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某印染废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模拟干燥处理,以产生的挥发分冷凝液为研究对象来考察干燥温度和干燥程度对印染污泥干燥过程中污染物产生的影响。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挥发分冷凝液COD、NH3-N含量均升高,且在140℃至160℃时升高较快,分别为177~262 mg/L,100~130 mg/L,而pH较稳定。污泥含水率从65%干燥至5%时,挥发分冷凝液的COD、NH3-N含量升高不明显,分别为176~190 mg/L、85~105 mg/L。干燥温度比干燥程度更能影响印染污泥干燥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污泥驯化和共代谢对吡啶和苯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瓦氏呼吸仪测定微生物耗氧量的方法,研究了焦化废水及其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吡啶、苯的降解特性,并对吡啶和苯分别与苯酚共基质条件下的可生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为7.2时,焦化废水降解率最高;当浓度小于40mg/L时,吡啶和苯可以部分被降解,浓度大于60mg/L时微生物呼吸作用明显地被抑制;污泥驯化有利于有机污染物降解速率的提高。初步分析了共代谢降解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生理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3.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膜生物反应器(MBR)用于高浓度含酚废水的处理中,探讨了进水中苯酚浓度、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浓度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酚废水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42d驯化后,可以在高浓度含酚废水中正常运行,MBR系统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8%和80.6%。当苯酚浓度为134mg/L时,处理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3h,最佳污泥浓度(MLSS)为7367mg/L。  相似文献   

4.
室温下,用紫外光对假单胞菌株进行2 min诱变。分别用驯化后紫外诱变和未诱变假单胞菌处理系列浓度(20、100、200、300、400 mg/L)苯酚水样,对比分析其在降解速率、降解时间、微生物呼吸率、酶活性等降解特性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假单胞菌经紫外诱变后,对苯酚的耐受性得以提高,去除高浓度苯酚的速率得以提高,处理较高浓度苯酚的能力明显提升。诱变假单胞菌完全降解较高浓度苯酚的时间比未诱变假单胞菌短,诱变假单胞菌对于高浓度苯酚的适应性比未诱变假单胞菌更好。苯酚降解过程中,脱氢酶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活性,假单胞菌经诱变后其酶活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5.
对从鞍钢焦化污泥中筛选到的3株功能菌和实验室已有的3株絮凝菌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鉴定,结果是萘降解菌SY-NPD-3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苯酚降解菌SY-PD-27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吡啶降解菌SY-PDD-9为鲍特氏菌(Bordetella sp),絮凝菌SY-SW51、SY-Z5和SY-ND分别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agterium)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以上述6株菌构建出一种针对焦化废水的微生物菌剂,最佳配比为5∶1∶2∶3∶3∶3。应用该菌剂进行小试实验处理2种不同来源的焦化废水,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1.2%和93.6%。菌剂与活性污泥结合形成的增效污泥系统可以增强COD的去除、提高微生物的生长及代谢活性,并实现污泥减排,降低了后续的污泥处理费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毒性物质苯酚对生物除磷系统污泥性质及性能的影响,建立序批式厌氧/好氧(A/O)序批式反应器,通过控制进水苯酚含量分析了苯酚对生物除磷系统活性污泥及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苯酚对活性污泥及生物除磷性能影响不明显,而高浓度苯酚(50 mg/L)条件下COD去除率为77. 8%~79. 2%,出水ρ(PO_4~(3-)-P)为1. 27 mg/L,PO_4~(3-)-P去除率仅为79. 3%。此外,高浓度苯酚能够减少污泥中总悬浮固体(MLSS)和提高污泥体积指数(SVI),从而导致污泥膨胀。苯酚存在可抑制聚磷菌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当苯酚含量为50 mg/L时,厌氧最大释磷量仅为41. 9 mg/L,远低于空白组。此外,苯酚在活性污泥系统中能被部分降解,并且好氧降解高于厌氧降解。苯酚存在能够抑制生物除磷相关关键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该文利用接种的亚硝化污泥,考察了苯酚浓度(0、10、30、50、70和90 mg/L)对污泥亚硝化性能和N_2O释放特性的影响。冲击试验结果表明,苯酚浓度≤10 mg/L,氨氧化速率(AOR)为(0.127±0.014)mgN/(gVSS·h)。苯酚浓度增加对氨氮初期氧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解除后,其AOR恢复至(0.112±0.021)mgN/(gVSS·h)。苯酚由0 mg/L增至90 mg/L,总氮(TN)损失由(6.13±1.12)mg/L增至(20.98±2.54)mg/L,亚硝化过程N_2O产率由(4.08±0.90)%增至(8.89±0.94)%。苯酚投加为同步发生的反硝化过程提供了电子供体,促进了同步脱氮过程的发生。苯酚投加后,曝气阶段氨氧化菌(AOB)好氧反硝化过程和低氧条件下异养菌反硝化过程均会导致N_2O的释放。长期高浓度苯酚抑制导致部分AOB死亡,系统硝化性能下降。微生物胞外聚合物随苯酚浓度增加而增加,蛋白质/糖原由(9.5±1.3)降至(4.6±1.1)。  相似文献   

