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陆续步入了“环境的时代”、“旅游的时代”、“文化的时代”并朝着“生态时代”迈进。在城市规划方面,各学科的交叉与横向  相似文献   

2.
环境伦理学是通过对人性的研究来确定某种规范,因此,它才可以成为环境立法的依据和基础.因为法律本身也是根据人性的要求来进行规定和限制的.法律代表着人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张泽 《环境》2006,(10):44-47
循环经济的概念在中国已经耳熟能详,生态工业园区则通过实践新型工业化道路,将这一内涵宽泛的概念变得清晰。 为了规范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国家环保总局日前首次发布了《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三项试行标准。从9月1日起,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将依照这三项标准进行建设、管理和验收。  相似文献   

4.
马春慧 《沿海环境》2002,(10):36-39
一上世纪,环境污染与核武器在全球的上空一次又一次地敲响了警钟。回顾这一百年,由于大量地利用煤炭、石油等能源,地球表面升温了0.5摄氏度,天空也裂开了缺口,臭氧层被破坏及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性气候异常,森林资源的锐减造成了水土流失、沙漠化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严重失衡。与之相伴的环境公害频频凸现,白色污染、工业污染、核废料污染、生活污染已经在全方位扩展起来。与环境恶化相对照的是人口爆炸性增长,人们的需要和欲望越来越膨胀,加剧了人们对相对有限资源的进一步掠夺,环境资源面临严重的枯竭。我们地球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环境伦理是一个伴随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社会主题。由于人类缺乏对生态文明、环境伦理、环境道德的合理吸纳,造成愈演愈烈的生态恶果。人类文明正处于历史转折点,必须对传统人类文明加以辩证之否定,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于一体,通过提供理性制度安排、调整利益分配格局来规范人类的道德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6.
中国环境生态伦理现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国内关于环境生态伦理最新文献资料(2005-2006年)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关于环境生态伦理的内涵尚没有统一的描述,环境生态伦理教育国内研究少,触及实际可行的方案更少,而生态伦理学的萌芽、产生原因和时间各类文献观点基本一致,关于生态伦理学的应用,基本上属于一家之词。  相似文献   

7.
正春风徐来,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五彩缤纷。如雪的梨花、绯红的桃花、金色的油菜花、高贵的玉兰、娇嫩的海棠,醉人的丁香,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无私奉献着芬芳和绚丽。当人们陶醉于万物复苏的愉悦,同时不忘亲手种植一些花草,点缀着居室、美化着庭院。而不知从何时起,常见花草已经不能满足大家对新奇的追求,一些国外的奇花异草不断地引入到居室和庭院美化中,甚至在园林绿化中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8.
《环境》2005,(6):32
惠州,这座岭南名郡,漫长的历史长河演绎着她昔日的繁华,东坡文化的兴起又给这个粤东门户染上了一种浓重的文化气息。今日的惠州人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延续着一种文化的传承。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惠州市正走在从文化名城到生态名城的路上。  相似文献   

