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0,(3):107-113
在岭南众多的古代碑刻中,宋代碑刻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建设类碑刻是其中的重要类型。宋代岭南建设类碑记载了地域历史变迁历程,书写了岭南社会情状,描画了地域风光,具有深厚的内蕴。这类碑刻文章文辞简练、工于剪裁、好发议论,文风工整稳健,体现了宋代散文之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2.
有机食品生产的基础是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本文从基地选择、规划和管理等方面阐述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有机食品生产在全球蓬勃发展,发展大连有机食品生产,建设大连有机食品的基地,对发展大连可持续农业,保护大连农村生态环境意义重大。评议中谈及到大连市发展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朱敦儒于建炎四年(1130年)避难岭南,在岭南度过了三年时光。此文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出发,探究其岭南词创作与当地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联。朱敦儒对岭南地域风情的描写丰富了诗词创作的内容,代表了南渡时期寓居岭南的洛阳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但其词中也存在一定的视野狭隘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机食品从英文OrganicFood直译而来 ,其他国家也叫生态食品或生物食品。有机食品的定义是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 ,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并经过独立的有机食品检查认证机构认证 ,颁给证书的农副产品。随着人们环境和健康意识的加强 ,近 2 0年来 ,有机食品在世界范围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迅速 ,奥地利、芬兰和丹麦有机食品销售额已超过食品总额的 10 % ;在发展中国家 ,有机食品也成为出口创汇的新兴产业。我国随着 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的成立 ,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发展非常迅速 ,有…  相似文献   

6.
王振武 《环境》2004,(7):44-45
岭南,自古以来,是令黄河流域的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因为这片土地湿热而有瘴气。古代失势的官员,岭南是他们的流放之地。在古代皇帝的视野里,岭南无疑是那固执、自大的文人的最好去处。无论韩愈,还是苏东坡、汤显祖,在他们最失意的时候,都被流放到在这片土地上。  相似文献   

7.
广州大学城:新型生态人文城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文茂 《环境》2006,(8):46-48
仅用了19个月的时间,一座现代、美丽、具有岭南特色的全国一流大学城——广州大学城就在珠江边的小谷围岛上拔地而起。广州大学城的建设,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广州速度”。作为拉动广东高等教育历史性跨越的新引擎,广州大学城也以广东“十五”时期的大手笔而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8.
西关大屋是广州荔湾区极具岭南风格的传统民间住宅,是羊城古文化的精髓之一。  相似文献   

9.
以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农业开发区为研究区,测定其土壤质量和土壤养分,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研究高新农业开发区土壤质量和土壤养分的状况,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济南市高新农业开发区土壤质量总体良好,但土壤镉含量在0.072~0.695mg/kg之间,0~20cm和20~40cm土层均有20%的样品属于Ⅲ级,已对土壤构成污染。土壤砷含量在3.95~21.3mg/kg之间,0~20cm土层40%的样品属于Ⅱ级,10%的样品属于Ⅲ级,20~40cm土层60%的样品属于Ⅱ级,个别研究点轻度污染;(2)研究区土壤养分状况良好,但缺磷、少氮,有机质含量较低(7.78~15.62g/kg),尤其是有效磷属低下水平(1.2~17.9mg/kg),尚与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生态文明建设得到空前重视。文章结合南京市情,简要介绍了推进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认为南京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但也面临着环境质量不乐观、产业结构偏重、资源能源约束加剧、环境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等现实压力。最后,文章从完善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推动绿色发展、实施蓝天清水行动、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确保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以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对南京如何打造成为美丽中国标志性城市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特殊人工环境下电子战装备的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烟尘环境、核环境、电磁辐射环境和生化有毒沾染环境等4种特殊人工环境对电子战装备的影响,重点对电子战装备在各种特殊人工环境下的防护措施作了一些探讨。最后指出开展这方面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低气压环境综合加速试验技术在聚氨酯涂层的低气压环境适应性评价中的加速性.方法 开展聚氨酯涂层低气压环境综合加速试验和低气压自然环境试验,分析聚氨酯涂层在两种试验环境中的老化机理、色差和光泽度变化规律,采用加速转换因子(ASF)法处理试验数据,分析低气压环境综合加速试验技术的加速性.结果 与低气压自然环境试验12个月相比,在低气压环境综合加速试验60 d内,聚氨酯涂层的老化机理、色差和光泽度变化规律基本不变.低气压环境综合加速试验的加速倍率随试验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最高为24倍,最低为10倍.结论 低气压环境综合加速试验技术综合模拟了低气压自然环境的太阳辐射、气压、温度和湿度等条件,具有很好的模拟性和加速性,适用于快速评价聚氨酯涂层在低气压环境下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存在林业固碳减排能力需提升,改善环境和低碳发展的压力较大,污染物排放量较大且环境容量增长空间有限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的经典案例和经验总结,提出了河南省生态化发展的措施,包括:林业资源"増量碳汇";城镇生态"提升减碳";重点流域"再造碧水";区域大气"重塑蓝天";农村环境"清洁亮丽"。提出推进河南省生态化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包括: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立环境和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创新水环境和空气环境管理思路;强化目标责任和考核评估;完善投资体制。  相似文献   

