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孔繁翔  胡伟 《环境化学》1998,17(5):422-427
本文研究了低PH值条件下,铝及钙铝比对斜生栅藻生长及细胞中谷胱甘肽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铝在不同pH值条件下形态分布的差异,研究活性铝2种主要形态(A la、A lb)对小麦根、茎、叶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活性铝对植物的氧化胁迫及植物的抗铝机制。试验营养液中总铝浓度设置为0μmol.L-1(CK)、25μmol.L-1(T1)和75μmol.L-1(T2),各剂量组营养液的pH值分别调至4.0、4.5、5.0和5.5。研究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活性铝(A la和A lb)显著影响小麦根、茎、叶中GSH含量,根与叶中GSH存在一个激发、增长和消耗的过程;T2组叶中GSH含量在pH 4.5时降至最低值,同时叶中MDA存在积累,表明在此条件下,活性铝对小麦形成了最大氧化胁迫。  相似文献   

3.
铝离子与聚硅酸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44  
高宝玉  李翠平 《环境化学》1993,12(4):268-273
本文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及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铝离子与聚硅酸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借助于微电泳技术测定了含铝离子的聚硅酸絮凝剂在不同pH值条件下水解沉淀物的表面ζ电位变化情况;借助于透射电镜手段及静置观察方法考察了铝离子含量对聚硅酸胶凝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硅酸对铝离子具有一定的螯合(络合)和吸附作用,但二者之间不存在定量的作用关系,而是聚硅酸对铝离子的作用量随着铝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铝离子影响聚硅酸的胶凝时间,适量的铝离子的存在可延长聚硅酸的胶凝时间。聚硅酸的存在影响铝离子在不同pH值下的水解沉淀物的ζ电位值,使得达到零电位状态时的pH值向低pH值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4.
不同pH下低分子量有机酸对黄壤中铝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九玉  徐仁扣 《环境化学》2005,24(3):275-278
用一次平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pH下低分子量有机酸对黄壤中铝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分子量有机酸体系可以通过质子和有机酸阴离子两个因素促进黄壤中铝的活化.当pH>4.3时,有机酸通过络合作用促进铝溶解的大小顺序为:柠檬酸>草酸>水杨酸>乳酸,与有机酸和铝形成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大小一致.有机酸阴离子可以通过自身的吸附增加土壤交换态铝的量,但质子作用对黄壤交换态铝的活化比有机酸阴离子的吸附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随pH值的降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有机酸对交换态铝的活化作用随pH值的降低而增加.低分子量有机酸活化的铝主要分布在土壤表面的交换位上,但在柠檬酸和草酸体系中,当pH值分别大于4.40和4.55时,活化铝主要分布在土壤溶液中.  相似文献   

5.
磷铝协同作用对玉米苗期生物学性状和营养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酸、磷处理下玉米自交系苗期生物学及营养学特性.结果表明,低磷和酸铝严重抑制玉米植株的生长,低磷胁迫下植株干重受影响较大,酸铝对下部叶叶色和干重影响显著.低磷处理抑制玉米植株对K、Ca的吸收,酸铝胁迫使各自交系P、K、Ca、Mg含量显著下降,加磷可缓解酸铝对玉米生长的毒害作用.不同自交系之间存在耐低磷和耐酸铝基因型差异,并且耐低磷和耐酸铝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自交系M12属于酸铝低磷双敏感类型;耐酸铝自交系,如M02和M08同样耐低磷,耐低磷自交系M01也较耐酸铝,为双耐基因型.表5参15  相似文献   

