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1 毫秒
1.
寻找生命     
地球是目前我们所知的唯一拥有生命的星球,然而宇宙无边无际,各种星球无穷无尽,谁也不能断言,茫茫宇宙间就没有其他生命存在了。在浩瀚的宇宙星空中找到其他生命正是我们人类的宿愿。受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局限,目前人类还没有力量到非常遥远的星球去探索,去寻找存在于那些星球上的生命。可是在太阳系,在现代科技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科学家们始终没有停止过寻找生活在其他星球上的生命。惠更斯登上土卫六继人类登上月球、机器人探测器造访火星之后,2005年1月13日,人类的惠更斯号探测器第一次登上了土卫六这颗  相似文献   

2.
王淼 《民防苑》2009,(2):33-34
近日,欧洲和美国的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一个绕恒星运转的行星系统。该行星系统距离地球约1.7万光年,其中的行星大小相当于木星的2.5倍。这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人类在太阳系之外发现的第106个行星系统和第122颗行星。  相似文献   

3.
正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地球,她是宇宙的奇迹,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里曾经生活着很多独特而神奇的生命,霸王龙,剑齿虎……它们逐渐被地球所淘汰而消失;这里曾经也有很多美好的生命,渡渡鸟,恐鸟,因为人类的行为而消失;这里仍然生活着美好而灵动的生命,它们多姿而独特,它们顽强又脆弱。它们的命运,在你我手上,让我们善待地球,从我做起!  相似文献   

4.
恒星爆炸烧毁地球臭氧层─—地球物种大规模灭绝又有新解释地球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物种灭绝的原因,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大多数科学家相信是因为一颗巨大的流星撞上了地球,从而扰乱了地球的气候。但是,这一假说无法解释其它几次更为强烈的大规模物...  相似文献   

5.
《民防苑》2007,(6)
1986年,科学家在南极的阿兰山脉考察中发现了一颗来自火星的陨石在显微镜下,科学家看到陨石中竟然显露出清晰的磁铁矿晶体。这一意外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有些学者还据此断言,火星上存在着,至少曾经存在着生命。为什么看到磁铁矿晶体便会作出存在生命的判断呢?因为地球上这类铁矿的形成是与生命密不可分的,生命与矿藏具有不解之缘。大约在距今32亿年前,地球上已经有了生命——细菌,它们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早的生命体类型,其结构都是原始的单细胞。它们是地球最早的主人,今天的人类和各种动植物都是由它们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化而成的。细菌不仅为地球繁衍出如今绚烂多彩的生物界,还创造出了很多宝贵的矿藏。地球上一些富铁矿就是古代噬铁细菌的杰作。创造富铁矿的噬铁细菌是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早在32亿年前就活跃在地球上了。它们与当年存在的其他细菌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种类,是地球上当之无愧的主人。噬铁细菌都是直径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原核生物,体内连细胞核都没有,只有在放大成千倍的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它们的"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6.
宋军 《防灾博览》2005,(5):31-32
地球能量的来源 我们现知的地球能源——源自何方?说到底,无非就是几十亿年前从宇宙大爆炸中获取和十几亿年前自从有了植物后,从太阳能量中汲取过来的能量积存。  相似文献   

7.
正溅着血泪的生存与毁灭的悲壮史诗石破天惊的大自然与人类命运的交响曲!1.大地震猝发人口稠密地区冀中平原是燕赵大地辽阔的胸膛。10万年前的海浪,曾在这里摇撼着太阳这颗宇宙间骄傲的恒星,拍抚着从大海深处生长出来的珊瑚礁、海藻、贝类和鱼类……而此时,躁动不安的地球正经历着一场幸福而痛苦的分娩——古海沉沦,新陆  相似文献   

8.
美丽的地球     
《防灾博览》2012,(3):2+1
假如地球是碧波荡漾的大海,那么每一朵浪花就是我们的生命。假如地球是一望无垠的草原,那么每一朵鲜花就是我们的生命。假如地球是繁星点点的夜空,那么每一颗星星就是我们的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相似文献   

9.
高峰 《防灾博览》2014,(1):54-57
正在人类所了解的宇宙范围内.地球是唯一具有美丽的蓝色外表的星球。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地球裹着厚厚的大气层。众所周知,人类和动植物都需要空气,没有空气就只有死亡。地球大气是生命的源泉,然而大气在养育生命的同时,也会对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这种危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一种原生的自然灾  相似文献   

