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以物质流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我国循环经济指标体系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当前国际上用来分析资源问题的物质流分析(MFA.Material Flow Analysis)方法:描述了日本以MFA方法表述国家资源投入、废弃物产生和废弃物再生利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循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经验:指出MFA方法将是我国分析评价社会经济活动中资源使用状况的重要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提出我国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包括的主要指标。这些指标将为我国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会成为循环经济社会建设中我国与国际比较,找出差距,调整战略的重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
以物质流分析方法为基础核算我国循环经济主要指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用于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介绍当前国际上通用的分析资源利用的物质流分析(MFA,Material Flow Analysis)方法,以及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的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几个关于资源利用的主要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分析了我国2000-2003年直接资源投入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异和差距;并通过对2000年和2003年中国物质流发展趋势的分析,对中国循环经济的进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以上述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为基础,确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制定我国循环经济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区域或城市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输入分析。可以判断可持续发展所处的状态。进而为区域或城市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利用物质流的理论和方法.依据欧盟指导原则,分析了1990—2003年间上海市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总需求和资源生产率等主要指标。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海市巨大的物质总需求和直接物质消耗给上海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②1996年上海市的资源生产率是全国的1.22倍.但2000年日本的资源生产率是上海市的36倍;③影响上海市的物质总需求或者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技术和制度能力。在上述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在2020年之前上海市发展循环经济要注重于输入端的减物质化和加强循环绍济的技术支撑研究与开发以及制度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然资源消耗与国家资源安全变化趋势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与付出一定环境代价的基础上 ,中国经济得以高速增长 ,未来我国将处于世界发展格局的工业文明边缘极 ,注定将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 ,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更为敏感 ,我国对国际自然资源的依存度越来越强 ,其它国家的“中国威胁感”增强。鉴于上述基本趋势 ,中国未来资源安全以不出现重大资源危机为目标相对合理 ,在争取资源安全策略方面应采取的方式为 :①逐渐调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 ,使之适应自然资源短缺的现实 ,使整个经济体系资源利用效率化 ;②科学地养护我国现有自然资源基础 ,提高自然资源供给能力 ,使其免遭不可恢复的破坏 ;③全面增强各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积极建造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外国资源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概念辨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对循环经济在德国、日本产生和发展状况的考察和我国目前关于循环经济的着干代表性定义的分析,指出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而言的,是建立在生态学规律之上的一种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特别是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避免、减少、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无害化处置作为处理废弃物的先后次序,构造上高度接近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闭路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最后分析了循环经济与节约型社会、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概念之间的分析,进而提出支持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体系至少应当包括《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法》、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目标、原则和法律制度。以此为基础,再考虑进一步制定针对包装物、电子垃圾、废旧汽车等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
稳态经济观从物质与能量平衡的角度出发,主张在自然和社会经济两系统中均保持低流通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稳态经济观潜在的反消费主义与反技术万能倾向。它一直没有成为主流理论.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有必要反思并从稳态经济理论中汲取营养。对于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并不富裕的中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不仅要算物质的回收利用账。更要算能量账和低熵物质的成本账。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社会经济系统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和资源日益改善以满足循环经济的发展需求。为改善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状况的耦合现状,需要分析工业经济增长与矿产资源消耗、固废及废气排放的耦合程度。本文基于低碳试点省市工业系统的化石能源、矿产资源消耗统计和CO2排放测算,确定各省市工业系统物质流输入输出指标,采用解耦权重图解法对主要指标的组成部分分别赋予权重,并结合指数时间序列分析各指标组成部分的解耦程度。结果表明,试点省市工业总产值的快速增长是以较高的碳排放为前提,并且碳排放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解耦贡献逐年升高,控制碳排放的关键在于进一步优化工业能源消耗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强度并适度引入清洁能源。因此应从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矿产资源利用率提升等方面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以达到碳排放、固体废弃物减排等目标,实现中国工业经济的绿色增长,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的范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要途径。借鉴“范式”理论探讨和研究了循环经济范式替代末端治理范式的变革:①自然资源的价值得到重估。循环经济范式中将自然资源列为最重要的资源形式。认为它是人类社会最大的资源储备,提高资源生产率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②不同生态伦理得到整合、提升。循环经济的生态伦理基础强调“生态价值”的全面回归.主张在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向生态化转向,承认“生态位”的存在和尊重自然权利。它既包含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生命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兰种生态伦理追求人类道德完善的合理成分。又补充了各自其不完善的方面o③生态阈值的研究得到深化。循环经济范式的基本前提之一是认为生态阈值是客观存在的。强调在生态阈值的范围内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从原来的仅对人力生产率的重视转向在根本上提高资源生产率。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切实有力地保护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④深层生态学的研究得到加强。循环经济范式是一种深层生态学。符合天人调谐的理念。它不仅强调技术进步.而且将制度、体制、管理、文化等因素通盘考虑,注重观念创新和生产、消费方式的变革.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9.
