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钻井现场发生的井喷事故原因着手,对影响人的可靠性因素进行分析,分析了人为失误的原因。根据钻井生产多工种协调作业的特点,利用由多数人表决的人机系统进行了减少井喷事故发生概率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了生产系统中的危害源与相关因素,揭示了生产事故的最终原因是社会环境与生产管理上的缺陷,这些缺陷导致工人产生不安全行为,从而引起事故发生.分析了单元作业子系统的4种事故致因类型,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事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照明与安全     
在事故分析中,人们认识到:引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人的因素,也可能来自机械和环境的原因。随着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深入,对环境原因诱发事故的现象也愈来愈重视。在诸多的环境因素中,照明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人们在劳动或作业的时候,大量的信息是通过眼睛来接受的。因此,研究照明与安全的关系,对于正确接受信息,防止差错和事故以及设计劳动、作业的光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劳动、作业的过程中,都需要有一定的亮度。适度的照明能使劳动作业场所环境敞亮,使人的视觉舒适,从而提高人的视觉灵敏度、视觉速…  相似文献   

4.
在地质市场基桩施工中,发生孔内烧钻、夹卡钻、埋钻等孔内事故,原来都是采用强力起拔的方法。在处理无效的情况下,只能将几万元的反循环钻杆丢在孔内,或造成钻孔报废,给施工单位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有的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往往拉坏钻塔(钻架)、吊车,拉断钢丝绳等,甚至还会发生人身事故等。处理事故时间长,不安全,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为解决基桩施工中孔内烧钻、夹卡钻、埋钻等事故,本队在原钻探生产孔内爆破处理事故的基础上,试验成功并总结出一套对地质市场基桩施工中处理上述事故的经验,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回…  相似文献   

5.
班组是企业的最基层单位.班组安全生产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根基.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企业安全生产事故90%以上是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等"三违"原因引发的.这些事故95%以上又发生在车间、班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三违"现象屡禁不止呢?笔者结合多年基层工作实践,就班组"三违"心态做一简单分析,探讨班组"三违"现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在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中 ,因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常造成孔内事故 ,由此既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又带来处理环节 ,延误工时或工期。为此 ,预防和处理孔内事故的发生 ,对安全施工有着重要意义。而教材《桥隧施工及养护》中讲到钻孔中几种特殊情况及其处理 ,其内容较少。基于上述原因 ,我认为有必要对这方面的内容作些补充。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 孔内事故的主要原因孔内事故的发生 ,不外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主观因素 :主要指操作人员技术不熟 ,技术措施不当以及违章作业等。例如 ,在破碎地层中钻进 ,不使用优质泥浆护壁 ,会加…  相似文献   

7.
大量事实和事故统计表明 ,单纯物的不安全状态引发的事故一般不到事故总数的 1 0 % ,而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相关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0 %~ 90 % ,所以 ,正确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 ,并加以管理 ,是杜绝、减少事故发生的关键。1 事故隐患和事故发生过程1 .1 事故隐患分直接隐患和间接隐患。事故直接隐患就是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方面的缺陷 ,归结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指机与环境 ) ,即人与物之间没有做到安全匹配。事故间接隐患就是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的缺陷。1 .2 事故发生过程(1 )单纯物的不安全状态引发事故极为少见 ,如“汽…  相似文献   

8.
化工焊接作业事故原因及预防巨化集团公司合成氨厂丘启荫焊接作业是一种技术要求高、危险性大的特殊作业。化工焊接作业大多数情况下是在边生产状况下进行的,其危险更大,稍有疏忽就会发生事故。一、化工焊接作业常见事故及原因1.物击伤害主要原因是:缺乏检查;配合不...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某石化企业1985-2012年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原因、作业类型、岗位分布和防护措施等,并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20世纪80-90年代是硫化氢急性中毒事故的高发期;检维修作业事故发生率高;违章作业、缺乏安全教育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设备的防腐蚀设计、密闭化生产、加强管理是预防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石油工程作业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环境系统,生产过程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石油工程行业发生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分析表明,由于人的失误(包括管理的失误)导致的事故占70%~90%,我国事故统计表明,85%以上的事故都是因“三违”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挖掘事故教训,提高化工装置反应过程的安全性水平,收集了5起典型的化工装置反应过程事故,包括:光化釜爆炸事故、聚氯乙烯聚合釜爆炸事故、硝化装置爆炸事故、重氮盐生产过程爆炸事故及磺化反应釜爆炸事故。剖析了事故发生的多方面原因,包括:反应危害认识不足、工艺危险性分析不充分、安全条件没确定、过度依赖操作者及控制系统设计有缺陷等。针对每种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借鉴事故的教训、已有的标准及优秀的做法,提出了科学系统的反应过程安全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桩基施工过程中的“三违”现象是指桩基施工单位工作人员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三违”行为的发生多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不仅危及职工的人身安全,也给职工家庭带来不幸,还给单位造成了经济损失。1.诱发“三违”行为的主要原因(1)有的违章者从事桩基作业多年,自以为经验丰富,盲目自信,明知事故多出自违章,仍想冒险一试。有些生产骨干,因得到领导或安全干部的信任,在特殊情况下,唯利是图,从而诱发违章作业,多表现为冒险蛮干。如某单位一机长违章作业,在多人劝阻的情况下仍用钻机…  相似文献   

