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接触氧化过滤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开  杨小俊  李振华  王弘宇  李璐  吕斌 《环境科学》2009,30(12):3596-3601
针对一种采用组合填料的接触氧化过滤一体化生物反应器,进行了以间歇方式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曝气时间为60 min,DO为2~3 mg/L,反应器上部填料层容积负荷率(以COD计)为2.4 kg/(m~3·d),生物滤床初始滤速为5 m/h时,反应器出水COD、NH_4~+-N、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6%、81.4%和96.7%,但TP去除效果欠佳,平均去除率为60.1%.  相似文献   

2.
微电解-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微电解预处理工艺,去除了一部分焦化废水的污染物并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单元处理工艺提供了可行的基础。试验结果表明,微电解预处理焦化废水污染物的去除率均在70%左右,废水的可生化性由约0.261提高到0.543。  相似文献   

3.
采用O3+BAF和Fenton+BAF两种工艺去除焦化废水中经生物处理后的残余污染物,考察了O3浓度、pH值、亚铁/双氧水配比、双氧水加入量、曝气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臭氧加入量为800mg/L,BAF曝气时间为18h,双氧水加入量为0.5mL/L,亚铁为2g/L,出水COD都低于70mg/L,色度低于50倍,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焦化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PACT—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结果表明,排放水的COD可降至100 mg/l、NH_3-N浓度可达15mg/l,基本达到排放标准。该工艺适合于现有焦化厂废水处理设备的改造。  相似文献   

5.
焦化废水是冶金工业中常见的污染物,在多个加工环节中都有产出。在传统治理方式中,人们采用了吸附技术、混凝气浮技术、A/O技术、SBR技术模式来治理焦化废水,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业界开始采用催化湿式氧化模式、烟道化处理模式、固定化细胞模式、膜生物反应器模式等来治理焦化废水。未来我们将沿着多种技术整合、工艺与设备同步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来进行焦化废水治理技术的创新,以使得成本更低、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6.
焦化废水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在厌氧34℃、pH值7.5~8.5,HRT为33h的条件下,经过115d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当进水NH4+-N、NO2--N浓度分别为80、90mg/L左右时, TN负荷可达160mg/(L·d),系统NH4+-N和NO2--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达86%和98%,TN去除率可达75%. GC-MS分析结果表明,酚类是焦化废水中较易被生物利用的有机物,ANAMMOX过程对好氧短程硝化工艺出水残余低浓度酚类有机物有进一步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膜萃取前处理工艺,去除了大部分焦化废水的浓氨污染物并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单元处理工艺提供了可行的基础。试验结果表明,液膜萃取前处理焦化废水的污染物(包括液膜萃取前的预处理)的去除率均在70%左右,废水的可生化性由约0.261提高到0.543,可生化性提高了52.1%,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单元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可达到国家冶金行业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活性污泥法对焦化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好氧降解菌以及硝化类细菌构成的活性污泥对焦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考察了污水处理过程中,处理时间、温度、pH值等因素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对焦化废水代谢的最佳pH值是6~8,温度为30~50℃,曝气时间控制在6~8h时,活性污泥能够有效降解焦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对焦化厂焦化废水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水氧化废水处理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处理后的水中氨氮、COD和色度达到或低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指标,处理工艺无二次污染,是较为理想的焦化废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屠宰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经过90d的连续运行对屠宰废水的处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出水CODCr和BOD5稳定,平均去除率均达95%以上;NH3-N的去除率高达93.7%;对TSS、浊度、SS及动物油脂的去除率分别>99.0%、99.3%和95.8%,在工艺运行的90d里未发生膜污染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介绍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反应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饮料废水的工艺设计和运行效果。运行结果表明:此工艺能有效处理饮料废水,COD、BOD5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5.8%和98.1%,出水水质达DB 61/224—2006《陕西省渭河水系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应用SBR法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SBR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采用缺氧-好氧-缺氧结合的运行方式,曝气16h,进水COD、NH3-H分别为1200mg/L、250mg/L时,出水均可达到国家二级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设计研究了一种新型内循环生物流化反应器处理污水。该反应器在CODCr负荷为 15kg m3·d、气水比为 30、停留时间为 0 6h时 ,仍可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CODCr去除率可达 75 %  相似文献   

14.
焦化废水生物流化床系统脱氮中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平  王彬  石炎福 《环境工程》2002,20(4):14-17
以厌氧流化床、缺氧流化床作生物反应器 ,聚合物多孔高分子颗粒作微生物固定化载体 ,采用厌氧 缺氧 好氧工艺进行了焦化废水处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 :当系统稳定运行时 ,进水NH3 N、CODCr、酚平均浓度为 5 39 5mg L、14 88mg L、2 4 7 7mg L时 ,出水NH3 N、CODCr酚平均浓度分别为 14 3mg L、2 5 2 4mg L、0 2mg L ;厌氧流化床、缺氧流化床反应器中存在厌氧氨氧化反应 ,在这 2个阶段NH3 N分别去除 9 8%和 3 3%。该生物流化床系统脱氮技术对现有焦化废水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改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水产品加工废水的设计及运行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水产品加工废水,设计能力400m3/d,废水进水水质CODCr为728~1176mg/L,运行稳定后,出水水质CODCr为92~140mg/L,CODCr去除率为85.2%~93.3%,出水水质稳定,达到(GB8978-1996)中的二级排放标准。运行1a来,剩余污泥产生量少,仅排除剩余污泥1次;废水处理成本为0.92元/m3。  相似文献   

16.
活性炭对焦化废水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明霞  张智 《能源环境保护》2011,25(1):23-25,28
采用活性炭对焦化废水进行吸附处理,考察了吸附时间、活性炭用量、pH值、吸附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L废水pH值为6,活性炭用量0.5 g,室温下吸附120 min后,焦化废水COD去除率达60%以上。该过程的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表示为:q=10-6.0 065c3.3 303;吸附热为26.35 kJ/mol;动力学方程可用班厄姆方程表示为:q=17.5-17.5exp(100.9053t-0.7839)。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焦化废水A/O2生物处理工艺的流程和开工调试中污泥培养驯化的方法,并讨论了影响硝化和反硝化工艺的因素及实际运行中控制的参数。  相似文献   

18.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屠宰废水开工调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栋  王全金  林郁 《环境工程》2003,21(6):16-18
结合工程实例 ,介绍采用二级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屠宰废水 ,该处理系统开工调试中污泥培养驯化、系统稳定运行改善出水水质 ,使出水水质达到北京市《水污染排放标准》中的第二级标准 (新改扩 )。  相似文献   

19.
许华诚 《环境工程》2013,31(1):9-11
介绍了改进型ABR+复合生物反应器在糕点残渣废水处理工程实例中的应用,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处理糕点残渣废水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出水水质达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吹脱法预处理焦化废水中氨氮的条件试验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焦化废水中氨氮对后续生物处理严重冲击的问题,利用实际废水作为研究对象,在试验规模的反应器中研究了废水温度、气液比、吹脱时间和pH值等参数对氨氮吹脱去除率的影响。利用所建立的优化操作条件在70m3/h规模的实际焦化废水处理工程实践中,对氨氮的处理效率稳定在68%~85%。对后续生物处理过程基本不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