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沿煤运巷施工中容易因施工方法不当、支护质量不合格或支护不及时等原因造成冒顶、垮帮。近年来,永安煤业公司各矿井通过采取控制爆破、超前支护等措施,有效地降低巷道冒顶事故发生概率,为复杂地质条件下掘进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冒顶是煤矿中最为常见的事故,一般占煤矿事故总数的40%左右。发生了冒顶事故,不仅浪费煤炭资源,损失坑木或钢材,而且往往造成人身伤亡。有时由于冒顶,还会造成瓦斯积存、自然发火,导致地表下沉等。可见冒顶事故危害甚大。 冒顶是怎么回事呢?在井下开凿巷道、挖煤时,挖空了的地方如果不支护,悬露的顶板经过一定时间就会变形下沉,逐渐产生裂缝。裂缝增多,整体岩石就会破裂、脱层。表层部分冒落了,其上方的岩石又会破裂、脱层,再冒落。这种现象就是冒顶。 冒顶有大面积冒顶和局部冒顶。对大面积冒顶,大家比较注意防范;而对局部冒顶,思想则较麻…  相似文献   

3.
针对巷道蝶叶塑性区顶板破坏深度大、变形剧烈、冒顶事故频发等问题,综合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考虑巷道顶板不同服务阶段的变形破坏特点,研究分析了巷道顶板破坏失稳机理和不同层位顶板的控制要点,提出了以冒顶控制为主的顶板层次控制技术,阐明了辅助支护材料、普通长度锚杆、接长锚杆、长锚索对不同层位顶板的层次控制原理。据此,在保德矿81306工作面回采巷道蝶叶塑性区顶板进行了层次支护设计,并进行了顶板下沉量和接长锚杆支护力监测,结果表明:以冒顶控制为主的巷道顶板层次支护体系较好的维护了顶板整体稳定,保证了巷道安全与正常服务。  相似文献   

4.
针对巷道蝶叶塑性区顶板破坏深度大、变形剧烈、冒顶事故频发等问题,综合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考虑巷道顶板不同服务阶段的变形破坏特点,研究分析了巷道顶板破坏失稳机理和不同层位顶板的控制要点,提出了以冒顶控制为主的顶板层次控制技术,阐明了辅助支护材料、普通长度锚杆、接长锚杆、长锚索对不同层位顶板的层次控制原理。据此,在保德矿81306工作面回采巷道蝶叶塑性区顶板进行了层次支护设计,并进行了顶板下沉量和接长锚杆支护力监测,结果表明:以冒顶控制为主的巷道顶板层次支护体系较好的维护了顶板整体稳定,保证了巷道安全与正常服务。  相似文献   

5.
为避免细砂卵砾石互层隧道施工中发生隧道坍塌、砂涌、冒顶等安全事故,以在建的国道317线岗托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了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支护的失稳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措施,最后通过对失稳前和处治后拱顶下沉、水平收敛的测试比较验证了处治效果。结果表明,细砂卵砾石互层隧道围岩-支护失稳的原因是围岩自稳能力差,超前支护适宜性差致使互层围岩不能有效固结,砂涌造成衬砌背后空洞,致使结构承载力降低,现场采用大管棚配合水平旋喷桩进行超前支护,实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深部矿体开采中冒顶事故的发生概率,确保井下安全开采,采用Q系统分级法、RMR岩体分类和BQ分级法对矿区岩体进行质量评价,结合块体理论和三维有限元分析进路开挖后顶板的稳定性。研究表明:部分岩体在进路开挖后顶板处出现较大拉应力集中,抗拉稳定性降低,极有可能出现冒顶事故。针对这类不稳定岩体,提出永久巷道采用锚喷支护,临时巷道采用锚杆穿带支护;并运用悬吊理论、组合梁理论、屈服强度理论和安全系数法分析支护条件下进路顶板的稳定性,优化支护结构参数。通过振弦式锚杆应力计收集现场未支护巷道与支护巷道轴向力,得出该支护设计对开挖后岩体变形起到了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施工升降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人货垂直运输机械被广泛地使用于各高层建筑,倍受众多建筑施工企业的青睐。然而,它又是一种危险性很大的施工机械,在实际使用中需要许多安全限位装置为它的安全运行作保障。其中,施工升降机的防冒顶装置是必不可少的安全装置之一。一、电磁式防冒顶装置的使用状况近年来,出厂的各种施工升降机的防冒顶装置一般都以电磁式为主。即通过高程限位撞块顶撞高程限位器,切断主电机电源,使之制动停住,从而达到防止梯笼冒顶的目的。但是,这种形式的防冒顶装置的可靠程度不高。据统计,某地区一年中就发生了4起…  相似文献   

8.
我队施工地点河南省洛宁县上宫金矿区,地层复杂,地表裂隙发育,浅部含风化裂隙水。沿脉勘探坑道均布置在断裂蚀变构造带接触面,围岩f值6~8,软弱破碎,且遇水软化、泥化。沿脉主巷约80%需要支护,常常由于掘进后支护不及时以及木支架不足以维护围岩的稳定而发生冒顶和片帮。这不仅影响掘进速度,增加工程成本,而且威胁工人的安全。为此,我们于1986年下半年开始试验,1987年推广使用锚喷支护。在巷道开挖之后,首先进行围岩收敛量测,对量测数据用计算机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围岩变形曲线,  相似文献   