10.
最近,美国宇航局说,有一个威胁地球的小行星叫“阿波菲斯”,它是一颗绕太阳运行的近地小行星,其形状不规则,直径仅320米左右,质量约4200万吨,是2004年6月被发现的,此后失去踪迹,直到6个月后再次被发现。2004年圣诞前夜,科学家们计算出:“阿波菲斯”将在2029年4月13日与地球擦身而过,2036年撞击地球。估算数据显示,2029年“阿波菲斯”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18640英里,这个距离比多数的通信卫星与地球的间距还要近几千英里。当“阿波菲斯”接近地球时,其运行速度为每秒5.9公里。如果击中地球,将  相似文献   

11.
善待细菌     
小得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属于地球生物中的一个大类——微生物。细菌虽小,也是地球生物链里一个重要的大家族,它和人类一样是地球的主人,应该平起平坐。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人类,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照样生活自如,因为能替代人类在生物链里发挥作用的其他生物实在太多了,在生物链里,人类只不过是动物大家族中的一员而已。可是缺少了细菌,这地球生物链便完全乱了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将彻底遭殃。因为地球生物圈由最基本的三大环节组成,它们是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  相似文献   

12.
漱玉 《防灾博览》2017,(6):46-55
<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伫立在江山如画、万木峥嵘的地球,仰望浩瀚的天宇,寥廓的宇宙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神秘、悠远、亘古的世界……地球是璀璨星海中一粒明亮的星星。千万年来,我们在这个神奇的星球上奏响时光的歌谣,绵延着生生不息的生命故事。然而,我们生存的这片土地并非永远河清海晏、风和日暖。天崩地裂、惨绝人寰的地震灾难一次次毁坏着我们的家园,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危。地震让人类饱受磨难,让我们的心灵备受煎  相似文献   

13.
王文婷 《民防苑》2009,(2):42-43
如果您有一颗年轻的心,关注时尚的生活方式,如果您像关心自己一样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的命运,您一定会注意到,有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在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中被贯彻,这就是“乐活”。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乐活,在国外发展得相当迅速。现在,从乐活原料供应商、乐活生产商、乐活商店、  相似文献   

14.
一、陨灾的概念暮色降临,遥看夜空,不时地可见一道道亮光划破苍穹倏而消失。这是宇宙中小的尘粒和物体进入大气层时燃烧发光的流星现象。流星体以每秒十几公里甚至七、八十公里的相对速度和大气分子互相碰撞,使空气电离并加热到几千度甚至几万度,在这样的高温气流作用下,流星体本身也燃烧发光并且气化。  相似文献   

15.
<正> 一、现代地壳运动的定义及在本区的表现笔者认为,现代地壳构造运动是指在地球各种内部营力的综合作用下,1万年(全新世)以来地壳内所发生的构造运动和变形。 1)从地球有生命活动的历史看,1万年以来的全新世仅占整个显生宙(约6亿年)的0.000017左右,在这短暂时段里,人类经历了对地球从认识到改造的过程,在世界各地皆可找到这一时期与地球前期历史的明显界线,故可将全新世作为地球历史的现代时期。  相似文献   

16.
高峰 《防灾博览》2014,(2):44-49
地球,以他蓝宝石般的肤色成为太阳系中最美丽的一颗行星。为了让地球母亲永远美丽,自古以来保护环境,就成为全民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刘乾云 《灾害学》1995,10(1):93-96
地球系统是宇宙系统的全息缩影,地球上的灾害和天体之间具有全息关系,同样有恒定的周期性。本文根据全息理论对灾害进行分析预测,并建议在灾害研究中应用全息理论.  相似文献   

18.
RVSP简介     
<正> 逆垂直地震剖面(Reverse vertical seismic profile)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常规的VSP必须在井中不同深度进行记录,放置检波器和防水电缆等既费时又昂贵,给 实用化带来很多困难。RVSP把震源放在井下,通过设置 地面检波器并改善耦合条件,降低噪声,只要有适当的 井下震源,就可以取得足够分辨率的记录资料。  相似文献   

19.
正NASA在2015年12月发射Kent Ridge 1号卫星到低地球轨道。这颗78公斤微卫星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整个亚洲的灾害监测和缓解。Kent Ridge 1号卫星通过两个板载的高光谱成像系统和一个高分辨率摄像头,在低地球轨道拍摄遭遇自然灾害的地球图像。Kent Ridge 1号卫星将依赖于安装在卫星的顶部和底部的四个星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强震与天体位置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全面分析了1900年至1985年发生于中国的7.0级以上大地震与天体位置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月回归与三天体一线等天文奇点有利于大地震的发生;本世纪93次7.0级以上大地震中68%发生于月亮轨道(白道)与赤道交角变小阶段,60%以上发生于月亮升交点黄经位于350°~210°期间.这说明月亮轨道运行至此将会是中国地震活跃期.文中还指出,各天体对地球的作用除引潮力之外,还有电磁力和宇宙辐射,而对于远离平衡态的地震区,任何微小的涨落都会被放大,从而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