6.
微囊藻毒素对束丝藻细胞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活性氧(ROS)角度探讨微囊藻毒素(MC)导致藻类细胞死亡的机理及揭示藻细胞对MC诱发的氧化胁迫的响应机制,采用50和500μg·L-1的微囊藻毒素LR(MC-LR)处理束丝藻(Aphanizomenon sp. DC01)细胞,测定了细胞生长、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50μg·L-1的MC-LR处理对藻细胞的生长无显著影响,而500μg·L-1的MC-LR处理可诱导藻细胞死亡.50μg·L-1的MC-LR处理的藻细胞ROS含量在处理第2d显著高于对照;但藻细胞能通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改变修复氧化损伤,使ROS水平在处理第3d恢复到对照水平.500μg·L-1的MC-LR处理可显著降低藻细胞GSH含量和SOD与GPX活性,刺激藻细胞生成过量的ROS;ROS在毒素处理4d后突然暴发,过量的ROS引起膜质过氧化,并最终导致藻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7.
添加植物物料对2种酸性土壤可溶性铝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室内培养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添加非豆科的油菜秸秆、小麦秸秆、稻草、玉米秸秆和豆科的大豆秸秆、花生秸秆、蚕豆秸秆、紫云英、豌豆秸秆对酸性茶园黄棕壤和红壤可溶性铝总量及其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棕壤除添加油菜秸秆、小麦秸秆和稻草处理外,其余添加植物物料处理土壤可溶性铝总量、总单核铝和3种无机单核铝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为加入这些植物物料均使土壤pH值增大.5种豆科植物物料对黄棕壤pH值的影响大于非豆科植物物料,前者对土壤中3种无机单核铝含量的影响也大于后者.9种植物物料也使红壤pH值有不同程度升高,土壤可溶性铝含量降低,其中4种非豆科植物物料、花生秸秆和蚕豆秸秆处理效果较好.因此,施用植物秸秆能够有效改良土壤酸度,缓解土壤中铝对植物的毒害.总体而言,9种植物物料中花生秸秆增加酸性土壤pH值和降低土壤有毒形态铝含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得克隆(Dechlorane Plus,DP)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氯代阻燃剂,具有POPs特性和环境毒性,但其生物毒性数据非常有限。本文选择水生初级生产者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藻细胞生长状况、光合色素水平、抗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研究了不同浓度DP对其生态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DP对纤细裸藻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DP浓度较低时(0.1和0.5 mg·L-1DP)类胡萝卜素含量受到轻微抑制;较高浓度DP暴露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GSH)水平显著增加,同时高浓度DP(8 mg·L-1)下MDA含量显著上升,提示膜结构受到损伤;表明较高实验浓度范围内,DP对纤细裸藻的生长及抗氧化系统均产生一定影响,结果将为DP的环境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模拟酸雨对酸性土壤铝溶出及其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我国南方酸沉降区主要土壤类型在模拟酸雨影响下,土壤中铝离子释放及铝形态转化的特点。结果表明,酸雨淋洗造成土壤中铝离子释放,酸雨pH值越低,铝离子释放量越大;酸雨淋洗还造成土壤中铝形态发生变化,酸雨pH越低,土壤中羟基态铝和腐殖质铝含量愈低,交换态铝含量越高,土壤中铝对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危害性也越大。  相似文献   

10.
铝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损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红孩  王变珍  仪慧兰 《生态环境》2006,15(6):1246-1249
铝作为土壤主要元素之一,是酸性条件下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一个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探讨酸性条件下铝对植物细胞的毒性作用机理,文章以蚕豆(ViciafabaL.)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酸度(pH4.5和pH5.8)的三氯化铝对根尖细胞的遗传损伤作用。结果表明,pH5.8和pH4.5的铝处理(0.03~50mmol·L-1)组中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微核细胞数显著增加。相同铝浓度时,pH4.5组的分裂指数低于pH5.8组,微核率高于后者。此外,铝处理能诱发根尖细胞核固缩,固缩率随酸度增强和铝浓度增大而增高。研究结果表明,三氯化铝对蚕豆根尖细胞具有遗传损伤作用,酸性增强时铝的毒性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水质量生态基准的研究较为零星、分散.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Cr6+对3种藻的毒性效应,以期为我国水生态基准的科学制定以及基准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选取小球藻、斜生栅藻和铜绿微囊藻3种典型的藻种,在pH为7.0,8.0和9.0三个条件下,依据OECD-201藻类生长抑制实验指南,以72h藻生物量为测试终点,计算3种藻的比生长率,以及Cr6+对3种藻产生毒性效应的NOEC、LOEC、EC10和EC20值.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在不同pH条件下藻种生长不同,小球藻的最适pH值为7.0,斜生栅藻和铜绿微囊藻的最适pH值为9.0;在不同pH条件下,Cr6+对小球藻、斜生栅藻和铜绿微囊藻的毒性作用不同,Cr6+对小球藻在pH=7.0时毒性最小,对斜生栅藻和铜绿微囊藻在pH=9.0时的毒性最小.在藻最适生长的pH条件下,Cr6+的毒性可以达到最小程度;铜绿微囊藻对Cr6+比斜生栅藻和小球藻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2.
不同形态铝对小麦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铝在不同pH条件下的形态分布,测定了单核铝和多核铝对小麦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Ala和Alb激发了小麦根SOD活性;POD活性在pH≤5.0时被显著激活,而当 pH≥5,5,Ala与Alb浓度较低时PDD被显著地抑制;SOD与POD活性均在pH4.5,75μmol·l-1[Al]时达到本实验最高值,与Alb浓度的增加相关.本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形态的铝对植物的致毒机理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土壤酸化对油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褐色森林土酸化后,pH值下降,同时淋溶出大量Al离子和Mn离子。播种在酸化土壤中的油松种子萌发率稍有提高。生长在酸化土壤的油松苗的叶绿素含量,蒸腾强度,光合速率,相对生长率和干重均下降,原因是Al离子和Mn离子对油松的有毒害作用,并且阻止油松对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吸收。表3参12  相似文献   

