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将有助于稳步推进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建设.而园区所处区域的特点对于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工业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考虑相关性、可操作等原则,初步提出了一套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其计算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共分为6大类准则,共计25个具体指标.划分为“控制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前者包括:信息基建共事类指标、管理与发展类指标、减量消耗类指标、园区环保类指标。后者包括:循环利用类指标和产业共生类指标。该指标体系蕴涵的思想和理论方法已成为推进北京生态工业园建设的重要借鉴,也可作为国家生态工业园评价方法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能源、环境与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经济发展在带来区域经济快速繁荣的同时,往往造成当地社会生活质量的下降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陕西作为我国21世纪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在能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受到脆弱生态环境的约束,本文以此为例进行可持续发展预警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通过设计能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出可持续发展预警模型,采用人工神经网络预警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编写出计算运行程序,运用Matlab7.1软件中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将有关数据信息和预警模型有机结合,探讨能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与应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能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在2000-2014年间分别处于重警、中警、轻警和无警四种状态,基本符合陕西能源产业发展现状;所设计的预警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出能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预警方法具有较强的仿真能力,能提高可持续发展预警的准确性,在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预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常规水资源-环境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系数既不能反映"二元三维"水文地质状况,也忽略了水环境状况对服务功能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与实际存在较大偏差。故结合岩溶发育强度和水环境特征确定服务功能价值修正系数,并对贵州省的服务功能评价结果进行修正。结果表明:(1)贵州省水资源-环境系统服务功能以水文调蓄与水力航运、环境调节与净化为主,两者价值量分别为789.22×10~8元和742.66×10~8元,两者共占全省价值总量的69.48%;(2)水资源-环境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量主要取决于区域对水资源量的供需条件、水域面积及水域旅游景观开发,且区域对水资源-环境系统的利用率越高,则价值量就越大,其最大值为贵阳市,达292.65×10~8元,最小值为毕节市,仅74.35×10~8元;(3)修正系数分为水量型、水质型和复合型,其平均值分别为0.81、0.86和0.84,与各地州水循环特征、水环境质量基本吻合。上述表明,利用岩溶发育强度和水环境因子为依据的修正系数对评价结果进行修正,不仅突显出岩溶发育特征对水资源-环境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也使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水生态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4.
对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北京城八区生活垃圾收集、分类收集、转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垃圾物流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改进的建议及处理处置设施的规划,为北京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建设和完善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发展水平缺水地区的水资源边际生产价值大小是不一样的。本文选取北京和陕西为研究案例区,根据计量经济学中的柯布-道格拉斯(Cobb-Dauglas)生产函数理论,将水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并结合劳动力和资本要素,建立了水资源生产函数模型。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以资本、劳动力、用水量为自变量,第一、二、三产业及综合生产GDP为因变量,采用岭回归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拟合计算,同时计算分析了2007年研究案例区第一、二、三产业及综合生产用水的产出弹性、价格弹性及水资源边际生产价值(即水资源影子价格)。通过分析比较研究案例区之间及案例区内各产业间的计算结果,辨识了区域与行业间的用水特征及效率差异,分析了研究案例区产业布局与水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研究案例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榆林市既是我国能源矿产聚集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主要瓶颈。分析产业用水与经济发展现状,并采用相关分析法对水资源与产业结构相关度检验,得出第二产业与用水量相关度最大,认为产业结构优化与水资源合理配置有很大关系。最后,提出榆林未来产业结构优化应基于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形成经济发展和政策目标相协调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推动一部分城市率先达峰,是实现中国2030年左右达到排放峰值的关键。而对于城市来说,测算和研究温室气体排放峰值,其主要意义在于通过测算,设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排放目标,帮助地方政府结合当地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理清思路,以出台对应的配套政策,形成倒逼机制,促使其更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低碳发展。目前,在城市层面,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排放峰值测算方面尚没有统一的方法,在计算方法、计算范畴、选取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上也存在不同做法。文章分析了城市层面能源活动相关的CO2排放峰值的测算方法,基于KAYA分解方法,在温室气体排放测算的人口、人均GDP、GDP能耗强度、能源碳强度等参数的内涵和取值进行了探讨,并对排放峰值测算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测算CO2排放峰值应考察一次能耗而不是终端能耗,使用常住人口数据而不是户籍人口,根据不变价GDP进行测算。在考虑电力、热力等二次能源的调入调出问题时,应本着"以在当地发生的物理排放源为基准,且应核算与当地GDP相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原则,区别测算。