农药、PCD、PCF、多环芳烃(PAHs)、酚类以及土壤、污油、化学危险品、生物等样品中多组分有机污染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毛细饱水带的水动力学特性,指出在地下水污染研究中,污染物在毛细饱和水带和潜水怪具有相同的水平运动规律,并以实例分析说明该带对污染物运移的重要性。建议在研究和一非饱和条件地下水及污染物运动问题时把毛细饱水带与潜水含水层统一为饱马毛细饱水带顶面作为饱水面。  相似文献   

7.
煤气化过程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分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的基本原理,对比分析国内外常压采样系统和加压采样系统的设计特征,选择煤气化过程中5种常见气态污染物为分析对象,列举常用的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为加压气化装置采样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材料和建议,归纳了一些有助于提高气态污染物检测数据可靠性的措施,希望能为煤气化过程中(特别是加压煤气化过程中)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的设计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大气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大气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采样方法和气/固相分配模型,综述了索氏提取、超声波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萃取、固相微萃取等样品预处理方法,以及直接进样热解析和其他仪器分析方法,对大气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研究进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总量控制机理和定量评价考核的研究,初步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首次提出了污染物总量控制率和削减率概念,界定了污染物削减量、去除量、削减产生量和增减波值等概念。  相似文献   

10.
土壤介质中酞酸酯类污染物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加压流体提取(PFL、ASE)提取-GPC净化-GC/MS分析土壤中酞酸酯类污染物方法的程序和质控要求,研究了每个步骤对分析六种目标物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影响以及测定实际土壤样品的情况.结果显示,加压流体提取(PFL)、浓缩和GPC净化各步骤全程序空白加标回收率分别在86.3%~108%、78.5%~117%和87.4%~103%范围,精密度均在15%以内.在实际土壤样品中加入六种酞酸酯标准的加标回收率在45.2%~103.4%范围内,其相对标准偏差8%~23%.  相似文献   

11.
环境生态风险评估(ERA)流程已经被纳入全球环境政策中,既用于规范新化学物质的授权和营销(前瞻性环境生态风险评估),也用于评估潜在的污染场地(回顾性环境生态风险评估)。将土壤生态毒理学应用于风险评估,能阐明有毒物质对土壤生态系统中生命有机体的危害程度与范围。笔者主要介绍了应用评估因子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对基于效应数据进行的外推与估算,并综述了欧美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土壤生态风险评估框架、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实施情况等,为中国开展土壤污染物生态毒理效应和风险评估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河流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总结了近年来河流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集中评述了国内有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分析研究现状 ,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前处理和样品分析 ,并对今后河流、湖泊及水库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分析工作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对于环境敏感程度等级高的Ⅰ类建设项目而言,采用定性描述和类比分析对土壤环境影响进行论述评价不甚合理.本文以某危险废物处置类建设项目为例,应用Hydrus-1D预测模型研究了污染物溶质在包气带中的运移情况,结果表明:当污染物砷、铜、铅、镍持续点源垂直入渗100 d后最大下渗距离分别约为1.40、1.65、1.44 m和1...  相似文献   

14.
水体有机污染物分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评述了水体有机污染物分析中GC、GC-MS、LC、GC-FTIR等方法的特性和适用范围,介绍了应用各种分析方法分析水体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水体有机污染物分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区域土壤中氯苯类化合物测定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区域内16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萃取法对样品中的氯苯类污染物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仪分类和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提取土壤中氯苯类是可行的,并能够进行分类检出;预处理中提取的最佳、合理的溶剂为正己烷;实验还得出了11种氯苯类化合物在18min内全部流出的最佳色谱条件。检测数据显示区域土壤内主要氯苯类污染物为二氯苯、四氯苯和六氯苯。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城市绿地和降雨系统模拟装置,研究绿地系统对径流污染物的净化机理。研究表明,模拟绿地对径流污染物的削减和污染物总量的控制有较好作用。降雨0.5h内污染物质主要被0cm-15cm层土壤所吸附,2h后各层对有机质、氮磷的吸附能力基本相同。绿地系统对径流污染物中COD、NH4^+ -N、NO3^- -N及TP去除率为37.6%~49.9%;降雨期间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靠土壤和植物根系的截留、吸附和吸收作用,因此对土壤NH4^+ -N、NO3^- -N及TP的吸附过程用Langmiur方程进行拟和,发现土壤对NH4^+ -N及TP的吸附反应在常温下自发进行程度较强,对NO3^- -N的吸附反应在常温下较难进行。且降雨后微生物开始降解吸附于土壤颗粒表面和植物根系的污染物,降雨后第5d~8d,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达到最大值,说明雨后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主要发生在降雨后第2d-8d内,且t4d~17d土壤污染物含量基本降到降雨前水平,土壤得到再生.  相似文献   

17.
环境优先物筛选工作,是一个主要针对有机污染物的牵涉面广、工作量大而又细致的研究工作.这是因为无机污染物品种较少,组成简单,生产量较大(或浓度较高),用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一般都能监测,其毒理也较易确定,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早已为人们熟知,并在各国早期地面水水质等控制标准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但是对有机污染物,由于其种类和同分异构体繁多,成分复杂,在环境中大多数又是痕量,分离、鉴定技术十分困难,经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水体沉积物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监测的预处理技术,重点评述了我国水体沉积物中主要有毒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的监测研究现状,认为水体沉积物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研究领域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是广泛开展国内主要河流、湖泊、海洋的监测研究和其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及转化机理、生殖毒性以及污染消减与修复技术研究;加强新型预处理技术及其与大型仪器联用技术的研究;尽早建立水体沉积物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方法标准及污染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通过考察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的基本原理,对比分析国内外常压采样系统和加压采样系统的设计特征,选择煤气化过程中5种常见气态污染物为分析对象,列举常用的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为加压气化装置采样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材料和建议,归纳了一些有助于提高气态污染物检测数据可靠性的措施,希望能为煤气化过程中(特别是加压煤气化过程中)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的设计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内分泌干扰物(EDCs)、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等典型新兴环境污染物的主要类型、环境浓度、分析方法、来源与归趋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内分泌干扰物、药物及个人护理品在世界各地的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检出,表明了污水处理技术的不完善性,亟需研究并应用更全面的污水处理技术,以从源头上阻断新兴环境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