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可得性构建了青岛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环境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经济发展(Ec)、环境污染(Ep)、环境质量(Eq)、生活水平(En)、人口发展(P)、社会发展(S)和资源消耗(Ru)等7项综合指数,对青岛市环境污染与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与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关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其环境质量的逐年改善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环境质量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作用越来越小;但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资源消耗加快,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逐年增强,说明青岛市的资源—经济—环境系统仍需调整;另外,除1996年环境对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压力外,1994——2000年青岛市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对可持续发展造成的综合压力较小,说明其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强,子系统之间协调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一个城市在发展中做到人口经济与环境的整体优化,传统的思路是控制人口经济发展。80年代以来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以产业技术结构的演进,二、三产业的融合来促使人口经济环境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取得人口经济与环境的整体优化,这就要求提供实用的研究方法。本文提出人口经济与环境整体优化模型的思路,给出了具体模型的建立方法,讨论各项参数的获取,从而可为城市人口经济与环境整体优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市城市用地扩展时空特征及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RS和GIS的支持下集成多源数据,提取哈尔滨市1989—2008年城市土地利用扩张信息。利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弹性系数模型分析了近20年城市用地扩展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近20年城市用地面积增加了123.93km2,其中1996—2002年和2002—2008年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4%和3.52%。2)1989—1996年城市扩展规模在合理的范围内上下波动;1996—2002年城市用地扩展速度过快,高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2002—2008年城市用地仍在持续扩展,但扩展速度小于人口增长速度。3)1989—1996年西南南方向上扩展面积较大,为3.61 km2;1996—2002年西北北和西南西方向扩展程度较大,分别为18.37 km2和8.78 km2;2002—2008年西北西方向扩展较为集中,面积为20.45 km2,主要表现在松北区大规模开发建设。4)从经济增长、人口数量、交通牵引和政策与城市规划等因素探讨了哈尔滨市城市用地扩展驱动机制,对指导城市合理规划和促进城市理性发展具有一定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是城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结合重庆市的经济、资源环境发展现状,分析重庆发展知识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重庆直辖以来资源环境可持续能力的评估和高新产业的发展调查,论证了高新产业的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并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人口容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系统工程的PS多目标决策方法,综合考虑了城市内社会、经济、环境等对人口容量的不同作用和限制,定量计算了兰州西固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  相似文献   

6.
编委风采     
谢德体:1957年出生,四川开江人,1988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土化系,获博士学位。现为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学术负责人、农业资源与环境国家特色专业负责人,农业部西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数字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程中心主任,中加  相似文献   

7.
科技简讯     
中国工程院环境委员会于1996年11月22日在北京成立,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在成立大会上提出:环境委员会的主要职能与任务是:(1)紧密围绕《21世纪议程》提出的环境保护和治理目标,积极推动对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讨论研究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2)发挥院士多学科优势,组织咨  相似文献   

