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针对印染污染物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中,有机物在预热过程中结焦积碳引起的系统设备及管线堵塞问题,本文提出了对典型印染污染物活性橙7染料在亚临界/超临界水中的水热反应进行研究,考察了操作参数对染料有机物向焦油转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350℃时,焦油的转化率最大,部分氧化以及添加剂NaOH有利于气化反应路径的进行,进而可有效地抑制焦油生成,另外增加物料浓度,促进了染料化合物向焦油积碳的转化,而这不利于系统运行.研究结果可以为优化印染污染物的超临界水氧化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Fe-C-H_2O_2协同催化氧化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Fe-C-H2O2协同催化氧化体系对印染工业废水的降解脱色处理进行了研究。对影响印染废水降解的几种因素如铁屑/碳粒质量比、双氧水的质量分数、废水pH等进行考察。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色度为650度和ρ(COD)为468mg·L-1的印染废水,在废水pH=4.8的情况下,当铁屑/碳粒质量比为25∶1、H2O2用量为150mg·L-1、催化反应30min时,印染废水的脱色率达98%以上,CODCr去除率可达78%。与Fe-C微电解法相比,Fe-C-H2O2协同催化氧化方法对印染废水的脱色能力和去除COD,表现出了更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UV+TiO2光催化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生化出水,考察了反应时间、TiO2投加量以及初始pH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投加量800 mg·L-1,反应时间8 h,反应pH为原水pH(6.5~8.0),在此操作条件下,ADMI7.6、DOC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6%、20%及46%;选取两组反应条件,对其进出水采用XAD-8/XAD-4树脂联用技术,分析疏水酸、非酸疏水物质、弱疏水物质及亲水物质4类有机物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UV+TiO2光催化氧化处理工艺都能够长期有效去除印染废水生化出水中的弱疏水物质、疏水物质和非酸疏水物质引起的色度.  相似文献   

4.
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污水的深度处理回用工艺成了人们探讨的热点。结合郑州市五龙口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与运行,介绍了以改良氧化沟为主体的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工艺,并对工艺除磷脱氮及污水深度处理的原理、设计参数、运行情况及运行条件的控制进行了介绍。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既具有较高的COD、SS去除效率,又解决了传统氧化沟在脱氮除磷时存在相互影响的矛盾问题,在进水COD为326mg/L、SS为301mg/L、NH_4~+-N为45.1mg/L、TP为4.1mg/L;出水COD为21mg/L、SS为9mg/L、NH_4~+-N为1.4mg/L、TP为0.6mg/L,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景观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广泛的实地调查和监测,研究了我国乡镇工业印染行业生产与污染物排放。提出了棉印染、毛印染、针织印染、化纤、毛巾、袜子等各类印染的排污系数。为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提供一种简便、易操作、准确的统计办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某含油废水回用工程的设计、运行和管理,该回用工程设计处理量为400 m3/d。采用了水解酸化预处理+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活性炭的处理工艺,处理后的出水用于港区煤炭储存场的除尘系统。运行结果表明,本工程的处理出水水质明显优于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出水可用于冲洗地面、洒水抑尘等用途。  相似文献   

7.
采用Fenton氧化法对印染污泥进行预处理,研究印染污泥中TSS、VSS、CST、SRF等脱水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pH值为2.0,H2O2和Fe2+投加量分别为428 mg.g-1(干泥)和42.8 mg.g-1(干泥),反应时间1.5 h、反应温度80℃时,Fenton氧化后印染污泥的脱水效果最佳.在该条件下,TSS由18.66 g.L-1下降至4.82 g.L-1,去除率为74.17%;CST和SRF分别由98.6 s和6.03×1011s.2g-1下降至18.9 s和8.42×1010s.2g-1;污泥的平均粒径和中值粒径分别由53.8μm和42.9μm下降至19.8μm和16.2μm.  相似文献   

