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海市污染源废水在线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勤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6):369-370,374
为提高现场监督水平和环境管理手段,及时监控企业排放状态、运用自动监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GIS等多项先进和成熟的信息技术,集成开发了上海市重点污染源废水排放实时监控分析系统。在市、区监察队和企业分设三级在线监控中心,市级监控中心主要负责对市级重点污染的在线监控,并根据环境管理部门的需求,在监控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文章着重在介绍该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2.
无锡市将传感技术和无线“三遥”(遥控、遥测、遥感)技术应用于污染源的监控管理,率先在国内建成污水处理无线实时监控系统,及时有效地对企业行为进行远程监督管理。无锡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和无锡无线电厂联合研制开发的这套“污水处理无线实时监控系统”,使环境管理部门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并有效防止设备不正常运行及超标排放现象的发生。近日,该系统正式通过了江苏省科委的技术鉴定,并获得有关专家的一致肯定和赞赏。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为环境管理走向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奠定了基础。该系统由控制中…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云南省生态遥感监测实践工作进行总结,探讨了生态遥感监测中的影像获取及处理、影像判读和解译、野外核查等技术方法和工作内容中需注意的细节和问题。  相似文献   

4.
主要论述了车载GPS导航定位技术的系统原理以及车载监控导航系统在环境应急监测车辆导航、监控等方面的应用和对环境应急监测车中的车载监控导航系统和监控车载系统设计,并重点介绍了车载监控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将400 m超短波通信网与GPS相结合,利用超短波方式、扩频电台数据传输功能,实现环境应急监测车辆与环境污染源监控中心的双向数据传输,以实施对监测车辆运行状态、安全状态、技术状态的监控,以此提升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力建设,及时准确地完成应尽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入冬开始,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受到不利气象条件及供暖期污染排放的影响,持续出现大范围的重污染天气,环境监测、环境监管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2015年7月26日,国务院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建设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十三五"期间国家基于大气、水质、土壤为基础的生态环境监控进一步完善,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环境网格化监控和管理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应急监测的现状,阐述了在环境应急监测中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网络视频监控技术在环境应急监测中的优势,提出了基于3G网络视频监控技术的环境应急监测系统,主要由前端视频采集、3G传输网络、指挥中心、监控客户端等四部分组成,可以将事故现场的视频监控信号快速发送至各级指挥中心,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为了更好地达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发展目标,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发展号召,希望能够针对机动车污染气体的排放进行多维度的管控。在前沿科技与我国交通管理工作持续融合的发展背景下,遥感监测技术也成了汽车尾气排放监控工作中最具创新力的技术应用方式之一,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污染的源头,针对超标排放的问题采取源头处理的方式,从而达到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的管理目标。因此,进一步探究遥感监测技术在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监测中的实践应用,便成为推动我国交通管理工作逐步朝着环保化和绿色化发展的关键切入点。本文分析了汽车尾气遥感监控技术应用的技术原理,并且就遥感监控技术在机动车尾气监测工作中的应用要点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推动我国城市建设逐步朝着更加环保和绿色的方向前行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环境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是基于WEBGIS技术,利用通讯网络平台,集中采集监测设备发出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拣、计算、入库、匹配等工作,系统在基础地理数据的支持下,把空气监测点、城市空气、流域水质、噪声数据等按图层进行管理,对污染源进行监控.并将数据及时传送到监控中心.本文阐述了建立在线监测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在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性.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目标以及系统的主要内容和功能,指出该系统是应急监测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新政     
《环境》2017,(8)
<正>遥感监测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7月20日,环境保护部印发了《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及核查处理办法(试行)》,规定环保部负责组织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结果进行实地核查。对监测发现的人类活动点位逐一进行核查和处理。对于违反《自然保护区条例》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对于生态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无锡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和无锡市无线电厂日前联合研制开发建成“污水处理无线实时监控系统”,使环境管理部门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的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并有效地防止设备不正常运行及超标排放现象的发生。近日,该研究成果正式通过了省科委的技术鉴定,填补了国内应用计算机技术和无线通讯网络技术的区域性污水处理自动监测实时监控的空白。该系统由一个控制中心台和若干个受控分台组成。中心台安装在环境管理部门,由收发讯基站和中心计算机组成,主要是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对分台发出各种指令,对分台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汇总、处理、打印、存储,并以动画形式显示出被控办台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状态和污水排放量、水质参数、超标率、排污总量等数据的动态变化趋势,并以主动形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国内环境技术和设备水平较低,为治理环境污染,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已在所难免。环境技术贸易巨大的潜力,将使中国成为世界各国环保企业关注的热点。为了避免那种其他行业在技术进口过程中曾经普遍出现的重引进、轻吸收的倾向,需要从环境科技预见的角度,认真审视现有的与环境技术引进有关的法律政策和措施,总结已经进行和正在进行的环境技术项目,力求加强并完善环境技术引进的法律规制和推动我市环境科技的产业化。1技术预见与环境科技预见所谓“技术预见”,即对…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信息技术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应迅速的开展应急检测,在准确的监测结果的基础上实施应急救援。但目前的应急监测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救援工作的有效性和迅速性。文章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污染物扩散模型运用到应急监测预案中,从监测准备、现场监测救援、事故恢复三个阶段阐述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应急监测预案的响应程序,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生物修复技术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保护》2000,(12):17-17
本文简要阐述了生物修复的概念,并对生物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生态学意义、应用等方面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快速渗滤技术与传统氧化塘技术比较,单位处理负荷大幅度提高,占地面积明显减少;与传统污水处理厂比较,设计施工简便、建设费用低、运行费用小,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15.
微波法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了微波加热的原理,对微波法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微波法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电化学发光是一种不需要外加激发光源,而且背景信号低,线性范围宽,不需要昂贵设备的方法.分子印迹却是一种具有高度识别性和选择性的新技术.通过结合两者,可制备出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检测限低、易于操作等特点的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近年来,在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农药、药物质量检测以及生物传感器制备等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综述简要介绍电化学发光、分子印迹技术以及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应用概况,为今后的检测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此文系统介绍了管材冲切加工的工艺及模具设计,对常用圆断面管材的各种冲切工艺,如端口平面冲切、型面冲切等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管材冲切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提高冲切质量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喷射成形制造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射成形是一种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该技术具有近终形制造的特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研究和开发多种高性能快速凝固材料.文中介绍了喷射成形工艺过程、特点,并回顾了喷射成形工艺的发展历程及现在所达到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垃圾焚烧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新型解藕焚烧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目前广泛应用的炉排焚烧炉、流化床焚烧妒和CAO焚烧炉技术。指出了垃圾中氯组分的产生和去除是焚烧时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新型双级料腿循环流化床解藕焚烧技术,将垃圾的热解、脱氯、燃烧以及还原氮氧化物等过程在系统内进行分级治理,在设备内部就地脱氯,彻底解决了燃烧过程中的高温腐蚀、二恶英和重金属的排放问题。同时,提簖了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厌氧消化技术是最重要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之一。厌氧消化技术是实现废物污染防治和能源回收利用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厌氧消化技术利用生物质废物回收利用生物质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生物质废物厌氧发酵产乳酸,氢气和甲烷的机理,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一步发展和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为寻找适合中国的垃圾处理技术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