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以国内某码头为例,介绍了原油及成品油码头大气量油气回收工艺的方案分析及选型过程,确定了吸附+吸收/冷凝+焚烧的工艺方案,同时对原油油气进行脱硫处理。油气回收系统的回收单元可根据码头具体情况选用吸附+吸收工艺或吸附+冷凝工艺;若原油油气硫含量不超过100 mg/m~3,脱硫单元可选用干法脱硫,若原油油气硫含量超过100 mg/m~3,脱硫单元可选用络合铁脱硫工艺;焚烧单元可优先选用低温催化氧化工艺。  相似文献   

2.
三江平原河水中铁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潘晓峰  阎百兴  王莉霞 《环境科学》2010,31(9):2042-2047
采集三江平原河流(主要河流和沼泽性河流)水体,利用切向超滤和玻璃纤维滤膜技术分离铁的形态,研究了三江平原河水中铁的含量、形态和潜在络合竞争能力,以揭示湿地开垦对铁形态和输出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典型沼泽性河流中可溶铁和酸性不稳定铁平均含量高达1.16和0.81 mg.L-1,是主要河流铁的重要补给来源,主要输送络合态铁(占可溶铁70.9%)和离子态铁(占可溶铁9.3%).河流中可溶态铁均以低分子量铁为主要迁移形态,在主要河流中低分子量铁占可溶态铁的68.7%,含量为0.13 mg.L-1,在典型沼泽性河流中占可溶态铁的82.2%,含量为0.88 mg.L-1;典型性河流中Fe3+含量是主要河流的3.1倍,Fe2+含量相差不大.通过菲咯嗪的配位竞争实验发现,络合态和胶体态铁中也存在Fe(Ⅱ)的结合形态;在典型沼泽性河流中,络合态铁具有更高的潜在络合竞争能力,更容易形成稳定不易分解的络合态铁.因此,三江平原湿地开垦导致沼泽性河流铁输出的减少,稳定络合态铁输出的减少直接影响铁的迁移距离,对近海铁的输送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们通过开展试验室和实地监测研究,考察氧化、混凝两种方法去除水中被有机化合物络合铁的情况。试验涉及的有机物包括腐殖酸、富里酸、鞣酸和草酸。用的氧化剂为高锰酸钾、二氧化氯和自由氯。研究表明,由于具有较高分子量的DOC(溶解性有机碳)与F.(I)产生深度络合,致使氧化法用到的氧化剂几乎不与F.(I)反应。但在低分子量级DOC所络合的铁的氧化去除中,三种氧化剂、高锰酸钾能力最强,而自由氯、二氧化氯除对草酸络合铁有去除能力外,与其它DOC络合铁不反应。应用硫酸铝混凝法,在PH为6.0~6.3的条件下,高分子DOC络合铁可被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4.
聚铁处理工业废水和污泥脱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聚铁与聚氯化铝一样,是在水解和混凝机理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羟基连接的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在聚铁的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络合离子,因此采用聚铁混凝,就不能再用以往三价铁离子在水中生成氢氧化物的简单化学反应式,来解释其机理了,而应考虑到各种络合  相似文献   

