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了客观准确的评价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引入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提出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优势分析复合模型,并以安徽省芜湖市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为例,根据芜湖市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调查与监测资料,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芜湖市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明显的污染,并且各区域污染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芜湖市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优劣的关联序依次为:南陵县、芜湖县、繁昌县和城市郊区。   相似文献   

2.
张力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10):41-42,40
低碳农业是生物多样性农业,总结了黑龙江省构建低碳农业的必要性,介绍了低碳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黑龙江省构建低碳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新形势背景下,我国已经意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为了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质量和有效性,需要在生态环境监测的支持下开展此项工作。但是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监测质量。针对此情况,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升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当前基层环境监测发展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垂改指导意见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出台的背景下,以保护生态环境质量目标为导向,提出了政府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在新起点下弥补短板,理顺关系,提升监测能力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强度也越来越高,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也越来越多.在工作开展中,通过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监管网络、科学的划分管理区域、管理与惩治相结合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的利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资源,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途径大幅扩展,可以使得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覆盖面积同时获得了大幅...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分析了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如在城市生态环境监测、空气和水土质量监测、生态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结合应用实例,对某区域进行生态环境评价,进一步验证了 3S技术的可靠性,提升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效率,促进生态环境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本底脆弱,长期以来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诸多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黄河流域以矿业、能源和重化工业粗放式开发为主的低端产业结构,对水资源消耗巨大,产生的污染较为严重,对流域生态环境影响大。在碳中和战略目标下,进行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和产业升级、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调整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平衡区域发展差距已成为黄河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决定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介绍了中国当前面,临的形势、世界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从建立能源保障体系、创新考核机制、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和金融扶持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找出适合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正>2024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绿色低碳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依然是《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生态环保领域的高度关注。代表委员也纷纷关注生态环境相关问题,从完善立法到区域协同再到新质生产力等都反映着全国人民的心声。为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和两会上其他的生态环境保护热点话题,本刊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批准和参加的国际环境公约或议定书有30多项,大致涉及气候变化和臭氧层保护、化学品和废物管理、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这些国际环境公约均不同程度地提出了监测需求。本文在系统梳理上述国际环境公约涉及的生态环境监测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履约监测技术面临监测动力与机制不畅、监测点位与指标有待优化、监测技术发展迟缓和监测科研转化滞后等问题,提出统筹建设国家生态环境履约监测网络、完善履约监测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履约监测研究成果应用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批准和参加的国际环境公约或议定书有30多项,大致涉及气候变化和臭氧层保护、化学品和废物管理、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这些国际环境公约均不同程度地提出了监测需求。本文在系统梳理上述国际环境公约涉及的生态环境监测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履约监测技术面临监测动力与机制不畅、监测点位与指标有待优化、监测技术发展迟缓和监测科研转化滞后等问题,提出统筹建设国家生态环境履约监测网络、完善履约监测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履约监测研究成果应用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赵天明 《环境工程》2023,(4):276-277
<正>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发展低碳经济,采取多种措施来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力求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绿色地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光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能源。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可再生能源产业规模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吸引了大量企业和投资人的目光。可再生能源具有生产周期短、污染小、碳排放量低等优势,可再生能源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60年代后,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监测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污染因子监测开始向生态环境监测过渡和拓宽。本文就环境监测工作中生态监测的背景、学科以及相关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进行了的浅层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60年代后,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监测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污染因子监测开始向生态环境监测过渡和拓宽.本文就环境监测工作中生态监测的背景、学科以及相关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进行了的浅层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生态环境的保护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前,生态环境出现的一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人们开始对环境保护情况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国家环保部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了环境监测工作对生态环境保护所起的重要作用,不仅提高了监测方法和过程的科学性,同时也将监测的重点放在了质量控制上。本文就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过程和方法以及质量控制的路径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60年代后,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监测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污染因子监测开始向生态环境监测过渡和拓宽。本文就环境监测工作中生态监测的背景、学科以及相关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进行了的浅层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三亚城市景观变化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动态监测是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环境保护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项研究采用了遥感技术,对三亚城市景观中不同景观组分的优势度值和边界形状等空间结构指标,对林木覆盖率和生物量等景观稳定状况指标进行了监测,同时配合了典型采样和勘测等地面工作,提高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监测体系和Sanya-Landscape信息系统,对三亚城市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准确地反映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特征,为三亚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证明,本研究采用的指标及指标的采集方法是区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3,(7):149-150
<正>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以下简称《评分细则》)。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就《评分细则》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评分细则》出台背景是什么?答: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当前,我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水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较为突出,部分河湖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蓝藻水华频发,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水生态保护修复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19.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91,自引:3,他引:91  
资源、生态环境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是指农业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处于一种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健康、平衡的状态 ,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区域性、层次性和阶段性等特点。文章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 ,讨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提出了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质量和保护整治能力三方面23项指标在内的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 ,以及不安全指标阈值的确定和不安全指数的计算方法 ,提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低碳农业是碳减排及生态文明要求下的产物,低碳农业评估对于实现区域农业碳减排以及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低碳转型具有指导意义。利用基于脱钩理论的Tapio弹性分析方法,以农业投入为中间变量构建脱钩弹性模型,结合碳排放强度与脱钩指数探讨与评估区域低碳农业发展水平。对于湖北省的低碳农业水平评估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其农业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已基本完成中国关于低碳发展的承诺及国家"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湖北省农业从2006年开始逐渐稳定在相对低碳水平,且逐步向绝对低碳过渡。以氮肥为主的化肥投入逐年增加是制约低碳农业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