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月墙报     
《环境》1999,(2)
根据江泽民、李鹏、朱镕基同志的指示,由国家计委组织制定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经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了。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规划》对全国陆地生态建设中,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进行规划,以长期指导全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5,(11)
<正>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基地于2004年经广东省发改委批准成立,是《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建设的三大造纸产业集群之一,是以循环经济为发展模式构建,实现造纸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型专业化工业园区。基地曾被评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国家工业循环经济重大示范技术工程、省环保厅首批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和省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  相似文献   

3.
何喜 《环境保护》2006,(21):4-6
记者:您如何评价我国自然保护区50年的发展? 周生贤:实践证明,建设自然保护区是近代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人类面对生存挑战时做出的明智选择.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建立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5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各地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自然保护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综合,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的自然保护区体系,为保护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泓宇 《环境》2022,(1):39-41
<正>近日,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开启美丽中国典范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被列为深圳市重点专项规划之一,由深圳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并报市委批准同意后颁布实施。《规划》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提出了深圳生态环境领域两个阶段的目标愿景。  相似文献   

5.
泓宇 《环境》2022,(1):39-41
<正>近日,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开启美丽中国典范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被列为深圳市重点专项规划之一,由深圳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并报市委批准同意后颁布实施。《规划》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提出了深圳生态环境领域两个阶段的目标愿景。  相似文献   

6.
正视环境问题,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黄立沛(中共重庆市市委重庆630015)人们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环境。马克思说过,人类有四大需求,生存、发展、享受和尊严,其中生存是人类的第一需求。生存问题解决了就需要发展,在有所发展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享受。在这里,环境既...  相似文献   

7.
晓容  柯文仲 《环境》2000,(1):29-29
又是春天,又到希望播种时。新的一年,广东环保干些什么?1月14日结束的广东省环保工作会议上,副省长汤炳权与省、市环保局长一起敲定了盘子,就是要抓好“一、二、三、四”工程。一是指狠抓一个重点,即“一控双达标”;二是指完成两项任务,即机构改革和制定“十五”计划;三是指实施三大举措,即《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广  相似文献   

8.
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广东省的绿色屏障,韶关理当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所作为。本文从韶关实际,就如何保护生态大屏障,建设生态文明新韶关,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环境》2010,(10):41-41
广东天保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保公司)是经省政府批准,省工商局登记注册,于2009年8月28日成立的广东省供销社直属投资控股企业,是一家以再生资源经营业务为主,在循环经济领域集经营、生产加工、科研、投资等相关业务协调发展的资源回收利用高新科技型环保企业,是广东省供销社实施新网工程、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0.
沈铎 《环境保护》1995,(10):34-35,7
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沈铎1.什么是环境?环境不单是人类生存的场所,也是人类发展的资源。环境应包括自然环境、工程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地球表面层的大气、水体、土壤、矿产资源以及野生生物资源的总称,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活动...  相似文献   

11.
《环境》2014,(7)
正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成立于2003年,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设立、目前广东省唯一的省级公募性环保基金会。2010年基金会成立法律事务委员会,致力于推进依法保护环境。2014年6月6日,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法律事务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召开。会议指出,配合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开启环境公益诉讼和公益维权,并为此提供法律服务,是基金会今后一段时间内一项重要任务。当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尽快筹建环  相似文献   

12.
蕙季 《交通环保》2005,26(1):35-35
国家环保总局于2005年1月18日在京宣布停建金沙江溪路渡水电站等13个省市的30个违法开工项目。据悉,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后环保总局首次大规模对外公布违法开工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文件未经批准,该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而这次予以曝光停建的建设项目都是在环评报告书未获批准的情况下,就已开工建设,有些工程已基本完成,属于典型的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相似文献   

13.
20年前,《增长的极限》一书一经出版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为热烈的反响,科学家和普通大众都藉此而清晰地感受到了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困境。20年后,同样是唐奈勒·H·梅多斯等3位作者向关注人类命运的读者呈献了《超越极限》一书,再一次向人类发出了警示忠告:许多资源和污染的流动已经或正在超越其自身的支撑极限,建立可  相似文献   

14.
《环境》2017,(8)
<正>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6月23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广东省广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的出台,标志着国家级金融战略在广州市落地并率先在花都区试点,这是广州市首个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  相似文献   

15.
<正>《环境工程》创刊于1982年,是经科技部批准,于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环境保护科技期刊。《环境工程》杂志秉承工程科技创新、服务工程应用为宗旨,积极探索和实践办刊的新理念和新方式,已成为本领域科技发展的重要展示和促进平台。《环境工程》将继续关注解决环境治理工程难题的最新科技进展,突破以末端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09,(1):53-53
近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环保局发布《广东省高危废物名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名录》根据《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第二十三条制订的。高危废物的先后顺序是通过危险废物层次分析法获得的,分别考虑了危险废物的产生量、特性、暴露途径(同时考虑了是否产生二次污染)等因素,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即将迈入21世纪,在人类社会的发展长河中,人类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在与大自然的改造中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大自然同样给予了人类无情的回报:人口爆炸、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人类在发展的同时,面临着生存的挑战.环境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产生,也必须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解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明智选择,也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是我国的中心工作,然而,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的环境问题同样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改善和保护环境,公众的环境意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生存压力 伟大的人类学家、历史学家贾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所著的《大崩溃》(Collapse)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类存在的真正本质问题。他将文明分为两组,一组是崩溃的文明,比如复活岛、玛雅,另一组是延续了数千年的文明,如冰岛和日本。这样两组文明如何区分呢?答案其实比猜想的还要简单,就是这些文明对待环境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江镕 《环境》2023,(4):34-37
<正>多年来,湛江不但十分重视红树林保护工作,在蓝碳探索开发的道路上也是一直先行先试,勇于探索。2023年4月4日,以湛江所编制的《红树林碳汇碳普惠方法学》为基础蓝本的《广东省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2023年版)》由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正式印发,标志着全国首个蓝碳碳普惠方法学正式实施,填补了我国蓝碳碳普惠核算方法学的空白,也拓宽了红树林生态修复的资金支持渠道,是以降碳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及助力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又一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20.
张丽英  洋洋 《环境》2006,(10):98-98
近日,江门市委托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和广东省环科所共同编制的《江门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经过为期一年的紧张调研后近日通过了专家评审。 记者从专家评审会上了解到:2020年,该市拟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等各项指标上均达到生态市要求,包括生态产业体系建设、生态保护与建设、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监管能力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在内,预计需要投入410亿元人民币,约为未来15年(包括2006年,下同)全市GDP的2%。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保总局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金鉴明在内的7位专家、教授对《江门市生态市建设规划》进行了论证,认为该《规划》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