8.
通过农业废弃物玉米芯悬浮生长生物膜的载体,构建了活性污泥-悬浮生物膜混合系统,以SBR工艺运行方式对低浓度低C/N污水的深度脱氮性能进行了研究.探究了挂膜启动阶段系统脱氮效果;在工艺稳定运行后,考察了温度、HRT、DO、进水C/N、进水pH等参数对工艺脱氮性能的影响.经过24 d挂膜后,结合污染物去除情况及镜检显示生物膜挂膜成功.运行结果表明,以预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作为模拟原水,控制反应温度为26—30℃,HRT=8 h,COD/TN为(4.0±0.1),DO=(2.2±0.1) mg·L-1,进水pH=(8.0±0.1)的条件下,系统达到最佳运行条件,COD、NH4+-N、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2%、94.8%和80.8%,平均出水COD、NH4+-N、TN浓度分别为14.89 mg·L-1、0.57 mg·L-1和2.40 mg·L-1.好氧阶段DO浓度对TN去除率有一定的影响,当好氧阶段DO浓度为(2.2...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印染污泥管理混乱的状况,对印染行业废水处理污泥的产生情况及特征污染物进行分析,结合山东省典型印染企业污泥的危险特性检测数据,得出印染行业废水处理污泥不具有危险特性的结论。建议通过编制印染污泥鉴别技术规范和行业指南,加强企业日常管理等手段解决印染污泥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印染废水处理过程及排放水对草履虫遗传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履虫作为指示生物评估印染废水处理过程及排放水的毒性效应。急性毒性结果显示,原水、厌氧工段印染废水、好氧工段印染废水对草履虫的半数致死浓度(24h-LC50)分别为54%、41%、98%;遗传毒性结果显示,印染废水原水、经处理的排放水在6.25%、12.25%稀释梯度下对草履虫造成的DNA损伤较对照组呈显著升高(p<0.01),而排放水对草履虫的DNA损伤较原水无显著性差异;草履虫增殖速率结果显示,印染废水排放水50%稀释梯度下对草履虫增殖速率有抑制作用。暴露于印染废水排放水中10%的草履虫其游动行为发生改变。以上结果表明,印染废水在经过处理后,理化指标均达到国家印染废水行业排放标准,但排放水仍对草履虫产生急性毒性,且遗传毒性较原水没有显著降低。水生生物毒性测试能有效补充理化指标评价,为印染废水行业全面达标排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处理印染废水的污泥中分离到两株能对多种染料脱色的细菌 ,编号为D3 2 和D4.它们对 2 1种在印染工业中常用的分属偶氮染料类、三苯甲烷染料类和蒽醌类染料均具有较强的脱色能力 .这两株细菌为革兰氏阴性 ,杆状 ,以单极生鞭毛运动 ,氧化型代谢 ,兼性厌氧 ,可以乳酸钠为唯一碳源生长 ,液化明胶 ,对石蕊牛奶胨化产酸和还原 ,产生H2 S ,可还原NOˉ3 为NOˉ2 ,细胞内无聚 β 羟基丁酸颗粒积累 ,DNA中 (G +C)的摩尔分数x分别为 4 3.7%和 4 3.2 % .经鉴定为腐败交替单胞菌 (Alteromonasputrefaciens) .图 4表 3参 10  相似文献   

12.
以丙酮、二甲胺和甲醛为原料,采用一锅法溶液缩聚制备了一种新型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CPF.通过红外、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和元素分析对CPF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絮凝实验研究了CPF对水中阴离子染料的絮凝脱色效果并探讨了絮凝机理.研究表明,CPF重均分子量为1.81×10~4,拥有胺基、醇羟基、羰基和醚键等极性官能团,大量质子化胺基赋予其很高的阳离子度.CPF对酸性、直接和活性阴离子染料的絮凝脱色率均达95%以上,脱色率随溶液pH降低而升高且不受水中无机盐的影响.该絮凝行为是"吸附电中和"与"吸附架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CPF对实际印染废水同样具有良好的絮凝脱色效果,但对组分复杂的混合印染废水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较低,因此可作为一种高效的物化处理手段与生化处理配合用于印染废水的工业化处理.  相似文献   

13.
新型印染废水脱色剂:由北京印染广环保科技人员长期实验研究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高分子脱色剂— —WX,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易溶于水,可以配成各种浓度的溶液,适用于温度较高、色度较深的印染废水脱色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推广应用于实际,构建以填充碳毡构成的三维结构为电极的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同步产电.对比分析序批运行和连续运行方式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以及MFC的产电性能.在序批实验中,5 d内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去除率分别达到91.1%和98.2%,处理结果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当MFC外接51Ω电阻时最大功率密度为27.88 m W/m~3.在连续实验中,污水以稳定流速(0.2 m L/min)自反应器底部注入,形成上流式连续运行模式,其水力停留时间(HRT)为5 d,此时出水中COD保持稳定,去除率变化范围为83.2%-97.4%,NH_4~+-N浓度逐渐降低保持在9.45 mg/L以下,反应器对污水中NH_4~+-N的去除效果较好,自第11天后出水中有NO_3~--N积累,导致总氮去除率较低.连续运行方式下MFC最大功率密度为582.5 m W/m~3,约是序批方式的21倍;平稳期平均输出电压为0.087 7 V,是序批运行时的2.9倍.结果表明在连续运行方式下,由于有机物得到补充,微生物可不断利用有机物用于产电,所以连续运行方式时MFC的产电性能更好,可以改善序批方式下输出电压较低的现象.最后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电极上微生物群落,发现主导微生物属于Thauera sp.、Saprospiraceae-UN sp.、OPB56-UN sp.,Thauera sp.是一类能以电极为电子供体而还原NO3--N的脱氮微生物.因此可通过富集此类脱氮菌来降低连续运行方式下出水NO3--N浓度,这为改善污水处理效果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印染废水中COD_(cr)值日渐增高,BOD_5/COD_(cr)值日渐降低的趋势,为改善生化法处理印染废水水质条件,降低生化处理负荷,提高水质可生化性能,本文以不同水质编制试验方案,以探求最佳工艺特点,COD_(cr)值与投药量关系,絮凝前后水质可生化性能变化趋势。试验结果证实:化学絮凝法处理中长纤维染色废水,对降低水质COD_(cr)值、脱色、改善水质可生化性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B/S架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和WebGI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环境气象智能评估系统,实现减排调控效果模拟评估、源排放清单动态反演、颗粒物来源解析、气象贡献评估、运行监控管理五大功能.基于"Web"前台操控Linux系统自动运行脚本和数值模式作业,利用"云后台"集合了多源气象和...  相似文献   

