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生态省建设”内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探讨了关于“生态省建设”的内涵,并为“生态省建设”下了定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构建“和谐辽宁”,辽宁省委、省政府在“十一五”伊始就提出了“建设辽宁生态省”的目标,要求全省上下经过5年的努力,初步形成生态省建设的机制和框架。这项举措,得到了国家环保总局的肯定,近日将辽宁省列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目前,辽宁全省上下掀起了创建生态省的工作热潮。笔者认为,在生态省建设的起步阶段,可从以下5方面推进生态省建设。[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在引入生态省概念、内涵、条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评审《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七省区,对比分析生态省建设的基本情况,结合各省创建的总体目标进行深入比较研究,最后总结归纳七省区生态省创建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4.
1 从增创黑龙江新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新道路的高度,提高对建设生态省的认识 江总书记今年2月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要积极探索依靠生态环境建设,增创新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扎扎实实地实现建设生态省的目标”。江总书记对海南省的指示,也为我们提高对建设生态省的认识和开展生态省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建设生态省是省委、省政府去年年初提出来的,经多次汇报和沟通,国家  相似文献   

5.
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04年新年伊始,经国家环保总局同意,黑龙江省政府在冰城哈尔滨主持召开了“首届生态省建设论坛”,与海南、吉林、福建、浙江、山东、安徽等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一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生态省建设和发展问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到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出,生态省建设试点的实践经验需要理论升华;他认为,生态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选择,是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实践形式,也是我国全面奔小康的加速器;他指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是生态省建设的核心工作,必须要在树立正确的国情观、资源观、效益观、政绩观、法制观、消费观的前提下,深入开展生态省建设,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现摘要刊发解局长在论坛上的讲话,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李文华 《环境保护》2007,(3A):31-35
近年来,以生态省、生态市建设为载体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设已经汇聚成一股不可逆转的洪流,在华夏大地迅速扩展。特别是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后,更为这一计划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海南、吉林、黑龙江、浙江、山东、安徽、江苏、福建、河北、四川、广西和辽宁等12个省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生态省建设试点,196座地级市提出了生态市建设目标,其中有6个正式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生态市建设试点市。自2005年以来已召开了4次生态省论坛,有关省市的领导和专家就生态省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国家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创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省”,不仅是应对危机、调整结构、保持增长的现实需要,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理念,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相似文献   

8.
生态省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省级行政区域。生态省建设的具体内涵是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抓生产结构调整这一重要环节.充分发挥区域生态与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和实施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9.
山东生态省建设始于2003年,作为全国第六个生态省建设试点,三年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概括起来为“六个一”。  相似文献   

10.
关于在生态省建设中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全国已有近半数的省份开展了生态省创建工作.实践证明,生态省建设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过程中的一种经济手段,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生态省建设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还可以起到重要的资源调控作用,从而推动生态省建设健康、快速发展.本文阐述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措施与途径,并结合生态省建设工作实际,就如何强化生态补偿资金的监督与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