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案例:某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在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处于边建设边生产状态:有外来农民工和建设施工人员同在厂区内,但与施工单位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企业也未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2.
案例:某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在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处于边建设边生产状态:有外来农民工和建设施工人员同在厂区内,但与施工单位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企业也未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企业为了便于管理,将外来农民工集中安排在一座三层楼房居住(该房屋一层是仓库、二层是车间、三层是外来农民工和建设施工人员居住1:因火灾将房屋烧毁,造成3死9伤的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3.
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工的城镇化提供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农民工分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成果的内在机制.维护农民工权益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的政策选择。为让更多的农民工享有社会保险,各地已经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要求.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都把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并对被征地农民、农民工和务农农民的社会保险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从认识、制度、政策、管理、技术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创新和突破。如何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本刊采访了劳动保障部有关领导和专家.也邀请了正在进行推进这项工作的地方领导.就当前的实践和今后的发展战略.共同研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适合农民工特点:建立弹性养老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实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农民工权益、提高执政能力、夯实执政基础的紧迫政治任务。实施积极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建立弹性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则是完成这一紧迫政治任务的必然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动车组车内环境情况,评价其对乘客和司乘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测试、比较兰新二线动车组与西南某铁路局同型动车组司机室和车厢内的卫生学指标,评价动车组车内卫生学状况。结果兰新二线动车组车内工频电场、噪声、甲醛等指标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相对湿度未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结论基本摸清了动车组车内职业危害因素接触现况和环境卫生学状况,也为今后动车组的技术改造和质量管理提供了卫生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总规模超过2亿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群体。但目前,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还没有妥善解决,存在参保率低、待遇水平不高、双重参保和农民工参保选择权难以保障等问题。要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政策,应秉持实行分类保障、完善既定制度的基本思路,妥善处理双重参保、异地就医、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农民工问题的基本判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问题是我近几年来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今天,我愿意借此机会简要回顾一下以往我对农民工问题的一些思考。早在2001年1月的一个会上,我就提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是要让农民工安居乐业,不安定不可能乐业,不安定也不可能真正解决农民工问题。这一观点发表在当时的《中国市场经济报》上,不过,让农民工安居乐业的目标似乎还是遥遥无期。2001年秋,我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又集中谈了自己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核心的思想有两点,一是国家应当尽早介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分层分类或者分类分层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相似文献   

9.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逐步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这一划时代的决定无疑加快了改革限制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制度的进程,农民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随后中央要求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一揽子具体政策措施也正在出台,政策变革已取得多个方面的实质进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民工数量庞大,劳动关系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农民工普遍从事建筑、矿山、化工类等苦脏累的高风险作业,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均较高。仅以建筑业为例,实行层层发包、分包、转包,有资质或不具备资质的包工头承包后,主要用的是廉价农民工劳动力。既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又不参加工伤保险,工资实行计件制,满负荷工作。工作中发生伤亡事故后,拒付或少付医药费,不给予伤残补贴、工伤津贴、抚恤金等待遇的现象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1.
每年麦收前,都是建筑企业因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引起突发事件的高发期。今年河南省郑州市通过加强监管,使建筑企业因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引起的突发事件明显减少。其主要原因:一是各级政府对农民工问题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的相关政策,为保护农民工权益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依据。二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加大对建筑企业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建筑企业的劳动用工行为。郑州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集中力量,不间断地加强对建筑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设立农民工维权公示牌、  相似文献   

12.
简讯     
《中国劳动科学》2010,(4):36-37
北京: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享同等养老待遇 北京市今年将统一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实行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的养老保险制度,使外地农民工、本市农民工和本市城镇职工履行同样的缴费义务,享受同等的养老待遇。今年将出台提高门诊报销比例、扩大门诊特病报销范围等“一揽子惠民政策”,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3.
赵铁 《安全》2007,28(7):21-23
几年来,建筑施工企业各项规章制度都较为完善,按照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运作,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在企业是一项重要工作,企业的工会组织与行政部门紧密配合,加大了安全生产管理力度,建立了“职工代表视察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职工因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调查及处理制度“、“班组安全生产制度“、“项目施工安全生产制度“、“职工安全生产培训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且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企业在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中包含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条款.……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兰溪市通过建立健全五个维权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一是健全工会组建机制,创新建会模式,简化入会手续,加快推动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的步伐。目前全市各类企业建立工会率已达95%以上,年底将达100%。已建工会的企业正积极吸纳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实现他们的同等入会权利;二是建立工资保障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推动企业将农民工工资、社会保险、福利等纳入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范围,保障农民工与本企业其他职工享受同等的工资及待遇,取消身份歧视;三是建立民主政治权益保障机制,在职工代表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农民工代表,切实落实农民工的民主政治权益;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思路与政策方向已经明确。但由于农民工自身特点和经办管理等多方面的约束,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制度、管理和具体政策设计等实际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需要进一步研究落实。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农民工在矿区职工队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大批的农民工家属也随之进入企业,成为矿区里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尽管一些企业非常重视农民工家属的问题,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体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日常的教育和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06,(4):45-46
问:周某为某劳务合作公司(以下简称劳务公司)于2000年5月15日输出到天津开发区某电子公司(以下简称电子公司)的农民工,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电子公司也一直没有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2004年5月,电子公司向劳务公司提出,要求周某以劳务派遣的形式在电子公司工作,劳务公司同意了电子公司的要求,并于5月19日与周某签订了劳动合同,期限1年。合同约定,周某系劳务公司员工,派遣到电子公司工作,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女工生育等五大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制度。但目前这一制度还很不完善,仅限于城镇从业人员,约占我国从业人员65.6%的农村从业人员还没有真正纳入社会保障制度,没有一套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农村实际的社会保险政策。尤其是已经从农业劳动转移到非农产业的乡镇企业职工、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农民工以及因城镇化进程而被征地的失地农民,他们的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没有任何保障。特别是农村家庭规模缩小后他们的养老问题如何解决,已成为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赖某等3人均为福建省上杭县农民,他们于上世纪80年代被某县烟草公司招收为农民合同制工人,连续工龄都已经达20多年。2003年9月,赖某等3人的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根据《福建省劳动合同管理规定》之规定,他们向烟草公司提出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烟草公司认为,他们3人是农民工,属临时工性质,不能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法》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未作重大调整,而是主要通过对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签订权、终止权的调整,平衡了劳动合同解除制度和劳动合同终止制度,这使得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实际价值相差无己。因此,用人单位与其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不如提高劳动关系解除、终止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