13.
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中使用大量的机械,如加工机械、木工机械、起重机械、厂内运输机械等.机械伤害事故是人们在操作或使用机械过程中,因机械故障或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等原因造成的伤害事故.发生事故以后,受伤者轻则皮肉受伤,重则伤筋动骨、断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和重视机械设备安全工作,了解机械伤害事故的种类、原因,采取预防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  相似文献   

14.
石油天然气钻井是一项高风险的作业,在钻井作业过程中随时会遇到很多紧急情况.紧急情况或事故一旦发生,必须立即作出应急响应,迅速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防止紧急情况发展为事故,或把事故的后果减轻到最低限度.因此,建立健全紧急情况、潜在事故和事故的应急程序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城市公共场所拥挤踩踏事故在世界各地屡屡发生,事故规模越来越大,伤亡人数越来越多,拥挤踩踏事故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城市的健康发展。从事故机制入手研究城市公共场所拥挤踩踏事故,分析此类事故的重要影响阶段,进而确定最有效的控制方法。首先运用统计学方法,通过相关性比较、因子分析等方法获取城市公共场所拥挤踩踏事故风险评估指标,构建了完整的拥挤踩踏事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确定了突发瞬时事件是最容易引发拥挤踩踏事故的原因,其次还存在人员潜在风险、管理工作疏漏、场馆设计缺陷等诱因;最后提出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的应对方案,以提高城市公共场所拥挤踩踏事故的预警和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钻探作业是一种常年在野外露天环境中从事生产的工作,有点长、面广、流动性大、环境条件及生活条件差等特点。而且施工现场作业条件艰苦,井下地质情况复杂,钻机设备及工艺要求高。因此,在天然气、卤水钻井施工中除了其它各种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外,硫化氢气体是较重要的一个隐患因素,若不引起高度重视,一但发生井喷及在特殊作业(如中途、完并测试放喷)时,井口天然气严重泄漏或卤水钻探起下钻具,高浓度硫化氢气体突然溢出的情况下,采取措施不当,就会造成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发生,给周围及钻井人员带来危害。一、硫化氢的理化…  相似文献   

17.
在水文地质钻探中,用压酸方法处理水井中大出水量,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1992年7月8日19时,在山西太原小追云后沟村,山西地矿局第一水文队钻机修复旧井、压酸洗并后意外井爆,两名职工面部负伤。一、意外并爆事故简况7月6日,施工钻机用钻杆向孔深450m处注入浓度为28%的工业盐酸3t,进行化学洗井。7月8日下泵油水,用电焊将测管焊到泵体上,有焊渣掉入孔内,全部工作在孔口进行。焊接完毕检查焊接质量时,突然井爆,产生混浊有色高速气体和铁锈渣小颗粒,将孔口两名职工面部打伤。二、事故分析1.盐酸洗井化学反应盐酸作用于滤水…  相似文献   

18.
水平定向钻机与目前的同类钻机相比,该钻机具有施工周期短、综合施工成本低、节能环保与社会效益显著等优点,本钻机的给进机构是油缸—链条给进机构,主要突出优点在于给进速度和给进行程上都增加了一倍,是一般钻机所不具有的,同时结构上比较简单,加工也较比方便,另外,为适应道路钻探作业,该钻机采用柴油机驱动;原动机、油泵、油箱集装在一起,形成一个活动的液压泵站,便于移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电动机在选型、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缺陷而引起的火灾事故屡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分析电动机引发火灾的原因以提出相应对策,在电动机选型、使用、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科学控制,提高操作工人技术素养和安全意识,无疑是杜绝此类事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1976年,我队发生一起由于上塔高空作业未系安全带不慎坠落死亡事故;1978年由于用千斤顶处理孔内事故,因千斤顶高压油管接头构件破裂(自己加工不符合设计要求),喷出的雾化油通明火发生火灾,造成一人重度烧伤和十余人轻度烧伤的事故。通过对这两起事故的分析,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物本质不安全的状态是造成这两起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由此看来搞好安全生产和对重大事故的监控,必须加强行为安全和本质安全管理工作和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行为安全是指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一切活动符合正式颁布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准确无误地完成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