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黄河源区生态建设与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源头地区处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腹地,高寒干旱,广布冰川,湖泊众多,治泽广阔,植被良好,水草丰美,是优良的天然牧场,但是由于自然和人为不合理活动影响,致使工内部分植被破坏,禽兽减少,鼠虫猖獗,生态失调。导致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制约着当地的牧业生产发展,而且也危及到黄河流域各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沿岸人民的生活用水,因此河源区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4.
试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结合作者20余年来对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其现状的基本认识,着重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引起生态环境变化的途径。结果认为,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虽然有所旱化,但是,并没有普遍认为的那样严重,更没有到几近崩溃的边缘。而且,这种变化主要是自然因素引起的。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本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持续发展的措施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黄河源头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是青海省主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其植物资源是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基础。我们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生境、种类、分布、资源类群和特点及其利用价值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等具体情况,提出了开发利用意见,旨在为保护环境,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参考。植物的生境简述调查区南自巴颜喀拉山北坡,北至布青山南坡;东起阿尼玛卿山西麓,西至黄河发源地。处于北纬33°50′—35°40′,东经95°80′—99°30′。地势高亢,面积辽阔,海拔4200—4900米。区内山地相对高度不大,多为浑圆低山,整个地区河溪纵横,小湖星罗棋布,黄河贯于其中。本区有两个最大的 相似文献
6.
7.
利用遥感信息探讨黄河源区姐妹湖的环境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遥感信息和区域地质调查资料 ,探讨了黄河源区姐妹湖泥沙流的分布和运动 ,结果表明 :由于当代气候变化与人为活动 ,源区水土流失严重 ,湿地面积急剧减少 ,扎陵湖正在快速消失之中 ,源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
兰州黄河风情线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非市场物品和服务价值评估的方法——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为依据,设计并调查了游客对保护兰州市黄河风情线旅游资源的支付意愿(WTP),估算出2005年黄河风情线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为1.52亿元,其中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分别为0.73亿元、0.50亿元和0.29亿元,这为黄河风情线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存在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黄河故道线性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评价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是对线形或带状的特殊文化资源集合进行有效保护的一种新形式.我国境内拥有着丰富的线性文化遗产资源,准确评价线文化性遗产资源的旅游价值,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线性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价值评价体系,并对黄河故道线性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进行了评价,得出其旅游价值为79.88,属于相对较高的级别,发展潜力较大,具有开发价值.从强化中心点、规划旅游区、构建遗产网络和深化区域合作方面对黄河故道线性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进行了设想. 相似文献
10.
本区人口,土地和环境的矛盾尤为尖锐,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今后除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外,还必须从内涵和外延上对农业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提高土地生产力,本文在分析黄土高原区“低荒”资源数量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成因和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1.
黄河源区唐乃亥站水沙特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源区控制站唐乃亥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204亿m^3,占黄河流域年径流量.580亿m^3的35.2%,占青海境内黄河干流年径流量的91.0%。唐乃亥以上不仅是黄河源区,也是黄河水量的主要供给地和水源涵养区之一。文章利用唐乃亥站1956~2000年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初步分析了唐乃亥站的水沙特性。 相似文献
12.
摘要:2013年8月,为全面掌握湟水流域河符区的开发建设活动情况,采用印度IRS—P5、法国Spot6、美国快鸟和同产资源02C等多源遥感数据对湟水流域河谷区的裸地状况进行监测,建立了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监测技术流程。结果表明:2012年冬季,湟源一乐都段裸地威块数为848块,面积为60.4888km2,与2011年冬季相比,斑块数增加了173块,面积增加了21.8891km2;2013年夏季,海晏一民和段裸地斑块数为1078块,面积为76.5562km2,与2012年冬季相比,斑块数增加了111块,面积增加了11.12km2,表明湟水流域河符区开发建设活动不断在增加。通过此次监测表明: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凋佥方法是监测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证了湖北稻区的资源具有三大特点。因此,认定该区应细分为:东南部早三熟双季稻区,中部单、双季稻两热三熟并存区,西北部单季稻两熟区。笔者认为,本区近10年发展麦稻、油稻稻、油稻减少肥稻稻、肥稻其主流是好的;讨论了紫云英大量减步后如何解决有机肥源匮乏的问题。主张今后应积极开发冬种,积极提倡冬作起厢分带间套,既稳定大宗作物的发展,又增产经作、饲料、蔬菜、绿肥,以提高稻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在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下对环首都圈14县(区)的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种植业污染等进行了面源污染评价,并识别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环首都圈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水,该区域农村面源污染重点控制区为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区、广阳区、固安县和涿州市。面源污染重点区域的识别能直观反映该区域面源污染的分布总体情况,为有针对性地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证了湖北稻区冬半年的农业资源及其特点,讨论了开发本区冬季农业的意义、发展方向及其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结合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生态风险宏观性、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论文以生态风险景观评价方法及3S技术等为研究手段,综合考虑重点产业发展战略人为风险源及自然风险源,以生态风险受体和终点选择、风险源分析、暴露危害分析、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及生态风险分区为评价步骤,揭示了重点产业发展战略潜在生态风险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中上游重点产业战略实施区可划分为三类生态风险监控区,生态风险重点监控区自然风险源分布集中,重点产业人为风险源和自然风险源交织在一起,极易发生生态风险放大效应,生态风险次重点监控区自然生态风险源分布较单一,局部重点产业人为风险源强度增强,将增加区域生态风险水平,生态风险监控区自然生态风险源分布范围较小,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相对较低。论文探索了战略环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和评价思路,为国内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19.
山岳型景观区是我国主要的旅游目的地类型之一。由于山岳型景观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污染消解能力弱等特点,开发利用不当易引起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因此,将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与山岳型景观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建立山岳型景观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是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又一条有效途径。运用该方法对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及时发现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潜在危险,进行健康预警,提出维护景区生态系统健康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