8.
薛松  张梦竹  李琳  刘俊新 《环境科学》2018,39(3):1357-1364
伴随硝酸盐还原的甲烷厌氧氧化是协同减少环境中硝酸盐及甲烷的有效途径.利用实验室废水处理厌氧污泥、污水处理厂厌氧污泥和填埋场覆土驯化富集硝酸盐还原型甲烷厌氧氧化菌群.考察菌群的甲烷氧化效果,结果发现接种污水处理厂厌氧污泥体系甲烷转化量最大,为0.05 mg·d-1.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显示,该体系中甲烷微菌和甲烷八叠球菌是甲烷氧化菌,假单胞菌、梭状芽胞杆菌和热单胞菌参与了硝酸盐的还原反应.硝酸盐的量影响甲烷的转化率及菌群结构.当硝酸盐浓度为200 mg·L-1时,体系中的硝酸盐还原菌为假单胞菌和梭状芽胞杆菌;浓度增加至500 mg·L-1时,硝酸盐还原菌则是假单胞菌和热单胞菌.同时,甲烷转化率增加34.7%.研究结果为该菌群应用于含甲烷废气与含硝酸盐废水的协同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武汉市五座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经Ⅰ、Ⅱ、Ⅲ三种污泥调理方法调理及脱水的污泥深度脱水滤液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了水样的常规水质指标。结果表明,配方Ⅰ所得脱水滤液pH为12.8左右,呈强碱性,配方Ⅱ、Ⅲ所得脱水滤液pH=3.0~6.2,呈酸性。污泥深度脱水滤液的水质随脱水污泥的来源、污泥调理方法不同而异,稳定、氧化程度高的污泥其深度脱水滤液水质较好。经调理后的深度脱水滤液ρ(COD)为180~1200 mg/L,为中低浓度有机废水;BOD5/COD=0.49~0.66,可生化性良好;氨氮浓度为20~200 mg/L,差异较大,但普遍较高,C/N在2.2~13.4,属低C/N比废水;TP在0.4~5.5 mg/L,C∶N∶P对微生物生长来说并不协调。污泥调理剂中的破胞试剂对污泥脱水滤液水质影响较大,配方Ⅱ、Ⅲ调理剂中含破胞试剂,调理后的污泥深度脱水滤液COD和氨氮值较大。最后,建议对氨氮负荷过高而不适合回流的深度脱水滤液采用高效的生物脱氮工艺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0.
从本溪市某焦化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驯化得到一株高效苯酚降解菌C1,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该菌能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且最高可耐受2 000 mg/L的苯酚。对该菌降解性能研究表明,该菌具有较强的苯酚降解能力,在苯酚浓度为400 mg/L、30℃、pH值7.0、摇床转速120 r/min、接种量5%的条件下,培养24 h后苯酚降解率可达99%以上。葡萄糖对该菌体的生长及苯酚降解能力均有一定的影响;低浓度(0.5 g/L)葡萄糖可以提高该菌对苯酚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1.
以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N,N-二甲基甲酰胺(DMF)模拟废水的好氧活性污泥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污泥毒性的形成规律及空间分布。污泥经120 mg/L的DMF冲击驯化后,继续提高DMF浓度至200 mg/L进行驯化。在相同DMF浓度下,对比连续流和间歇式(SBR)两系统的出水COD浓度、水泥相DMF含量及污泥毒性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连续流和SBR两系统均能很好的降解DMF。但在稳定运行周期末,不管DMF浓度是120 mg/L还是200 mg/L,连续流系统污泥毒性均高于SBR系统,连续流系统污泥毒性平均为57%,55%;间歇式污泥毒性平均为47%,42%。故从污泥土地利用和污泥毒性消减的角度考虑,SBR系统是处理DMF废水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以喹啉为唯一碳氮源从某焦化废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喹啉降解菌菌株红球菌(Rhodococcus sp.)KDQ2,其在24h内能将400mg/L喹啉降解96%,降解的最适条件为37℃和pH6~9,降解动力学符合Haldane方程.KDQ2能利用吡啶,但不能利用苯酚;在喹啉、吡啶和苯酚共存条件下,150mg/L吡啶和400mg/L苯酚不影响150mg/L喹啉在1d时的降解效率.KDQ2能适应含有高浓度苯酚、吡啶和喹啉等污染物的焦化废水环境条件,可以与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共存,提高实际焦化废水中喹啉和TOC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微电解、微电解联合Fenton对印染污泥的破解效果及脱水性能进行研究,考察了印染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PS)、污泥破解率(DDSCOD)、沉降速率(SV30)、毛细吸水时间(CST)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微电解反应时间为20 min,初始pH为2.5,铁碳比(Fe/C)为1/1,铁粉量为2.50 g/L时,印染污泥絮体破解效果最佳.该条件下,添加H2 O22.00 g/L反应40 min,污泥上清液的多糖、蛋白质、DDSCOD较原污泥分别增加了49.09%、69.20%、4.33%,CST、SV30较原污泥分别减少了70.46%、20.41%.  相似文献   