9.
金属与非金属矿山采场发生冒顶片帮事故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采矿方法选择不合理,顶板管理不善;二是支护方式不当、不及时或支护质量差;三是顶板检查不周,疏忽大意;四是处理浮石操作不当,违反操作制度;五是地质矿床条件不好;六是没有及时处理采空区、地压活动。 预防采场冒顶片帮事故可以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选用合理的采矿方法 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开采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空场采矿法(房柱采矿法、分段采矿法、阶段矿房采矿法)、留矿采矿法(浅孔留矿法、深孔留矿法)、崩落采矿法 (壁式陷落法、有底柱分段崩落您、无底柱分段崩…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双线上下层盾构隧道施工时的短期地面沉降,以大连地铁二号西安路到交通大学区间盾构隧道施工为背景,使用Flac3D软件进行沉降的有限差分分析,模拟了地下隧道的掘进、支护和掌子面支护等。针对大连典型的地质特征进行预测,这些特征是决定地面沉降量的关键因素。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从地面向下分别为素填土、卵石、板岩。通过模拟上下双层非对称往返施工的盾构隧道施工过程,及掘进、支护和掌子面支护等详细步骤,得到了其单向和双向往返施工时的地面沉降,进而可分析其沉降规律。结果显示,上层隧道施工时,将降低岩层承载能力,同时改变下层隧道的土体平衡,加剧沉降,所以沉降量较大且两侧的测点沉降量不对称。通过模拟与分析为在市内建筑物密集区域修建地铁隧道提供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介绍了四老沟矿14-3号层303盘区2309巷道冒顶事故抢救所采取的措施,并对冒顶原因进行了分析。事故发生后,采用生命探测仪探测到了被困区域还有生命迹象,对抢救工作提出了更好要求;合理调整了通风系统,避免了被困人员窒息或中毒死亡;向被困区域打钻孔,给被困人员送进了牛奶等食物,避免了被困人因饥渴而死亡;快速掘进救人通道,救出被困人员。由于决策科学、果断,措施得力,才使得8名被困人员全部脱险。详细分析了事故的原因,一是采用锚杆、无腿工字钢梁联合支护设计不合理;二是施工中存在锚杆预紧力低、托钩外露长度超长、工字钢棚数量不足等问题;三是上覆14-2号煤层采空区岩层活动及8309回采面开采动压对巷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最后,对预防类似事故发生所采取的措施和建议做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2.
霍君娣 《安全》2005,26(6):23-25
本文介绍了土钉支护原理,阐述并分析了其不占地表空间,施工简易,成本较低,能够保持边坡土体稳定,满足结构地下施工安全要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安监局长     
上期回顾: 煤矿接二连三出事,经过调查是因为煤矿光抢进度,不支护,控顶距离大了,造成冒顶事故,跟新式采煤法无关。长舒一口气的欧阳山又闲不住,去矿上的单身宿舍转转,结果发现了大问题,很多矿工的“三险”都没上,他得帮忙解决,有了保障工人干活才没有后顾之忧啊!  相似文献   

14.
《人民文学》1984年9月号孙少山同志创作的小说《冒顶》,其中主要观点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当前,煤炭生产存在只讲产量、不顾安全的倾向,有的矿领导只想多出煤多拿钱,不顾工人的安全,如果不及时制止这种倾向是不利于安全生产的。 煤矿是地下开采,必须有严格的科学态度,来不得半点冒险和蛮干。单就冒顶来说,这里头有很大的学问。不同的岩层构造抗压强度不同,为了保证工人安全,使用了各种支护方式,如木支柱改为金属摩擦支柱。近年来又制成单体液压支柱以及自移式液压支架,被人称赞为“钢铁长廊”。随着采掘工作面向前推移,及时支撑顶板是防止事…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锚索和微型桩联合处理深基坑失稳事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钉支护具有经济快捷等优点,但土钉支护单独使用也有其局限性。通过对某土钉支护深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支护失稳出现险情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地设计预应力锚索和微型桩予以联合加固,有效地控制了该基坑的变形,保证了地下室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籍中,有许多关于劳动保护的记载。综观这些记载,皆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生产劳动中无数次血的教训的总结。 矿字古文作■,说文解字说“铜铁朴石也”“周礼有■人”。■字表示矿井支护。■人就是矿工。据对湖北铜绿山的古矿冶遗地考证,我国在西周至西汉采矿和炼铜业已相当发达。在井巷开拓、巷道支护、矿石运输、通风、排水等方面都采用了安全措施。如为防止矿井冒顶片帮,采用框架式的支护技术;利用地势高低不同产生的气压差,采用自然通风技术等。 唐初炼丹家孙思邈,对火药的性质和危险做了研究。他对木炭、硝石、硫黄加工混合制药作过介…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树脂锚杆支护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技术措施、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提出树脂锚杆支护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具有相当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可能危及基坑和周围环境的安全。笔者利用深基坑支护体系的监测数据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基坑工程变形的GM(1 ,1 )预测模型 ,其模型的两个参数可识别基坑变形发展势态 ,并由此讨论了模型的适用范围。最后 ,运用该模型预测分析实际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变形 ,表明其预测模型可用于基坑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国外在采用合成粘合剂等化学组分的浆液加固锚杆支护和加固裂隙发育、不稳固岩体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大量成果。研究表明,合成的化学浆液,在几分钟内即可从液相转化为固相,并与锚杆支护或岩体构成强度较高的结合体,从而防止岩体的片帮冒顶。这在前苏联及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金属矿山和煤矿,已巳获得较广泛的应用。我们从本期起,通过对该文分期连载,将陆续介绍这一新技术在前苏联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冒顶事故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掌握冒顶事故的预兆及其预防措施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煤矿顶板事故是指在煤矿井下采煤过程中,煤层顶板意外冒落而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止等灾害事故,冒顶事故对矿井安全生产危害极大,据统计,冒顶事故所占的比例占其他事故的60%以上,伤亡人数占40%左右,尤其是回采工作面发生冒顶的机会更大,因此,我们必须分析掌握煤矿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预兆、研究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