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两型社会"背景下,如何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快速发展及圈内的协调发展是促进武汉城市圈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中国中部区域板块新经济增长极的必然选择。采用统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评价,利用数学模型对武汉城市圈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加强区域经济间的联系,实现产业一体化与经济一体化,建立统一的监督机构,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化、全球化的推进,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生态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与复杂。基于改进的万有引力模型,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引入区域生态经济联系系统,测算了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城市间生态经济联系强度及隶属度。结果表明,产业带城市生态经济联系强度整体偏低,两极分化显著。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市作为国家“两型社会”改革试点城市圈之一,又是武汉城市圈的龙头城市,在面临东部产业转移和国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的背景下,一方面必须积极承接东部转移产业,另一方面又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前人的研究,对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三次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区位熵分析,并结合武汉城市圈整体产业结构的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得出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产业结构现状,以及在各个产业上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相似性的情况,在武汉城市圈面临迎接产业转移和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双重任务的前提下,结合可持续发展模式对武汉城市圈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生态—经济—社会(EES)系统协调发展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GIS技术和协调发展模型揭示了我国地级市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时空分异特征,探讨了影响机制。研究表明:①EES巨系统具有子系统内协调与系统间互馈特征。②EES系统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且区域差异逐步扩大;空间上,山东半岛、长三角及珠三角等东部地区协调度整体高于中西部内陆边疆地区。③EES系统协调度区域分异特征显著,呈南方大于北方、东部中部西部分异特征;等级集聚分异特征明显,呈"等级化"特征,协调度高低与城市行政等级格局保持一致,呈"集聚化"特征,协调度高值和低值区均成群或成片分布。④地理区位与自然环境、战略政策与政治环境、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统筹发展是驱动EES系统协调发展的三大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5.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严格控制碳排放是增强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途径.研究参考已有文献,将碳平衡引入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分别从经济、生态、社会角度建立了基于碳平衡的城市圈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碳源适宜性评价和碳汇适宜性评价.运用基于蚁群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得到两类适宜性综合评价值.碳平衡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各城市适宜性差异显著,存在较大的区域内协调潜力.运用多目标规划模型在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对城市圈的碳排放权进行优化配置.碳排放权配置研究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之一,对城市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的中心城市,其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高效生态。近年来东营市从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构筑生态产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探索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同发展的新路,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的双赢。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东营市高效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7.
结合生态城市的相关理论和不同学者的研究,遵循生态城市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和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从经济、社会和自然三方面建立了宝鸡市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值,对宝鸡市近几年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简要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8年宝鸡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十分成功,但在集中力量建设生态环境的同时,忽略了对城市的经济建设,使宝鸡市的经济结构开始出现不合理现象.建议宝鸡市在大力建设生态城市的同时,要集中力量在经济建设方面,以达到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发展中,广州市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州市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试图改善本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在2001年和2002年,广州市分别获得"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奖"和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示范奖"称号,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广州城市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进入协调发展新阶段的标志.为了验证该结论,分析了2000年以来广州市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和现状,研究了1990年以来广州市逐年环境生态指标与社会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最后引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广州城市环境质量状况以及工业排污情况等随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并对未来变化趋势做出预测.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广州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目前环境问题仍较突出,未来广州市环境质量变化情况还处在急剧的变化之中,很难确认广州市环境保护工作与城市经济建设已经进入了协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基于鲍尔丁系统学原理,构建区域协调理论中的协调度模型,对新疆14个地、州、市、县(市)的总体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新疆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性整体上处于良好协调发展水平阶段,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各区多处在协调发展水平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2)不同区域的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协调发展类型不同,表现出突出的协调发展程度差异和明显的地域差异。(3)协调发展类型多元,协调发展程度差异度达0. 426,呈跨度协调发展和过度发展。(4)不同区域体现在协调发展程度和协调发展类型间地域差异的原因不同。为了统筹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疆应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农业生态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共同推进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蕾 《青海环境》2022,(3):109-115
评价区域持续发展水平和状况可为区域的循环经济研究提供依据,为实现生态经济以及经济的转型提供可行性参考。生态足迹模型是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状态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主要方式。文章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研究将近十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显示:城市人均生态足迹处于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6.50%,工矿仓储和草地的生态足迹需求呈现出较高的增长趋势;在六大类生物生产性土地中耕地的生态承载力最大,所占比例为95.66%,而各类人均生态承载力在2007—2016年的波动不大,相对稳定;六大类生物生产性土地除耕地外均呈现为生态赤字,工矿仓储用地生态赤字所占比重最大。整体来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比较低,一直并将长期处于生态赤字的状态;城市的生态需求超过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再生能力,生存发展强度超出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