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市集中供热是在一个较大区域内,利用集中热源,通过热网向该地区的工厂及民用建筑供应生产、生活用热的一种供热方式。集中供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美国从1877年,法国从1893年,苏联从1903年就开始发展集中供热。由于它具有节约燃料,减少城市污染等优点,所以发展速度很快。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进行集中供热,其中苏联热电站发展占世界首位,西德、波兰、捷克、美国等国的区域供热也发展很快。特别是瑞典和丹麦有密度很大的区域集中供热,有的城市已实现了90%居民享受区域集中供热(如瑞典Vasterds市已达到93%)。  相似文献   

2.
林丰  陈虎 《环境科技》1990,3(1):1-6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从长远的观点看,煤气化和集中供热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根本出路。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薄弱,城市不可能在短期内把煤气化和集中供热搞起来。根据这一国情,必须在努力发展煤气和集中供热的同时对污染源进行点源治理。我  相似文献   

3.
各地信息     
上海兴建集中供热工业区位于上海西北部的桃浦,是一个化工、医药、纺织等行业密集的工业区.为了治理桃浦工业区污染问题,上海第一个集中供热工业区——桃浦工业区集中供热工程日前正式破土动工. 该工程规划建2个集中供热站和1个连片热网,总供汽能力为120 t/h,热网长度4.12km.第一个集中供  相似文献   

4.
城市供热管网失水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地区城市集中供热事业发展迅猛,随着城市房屋改造和旧楼补建供热工作的大力发展,城市供热管网覆盖面越来越大,所以管网的失水问题在目前的集中供热管理工作中尤其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集中供热是目前我国城市中最为普及的取暖方式,它具有效率高、安全可靠、污染低、便于管理等诸多优势。而在集中供热方式中采用区域锅炉房的为绝大多数,例如天津市的集中供热中有70%以上为锅炉房供热,因此如何使锅炉房高效、经济运行是摆在每一个供热企业面前最为迫切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恶化加剧、能源资源匮乏危机更加凸显、气候变化形势日趋严峻,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推出绿色新政、谋求绿色发展。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生态环境脆弱,推广发展节能环保理念、产业不仅符合我国现状,更符合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而且对优化经济结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立足国情谋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节能环保产业也即将迎来高歌猛进的时代,所以对矿区集中供热系统热网的能源消耗进行控制,完成热网改造就有着不凡的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作者实际在矿区集中供热系统热网改造的工作经验及相关理论知识,阐述一下矿区集中供热系统热网改造的环节及矿区集中供热系统热网的环保节能设计。  相似文献   

7.
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对于加快推进城市集中供热行业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发展进程比较缓慢,本文通过介绍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特点、国内外发展现状、影响因素等,为我国城市集中供热行业节能减排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发展集中供热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天津市的集中供热事业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关心与指导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供热面积逐年大幅增加,城市热化率及热化水平在全国也处于先进水平,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相应的我国的集中供热技术及规划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再加上我国南北温差较大,北方的气温相对较低,这就对城市供热技术以及供热的规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我国的能源缺乏,资源消耗量较大,在进行城市集中供热规划的时候,既要保证城市集中供热水平的提高,同时又要考虑到资源的节约以及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要使城市的集中供热规划既要符合人民生活的要求,同时又要使其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研究经验以及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于城市集中供热的规划的环境效益进行分析,希望对于相关领域研究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第七 规定七点措施防治大气污染 ,提高空气质量 ,新大气法做了若干规定 ,现归纳为七点措施。(一 )要发展集中供热。第二十八条规定 ,在不能采取清洁能源 ,而必须使用煤炭供热的地区要发展集中供热 ,并且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的地区 ,不得新建燃煤供热锅炉 ,以防止小锅炉浪费能源 ,污染环境。集中供热既有利于节约能源、提高热能利用率 ,又有利于集中进行烟气净化 ,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一条重要措施。(二 )要限期使用清洁能源。第二十八条规定 ,大、中城市的饮食服务企业 ,要限期使用清洁能源 ,不准直接燃煤 ,还规定 :“对未划定为禁止使用高…  相似文献   

11.
集中供热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刚性需求,是能源消费的重要部门,是大气污染物减排的重要着力点.开展面向减污降碳的集中供热结构调整路径分析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2020年集中供热碳污耦合排放清单,摸清碳污排放现状;考虑热电联产供热范围以及生物质资源分布,分析拆炉并网、煤改气以及煤改生物质等措施的局限性及碳污减排潜力;结合情景分析,识别碳污减排关键路径,为开展集中供热减污降碳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热电联产、燃煤工业锅炉分别是集中供热部门CO2和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东北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是该部门碳污排放的热点区域.燃煤工业锅炉污染控制水平及热效率较低是开展集中供热部门减污降碳的重要切入点.(2)热电联产供热管网难以全面覆盖35 t/h以下燃煤工业锅炉,超40%的小容量燃煤工业锅炉需要采用其他方式进行综合改造.(3)生物质能源利用潜力空间差异较大,制约了供热部门低碳化,如华北及东北地区难以满足本区域燃煤工业锅炉生物质改造的能源需求.(4)加强低碳情景下,2060年集中供热部门SO2、NOx  相似文献   

12.
集中供热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在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住宅取暖这一问题上,尽可能地节约用热、减少用煤量成为当务之急。供热计量事业应运而生。供热计量是以集中供热或区域供热为前提,以适应用户热舒适要求、增强用户节能意识、  相似文献   

13.
节能工作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节能又是全社会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锅炉房、换热站、供热管网节能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供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4.
燃煤烟尘中的黑碳气溶胶不仅会导致区域气候变化,还会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已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定西市新城区集中供热工程为例,利用公式法和污染源清单法对集中供热和分散供热两种供热方式产生的黑碳气溶胶进行了量化计算,用以说明集中供热工程的实施产生的环境效益。结果表明,集中供热对改善或减少黑碳气溶胶的排放量、保护大气环境质量、减少大气污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合肥热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热电")成立于2007年11月,是合肥市公益公用类企业之一,主要从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不仅为居民提供采暖、制冷服务,还承担着为全市工商业用户提供动力能源的重任。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能源利用方式,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合肥热电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主要依据国家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及地方法规等落实安全环保生产。通过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等  相似文献   

16.
王小妹  潘峰  仝纪龙 《环境工程》2013,(Z1):590-593
采暖期的大气环境质量与供热方式息息相关,集中供热是提高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一种可行办法。以定西市临洮县集中供热项目为例,结合拟建项目的建设特点,利用环评软件——AERMOD预测模式分析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前后以大气为主的环境影响的差异,用以说明集中供热工程的实施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分析表明:集中供热减少了SO2、NO X烟尘的排放量,对环境的改善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城市集中供热单纯进行煤改燃后对供热成本的影响,提出应该通过整合供热资源,充分发挥既有的热电联集中供热的作用是有效降低城市集中供热成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生活垃圾产量越来越大,由城市生活垃圾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探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集中供热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供热系统是保证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我国城市的供热系统普遍存在成本高、效率低且耗能大等相关的问题,因此一套完善的节能降耗措施对城市供热系统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对城市集中供热运行管理的节能降耗措施进行分析,以期完善我国的城市供热系统。  相似文献   

20.
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可利用率低,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旧式的电力企业粗放式发展带来一系列环境、社会问题。在当前形势下,集中供热节能可有效推动了我国资源紧缺问题的解决。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采取集中供热节能的必要性,从多角度提出具体举措,并对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做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