论可持续发展中的循环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未来经济发展模式应当是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循环利用为内核 ,以环境生产为前提 ,以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是中国资源战略的一场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经成为资源消耗大国,实施再生型资源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资源再生产业与“循环经济”取代“线性经济”、经济全球化形成“国际大分工”和“国际大循环”的发展趋势同步,是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资源再生产业是一座“富矿”,没有“资源再生”就没有中国的“环境保护”。中国资源再生产业的发展为什么步履艰难?它和进口渠道不畅。国民对资源短缺认识不足、传统的“线性思维方式”的影响,来自国内外“利益集团”的阻力,以及政策不刭位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提出中国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对策和建议:①在经济相对滞后、交通便利的地区建立“资源再生加工区”;②建立畅通的全球物质回收“绿色通道”;③建立“国际再生资源交易市场”;④成立“国际资源再生促进会”;⑤改变“线性经济”背景下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11.
根据技术效率、经济效率、自然效率、社会效率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四个效率背离所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丧失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福利损失问题。在分析价格信号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市场失效和价格背离现象。进一步指出了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存在着自然资本富聚现象,并进一步分析其根源。包括:政府有效干预不足、现行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效率实现以对自然资本的低成本占用、机会导向型的资源配置方式、资本的价值取向、对经济财富以及单一行为人的效率追逐、产权缺位等。强调需要强化环境管理的公共管理属性,并对环境资源的权益主体的权利、责任和利益进行有效的界定和实施,通过制度和政策变革,干预和规范市场运作,促进资源的高效和公平配置。  相似文献   

12.
九寨沟风景区游客入游距离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九寨沟风景区属于长江支流水系的上游,是长江支流源头区以景观资源(尤其是水景观)及生态旅游资源为特色的典型地区,目前旅游业成为当地及同类地区的旅游重要产业。旅游市场是当地旅游发展基础之一。在实地游客抽样调查及旅游区游客登记统计共涉及约2万人统计资料及数据库处理的基础上较系统地研究了九寨沟入游游客的入游距离特征。对九寨沟不同目标市场游客的入游距离特征进行了统计描述,揭示了游客入游距离与年龄、收入、职业、文化、心理收入、旅游态度相关,而与旅游动机相关性不明显,景观偏好可以反映游客的旅游心理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入游距离。同时揭示了入游距离感知的距离衰减特征,印证了心理学感知理论中的韦伯理论在距离感知中的体现。还解释了游客的主观假设替代旅游地的旅游距离与入游距离呈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 of the social capital and the health quality and structure of the elderly people, this paper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social capital on the health quality of the elderly as well as its composition. The examination was conducted by applying a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 (HLM) and using survey data obtained in the Xihaigu area of Ningxia Province in 2017.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individual social capital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health of the rural elderly, but the impacts were different on its composition. Village social capital should improve both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quality of the elderly through building mutual trust and promoting stability, unity and a harmonious living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factors such as mode of habitation, diet, medical approaches, intergenerational interactions, and villag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lso affect the health quality of the elderly.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学者大多忽略内资而单独研究外资对碳排放的影响,本文基于碳排放核算公式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资本、劳动异质性角度将资本投入、劳动投入、技术进步按内外资企业分类构建了理论模型,然后基于2002—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关数据采用经典的Moran’s I指数、局域LISA集群示意图进行了全局和局域空间相关性检验;最后构建空间面板模型比较分析了内外资企业资本投入、劳动投入、技术进步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区碳排放存在不可忽视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2内外资企业的资本投入、劳动投入、技术水平的提高均会增加碳排放,其中技术进步因可能的回弹效应而对中国各省区碳排放带来正向影响;3与外资相比,同等幅度的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下内资企业带来的碳排放更多,而等量劳动投入下内资企业带来的碳排放更少;4内外资企业资本投入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及其差异均为最大,而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则相对较小。从"两害取其轻"这一相对意义上来看:与外资企业相比,内资企业才是2002—2014年中国碳排放增长的更大推手。由此认为:首先,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应当以"联防联控"的治理思维来抑制碳排放增长,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思维;其次,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时应该更加重视回弹效应;最后,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时应该以"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态度来对待内外资企业,避免"一刀切"。  相似文献   

15.
