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刘志云  李树刚 《劳动保护》2011,(10):110-111
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面临很多的自然灾害与挑战,对此,了解防灾减灾工程的学科结构及该学科对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  相似文献   

4.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研究防范化解本市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有效应对各类重大自然灾害等相关工作,总结2020年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谋划2021年重点工作,1月13日,市应急局召开全市自然灾害防治和应对工作学习研讨会.市应急局副局长沈伟忠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我国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现状及加强安全减灾信息管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2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灾从社区做起"。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活动,增强了国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对于提升普通民众的自救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虽然"防灾减灾日"已经过去,但面对近期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我国南方多省的水灾,防灾减灾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但是如何减灾,都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成为困扰普通民众的一道难题。本期我们组织社区工作者、安监系统工作人员、媒体从业人员、普通民众,从多个角度对"减灾如何从社区做起"进行探讨,希望能给广大读者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7.
金磊 《安全》2001,22(5):31-33
在2001年2月下旬举行的"中国科协2001年自然灾害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递交的百余篇论文中,有近1/4是从不同侧面论述西部防灾减灾及生态安全建设的.我认为这是为正在开始的西部大开发带了个好头,提醒开发建设者们要警视西部危情,更关注西部生态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这期间,应急管理部将组织举办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第十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和网络直播的防震减灾公开课、第五届"中国减灾杯"减灾救灾摄影大赛、防灾减灾综合演练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广泛动员全社会重视参与防灾减灾事业,推动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7月7日,我省召开第一次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视频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持续推进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副省长黄海昆出席并讲话。  相似文献   

10.
金磊 《劳动保护》2000,(1):16-17
自1998年末以来 ,笔者先后参加中国科协“中国减灾白皮书”及北京市“中国21世纪议程北京行动计划减灾篇”的编研 ,因而有机会较多地收集分析思考有关国家或城市宏观安全减灾战略。通过对比中外安全减灾问题及对中国21世纪灾害事故的态势分析 ,笔者以为必须关注以下8个问题。不如此 ,就等于没有抓住中国未来安全减灾的重点。“国际减灾10年”对国人的启示自1990年开始的联合国“国际减灾10年”全球统一行动 ,一开始突出的重点是在自然灾害方面。由于国际化减灾行动的推进 ,从1994年日本横滨第一次世界减灾大会起 ,便调…  相似文献   

11.
国外虽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重视城市防灾减灾问题,但作为一个较系统的专题研究始于1989年以后的国际减灾活动.1994年5月在日本横滨举行的世界减灾大会上,对国际减灾十年进行了中期回顾,横滨战略和行动计划在确认和加强了"国际减灾十年"的目标即在减灾自然灾害的同时,要减轻技术与环境灾害对城市引起的损失及动荡.  相似文献   

12.
<正>1987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69号决议,决定把从1990年开始的20世纪的最后十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1989年12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决议决定,指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每年以适合"十年"的目标和目的的方式纪念该国际日。"减灾十年"结束后,联合国大会决定继续开展"国际减灾日"活动。  相似文献   

13.
正2021年6月20日至25日,应急管理部在西安举办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业务培训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要求,研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政策、理论和实践,交流地方经验做法,切实提升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根据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业务需要和工作实际,培训班安排了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城市安全风险基础理论,综合减灾政策解读和实践、综合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和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王峰 《劳动保护》2023,(9):32-33
<正>为提升全民防灾减灾能力,护航高质量发展,助力平安亚运,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应急管理局在做好“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综合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在全区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常态化普查工作。“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一座城市抵御突发灾害的应对水平和化解能力,体现着这座城市的防灾减灾救灾的“韧性”。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应急管理局围绕基层应急物资储备不足、救援力量单薄、居民自救互救能力弱、应急预案不全等防灾减灾救灾“最后一公里”薄弱环节,利用数字赋能,开发助力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筑牢安全稳定底线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12日是全国第十二个防灾减灾日。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灾害种类较多、受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仅2019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3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270.9亿元。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应急管理厅挂牌成立以来,逐步厘清"防"与"救"职责,建立协同联防联动机制,加强综合风险监测研判,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防灾减灾,不断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 建应急协调机制,精准预警到乡到村到人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部,背山面海、山多海阔,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全省7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明确要求建立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制度。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自2020年开始至2022年结束,这次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开展的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普查的目的是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的能力、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倪凯  魏栋 《劳动保护》2022,(2):98-100
法律法规既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国外自然灾害及应急管理法律的归类分析,从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建设、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灾害事故风险管理制度、应急救援服务相关制度4个方面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2日上午,福建省2021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宣传活动在福州市上下杭正式启动。省委常委、秘书长、副省长郑新聪出席活动。省减灾委副主任、省应急管理厅厅长刘琳,福州市常务副市长蔡战胜等领导参加了该活动。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启动仪式现场,  相似文献   

20.
<正>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普查成果如何服务防灾减灾?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参加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媒体基层行”活动,赴福建省各地开展调研。摸清风险底数枕山、面海、襟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福州在发展拥有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自然灾害重发、频发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