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矿物石榴石为新型滤料对黏土原水进行过滤试验,对比粗、中、细3种粒径的滤料的除浊性能和水头损失(以下简称为水损)变化规律,选择最佳的粒径;在600~1 200mm内改变滤层厚度,确定适宜的滤层厚度;调节滤速以实现滤层穿透的同时也达到极限水损,并以此粒径、滤层厚度与滤速为最优工况。结果表明,滤柱装填粒径0.6~1.7mm、厚度900mm的石榴石中砂滤料在滤速8m/h下,具有良好的出水效果和适宜的水损增速,可以达到最优工况。该工况下石榴石滤料对腐殖酸原水中有机物在254nm波长紫外光下的吸光度(UV254)、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有机碳(TOC)平均去除率分别达30.30%、27.26%和21.65%。  相似文献   

2.
吴夏雯  陆茵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4):1933-1938
测定了不同孔径结构的无纺布和聚偏氟乙烯(PVDF)微滤膜电晕前后对Particulate Matter 2.5(PM2.5)的过滤性能,研究了材料的孔径与结构、过滤气流量、电晕放电对PM2.5过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酯无纺布和PVDF微滤膜对PM2.5的过滤性能差别较大,电晕放电处理技术能有效提高过滤介质对PM2.5的过滤效率。过滤介质有效过滤面积为10.2 cm2、过滤气流量为4 L/min时,克重数为50 g/m2的聚酯无纺布电晕处理后对PM2.5的过滤效率为77%,过滤压降为2.3 kPa;而孔径分布为0.7~1.0 μm的PVDF微滤膜电晕处理后对PM2.5的过滤效率达到99.79%,过滤压降为2.2 kPa,具备了高效低阻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袋式除尘是一种高效的除尘技术,对PM2.5具有较高的过滤效率,但是其运行阻力较大,因此,研发高效、低阻过滤材料是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关键所在。以耐高温的PPS纤维针刺布为上下层,超细无碱玻纤为中间层,经过超声波粘合或线缝合技术制备了多层复合过滤材料,研究了滤料在容尘状态下的过滤效率、过滤阻力,以及孔径变化。结果表明,该复合滤料的初始阻力低于150 Pa,容尘后对0.2~2 μm的颗粒物的过滤效率达80%以上;随着粉尘的沉积,滤料的过滤效率有了较大提高,对1 μm以上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可达99.99%以上,对最易透过粒径(MPPS)的过滤效率达95%以上;过滤前后,滤料的孔径分布发生了变化,过滤后滤料出现了1~5 μm的孔径分布。该复合滤料在工业高温粉尘过滤中将会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袋式除尘器内部流场的均匀性,延长滤袋的使用寿命以及降低能耗,以某环保公司下进风袋式除尘器为几何模型,采用简化的欧拉模型-代数滑移混合模型(algebraic slip mixture model,ASMM)模拟了3种袋长分别为6、8和10 m的袋式除尘器处理粒径为1、2.5、5、10和20 μm颗粒时其内的气固两相流动。对比分析了不同袋长除尘器内速度云图、颗粒相体积份额以及压力损失等,结果表明:随着滤袋长度的增加,除尘器内部流场的均匀性提高;袋式除尘器对5种不同粒径颗粒都具有一定的去除能力,滤袋长度为8 m时受到的二次扬尘影响较小;滤料及粉尘层厚度为2 mm时,袋式除尘器的压力损失随着滤袋长度的增加而增加,颗粒粒径对除尘器压力损失的影响较小;通过对比袋长为8 m时除尘器模拟压降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因此,除尘器的最优袋长为8 m,模拟结果为袋式除尘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袋式除尘器处理大烟气量中超细颗粒物的能力,确保袋室内气流尽可能均匀,以某环保公司的中试装置为模型,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拟6、8和10 m 3种袋长除尘器内的三维流动。运用标准k-ε双方程模型和SIMPLE算法,依据流量分配系数、速度云图和过滤阻力等分析流场内的速度和压力分布。结果表明,袋长为10 m的袋式除尘器流量分配系数更趋近于1.0;相同过滤速度下,速度相对标准偏差的数值6 m>8 m>10 m,滤袋长度为10 m时速度分布比较均匀;虽然10 m的除尘器产生的过滤阻力最大,但在低过滤速度条件下,优势明显。因此长袋除尘器适合在较低的过滤速度下运行。