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性环境变化的严重威胁。国际科学联合会已在1986年正式通过“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目标是要对未来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地球环境进行预测,为战略决策提供依据,从而使人类对可能发生的灾变有所准备,避免或减少损失。为完成这个目标,必须把大气圈、水圈、陆圈、生物圈统一起来进行研究,并开展广泛的国际协作。全球海洋环境变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埃尔尼诺现象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引起海平面升高,对我国的气候、农业、渔业,以及沿海人民的日常生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应引起我国的关注并加强对其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瑀 《防灾博览》2010,(3):34-35
<正>预测确切解释或估计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件或特定事件的区域条件。评论:气象预测指的是未来天气条件,而警告是指具有潜在危险的未来状况。地质灾害某些地质过程或现象。可能造成的伤亡、对健康的影响、财产损失、生计丧失、社会福利和经济的破坏、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魏庆 《防灾博览》2010,(1):42-43
<正>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地震预测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宏伟的科学研究目标。如能同时准确地预测出未来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无疑可以拯救数以万计生活在地震危险区的人民  相似文献   

4.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已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世界首次环境会议,这是人类第一次共同研究和讨论人类生存环境的盛会。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议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在第27届联合国大会上这个提议获得确认。  相似文献   

5.
采用地震学异常度预测法对华南地区的地震活动趋势进行再研究,丰富了华南地区的地震学异常度预测震例,对全区未来地震趋势作出了较为合理的判断,尤其是对广西环江、荔波4.9级地震的跟踪预测和震后环境判定得出了令人信服的图象判据。  相似文献   

6.
<正> 第五讲 城市不稳定性问题的认识0 引言 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是关系到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大事。随着世界人口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环境问题更成了全球环境问题的热点。城市不稳定性则是城市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热点,它也是投资环境的一个主要构成要素,研究这一问题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这个系列讲座及文献同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中科院工程地质力学开放室重点资助项目——“典型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研究”的先导性论文。本文为小结。  相似文献   

7.
《灾害学》1995,(2)
2020年长生不老公式将问世从1971年起日本科学家开始编辑有关人类未来的集体报告。不久前他们又发表了例行报告。他们预测人类长生不死之谜将在2020年被人类发现。同时对下一世纪进行了某些预测:2003年——氧将直接从水中得到。2004年——消防、建筑...  相似文献   

8.
<正>世界环境日1972年6月5—16日,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1300多名代表出席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讨论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会议,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重大里程碑。斯德哥尔摩会议提出的口号是"只有一个地球",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相似文献   

9.
浅析全球变暖的成因与人类健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夏嵩  赵法锁 《灾害学》1999,14(4):77-80
论述了全球变暖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一个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这种日趋恶化的环境的产生与人类的各种活动是息息相关的, 环境的恶化必将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最为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地震、海啸、洪灾的频繁发生,多国科学家发出了地球已经进入灾难多发阶段的警告。人类如何应对未来无法预测的灾难?近年来,各国科学家设计出了以下十大避难建筑,可以在灾难发生时助人类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1.
地面沉降是一种地壳表层土体在自然或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被压缩,导致地表标高区域性降低的环境地质现象。常规数学模型难以对地面沉降的危险性做出准确预测。为分析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潇河现代产业区的沉降发展趋势,开展了沉降量预测和危险性划分的工作。基于研究区2016年7月-2018年12月的InSAR地表沉降监测数据构造训练样本,建立Elman模型,预测了2019年2月~3月共3次的沉降量,并与实际值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根据建立好的模型预测2020年的年平均沉降量,并进行危险性划分工作。结果表明:Elman模型的沉降量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预测精度较高,划分结果偏安全,能够为研究区地面沉降的防治工作起到一定的辅助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民防苑》2003,(5)
20世纪的重大科学发现之一是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在发展中形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科学是环境生物学。环境生物学阐述的最主要内容就是生态平衡。要维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持和维护生态平衡,一旦生态失衡,人类将面临一场灾难。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减灾系统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自然灾害是人类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本文道德澄清了自然灾害与灾象的概念,分析了当代自然灾害产生的特征,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提出了建设减灾系统的设想。数字减灾系统是一种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技术等作为主要技术支撑,用数学和物理模型通过多维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灾象成因、发生机理、传播规律和作用于人类环境形成自然灾害全过程的信息化的计算机系统,它既可用于为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居全球环境问题之首,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如果未来15年中,国际社会的温室气体排放还保持过去15年里的速度,那么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环境变化和一系列恶性后果.气候变化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到各国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外交等广泛领域的国家利益,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5.
木材是唯一可再生的主要工业材料,对环境最为友好,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但作为一种生物材料,木材具有易燃性,要确保木结构安全,就得充分重视木结构的防火设计。我国传统建筑主要是木结构建筑,其防火问题在我国很早就引起了重视,首先回顾了传统的防火设计方法;然后介绍了1h火灾防护方法,并详细分析了国内外不同木结构体系防火的设计、研究和思路等;其次简要介绍了木材的化学阻燃方法;最后总结木结构各种防火设计方法,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论文首先分析和总结了影响西安地裂缝发展变化的主要人为因素。随后,利用三维非稳定渗流分析方法研究了人类活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根据西安市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预测了地面荷载的变化;以时间、地下水位和地面荷载为基本变量,建立了预测f 7地裂缝活动趋势的BP神经网络模型;最后,借助MATLAB语言进行编程,利用训练稳定的网络模型,预测了f 7地裂缝的活动趋势以及年平均的垂直位移沉降量,为进一步研究西安地铁2号线安全运行和防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人类将面临的环境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根栋 《灾害学》1998,13(3):76-79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本文就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发展一些环境问题进行了简要阐述,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开展研究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由著名地震学家郭增建、秦保燕、李革平合著的《未来灾害学》一书,于1992年12月由地震出版社出版问世。该书是作者继《灾害物理学》之后,对灾害成因和预测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在本书中,作者基于他们几十年对地震学和灾害学研究的成就,运用近代软科学的最新理论,系统和全面地分析了自然灾害的成因机理、孕育和发展的规律,并以预测、预防的战略性研究为主线,论述了未来灾害学的研究方法与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云南40年自然灾害灾情及其形成和发生环境背景的基础上,预测了未来10年云南灾害发展趋势,提出了在云南实现防灾减灾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0.
辽东湾绥中海岸侵蚀给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危害。因面临海岸侵蚀的较高危险性,促使绥中沿海地区海岸侵蚀灾害危险性研究备受关注。海平面上升被认为是我国海岸侵蚀灾害危险度的重要自然因素。利用Bruun法则对辽东湾葫芦岛的绥中岸段海岸侵蚀进行评估和预测。根据海平面上升高度数据,结合基于海平面上升的岸线后退计算模型,在GIS平台下,得到绥中岸段现状及未来100年内的海岸侵蚀灾害危险度空间分布结果。研究成果显示绥中岸段在2009-2012年期间基于海平面上升的岸线蚀退权重约为21%,但是,在未来100年内,基于海平面上升的海岸侵蚀宽度可能超过176 m,海平面上升而对岸线蚀退的贡献权重增加到约为32%,大部分地区呈现明显的强侵蚀和严重侵蚀状态。因此,基于未来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海岸侵蚀危险度预测对海岸侵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