生态补偿是激励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主动参与人为活动限制政策,实现生态保护红线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政策工具。为深入了解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人为活动限制的受偿意愿,将其决策过程分解成补偿参与意愿和受偿额度两个阶段,基于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构建资本禀赋与受偿意愿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江西省和湖北省4个县(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双栏模型实证分析资本禀赋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人为活动限制受偿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有效的人为活动限制补偿激励应不低于农户的平均受偿意愿,对应调查区域的补偿标准应不低于0.23万元/(户·a);(2)经济资本对人为活动限制补偿参与意愿和受偿额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业收入比重、人口负担比和住房结构对补偿参与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劳动力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受偿额度具有正向影响;(3)文化资本对人为活动限制补偿参与意愿的影响不确定,但对受偿额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村集体活动参与对补偿参与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外出打工经历对补偿参与意愿和受偿额度均有负向影响;(4)社会资本对人为活动限制补偿参与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受偿额度的影响不确定,其中村干部信任程度和陌生人信任程度对补偿参与意愿具有正向影响,邻居信任程度和贷款难易程度对受偿额度具有负向影响,手机联系人数和社会声望对受偿额度具有正向影响。因此,在未来的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机制设计中,要分层分阶段推进人为活动限制补偿政策,充分重视农户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其人为活动限制受偿意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Africa faces enormous food security challenges. Most commentators agree that, despite the complexities of food insecurity, there will have to be increases in food production from existing agricultural land. Most, too, are pessimistic about the future, judging likelihood of success on the basis of past performance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though, offers new opportunities, by emphasising the productive values of natural, social and human capital, all assets that Africa either has in abundance or that can be regenerated at low financial cost.This paper sets out an assets-based model of agricultural systems, together with a typology of eight improvements that are currently in use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projects. In the 45 projects/initiatives spread across 17 countries that are investigated, some 730,000 households have substantially improved food production and household food security. In 95% of the projects where yield increases were the aim, cereal yields have improved by 50–100%. Total farm food production has increased in all. The additional positive impacts on natural, social and human capital are also helping to build the assets base so as to sustain these improvements in the future.This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can deliver large increases in food production in Africa. But spreading these to much larger numbers of farm households will not be easy. It will require substantial policy, institutional and professional reform.  相似文献   

17.
东川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川是我国铜矿主产地,又是泥石流灾害多发区。由于特殊地质-地貌背景和近期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这一区域土地沙石化进程在加剧,环境质量在下降。通过实际调查并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系统地分析了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矿业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发展途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由于受资源递减规律影响,矿业城市的发展必将受到其不合理产业结构的限制。产业结构调整是矿业城市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其资源与区位优势发展替代性产业是矿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选择。本文探讨了矿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些原则,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及其结构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没能得到学术界的重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本及其结构水平迅速提升,但各地区间的人力资本及结构水平差异颇大,这可能也是导致中国各地区间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中国独特的社会经济环境,为本文直接研究人力资本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提供了极为理想的样本.文章在增长回归框架下,以中国各省份1978-2008年动态面板数据为基础,从国家和区域层面考察了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力资本对我国及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分布结构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且效应显著;人力资本内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显著性相关得到东部地区数据的支持,而在我国及中西部地区的效应不够明显,这主要是由我国投入导向的增长模式和劳动力质量水平不高所决定的.结论表明,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及结构优化将会加速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形成未来我国持续、稳定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0.
已有的文献基本上都是关注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很少在全要素生产率的框架下识别每一种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本文在Chang et al 2012年提出的ISP方法的基础上,突破了其模型规模报酬不变的限制,采用投入导向的SBM模型对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进行改进,在全要素生产率的框架下测算资本、劳动力和土地要素的生产率指数,识别每一种投入要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和影响。经研究发现,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主要是资本要素生产率驱动的,提升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是提升资本要素生产率。本文还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积累、政府规模、投资率、财政科技支出、FDI、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城市资本要素生产率的因素。研究结论主要有:11998—2013年间,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累计下降了23.03%,其中资本要素生产率累计下降了60.71%,不同区域、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城市的资本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差异;2城市规模、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积累、FDI资本存量和投资率是影响城市资本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其中,规模较大的城市占据各方面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改进资本要素生产率。市场化的推进和人力资本积累有利于资本生产率的改进,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FDI资本存量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等能推进东道国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3投资率与资本要素生产率负相关,印证了Krugman随着投资率走高会出现资本边际报酬递减以及资本要素生产率下降的问题的观点;4第二产业占比与资本生产率正相关,而第三产业占比与资本生产率负相关,说明当前中国的居民消费结构层次总体上还比较低,强制推进二三产业间的结构升级只能造成供需结构匹配程度更低、愈加损失效率。短期内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应该为第二产业内部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