8.
科技简讯     
为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科研优势,促进环境科学研究与环境保护任务的密切结合,发展环境保护实用技术,推进环境现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国科学院与国家环境保护局议定,对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实行双重领导,并于1996年5月15日举行了签字仪式.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实行双重领导后,将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宏观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做出更具有显示度的工作,为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和能值分析的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经济格局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黑龙江省77个县(市、区)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时空动态视角评价了黑龙江省域及各县域的农业生态经济格局及其综合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996—2012年间,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与产出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林产品产出能值增长幅度较大。1996—2012年研究区的环境承受压力增大,环境负载率由6.61增加到10.21,净能值产出率由5.37减少到4.79,可持续发展指数由7.47下降到5.43,说明该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性能正在逐年弱化。在空间格局上,黑龙江省南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优于北部地区,但其农业生态环境水平和系统可持续能力低于北部地区。为了增加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未来需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负载率,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逐渐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0.
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吉林两部土地利用/覆被情况,基于TM影像,借助人机交互解译方法,结合1:10万地形图获得1986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的4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矢量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全面揭示研究区15年的LUCC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盐碱地扩张,湿地、水域萎缩和草地退化已经成为吉林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突出表现.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取总人口数、农业人口数、粮食总产置等12个指标作为LUCC:变化的丰十会经济驱动因子,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吉林西部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社会经济因子是农业人口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和农村用电量,同时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利用环境风险指数法,对上海宝山区2003和2007年城镇农业土壤重金属Cd、Cr、Cu、Pb和Zn环境风险进行评价;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4方面构建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宝山区2003和2007年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探讨宝山区城镇化水平与农业土壤环境风险指数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与2003年相比,2007年宝山区农业土壤重金属Cr、Cu、Pb和Zn含量增加明显,农业土壤重金属综合环境风险加剧,环境风险在空间上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方向扩展态势;城镇化水平提升明显,城镇化水平与环境风险指数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目前宝山区城镇化发展模式不利于农业环境质量保护。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人口与城市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问题是其他问题(资源、能源、粮食、环境)的主要根源。城市人口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密切。本文从世界、全国、湖北省及武汉市的人口发展分析,指出城市环境的研究核心问题是城市生态系统。提出今后城市应用生态和理论生态学方面可开展研究的内容,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调控中应注意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黑箱方法。研究城市化的过程,重点应是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土地利用方式、工业化过程、目前的水平和趋势。适宜的人口密度及其良好素质,可提高社会经济活力,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山一村人口、资源、经济和环境现状调查基础上,筛选出20个指标,分三个层次组成了系统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阐明了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和各指标与系统效益间的内在联系,并应用该指标体系计算了该村三个不同时期(1982—1984年,1985—1987年,1988—1990年)的经济效益指数、生态效益指数、社会效益指数和综合效益指数,定量地评述了该村开展生态建设后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运用熵值法探讨广州25年社会、环境和经济变化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丽 《生态环境》2008,17(1):411-415
改革开放以来,在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的同时,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度量社会、环境和经济的演进状况和协调程度是指导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必要条件.文章汇总了广州1978-2003年的城市发展统计数据,从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选取典型的评价指标,利用熵值法探讨期间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①社会进步指数由1978年的0.08增长到2003年的0.88,对可持续发展系数的贡献率为28.91%;②广州市环境支持指标值变化明显,环境支持指数由1978年0.07增长到2003年0.76,对发展可持续系数的贡献率为19.69% ;③经济发展进步较快,经济发展指数由1978 年的0.02增长到2003年0.84,是三个指数中增幅最大的指数,对发展可持续系数的贡献率为51.4%;④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子系统也同步发展,环境子系统虽有起伏,但波折并不大,可持续发展水平系数曲线仍然保持向上的势头,经济与社会、环境基本协调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日照阳光生态市建设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通过系统辨识、系统模拟、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找出了日照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利导因子、限制因子和存在问题,弄清了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过程,提出了日照市人口、资源、环境与产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甘肃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由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和环境教育中心主办的学术性季刊。《资源环境与发展》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其宗旨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区域发展的方针和政策,探讨当前西北地区资源、环境、人口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交流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为促进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生态毒理学报》2004,26(2):5-8
《产业与环境》在1996年出版的一期中首次谈到了建筑业,文章的标题是"建筑业与环境"(第19卷第2期).过去7年中关注点的转变反映在本期的标题上,"可持续的建筑和建造".  相似文献   

18.
盐池北部风沙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广玲  吴斌  张宇清  吴秀芹 《生态环境》2010,19(5):1132-1137
以盐池北部风沙区为研究区域,利用1996—2007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借助典型相关分析,提取沙区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主要方面。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农村经济总体水平、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具有显著影响;(2)种植业、林业、牧业产值与粮食总产量是衡量研究区农村经济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耕地、林地、居民点、沙地组成对其影响显著;(3)人口产业结构与居民收入结构反映了研究区农村社会发展、劳动力就业情况,受林地和沙地组成影响较大;(4)林地和沙地组成对地区农业结构,尤其是林业产值比重影响较大。沙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提供依据,目的是促进沙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林牧业发展、农村劳动力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青海湖地区历年人口和种群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在环境约束下人口和种群持续增长模型,对区域人口适度规模、畜群最大环境容纳量和最大持续产量进行了估算和分析。通过估算得出:青海湖地区牦牛环境容纳量为51.9327万头,最大可持续产量为12.9831万头;藏羊环境容纳量为231.203万只,最大可持续产量为57.8007万只。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建立的相关模型以5a为时间段对青海湖地区未来25a的人口和牲畜数量进行了预测。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力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提高草地利用率和增加草地面积、采取人为措施调节牲畜出栏率、改变草畜生态环境等高原牧区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产业与环境》在1996年出版的一期中首次谈到了建筑业,文章的标题是“建筑业与环境“(第19卷第2期).过去7年中关注点的转变反映在本期的标题上,“可持续的建筑和建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