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废环氧树脂/PVC复合材料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废环氧树脂与聚氯乙烯(PVC)共混,采用模压工艺制备复合材料。通过正交实验,讨论废环氧树脂添加量、硅烷偶联剂KH-550用量、模压时间3个因素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大小,得到其优化条件。在正交实验所得优化条件基础之上,研究单因素对复合材料的影响,最终确定实验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当模压时间10 min,废环氧树脂添加量70%,硅烷偶联剂用量2份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优,冲击强度为10.49 kJ/m2,拉伸强度为62.24 MPa。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的助剂(MBS、CPE、NBR)对W-EP/PVC(废环氧树脂/PVC)复合材料进行增韧改性,并对改性后的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单一助剂的添加可显著提高冲击强度,但拉伸强度有所降低;助剂的加入均会使共混体系流变性能有一定程度降低;粉末丁腈橡胶中丙烯腈含量影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MBS和粉末丁腈橡胶P83的改性效果较好,两者组成的双改性剂具有协同作用,且MBS/P83添加比例为7/3时,复合材料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竹粉、竹浆造纸白泥和聚氯乙烯为原料,采用铝酸酯偶联剂对竹粉和竹浆造纸白泥进行改性处理,通过热压成型技术制备竹浆造纸白泥/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研究竹粉含量对复合材料密度、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和阻燃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竹浆造纸白泥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偶联剂与竹浆造纸白泥产生了化学作用;竹粉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一定的增强效果,但其尺寸稳定性能和阻燃性能随竹粉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当竹粉含量为10%时,复合材料的密度为1.03 g·cm~(-3),拉伸强度为4.84 MPa,拉伸断裂伸长率为2.84%,弯曲强度11.83 MPa,弯曲模量为8 883.33 MPa,24 h TS为1.65%,24 h WA为5.16%,氧指数为38.6%,其综合性能较优,其中氧指数达到国家建筑材料阻燃等级B1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利用废旧冰箱拆解的聚氨酯泡沫塑料(PU)和聚丙烯(PP)、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原料,采用物理化学回收技术制备PU/PP复合材料。用正交实验法分析PU填充量、PU粒径和PP-g-MAH 3个因素对PU/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PU填充量对PU/PP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有显著影响,对冲击性能和弯曲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在本文的实验范围内,PU粒径对PU/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而PP-g-MAH投加量对PU/PP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影响。确定的优化工艺配方为:PU 40%;PU粒径选择2.00 mm;PP-g-MAH投加量10%。采用优化工艺制备的PU/PP复合材料的密度为1 042.88 kg/m3;冲击强度为2.9 kJ/m2;拉伸强度为10.30 MPa;拉伸模量为1 100 MPa;弯曲强度为18.5 MPa;弯曲模量为733 MPa。  相似文献   

5.
以废玻璃和废铝为原料,采用搅拌浇铸法制备玻璃/铝基废弃物复合材料.研究了玻璃颗粒形态、粒径、含量及制备工艺(温度、搅拌方式、时间)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如抗拉强度、耐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颗粒较均匀地分布于铝基体中,界面结合良好;玻璃颗粒质量分数为10%~15%时,与铝基体相比,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提高较...  相似文献   

6.
粘胶纤维生产的压榨废碱液中含有大量的半纤维素,去除半纤维素是其稳定回收的关键环节,为降低处理成本和环境污染,同时为后期的工程设计和改造提供依据和参考,实验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分子量、PAM添加量、Ca(OH)_2添加量、UV/O_3处理温度和接触时间、活性炭停留时间对絮凝-UV/O_3法对半纤维素去除率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参数。当PAM分子量为2 300万、PAM添加量为0.5 g/L、Ca(OH)_2添加量为3 g/L、处理温度为50℃、接触时间为2 h、停留时间为60 min时,废碱液中半纤维素去除率可达91%,处理后的碱液可以达到工艺回收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工业副产物脱硫建筑石膏为原料,采用超细钢渣-矿渣-电石渣(SGC)复合胶凝剂和废玻璃钢纤维对其进行改性研究,得到适宜的改性条件为:复合胶凝剂适宜掺量为20%~25%,废玻璃钢纤维最佳长度为10~15 mm,适宜掺量为1.0%,且经过EDTA溶液浸泡处理的废玻璃钢纤维对石膏基体的改性效果较好。改性后石膏制品的软化系数提高到0.91,抗折强度为7.6 MPa,抗压强度为23.4 MPa,耐水性与力学强度显著提高,实现了不同工业废弃物的协同处置和脱硫石膏的高质化利用,也为难以处置的玻璃钢废弃物找到一种有效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8.
餐厨垃圾生产柴油中产生酸化油渣固废(AR)。采用红外光谱(FTIR)法对AR进行分析,认为AR具有较好的阻燃成炭性能。将AR与多聚磷酸铵/三聚氰胺/季戊四醇(APP/MEL/PER)膨胀阻燃体系(IFR)复配,协效阻燃环氧树脂(EP),用极限氧指数法(LOI)、垂直燃烧法(UL94)对其阻燃性能进行了检测,并通过对燃烧残渣的分析讨论了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当APP/MEL/PER/AR质量分数为25%,其中AR的质量分数为2%~6%时,阻燃EP的LOI达到30%,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并降低了阻燃剂及阻燃材料总体成本。研究成果对餐厨垃圾能源化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制作复合材料是小麦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小麦秸秆的改性处理对制成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且不同的基体材料与小麦秸秆制成的复合材料性能也有所不同。以聚乳酸(PLA)、聚碳酸亚丙酯(PPC)、聚己二酸(PBAT)为基体材料,分别以改性前或碱处理及偶联剂方法 2次改性后的小麦秸秆纤维为增强材料,采用压缩成型工艺制备了6种全降解复合材料,并对制成的6种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与比对;分析了3种改性后小麦秸秆制成的全降解复合材料的降解性能,并通过种子发芽实验研究了它们的浸提液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2次改性小麦秸秆与基体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较原始秸秆与基体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有明显的增强,其拉伸、弯曲、冲击强度均有20%~50%的提升。3种可降解材料降解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LA全降解复合材料PBAT全降解复合材料PPC全降解复合材料。质量分数1%的3种全降解复合材料浸提液对种子发芽过程基本不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洛川黄土为骨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烧结助剂,通过滚压成型法和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备黄土陶瓷膜支撑体,采用热稳定性、抗折强度、纯水通量、耐酸碱度、晶相组成的分析及表面形貌的观察对支撑体进行了表征,并探究SDBS的添加量对陶瓷膜支撑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DBS的添加可促进黄土陶瓷膜支撑体的烧结与致密,在烧结温度为1 080℃时,SDBS的添加量为5%、抗折强度为40.43 MPa、纯水通量为1 807.71 L·(m~2·h·MPa)~(-1)、孔隙率为22.69%、平均孔径为8.17μm,酸碱腐蚀后质量损失率仅为0.19%与0.10%。SDBS作为作为烧结助剂可生产出成本合理、效果优良的陶瓷膜支撑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