以北京市为例,以2011年为基年测算排放峰值,讨论了基本参数的发展趋势,并讨论了排放峰值的不确定性。经测算,北京的CO2排放总量峰值可于2019年出现,达到1.65亿t CO2。最后,讨论了实现排放峰值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科学的视角出发,分析气候变化下水资源适应性系统脆弱性的内涵,基于脆弱性PSR分析框架,从胁迫性、敏感性、适应性3个维度构建了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和集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脆弱性进行评价。结合2001~2010年鄱阳湖流域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0 a间鄱阳湖流域水资源适应性系统脆弱性的变化受胁迫性、敏感性和适应性的综合影响,脆弱性先明显增加后缓慢下降,但基本处于中等偏差水平。鄱阳湖流域水资源适应性系统脆弱性主要由降水量变化、自然灾害和经济发展产生的能源消耗、污染问题引发,提高系统适应性对缓解脆弱性有明显作用。根据评价分析,建议鄱阳湖流域未来从提高管理能力、经济及社会响应能力和加强环境生态治理等方面采取适应性对策;通过改善鄱阳湖流域发展方式和生态环境,减少脆弱性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地发挥鄱阳湖流域对国家生态安全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缺乏生活垃圾管理成本核算,各类隐性补贴使生活垃圾焚烧社会成本被低估。本文将这一成本界定为社会因生活垃圾焚烧而承担的,以市场价核算的成本。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框架建立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社会成本核算方法,将该成本分为补贴项目与外部成本。前者包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税收减免,采用直接成本法、机会成本法、比较法计算;后者采用美国加州环保局热点分析计划建立的暴露途径分析方法,利用空气扩散模型(AERMOD)、空气扩散与风险评估工具(ADMRT)、"工资—风险"法计算二口恶英致癌健康损失。基于北京市运营的3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运营数据、排放参数、地形与气象参数对成本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5年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社会成本20.4亿元,相当于1 088.5元/t;其中,补贴项目占比30%,相当于324.5元/t,健康损失占比70%,相当于752.8元/t;垃圾处理费和电价补贴分别占补贴项目的 50.2%、20%,是焚烧厂的主要收入;生活垃圾管理"收集—转运—焚烧"全过程社会成本为42.2亿元,相当于2 253元/t,远高于40—300元/t的处理费标准。生活垃圾焚烧代价巨大但被隐蔽,又缺乏专门的危险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健康风险评估,垃圾焚烧社会成本存在失控风险。建议:建立生活垃圾管理社会成本核算准则,实现成本显性化;明确生活垃圾管理社会成本降低目标,以强制源头分类、计量收费政策降低垃圾清运量、焚烧量;建立危险空气污染物定量风险评估制度,实施二口恶英减排。  相似文献   

10.
在海岸带城市的环境一经济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海岸带城市的环境一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天津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其协调度和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天津市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相对趋于协调。但1995年后天津市的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已从经济增长滞后型发展为环境质量滞后型。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天津市未来15年的经济协调度和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发现天津市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在未来将显现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0.95下降到2015年的0.59。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在2005年之后也开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洪涝灾害对该系统中的自然、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等要素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理清洪涝灾害与城市系统的交互关系,并评估预测其应对洪涝灾害的韧性能力,有助于韧性城市的规划建设。通过分析洪涝灾害与城市系统要素间的反馈关系,构建了城市洪涝韧性仿真模型,并以南京市为例,设定了现状延续型、经济优先型、规划发展型、韧性发展型4种发展情景,模拟在4种情景下2009~2025年南京市洪涝韧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构建的城市洪涝韧性仿真模型能够反映洪涝灾害与城市系统要素间的交互关系,用于预测城市洪涝韧性变化;(2)城市系统中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雨水管网设计标准对城市洪涝韧性影响显著;(3)根据现有城市发展规划,南京市洪涝韧性将不断提升,且优于现状延续发展情景,但与世界典型韧性城市还有一定差距,建议南京市从城市绿化、雨水管网设计标准、经济结构、人口素质等方面提升其洪涝韧性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南京市及其它城市韧性城市发展规划制定提供理论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分析北京市1990-2012年间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以及主要能源的消费量,研究了北京市终端能源消费结构特征以及终端能源消费的直接碳排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时间段内,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增加了1.65倍,占据北京市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较大的煤炭消费量占总能源消费量的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油类、天然气和电力消费量所占比例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北京市单位GDP碳排放量、单位能耗的碳排放量及人均碳排放量都呈下降之势,碳排放总量在1990-2007年间逐年增长,在2008-2012年间逐年下降,总体上增加了20.3%。通过对煤炭消费比例和碳排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煤炭消费比例减少,单位能耗碳排放量就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交通是城市石油消耗量增长最快的部门,产生的CO2排放节节攀升,迫切需要能源转型发展。国内外经验总结来看,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技术发展是实现城市交通领域能源转型的主要方向。本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在核算能源消耗的基础上,构建LEAPTET模型完成城市交通能源转型情景分析:以能源转型的政策环境梳理和城市交通需求的岭回归预测为基础,设置包含基准情景、背景情景、结构调整情景(电气化转型情景和天然气转型情景)、节能技术发展情景和综合情景在内的转型情景,通过LEAP-TET模型输出不同情景下2035年北京市城市交通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差异,比较能源转型策略。