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今世界,全球却到处亮出了“水匮乏”、“水危机”的黄牌。保护水资源,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战略已经进入各国政府的决策系统,成为规划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尤其在一些严重缺水国家和地区,更是如此。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从多年平均值看,基本恒定,这是受制于天的,除非远距离调水,否则难以改变。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对贫乏,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有108座城市严重缺水。全国有7000万人口饮水困难,因干旱每年影响农业产量约200亿公斤,影响工业产值12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2.
2001年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我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水资源和油气资源问题作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重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城市缺水主要有两大特点:①缺水数量持续增加,截止1989年,全国城市口缺水总量已达1200万m~3左右.其中山东、辽宁、江苏、黑龙江、陕西5省94个城市口缺水量高达10万m~3。②缺水城市下断增多,而严重缺水的城市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一带。1989年全国缺水城市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太原等200多个。18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14个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城市有9个。山东、辽宁、江苏、黑龙江、陕西5省94个城市,因缺水每年影响工业产值约127亿元,造成342万居民吃水困难。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水已不再是前些年所说的那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了。我国缺水城市目前已达300多个,每年由于缺水而影响工业产值达200亿元,水源缺乏已成为阻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了保护水资源的合理使用,促进企业节约用水、合理用水,我国南方有些省份已开始向企业征收水资源使用费,看来适当提高水资源使用费和超标准使用费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正环保是现在全世界最热的一个话题,但许多人听了环保两个字感到与自己很远,更别说去做了。其实环保可以很简单,比如节约,比如简单生活。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每年用水量随着人口的增加而不断增长。世界人口在50年代为25亿,1999年增加到了60亿,增加了1.4倍。农业用水量增加了5倍,工业用水量增加了26倍,家庭、生活用水量则增加了18倍!这是一个个多么不可估量的数字!按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资源短缺,特别是城市缺水严重。全国667座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100多座严重缺水,全国城市年缺水量达70亿立方米。为节约用水、规范节水产品市场、淘汰浪费水的用水器具和设备,推广普及高效节水产品,为生产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维护企业及消费者双方的利益,建设部于2002年6月3日颁布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强制性行业标准,并于10月起实施。同时,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国家经贸委、建设部、水利部等有关部门于10月22日启动节水产品认证工作。产品认证即采用该强制性标准。据有关部门介绍,中国一方…  相似文献   

7.
2009年3月22日是第十七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二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09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2009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投资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5年10月28日发布了《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2005年第65号公告),共计260项技术。环境保护部分本刊已于2005年第11期摘录刊登,资源节约部分现摘录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严重缺水的中国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一种资源。水是生命之源,须臾不可或缺。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面,水都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免费商品,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缺水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是国际上13个严重缺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4,640个城市中,有300多  相似文献   

10.
按照“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强化服务、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提高效率”的要求,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重点,积极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以提高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环境为目标,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核心,坚持法规规范,政策导向,规划指导,机制创新,示范推动,信息服务,宣传培训,国际合作,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突出抓好工业节水、节能、资源综…  相似文献   

11.
今后15年,我国人口将以每年1200—1300万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几亿农民从农业转向非农业生产,城市数量2000年末将超过700座,2010年将超过1000座,基本实现城市化.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多,城市密度的加大,城市环境问题也将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高峰会议的报告书中指出:“现在,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由于缺水而苦恼,这一问题如得不到妥善解决,到2010年前后可能由于争夺水源而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我国的状况,同样令人不安。流经10省、市、自治区的长江,干流两侧21座城市,每年向江内排入63亿吨污水,看那滚滚江水,已变成了沸腾的黄酱汤。全国七大水系中,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由于污染,水体已变成四、五类标准,特别是淮河流域,19条支流中80%的河水已呈黑绿色,现在虽然正在抓紧治理,但距理想要求甚远。江、河、湖、泊,北京故宫、西安古城的护城河、南京夫子庙前的秦淮河都是污染严重,令人忧心忡忡。更让人发愁的是。我国是缺水大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由于对水资源保护意识较差,一边是十分缺水,一边是任意浪费水;一边是水越来越少,一边是人为的污染水。照此下去,别说是子孙后代,就连我们自身也在自食恶果。日本在治理污水方面有独到之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  相似文献   

13.
“节约”这个已然久违的名词如今终于以一副全新的姿态再度进入全国人民的视线。君不见:报纸上整版整版登的都是教人如何节水节电的文章;电视里主持人滔滔不绝,向观众大谈特谈节约的好处;网络上,讨论如何节约的帖子的点击率更是居高不下……的确,一个有山皆青,有水皆绿的中国,离不开节约——从饮食到娱乐,从居家到酒店,就让我们将节约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4.
肖遥 《环境教育》2022,(Z1):75-78
<正>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开展资源节约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奠基性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等不同教育主体的共同支持、参与和配合。据2020年8月11日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人均水资源仅相当世界人均水平33%的国家,并因我国水资源严重分配不均,泰淮以北有65%的土地,而拥有水量仅占全国20%。七条主要河流大部分遭到污染,一半以上的水质降为五级。由此造成300座城市缺水,三亿农民饮水不安全或饮水困难。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了新版国家高速公路网络规划,新一轮的高速公路建设热潮正在展开,同时高速公路建设与节约土地资源,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与保护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结合国家现行土地利用政策,就今后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如何有效节约土地资源,从政策机制、项目管理、施工技术等对建设高速公路节约用地提出了创新性思考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资源型城市正在经历着痛苦的转型。”在最近结束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员肖金成、王青云共同调查发现,我国资源型城市共118座,总人口1 54亿人,其中市区非农业人口3400万人,职工1250万人。尽管有学者对资源型城市的数量意见不一,但大家有这样的共识: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单一,矿产资源日渐枯竭,经济发展日益落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民生活和就业日益困难。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过去矿工收入位于各行业之首,现在,相当多的矿工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民人均可…  相似文献   

18.
宋荣 《环境教育》2006,(8):52-54
黄河几乎成为季节河;长江存在进一步被污染的危险……比水荒更触目惊心的是,我们仍在粗暴地浪费和污染生命之源。因为缺水,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每年工业总产值大约有2000亿的损失,每年农业有1500亿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正>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共同探索资源约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次全新尝试。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构建新型的资源利用体系和生态产业体系,创建人与自然有机融合的人居环境,中新天津生态城将是一座环保、节能、宜居、和谐的生态之城。  相似文献   

20.
新市在日本本州岛的西北部,全市人口有48万,共用一个垃圾分类场。这个分类场除了时时关系本地市民的生活环境之外,每年还吸引着35000名来客,北自北海道,南自冲绳。它就是“新市资源再生中心”,别号“绿色广场”。通常,垃圾分类、处理设施都建在远离市区的地方,而这一座设施比较独特,正在市中心。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前后,一直是城市垃圾处理设施,不仅没有因为人口日益密集而迁出城区,反而在1994年又新建起现在这座分类场。开工前为说服附近居民,政府部fi多次在社区召开动员会,解释在此建场的必要性,说明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