9.
环境中的轮胎磨损颗粒:从路面到海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萌  曹秉帝  张涛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2):4263-4278
轮胎磨损颗粒是环境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全球轮胎磨损颗粒的释放量在590万t·a-1左右,约占海洋微塑料总量的15%.轮胎磨损颗粒产生于路面,通过雨水径流迁移,进而存在于路面、土壤、沉积物、水体、生物体等环境介质中.当前轮胎磨损颗粒的检测主要通过检测标记物来实现,因此,标记物的选择是关键.同时,轮胎磨损颗粒会通过吸附和浸出污染物产生污染,对人体和生物体都有一定的健康风险.对于环境中轮胎磨损颗粒的控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迁移路径中截留轮胎磨损颗粒和加速轮胎磨损颗粒的分解;而改进轮胎配方,降低磨损率可从源头减少轮胎磨损颗粒的释放.目前,人们对轮胎磨损颗粒的认识不足,检测方法还需要完善,其环境行为和风险评价也缺乏相关的研究.获得轮胎磨损颗粒从路面到海洋迁移的规律性认识,对于了解其生态风险和潜在污染问题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归纳总结了轮胎磨损颗粒的产生、检测方法、环境分布、潜在风险和缓解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轮胎磨损颗粒研究今后应予以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到生态补偿再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靳乐山  朱凯宁 《环境保护》2020,48(17):15-18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补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三者既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相互联系在于三者的最终目标相同,都是致力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并且都使用资金作为工具。但是,将它们混为一谈,无助于各自优势的发挥;划出三者的界线,有助于明确各自制度创新的方向和着力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是用法律手段处罚生态环境的破坏者,本质上具有法律属性,是生态环境破坏者对既成损害的赔偿,赔偿具有强制性;生态补偿,是用政策手段激励生态环境的保护者,本质上是一种政策方案,是对生态环境保护者发展机会受限的补偿,通常需要政府在协商基础上的统一行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用市场手段奖励生态产品的供给者,本质上是一种市场交易,是生态产品供给者在市场中发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过程。三者对应于不同发展阶段。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应是一个地区最先建立和实施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生态补偿应是国家主导激励机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将会更加普遍,规模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1.
夏光 《环境保护》2007,(8A):17-18
我国原有的“环境输出”型贸易模式本身存在着环境外部不经济性,会导致贸易的虚假利润,甚至严重的环境损害。因而必须向以“生态修复”为使命的贸易增长方式转变,这种新型的贸易增长方式并不单纯强调环境保护的需要、反而特别强调通过贸易内涵的升级而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因此,它是贸易与环境双赢的贸易增长方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从环境输出到生态修复——贸易的新功能和新增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环保总局政研中心专家为主体的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贸易技术专家组完成的《我国贸易的资源环境逆差初步研究》和《运用贸易手段促进我国环境保护目标实现》政策研究报告,提出了两点有意义的结论:一是我国贸易顺差很大,但在资源环境方面存在巨大"逆差";二是应构建绿色贸易体系(包括环境关税、市场准入准出、绿色投资等)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这些研究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更深入的问题,那就是在当前发展阶段如何看待我国贸易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生态与经济是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当前在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影响下,人们不得不重新评判传统追求经济效益的思维方式.为了长远解决环境资源问题、有效遏制环境风险,寻求以科学发展为依据的经济发展战略迫在眉睫,生态经济学也在这样的矛盾激化中应运而生.生态经济学是研究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学科,包含一切社会发展与...  相似文献   

14.
生态思维——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伦理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实现社会发展的和主体模式,传统发展观下的社会环境伦理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本文提出以生态思维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伦理,并从生态思维范式的兴起入手,讨论了生态思维的特点及其作为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基础的条件和实施的准则。  相似文献   

15.
<正>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得到了迅猛发展,2013年,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的经济结构、运行机制、社会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社会正处于加速转型期。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具有内在与外部的一致性,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启现代化进程,推动社会转型,实现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但是,进入21世纪后,由发展带来的各种生态问题、社会公平问题等也开始  相似文献   

16.
摩尔在伦理学原理一书中,首次分析了传统伦理学关于善的那种性质。指出善并不是一种自然之属性。而是一种非自然的属性。在严格的意义上说,善是不可定义的。并认为传统伦理学是犯了一种自然主义的谬误。摩尔的理论也波及到环境伦理学,特别是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理论受到了挑战。罗尔斯顿对自然主义的批评作出了回应。他把伦理义务的条件置于科学规律之前,并站在自然主义的立场上,指出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才是一切价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文明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延伸,而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人们对技术会带来积极发展这一乐观思想产生质疑,环境危机也成为国际社会不得不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20世纪60-70年代,较早的国际绿色先驱者明确表示了对当前以索取和消耗为主要动力的工业化发展态势的批判,以及对环境问题将威胁人类现实生存的...  相似文献   

18.
在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全球环境问题已演变为重大的国际政治问题的今天,如果只就环境谈中日环境合作,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国际关系角度来理解,那双方的合作将受到很大的局限;同样,如果只从传统的政治和经济角度观察 中日关系,而忽视环保和节能等因素日益增长的影响,也很难准确把握中日关系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走向。因此,将中日环境合作的变化及其影响置于中日关系的总体框架下加以考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季靖 《环境》2013,(3):17-19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而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意义重大。消除餐桌浪费,拒绝"中国式剩宴",既需要从移风易俗的社会伦理道德方面凝聚社会共识,也需要在制度设计和建设上加快步伐,打一场人民战争。局长公款吃喝1.5万被免职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做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中共中央办公厅为此发出通知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狠  相似文献   

20.
环境伦理的定位应该遵循人的自我意识的原则,而不应该遵循生物的自然价值的原则.因为只有人才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存在.也只有人才可以设定环境伦理的目标,使自身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体.人是一种在精神的目标中实现了自身目的的存在者,同样,人也只是在环境伦理的关系中成就了一种保护自然的价值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