14.
模拟酸雨对龙眼叶绿体的伤害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龙眼叶绿体超氧化的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含量(AsA)含量随酸雨的pH值下降而降低,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则随酸雨的pH下降而增加。pH3.0的酸雨胁迫2h,SOD和AsA-POD活性,GSH和AsA含量有所增加,并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H3.5的酸雨处理使类整体膜崩解,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混乱;pH3.0的酸雨处理的叶绿体片层结构伤害更为严重。图5图版2参21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pH4.8、交换性酸2.8cmol kg~(-1),交换性Ca0.8cmol kg~(-1)的花岗岩赤红壤(荒丘),进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施生石灰对土壤化学性质及花生、甘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施用相当于交换酸60%的生石灰,可使土壤pH值在9个月内保持在5.8以上,但就提高花生产量来说,石灰用量以中和交换性酸30%为宜。土壤中Fe、Al的固P能力远比Ca大,即使施用高量的石灰,新形成的Fe-P、Al-P各为新形成Ca-P的2倍以上,同时亦有大量的O-P形成。各水平的石灰处理均显著改善花生的经济性状和品质,但产量的提高却以低水平石灰处理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明酸沉降对森林红壤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模拟长沙地区降水酸度及离子组成,采用浸泡试验对两种森林红壤活性铝的释出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拟酸雨浸泡初期,土壤活性铝的释出量随浸泡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原始土壤pH值愈低,活性铝释出愈多;强酸度、高离子浓度(AR4)模拟酸雨对土壤中活性铝的溶出量远大于基础酸雨(AR3)及弱酸、低离子浓度酸雨(AR2)和对照酸雨(AR1)。模拟酸雨酸度愈大,对土壤pH值的影响愈明显,不同土层间,以A层土壤pH值下降最明显,B、C层土壤则下降较小。模拟酸雨模拟浸泡土壤25年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有机质含量高,原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大的土壤下降幅度也大。  相似文献   

17.
离子强度和SO2-4对土壤吸附Al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离子强度和SO4^2-对土壤吸附Al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pH范围内,随着NaCl支持电解质浓度的提高,土壤对Al的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并且当pH<3.9时,即土壤表面净电荷为正时,土壤对Al的吸附量仍然很大,超过最大吸附量的50%,而用CaCl2作支持电解质时,当pH<4.5时,在溶液中CaCl2浓度最高的情况下,Al的吸附量最小,在其余两种浓度条件下则基本相等;当pH>4.5时,Al的吸附量几乎不受CaCl2浓度变化的影响。SO4^2-的加入对土壤吸附Al没有影响。这些都说明土壤吸附Al的作用机制主要为专性吸附。  相似文献   

18.
Al13形态分离纯化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SO^2-4/Ba^2+法分离提纯Al13形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聚合铝浓度、SO4/Al比、Ba/SO4摩尔比、以及超声反应时间对分离效果上具有较大的影响。较高浓度的聚合铝利于沉淀的形成与分离。同时选用1:1的SO4/Al与Ba^2+的共存对形态分析不产生影响,形态鉴定结果表明,经过上述分离条件所得产物形态为Al13。  相似文献   

19.
聚合硫酸铝的制备及形态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Al2 (SO4) 3·1 8H2 O为原料 ,采用一次加碱法 ,高速剪切合成聚合硫酸铝 (PAS) ,研究碱化度 (B)对铝离子形态的影响 .采用混凝实验比较AS ,PAC ,PAS的混凝效果 ,测定处理后水中残留铝的含量 .结果表明 :相同B值条件下 ,PAS的Ala 少于PAC的Ala 含量 ,Alb 含量与PAC基本持平 ,Alc 含量大于PAC的Alc 含量 ;PAS的pH适用范围宽 ,絮体沉降性能强 ,残留铝量低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