5.
主要对整合铁吸收剂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配方的整合铁吸收剂的短期循环实验,了解体系脱硫率、铁浓度随循环次数的变化。其次,通过一系列连续性吸收极限实验,测定了不同配方吸收剂的极限吸收时间(即累积脱硫量),并考察了体系的吸收反应时间与脱硫率、pH值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6.
三江平原水田灌溉-排水过程中铁形态变化及输出贡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集三江平原农田灌溉地下水、稻田积水、渠系排水、土壤侧渗水,并采用切向超滤技术分离水体中不同形态铁,分析在灌溉排水及地下侧渗水中铁的迁移特征,并估算水田排水中铁的输出贡献.结果表明,在灌溉排水过程中,铁主要以低分子量形态和酸性不稳定形态迁移,地下水中Fe2+含量占可溶态铁的80.45%;地下水抽取到稻田后Fe2+含量显著降低,络合态铁含量升高,稻田积水中络合态铁占可溶态铁的75.50%;稻田积水排入渠系后,络合态铁中不稳定弱配位铁含量降低13.58%,其他铁形态变化不大.稻田积水通过地下侧渗进入渠系,随侧渗水体深度加深,Fe2+含量升高,络合态和胶体态铁含量降低,地下侧渗水向渠系水主要提供络合态和胶体态铁.三江平原湿地水田化改变了水体中铁的输出形态,同时,排水过程中铁的输出也对河流形成补给,水田灌溉排水过程可溶态铁的输出通量约为390kg.a-.1km-2,输出系数为0.186,灌溉-排水过程中残留在稻田土壤中铁的量约为1460kg.a-.1km-2,残留在排水渠系土壤中铁的量约为250kg.a-.1km-2,这对三江平原水土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炉煤气催化水解后的高浓度H2S处理需求,利用ASPEN软件的ELECNRTL物性方法和JOBACK基团贡献法估算以乙二胺四乙酸为配体原料的EDTA络合铁物性参数。以填料吸收塔和曝气再生槽2个反应器为核心,搭建了整套高炉煤气络合铁湿法吸收H2S与络合铁脱硫剂曝气氧化再生的反应流程工艺的仿真模型。通过单一因素分析发现,在1000 m3/h的烟气流量下,pH=8时,填料塔与再生槽的反应温度均为25℃,反应压力均为0.1 MPa,液气比为5∶1,络合铁浓度为0.05 mol/L,停留时间为40 s,n(O2)∶n(络合亚铁)为4∶1时,此模型能在成本与效率之间实现最优化,最终可以实现99.5%的H2S吸收率和97.6%的络合铁再生率。在此基础上使用正交分析对各因素的影响度进行分析,并将模型应用于实际示范工程的设计。结果表明,工程运行良好,与模型的预期值相近,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用于指导工程设计与优化。  相似文献   

8.
王睿  鲍晓军 《环境工程》2000,18(5):30-32
为全面了解杂多化合物体系的脱硫性能 ,本研究综合运用热重、微分量热及电镜能谱等分析手段对相同浓度的磷钼酸钠体系与螯合铁体系进行了脱硫产物的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磷钼酸钠体系的脱硫产物为仅含少量Mo、V物相的硫磺 ,而Fe EDTA体系的脱硫产物则硫磺含量较低且含有较多Fe的物相。因此 ,磷钼酸钠体系的脱硫性能比螯合铁体系稳定。  相似文献   

9.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12(1):49-49
近日,由南化研究院研制开发的络合铁法脱硫新技术,通过了由中石化组织的中试成果鉴定,将为硫磺回收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目前该技术已申请了3项发明专利,其中1项已授权。  相似文献   

10.
络合废水中重金属与有机酸之间交互影响,导致常规方式分离重金属难度高、效果差,因此其处理成为近年来重金属污染控制热点与难点。文章在调研大量重金属-有机酸络合废水处理前沿技术的基础上,对沉淀、吸附、铁置换/还原以及高级氧化等重金属-有机酸络合废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分析了其优缺点及优化方向。指出可实现络合废水中COD高效去除及重金属同步回收,不产生二次污染的高效低耗新技术是今后此类废水处理的主要难点和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聚苯乙烯基阴离子交换纤维和活性碳纤维对恶臭的 H2 S气体去除过程的研究 ,指出了其除臭机理及吸附特征 ,并与传统的净化材料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聚苯乙烯基阴离子交换纤维对 H2 S气体的吸附除物理吸附外 ,更主要的是化学吸附 ,聚苯乙烯基离子交换纤维是 H2 S恶臭气体的理想吸附剂。  相似文献   

