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市环境整治与产业投资基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一直是制约城市保障建设的“瓶颈”。 为此,应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适时发展环保建设投资基金,并在税收上给予适当优惠政策的支持,无疑是解决城市环保建设资金短缺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2.
3.
马銮海堤建成后,厦门马銮海成为基本封闭的水体。由于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目前湾内水质,底质环境恶化,该文化马銮湾的环境变化,污染源,环境质量现状,主要生态几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马銮海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5.
6.
1 淮北矿区生态环境现状 淮北市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之交,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年产原煤23.345Mt,已建成总装机容量950MW的大型坑口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200MW的淮北发电二厂业已开工兴建,一期工程将于2000年发电。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造成了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淮北煤矿区纵横跨度各约100km,分布面积9600km~2,其中含煤面积6912km~2,已投 相似文献
7.
8.
9.
分析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贵州交通建设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贵州的自然特征具体分析了交通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史小娟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3,(7):21-24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研究,对解决我国独特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如何进一步探索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机制的研究范式。需要在理论和方法上均有所突破。国内学者对于农村环境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污染防治的基础理论、污染状况及质量评价、基于不同层次的农村环境污染影响因素以及污染防治机制和政策4个方面。如何从财政角度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当前亟待开展的研究领域。本文以宁夏为例,对此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沈阳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与供需矛盾.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了水资源匮乏的原因及其采取“上保中控下开发”的生态环境整治对策.以提高水源的涵养能力.控制城市座水污染,走污水资源化的道路.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本区优良水质、水量稳定的水源基地,促进水资源的良性循环,确保城市人民日益增长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水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的限制因素,也是制约人体健康与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搞好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滨州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成乃长滨州市是滨州地委、行署所在地,设于1982年,初以原滨县的北镇、博兴县的小营镇和蔡寨乡的朱全管区为行政区域。1987年,撤销滨县并入滨州市。全市总面积104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区面积14... 相似文献
13.
香港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地区,在珠江口东侧,其北面新界地区部分土地与广东省深圳市陆地相连。香港陆地面积由于近年来不断填海造地,到1995年已发展到1084平方公里。据1992年统计,香港的人口密度为5481人/平方公里,是广州市城市人口密度的2.2倍,与东京相似,超过新加坡和曼谷。香港土地面积只相当于深圳市 相似文献
14.
15.
农村环境是国家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村环境存在三大主要问题:生态破坏,乡镇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作者认为在重点抓好城市环境保护的同时,不可忽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作者建议应从环境建没和环境监督管理两个方面采取若干措施以控制农村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带动了城市整个环境保护工作,但仍需继续深化。1水污染综合防治对策1.l加强工业污染源的控制与治理:所有工矿企业新建项目都应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采用低耗、少污染或无害化工艺路线和技术装备,老企业要有计划地改造工艺和旧设备,发展无公害、无污染清洁工艺,从根本上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生产企业按产品耗水定额实行计划用水,并列入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指标;企业对生产废水实行清污分流,工艺废水要尽量回用或闭路循环,一水多用。对于火力发电、钢铁、石油化工、造纸、印染和洗… 相似文献
17.
18.
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海湾综合整治专项研究的内容、方法,阐述了基于数值模拟技术的海湾综合整治效果预测的研究方法.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就海湾综合整治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讨论,并就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玉溪市是一个以农业人口占主导地位的中等城市,随着党和国家加强和发展小城镇建设战略的实施,玉溪市小城镇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突出的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分析当前玉溪市小城镇建设中存在主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实质上是建立一种以城市政府为对象的激励机制,以推动城市政府更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此项制度实行以来,城市环境质量得以稳定与改善,但其效果、成本等仍需进一步评价,其理论也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