袋式除尘器的数值模拟为提高其处理能力和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实际运行过程中,袋式除尘器滤袋使用寿命短,压力损失过大的问题,本文以翼形上进风袋式除尘器为研究对象,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模拟分析不同滤袋数(分别为92、88、84、80、76和72)时袋式除尘器内气流分布和压力损失规律。主要考察了流量分配系数、最大流量不均幅值、气流迹线、滤袋表面速度分布与压降等指标。结果表明,滤袋数为76个时,气流分布最为均匀,各滤袋负载均衡;相同过滤速度下,装置的压降随滤袋数目的增加而上升,即压降大小顺序为9288847672;与72个滤袋相比,76个滤袋的可用过滤面积更大。综合考虑,袋式除尘器的最优滤袋数目为76个。模拟结果为袋式除尘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常用涤纶滤料,分别采用不同道数的缝纫线缝合和在缝纫接口处的针孔上涂胶等不同的缝合工艺,实验测试并对比了涤纶滤料在不同的缝合工艺下的静态过滤效率,并讨论了滤袋缝合工艺对PM2.5过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洁滤料在环境气溶胶中,缝纫线缝制道数越多,过滤效率就越低,每增加一道缝纫线过滤效率就降低1%~6%左右;采用胶合工艺将滤袋缝合处的针孔涂胶覆盖,对于粒径大于1 μm以上的颗粒物的过滤效率有明显提高,最大提高值达7%;温度对胶合后的缝纫接口影响较小,过滤风速对过滤效率和过滤阻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谢彪  郁静静 《环境工程学报》2023,17(7):2267-2276
以吸湿性氯化钠 (NaCl) 颗粒和非吸湿性氧化铝 (Al2O3) 颗粒为实验对象,使用纤维材料过滤介质,引入纳米和微米两类颗粒物尺度,考察不同相对湿度 (RH) 环境下颗粒物过滤性能的变化规律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低湿度下 (RH20%和50%) 过滤吸湿性颗粒时,压降呈线性增长趋势,高湿度下 (≥RH80%) 会出现压降的急剧升高;非吸湿性颗粒受湿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但在饱和湿度下 (RH100%) 压降增长较为显著;滤料初始过滤效率对环境中相对湿度的变化不敏感,也不会受到颗粒吸湿性能差别的影响;在颗粒加载过程中,受滤料纤维表面颗粒物沉积的影响,过滤效率持续缓慢增长,但湿度超过颗粒潮解点后,对吸湿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出现一定程度下降,类似液体过滤机制;此外,环境湿度的变化对于纳米颗粒物过滤性能的影响远比微米颗粒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空气污染防治中颗粒物过滤技术的应用与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乙酸钠为碳源,分别考察了以石英砂和生物陶粒为滤料的2种反硝化滤池在不同C/N比条件下的脱氮效果,并对生物膜量和微生物种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滤池对硝酸盐和TN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生物陶粒滤池要明显优于石英砂滤池;从经济性考虑,C/N比为4时的碳源投加量是最佳的,此时石英砂池和生物陶粒池出水TN平均浓度分别低于10 mg·L-1和5 mg·L-1,亚硝酸盐含量在0.5 mg·L-1以下。2柱的生物膜量沿着水流方向都逐渐减少,且生物陶粒池的生物膜量明显高于石英砂池。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2滤池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相差不大,在门的分类水平上,2个系统的主要优势菌群都属于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含量在94%以上;在属的分类水平上,2柱的反硝化功能菌都主要是Dechloromonas(脱氯单胞菌属)和Thauera(陶厄氏菌属),但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向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可以显著提高膜的过滤性能,有效缓解膜的污染.研究结果表明:投加PAC的吸附作用减少了由于胞外聚合物(EPS)而引起的膜污染;膜表面PAC颗粒的存在减小了浓差极化层的厚度和水力边界层的厚度,提高了过滤物质的传递速率;膜表面形成的PAC层还可过滤微生物和胶体颗粒,减少了它们到达膜表面的数量.  相似文献   

11.