12.
聚苯乙烯基阴离子交换纤维去除H2S气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聚苯乙烯基阴离子交换纤维和活性碳纤维和活性碳纤维对恶臭的H2S气体去除过程的研究,指出了其除臭机理及吸附特征,并与传统的净化材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基阴离子交换纤维对H2S气体的吸附除物理吸附外,更主要的是化学吸附,聚苯乙烯基离子交换纤维是H2S恶臭气体的理想吸附剂。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长城铝业公司氧化铝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硫化氢废气,设计了赤泥附液吸收和活性炭吸附联合净化系统。吸收系统对硫化氢的去除效率是85%,吸附系统对硫化氢的去除效率是99%,整个处理系统对硫化氢的总去除效率是99.85%,经过处理后,系统出口硫化氢的浓度达到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的要求。整个吸收-吸附系统的投资是168.5万元,处理单位成本0.33元/Nm3。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氧化法在温和条件下制备了γ-FeOOH,并对其进行XRD,FTIR,SEM,TEM及TG/DSC等表征。将制备的γ-FeOOH进行脱除H2S实验,发现低温氧化法制备的γ-FeOOH具有很好的脱硫精度(<0.1×10-)6。在此基础上,研究了KF、K3PO4和NaOH三种碱性添加剂对γ-FeOOH脱硫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三种物质在不改变γ-FeOOH脱硫精度的同时,都能够提升γ-FeOOH的硫容,其中KF的作用最为明显,可以使γ-FeOOH的硫容增加到330mg/g。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Zn/Fe体系湿法催化氧化脱除沼气中H2S新工艺,阐述了反应机理、实验装置和工艺流程,考察了各单因素操作条件对H2S脱除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条件实验,脱硫效率都维持在99.6%以上,净化后沼气中H2S含量低于国家标准。过程不消耗任何化工原料,不产生二次污染,体系无降解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过硫酸钠对砂壤土中三氯乙烯的氧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过硫酸钠(Na2S2O8)为氧化剂,柠檬酸(CA)螯合Fe(Ⅱ)溶液作为活化剂,对砂壤土中的三氯乙烯(TCE)进行处理.采用正交试验获得优化操作条件为: Na2S2O8浓度5mmol/L,Fe(Ⅱ)浓度2.5mmol/L,CA浓度0.25mmol/L,反应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土壤中不同浓度的TCE去除率均在93%以上.对于污染程度高的土壤,采用连续氧化处理可达到较高的修复目标要求.土柱实验结果表明经过Na2S2O8溶液氧化7d后,TCE氧化率达到88.9%以上,且去除效果与处理方式有关,分次加入方式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武汉某工业园电镀厂污泥酸浸、除杂提磷的工艺及条件。当H2SO4(浓度为72%)用量为4mL/g污泥,在液固比为5:1,常温搅拌浸出时间为1h,用碱液调节浸出液pH为4后沉淀1h,过滤,磷的浸出率为86%,铁的沉淀率达到94.2%,除铁后的浸出液进一步用NH4HCO3净化,并制取磷铵产品,总养分(N+P2O5)为52%。产品达到国家合格品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液相络合-铁粉还原-酸吸收回收法脱除烟气中NO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Fe2+螯合剂络合-铁粉还原-酸吸收回收法脱除烟气中NO的新工艺,重点研究了模拟烟气中O2含量对NO络合量的影响,以及铁粉用量、铁粉粒径和搅拌速度对脱氮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铁粉脱氮工艺条件,并对铁粉和铁屑的脱氮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烟气中φ(O2)从0增加到4.2%,NO络合量下降90.2%;脱氮效率随铁粉用量和反应器搅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铁粉粒径的增加而降低;最佳工艺参数为,铁粉用量0.8 g,铁粉粒径≥200目(≤0.077 mm),搅拌速度900 r/min,在该条件下,对φ(O2)为5%的模拟烟气在搅拌反应器中可取得90%以上的脱氮效率;用铁粉在1台搅拌反应器中取得的脱氮效率和用铁屑在2个鼓泡反应器串联时所取得的效率相当.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新型多功能水处理材料,海绵铁具有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通过吸附、微电解、絮凝沉淀、直接还原和间接氧化等作用,海绵铁在水体去污的过程中显现了较强的处理能力。在总结海绵铁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海绵铁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海绵铁与微生物在降解水体污染物的过程中存在互促作用,因而生物海绵铁体系有更强的处理能力,将成为海绵铁材料用于水处理的开发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铁屑内电解法处理EDTA溶液中络合铜离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批式试验和现代仪器分析研究了铁屑内电解法处理EDTA溶液中络合铜离子,考察了溶液浓度、溶液pH、温度和铁屑粒径等因素对铜离子去除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离子去除过程符合表观一级动力学方程.在pH 2.0~11.0范围内,pH值越低越利于铜离子去除;在酸性条件下溶液pH随内电解进行升高,在碱性条件下溶液pH随内电解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