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综合情景节能减排效果远优于基准情景和背景情景,表明相较于单纯进行交通需求管理和结构优化,能源转型是实现交通节能减排的关键。第二,单一转型方案之间进行比较,节能技术发展情景优于能源结构调整情景,电气化转型情景优于天然气转型情景。表明节能技术发展对于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天然气转型受限于发展基础和自身效率,并不能有效促进节能减排;电气化转型效果良好,但依赖于转型规模、电能效率,电网排放因子等,同时电气化转型对城市电力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比较各情景中燃料需求占比和不同交通方式能源消耗占比,发现到2035年,私人交通仍是城市交通中最大的能源需求部门,汽油则是最主要的动力燃料。基于此提出了坚持转型方向、加快电气化转型步伐、增加节能技术投入、引导交通主体自主参与能源转型、构建可持续交通综合政策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雾霾污染是目前我国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但当前中国的雾霾治理还缺乏科学的评价工具,单一的政府治理模式也亟待创新。针对我国城市雾霾污染治理问题,本文首先界定了城市雾霾治理指数的内涵,并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城市雾霾治理测度指数。在此基础上,选择上海、南京、无锡、杭州等12个环保部重点监测的长三角城市为样本,对其2007—2016年期间的雾霾治理指数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测度结果显示:(1)样本城市中,上海在2016年略大于0.7,达到了优等级,南通、绍兴大部分年份低于0.5,处于差的水平,其它样本城市大部分年份在0.5~0.6之间,处于中等水平,整体治理水平不高;(2)上海DPSIR各维度雾霾治理指数显示,雾霾治理的驱动力(D)曲折上升、压力(P)逐渐减轻、状态(S)稳定趋好、影响(I)力弱化、响应(R)能力亟待改进;(3)从利益相关主体对上海雾霾治理的贡献来看,企业主体和政府主体的贡献稳定上升,贡献大,公众主体在雾霾治理中贡献较小,其他主体的贡献不稳定。以城市雾霾治理指数作为治理工具,从创建雾霾治理指数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测度指标影响路径关系图、明确利益相关主体的治理责任、完善雾霾治理指数运用机制四个方面提出治理政策措施,以创新我国城市雾霾治理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系统协同视角,选择可度量的特征指标构建特征向量描述水资源系统序参量的变化,并应用空间向量的关联度计算方法,提出了水资源系统序参量在时间序列上的协同度计算模型。计算过程中所有序参量进行了正向处理,序参量之间的整体协同度越高,系统的可持续性也就越好。在此基础上,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协同阈值的设置,以各序参量之间的协同度作为权重构建水资源系统的协同网络,并从社会网络结构的角度考察水资源系统的动态演进。应用上述分析框架,对北京市的水资源系统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①北京市自然水系统与其他各子系统一直处于高度协同的发展状态,并对整体协同起到调节作用。②在2008—2016年期间,2011—2012年北京市水资源系统变化的整体协同度最好,水资源系统序参量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都很紧密。其中水利基础设施子系统的整体协同贡献突出,表明水利基础设施建成投入运营对于促进水资源系统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③与水利基础设施建成对系统协同的贡献作用正好相反,水利建设投资子系统对水资源系统变化的协同贡献程度比较低,表明提升水利建设投资的效率非常重要。④生产生活供应和从业人员子系统在水资源协同网络中具有较高的网络中心性,这些子系统人为控制度高,应该加强这些子系统的优化,通过调整序参量的变化,促进其对水资源系统的整体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能源系统可持续性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城市能源系统状况,需对城市能源体系进行全面而细致的了解,本文在全面分析城市能源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能源系统能源流动图,并对其进行简化建立适合建模的简化模型。进而对城市能源系统进行研究,归纳出城市能源系统的影响指标。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筛选出其中对评价对象辨别能力较强的关键因素,结合相应环境因素,建立了能够全面反映城市能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首次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引入到能源评价体系权重确定中来,建立了多级城市能源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北京市2000-2007年相关能源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建评价体系能够根据优化权重结果找出评价对象问题所在,加大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放大评价对象间的对比程度,使得评价结果更加明显;同时和等权重计算结果比较分析发现,优化后的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并更加接近城市能源的实际状况,能够为城市能源系统规划提供合理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北京市城市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现状及其生态和社会功能进行了分析,并就目前城市绿地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游憩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选择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现有的城市游憩空间结构和典型游憩功能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城市游憩需求的空间结构特征、游憩供给的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了城市游憩需求和供给空间结构特征的形成因素,提出理想的城市游憩空间结构模式。通过调研大连市主城区游憩场所的分布情况、使用情况以及大连城市游憩者的游憩需求特征,分析了大连市游憩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及城市游憩空间的等级结构和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19.
20.
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研究——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产生了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本文拟根据循环型城市内涵,构建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分析城市经济发展、资源减量利用、污染物减量排放、资源再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等对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的贡献机理.对建设循环型城市提出建设性建议。文章引入“建设循环度”和“发展协调度”两个特征向量.将不同时序年份的评价结果进行了空间二维定位。对珠三角城市群1990—2004年城市发展的研究表明。不同年份的评价水平波动性显著.评价水平量大年份值较最小年份值高出0.786,相当于年平均水平的34.2%;由于波动性显著。其变化趋势显著性较低.总的趋势绩效水平不断提高。对不同年份“建设循环度”和“发展协调度”二维空间分布研究发现.综合绩效水平大部分处于弱循环层次.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相对较高.而城市建设的循环度有待提商.循环经济的社会意识亟待普及和加强。最后就加快珠三角乃至全国循环型城市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