14.
线路方案的选取决定了线性工程建设及营运期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而方案的环境比选是预防和减缓建设项目不良环境影响的重要措施.在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和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通过对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和大气环境等多因素进行了环境比选、分析以及环境保护措施优化,选出环境最优方案,可以从源头确保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环境可行性,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项目对沿线环境的不利影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法律是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社会制度.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在许多地区已超出了环境容量.在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不断完善和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的环境保护法与俄罗斯的环境保护法在环境的定义、环境保护的内容与措施、科研教育与宣传、执行与监督机构以及法律框架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作为借鉴,提出了增加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内容、改革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加强执法力度等进-步完善中国环境保护法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陕西省体育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首先给出研究意义,讨论了体育生态环境的作用,探讨了陕西省体育生态环境存在问题,主要包括陕西省体育从业者的生态意识问题、陕西省体育系统的生态性问题、陕西省体育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和陕西省体育的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最后给出加强陕西省体育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主要包括:系统建设农村体育生态环境、完善组织领导与完善法律法规、场地设施建设与优化体育生态环境和体育工作者的素质与生态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碳钢在不同水环境条件下的腐蚀行为。方法通过开展45#钢及Q235两种典型的碳钢材料在淡海水交替、海水及淡水自然环境下2年的暴露试验,将三种环境下材料的腐蚀形貌、腐蚀速率进行对比,总结3种材料在不同水环境下的腐蚀规律,对其腐蚀机理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并对其长周期的腐蚀行为进行预测。结果对45#钢来说,淡海水环境对其的影响是海水环境下的92%,淡水环境的影响是海水环境下的46%;对Q235来说,淡海水环境对其的影响是海水环境下的88%,淡水环境的影响是海水环境的53%。结论碳钢在海水环境下耐蚀性最差,在淡海水交替自然环境下次之,在淡水环境下的耐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8.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山区自然环境特征及高速公路的建设特点,从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地表植被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构成生态环境的几个主要要素,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探讨了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北京市交通微环境(轿车内)、西三环和增光路等典型道路交通环境以及紫竹院公园非交通环境空气甲醛浓度进行监测分析,解析交通环境空气甲醛污染特征。结果显示:对于交通微环境存在早晚甲醛浓度暴露峰值。典型道路交通环境甲醛浓度明显高于非交通环境甲醛浓度,西三环中路测试甲醛平均浓度为对应时段紫竹院公园环境甲醛浓度的1.7倍。甲醛浓度与道路交通流量有着明显的正相关,不同类型道路甲醛时间分布规律与车流量的时间分布规律一致,呈现早晚峰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华东地区苏皖浙闽赣五省不同类型矿产开发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从技术、经济、政策几个方面探讨了解决矿山环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