17.
以海洋渔业废弃物虾壳为原料,采取去矿化、脱蛋白、脱色、碱洗的方式制备壳聚糖,通过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铁和五水硫酸铜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得到3种改性壳聚糖:聚铝-壳聚糖、聚铁-壳聚及硫酸铜-壳聚糖,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表征改性壳聚糖的形貌及化学组成。以模拟印染废水为研究对象,在适宜条件下对改性壳聚糖加以应用,以废水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为考察指标,评价壳聚糖的改性效果,为改性壳聚糖处理印染废水提供理论支持。由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可知,聚铝-壳聚糖的表面颗粒为类球形,粒径尺寸均一且壳聚糖分布均匀,聚铁-壳聚糖和硫酸铜-壳聚糖的表面颗粒为块状,而壳聚糖主要是以带状的形式存在;由红外光谱可知,通过聚铝和聚铁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引入更多的O-H和N-H振动峰,有利于印染废水的吸附沉降。研究表明:3种类型的改性壳聚糖中,聚铝-壳聚糖处理印染废水的效果最好,废水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最高;对聚铝-壳聚糖处理印染废水的p H、改性壳聚糖质量配比及投加量进行优化,可知,聚铝-壳聚糖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受p H值的影响较小,在聚铝与壳聚糖质量配比为3∶1及投加量为1.6 g·L-1的条件下,p H为5.5时,模拟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达到90.5%和97.3%,p H升高至9.5时,模拟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仍能高达85.1%和94.2%。在最佳条件下,采用聚铝-壳聚糖处理实际印染废水,其COD去除率及脱色率分别为88.7%及96.9%。  相似文献   

18.
利用矿化垃圾层预防和控制渗滤液导排系统堵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卫生填埋场中,垃圾渗滤液导排系统堵塞普遍存在,悬浮固体形成的物理堵塞、有机物降解和金属离子沉淀导致的生物-化学堵塞是引起导排系统堵塞的关键因素.本文构建了"矿化垃圾+砾石层导排"的渗滤液下渗装置,通过矿化垃圾预处理渗滤液中悬浮固体和有机物以控制导排系统发生的物理和生物-化学堵塞.结果表明,在矿化垃圾层,渗滤液中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固体(SS)去除较多,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5%和87%,并且Ca2+浓度也出现了波动较大的现象;然而,渗滤液在砾石层下渗过程中,其COD、SS和Ca2+浓度保持稳定.并且,砾石层可排水孔隙率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表明渗滤液在砾石导排层没有形成明显的沉淀.与此同时,在没有添加矿化垃圾的对照组发现,砾石层可排水孔隙率减少最多的区段是渗滤液的进水点位(可排水孔隙率减少达到了53%),即渗滤液有机负荷最大处的饱和砾石层堵塞最为严重,其无机堵塞物主要是碳酸钙等.因此,在渗滤液流入砾石层前,采用矿化垃圾层部分饱和的方式对渗滤液中有机物和悬浮固体进行预处理,可以预防和控制渗滤液在砾石层形成沉淀堵塞.研究为填埋场的运行管理渗滤液导排系统堵塞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Ag+、Pb2+、Zn2+、Hg2+等重金属离子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离子对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可逆抑制作用,其中Hg2+、Zn2+对酶的抑制作用较强,表现为反竞争性抑制,对结合酶(ES)的抑制常数KIS分别为0.07 mmol/L和22.04 mmol/L;而Ag+、Pb2+对酶有先激活后抑制的作用,其中Ag+对酶的抑制作用类型表现为反竞争性抑制,其抑制常数KI为1.08 mmol/L,Pb2+对酶的抑制作用类型表现为非竞争性抑制,其抑制常数KI为26.17 mmol/L.  相似文献   

20.
硅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一类重要的单细胞微生物,含有较多的胞外聚合物(EPS).为探究EPS对硅藻富集二价镉离子(Cd2+)的影响,以模式硅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为研究对象,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法提取三角褐指藻的EPS,以未去除EPS的藻细胞为对照,在不同浓度Cd2+处理96 h后,测定P tricornutum的EPS和生长变化,比较去除和未去除EPS的P.tricornutum对Cd2+富集、吸附和吸收的差异,明确EPS在P tricornutum富集Cd2+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Cd2+浓度的增加,P.tricornutum的EPS含量增加,生长受到抑制,Cd2+富集量升高,对Cd2+的去除率为31.74%-52.18%,Cd2+主要分布在胞内.去除EPS后,P.tricornutum对Cd2+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