14.
通过静态小瓶试验,研究了木薯废水的厌氧降解特性,并对其厌氧降解动力学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与三维荧光光谱(EEM)对颗粒污泥的胞外聚合物(EP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木薯废水COD浓度由6 000 mg/L增大到10 000 mg/L时,COD去除率由81.23%下降到71.67%,而VFA由5.07 mmol/L增大到21.33 mmol/L。木薯废水的厌氧降解动力学模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当木薯废水COD浓度由6 000 mg/L增大到10 000 mg/L时,颗粒污泥EPS的红外光谱中出现了N—H的伸缩振动、C—H的伸缩振动、C O的伸缩振动以及C—N的弯曲振动。木薯废水COD浓度为6 000 mg/L时,在颗粒污泥EPS的三维荧光光谱中,出现了显著的辅酶F420吸收峰(Ex/Em=420/470),表明在此条件下,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用化学絮凝法和SBR法对焦化蜡油精制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为最佳絮凝剂,最佳加入量为80mg/L,CODCr去除率为85.5%;用SBR法处理废水,CODCr由540mg/L降到112mg/L。经驯化过的污泥中,假单胞杆菌属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6.
EG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床工作状况及污泥性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的EG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床状况及颗粒污泥的性质,结果表明,液体表面上升流速(Vup)是影响EGSB反应器效能的重要参数,当进水COD为600~800mg/L时,较佳的液体表面上升流速(Vup)为1.5~4.5m/h,在此条件下,EGSB反应器COD负荷为24.5~25.7kg/(m3·d),COD去除率大于85%;同时还发现,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后,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粒径分布、沉降速度、胞外聚合物(ECP)等性质都发生了明显变化,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由0.85mm增加到1.78mm,平均沉降速度由41.2m/h提高到83.2m/h,而胞外聚合物(ECP)的含量则由接种污泥的32.5mg/g增加到57.8mg/g。   相似文献   

17.
程彬彬  林波 《环境工程》2008,26(6):17-19
从印染污水排放口污泥中筛选出3株具有高絮凝率和降解能力的菌株,将3株菌株进行复合,得到复合菌群JFFH-124。实验表明:复合菌群JFFH-124的絮凝能力和降解COD能力都比单菌株强。经过JFFH-124的絮凝和降解处理,印染废水的色度从150降低到23,脱色率达84.5%;COD从530 mg/L降低到96 mg/L,去除率达81.9%。  相似文献   

18.
以某污水厂的氧化沟污泥和剩余污泥为培养对象,获得了SRB占优的厌氧污泥,分析了活性污泥厌氧驯化过程中微生物的分布规律,考察了不同种类SRB污泥固定化小球处理水中硫酸根、锌及镉的效果.结果表明:pH6.0~7.0,温度35℃,硫酸盐浓度4g/L,时间在24h时,剩余污泥固定化小球处理含Zn(II)400mg/L的废水,去除率达到100%,氧化沟污泥固定化小球Zn(II)的去除率为90%左右;对500mg/L含镉废水,剩余污泥固定化小球8h能去除水中95?(II),氧化沟污泥固定化小球对Cd(II)的去除率为80%.硫酸盐还原菌污泥固定化技术中剩余污泥优于氧化沟污泥.  相似文献   

19.
三氯乙烯(TCE)是石化废水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对微生物具有极强的毒性。通过对挥发性脂肪酸批次试验进行生物测定,探讨TCE对厌氧水解酸化菌的产酸抑制作用,在TCE作用下水解酸化菌的胞外聚合物(EPS)和污泥zeta电位的变化以及TCE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TCE浓度为75 mg/L(半抑制浓度,EC50)时,对水解酸化菌的产酸量有抑制作用;随着TCE浓度升高,水解酸化菌的EPS中蛋白质浓度先增大后减少,其中TCE浓度为50 mg/L时EPS中蛋白质浓度达到最大值,为(33.94±0.25)mg/L;zeta电位的结果显示,污泥的凝聚性能随TCE浓度增大(0~100 mg/L)而增大;厌氧水解酸化菌对TCE的脱氯能力随TCE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水解酸化菌转化TCE的脱氯率由TCE浓度为10 mg/L时的77.83%降为200 mg/L时的6.67%。TCE对水解酸化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TCE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来抑制微生物活性,进而限制水解酸化菌降解TCE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降解苯酚废水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驯化微生物处理苯酚模拟废水的研究,考察了苯酚初始浓度、菌种投加量、葡萄糖添加量、废水pH值、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苯酚浓度大于500mg/L时开始表现出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浓度高于700mg/L以后微生物降解效果不理想;当苯酚浓度为500mg/L时,微生物接种量大于400mg/L可获得最大降解速率;适量添加葡萄糖可促进微生物对苯酚的降解,但浓度超过0.2g/L以后由于底物竞争会对苯酚的降解形成抑制;生物降解苯酚的适宜pH值和温度范围分别为5.5~6.5和30~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