柳忠彬  王欢  曾涛  唐娟  张杰 《环境工程学报》2014,8(9):3749-3754
在长纤维束过滤器动力学模型和现场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利用Comsol Mulitiphysics仿真软件对长纤维束过滤器过滤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将3类仿真曲线(滤出水颗粒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滤液浓度沿滤层的变化曲线、滤床各层比积泥量的变化曲线)与实验所得的真实曲线分别进行对比,两者比较接近。说明该过滤过程模型可用于影响长纤维束过滤器运行特性中单个或多个变化因素(初始滤速、纤维束装填密度、流入浓度和纤维丝直径等)实验结果的估算,可作为长纤维过滤器的实验研究、操作优化和结构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新型炭滤-砂滤工艺对南方湿热地区微污染源水进行中试规模的微絮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接触絮凝时间为2~5 min时,投加1.0 mg/L的PAC微絮凝效果最好。运行稳定后,砂滤器出水浊度≤0.1 NTU,对COD Mn的去除效果有一定改善,微型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较炭滤器有大幅度下降,其中双层砂滤的效果优于单层粗砂,但其水头损失增长较快。通过微絮凝,砂滤器对炭滤器反冲洗后初滤水能有较好处理效果,可有效简化运行工艺。同时可保证滤后水中铝含量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静电激发袋式除尘器(ESFF),又称静电强化纤维过滤复合电袋除尘器,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阻的除尘方式。基于传统的Kozeny-Carman(K-C)袋除尘阻力模型和静电强化纤维过滤理论,构建了ESFF的完整阻力模型,并利用MATLAB工具箱首次对ESFF的低阻成因进行了精确的数学描述。为了明确ESFF与袋除尘器阻力组成的内在联系,提出了阻力修正系数PRF,并探究了不同实验参数对PRF的影响,建立了一个新的阻力性能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放电电压和降低粉尘负荷均会导致PRF变小,系统阻力变低。  相似文献   

14.
防火及阻燃材料的质量检验是检验产品防火性能、有效预防火灾的保障,在其检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烟气,该类废气通常未经处理或经简单处理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为研究该类废气的排放状况,分析了该类废气的成份及特点。通过对比分析VOCs废气处理的常用治理工艺,结合实际工程应用经验,针对性的提出了该类废气的综合治理工艺,为该类废气的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酒店废水混凝过滤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酒店废水的物理化学治理工艺。某酒店废水经破乳、混凝和过滤处理后 ,完全达到了广州市规定的排放标准。本工艺与生化法相比的最大特点是 :占地面积小 ,耗电量小 ,减少了噪音污染 ,尤其适合市区内采用。  相似文献   

16.
粉末活性炭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向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可以显著提高膜的过滤性能,有效缓解膜的污染。研究结果表明:投加PAC的吸附作用减少了由于胞外聚合物(EPS)而引起的膜污染;膜表面PAC颗粒的存在减小了浓差极化层的厚度和水力边界层的厚度,提高了过滤物质的传递速率;膜表面形成的PAC层还可过滤微生物和胶体颗粒,减少了它们到达膜表面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复合沸石滤料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活化后的天然斜发沸石为主要原料,添加粘合剂、成孔剂等制备出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的球型复合沸石滤料。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优工艺组合条件为ω沸石粉∶ω粘合剂∶ω成孔剂=55%∶35%∶10%,活化温度为150℃,活化时间为3 h。制备的成品堆积密度为674 kg/m3,筒压强度为4.32 MPa,显气孔率59.02%。较陶粒相比,该滤料用于曝气生物滤池在挂膜启动与稳定运行阶段,均具有较高的氨氮去除效果,且挂膜微生物量高,更适宜作为曝气生物滤池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基于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研究了该工艺不同气水比、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不同滤料高度层、反冲洗强度对污染物的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水比为4∶1、水力停留时间2 h时,BAF出水中COD、NH+4-N和SS指标达到最佳;沿程污染物去除率随着滤料层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当滤料高度大于1.6 m时趋于稳定,COD、NH+4-N和SS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0%、99%和80.3%。建议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推荐程序为:先气冲(18 L/(m2·s)),单独气洗2~3 min;再气冲(18 L/(m2·s))加水冲(5 L/(m2·s)),联合反冲洗3~5 min;最后水冲(5 L/(m2·s)),漂洗5~8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