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促进循环经济型服务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循环经济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服务业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见突出,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对服务业进行引导显得很有意义。发展循环型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形式。本文剖析了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型服务业方面诸多应改进和进行创新的内容,利用循环经济的理论从行政、法律、经济、社会等方面探讨了循环经济型服务业建设实施的保障体系,为服务业按循环经济的规律运行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随着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歌厅、舞厅、卡拉 OK厅 (简称“三厅” )等各种营业性质的娱乐服务场所应运而生,遍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三厅”一方面为市民的休闲娱乐提供了便利,繁荣了经济;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场所选址不当、缺乏噪声防治设施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是近几年群众投诉的环境污染热点问题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三厅”营业者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 一、“三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公路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就公路交通对环境的影响而言,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因此,加强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措施已迫在眉睫。在公路建设中,应特别注意下列几个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关键的一环就是产业结构调整,而第三产业具有发展潜力大、经济地位日趋重要的特点,是经济发展和实现西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突破口。文章在剖析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并简要说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应从改善西部第三产业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入手,合理调整内部结构,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因地制宜地发展西部第三产业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准,综合评价第三产业,有助于正确认识我国各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以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哈尔滨市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1990年到1999年,苏州市区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大大提高了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通过工业结构调整和推行“清洁生产”,“三废”排放量大幅下降;通过工业布局调整,主要敏感地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苏州市还建立了环境质量管理体系。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城市雏形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城市中机动车尾气污染也日益突出,为更有效的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文章重点分析介绍了我区城市中机动车尾气中氮氧化物排放特征,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作为国家战略实施载体,成为全国引进外资密集、高新技术集聚、经济增长迅猛的区域。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园区的快速扩张,开发区面临着土地资源既浪费严重又非常紧缺、能源供给紧张、环保压力增大、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金桥开发区结合自身特点,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着力改造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通过优化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了园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同时,以生态创建为抓手,积极引导园区企业加强节能环保,使整个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获得提升。  相似文献   

9.
杨丽娜 《绿色视野》2014,(10):41-4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雾霾天气在全国范围持续出现。监测表明,我国城市空气开始呈现出煤烟和机动车尾气复合污染的特点。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正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已连续四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中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求更为合理的发展模式,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中坚力量更应该进行产业改造创新。未来旅游业在传统发展的基础上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提出了未来旅游业的四种发展模式,并对其进行探讨性分析研究,以指导中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大发展的潮流中合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广东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基于广东省2013—2020年统计数据,采用“自上而下”的算法对广东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通过LMDI分解模型分析了影响广东省交通运输业碳排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广东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在2013—2019年呈逐渐上升趋势,2020年较2019年出现明显下跌;样本期内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及电力在广东省交通运输业总碳排量中占比97.38%,其中柴油占比最高,达到45.74%,同时电力在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中增速较快;不同影响因子中,经济和人口与交通运输业碳排量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及植被覆盖与碳排量则呈明显负相关关系。总体来看,广东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仍处于上升期,未来交通运输业降碳减排方向应从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利用效率、增加植被覆盖面积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正>环境综合服务一体化是环境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阐述了目前我国环境综合服务业的发展形势及主要进展,在总结其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环境综合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我国环境综合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环境服务业是为环境污染治理等提供服务的行业,是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环境要求提高而兴起的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综合分析报告》显示,2004—2011年我国环境保护服务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0.5%,是环保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领  相似文献   

13.
服务业是带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生产性服务业使城市经济更繁荣,生活性服务业使城市生活更宜居。以南京市服务业14个行业的POI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探索服务业及其分行业的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研究发现:服务业总体呈"一主三副"多中心空间结构,各行业呈"中心—外围"圈层结构;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内部空间处于向心化的空间集聚阶段,生活性服务业则空间集聚与扩散并存;服务业集聚具有空间异质和行业分异特征。研究建议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总量规模,丰富服务业产业内容,构建以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占主导的服务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研究作为立足点,构建了产业及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再循环利用、污染减排、资源与环境安全五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后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1985—2003年间江苏省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分为萌芽阶段(1985—1992年)、起步阶段(1993~1999年)、快速发展阶段(2000~2003年)三个阶段;由此得出江苏省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但是由于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目前还处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据此,论文根据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政策建议,具体是:制定发展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明确第三产业循环经济指导方针、总体定位和具体实施的途径、采取经济措施促进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激励循环利用技术的采用与推广、促进公共参与。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产活动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价值链、战略性外包、工程项目管理等理论观点逐步与生产实践管理融合,煤炭生产服务业的内涵,包括概念、内部构成、特征等得到了极大丰富,同时对我国煤炭行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上述内容进行了定性分析并运用VAR模型揭示我国煤炭生产服务业与行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发现,目前我国煤炭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并非来源于高知识、高技术的煤炭生产性服务业,对煤炭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程度不高的结论,提出将煤炭行业内部专业化服务发展成市场化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行业飞速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大增,由废旧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与安全压力也将会随之增大。目前,我国废旧汽车资源化关键技术落后,没有成套适用技术,维修方法粗糙,因此,造成的二次污染严重。综述了国内外废旧机动车回收产生的二次污染情况,总结国外的发展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废旧机动车回收行业二次污染控制意见。  相似文献   

17.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同时我国环保产业质量也有极大提升,具体包括技术、研发能力、集中度、环境服务业发展、互联网+等方面。在此形势下,环境保护产业已经变成国家的支柱型产业,在环境、经济、政策、环境管理和环境投资的带动下,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环境服务业正在逐步确认其在环保产业中的主导地位。文章基于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三次环保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数据,分析了环境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指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推动我国环境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机动车尾气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儿童和交通警察两类人群为例,分析了机动车尾气污染给人体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造成的危害。结果表明,由于儿童的呼吸带与机动车尾气排放带非常接近,交警在机动车尾气环境中暴露事件太长,导致这两类人群的呼吸系统极易遭到破坏,发生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而免疫球蛋白水平和血压发生改变导致了抵抗能力的下降。最后建议通过采取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完善检查维修制度等有效措施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减少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当前城市机动车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机动车拥有量的增加,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类型已由煤烟型转向机动车排气污染型,我国主要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公报及数据表明,机动车排气污染已成为沿海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内地城市机动车污染负荷也在迅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几乎占到城市空气污染负荷的 50%左右。   机动车污染日趋严重的趋势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早在 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试行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国家环保局、公安部等六部委颁布的《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中,对防治机动车污染都有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