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水资源的应用,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在人们的认识当中,一直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当前水资源前景不容乐观,已经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处于严重缺少状态,使人民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本文分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安全运行影响因素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月柴 《环境》2001,(7):9-10
当沙尘暴一次又一次蛮横地闯入人们的生活,当水资源严重匮乏影响到人们的生存,当物种灭绝、环境污染、土地沙化等种种生态问题扑面而来的时候,国家生态环境安全,一个新的话题摆到了人们的面前,并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3.
水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生态环境建设也对水文情势产生重要影响,两者密切相关.黄土丘陵沟壑区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同时这一地区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重点区域,研究这一地区的水与生态环境建设间的相互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流域--延河流域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水文站监测数据及土壤水分和植被生长的有关研究,综合分析后认为:①人口快速增长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需要更多的水资源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用水受到直接威胁;②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建成植被减少了河川径流,由于植被蒸腾过度消耗土壤水库中的水分,一些地方出现土壤干层;③水资源的不足不仅限制了进一步的植树种草,而且也对建成植被产生了不利影响,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小老树",从而使植被的生态环境效益受到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生态环境建设与水的关系,提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完善生态环境建设,做好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在带来良好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助推经济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文章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探究兰州市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相关问题与对策,积极为完善兰州市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效率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西北农业大学基础科学系杨淑英张增强水是生命之源。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而且是社会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它还是生态环境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如果利用不当,就会破坏资源,恶化生态环境,给人类带来灾难。据...  相似文献   

6.
水利水电开发项目建设关系到我国的国计民生,水利水电开发项目建设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开展水利水电开发项目成为了群众比较关注的内容。这也属于国家近年来奋斗的前进动力。用水用电安全作为人民群众长时间比较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如何保障水资源的供应成为了人们生活重点。在水利水电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合理分析对地区经济以及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从多角度出发,探索水利水电开发项目对于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避免水资源短缺给社会经济效益带来的不良影响,最终保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阐述了湘江流域自然水资源状况及其目前水质污染现状,分析了流域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根据湘江流域在湖南省经济发展及人居环境中的战略地位,为保持水生态环境,保证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构建湘江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及需遵循六个主要基本原则.根据湘江流域的实际情况,从补偿责任难以界定、标准难以测算、模式单一与补偿环境局限四方面分析了构建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水资源是生态环境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我国在水环境检测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水环境检测质量。本文阐述了水环境检测的内容,结合国情重点分析了水环境检测工作的现状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的严重,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人们不断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但也凸显了一些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水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提出了水资源保护利用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整个生态环境中,水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影、响我们最深的生命之根本。目前各个国家面临着同样的四大难题就是:人口数量、粮食产量、能源储备和生态环境.但是这四大课题都和水是息息相关的。当人们开始慢慢意识到,地球上的生物都没办法离开水生活时.才发现水资源是国之命脉。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怎样保护水资源并且让其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我们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云南省水电开发现状,分析了水电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河流水文、区域气候和下游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国家,水资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在整个现代社会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水资源应用情况及我国各地出现的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污染问题来看,传统地表水环境监测方式已无法满足水资源保护要求,会给水资源信息测报准确性和效率带来严重影响,甚至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我国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将环境监测技术应用到水资源处理中,通过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水污染防治措施,来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给水资源提供最全面的监控。基于此,文章通过阐述水环境监测技术概述为基础,让水资源监测人员能真正意识到环境监测技术对整个水资源监测的重要性,从而根据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污染现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社会生产生活对于化学物质的需求量,而有机化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促使相关企业将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质引入了水资源中,有机污染物含量较多的水资源不止会维护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对于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便于水资源污染治理,本文以快速溶剂萃取检测技术在水检测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固体废物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如果没有正确地处理产生的固体废物,就会给水资源和土壤等造成严重的污染,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自然环境的发展以及进步,所以需要高度重视对于固体废物治理方法的使用。本文分析了常见的固体废物种类,研究了相应的环境污染问题,在这个时期,需要正确使用各项固体废物治理技术,持续地提高固体废物治理质量,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保障生态环境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5.
航运工程的开发与建设会对河道所处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河道型湿地,因此在环评阶段如何分析航道建设对湿地的影响尤为重要.主要通过航运工程本身的特点和湿地公园的生态现状进行结合,通过使用GIS叠图法、生态机理分析方法分别从土地利用资源、湿地水资源、鸟类行为等方面进行影响分析,提出在航运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湿地重建、支流保护"、鸟类监测等措施,以保护航运过程中的湿地生态环境,为航运工程生态影响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用水量迅速加大,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过程中越来越依赖水资源。同时,水也是控制生态环境的关键性因素。本文立足于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和谐目标,从系统、区域、部门三个层次提出完善水资源管理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是干旱区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 它既是自然资源, 也是环境要素, 其数量、质量和地域分布的变化, 将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更殖再生。正确的开发既能适应人类的需要, 又能使环境明显改善。但在未能对资源及其自然环境综合体有一正确认识和掌握其变化规律时, 进行开发将会使整个地理景观发生巨大变化。文章首先阐述了噪声尔多斯高原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并对以水为中心的环境状况作了深入分析,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工业开发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最后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高原生态环境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8.
当前水资源短缺以及水环境恶化等问题频频发生,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面临着巨大危机。面对水资源与生态发展之间的矛盾,亟需通过循环经济型水资源节约模式的构建来均衡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本文从水资源的承载力出发,就循环经济型水资源节约利用模式的构建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属于我国运输体系之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高速公路发展迅速.但是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不断建设,以及建设之中大规模的施工,导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比如对原有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水资源污染、土地资源占用等问题.针对此,文章从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环境的影...  相似文献   

20.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社会,是当代社会发展和主旋律。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如何提高环境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成为了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对于水资源工程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并且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