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霞  蔡宗寿  陈丽红  陈颖 《环境工程》2013,(Z1):288-291
水葫芦规模化控养是"十二五"期间滇池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介绍了滇池水葫芦规模化控养现状,比较了滇池草海和外海在水葫芦控养前后水质的变化情况,指出滇池水葫芦规模化控养对草海水体生态恢复效果显著,可以在滇池选择适宜水葫芦生长的水域继续扩大水葫芦控养面积,使水葫芦在滇池生态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综合除藻法治理滇池蓝藻污染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应用国内外多年来关于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研究成果,归纳得出生化综合除藻法治理滇池蓝藻的有效方法阐明其机理,并在国家湖泊环境治理重点滇池外草海进行试验,取得了重要成果,为治理高原湖泊富营养化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滇池草海污染应急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池已是严重富营养化的湖泊,为对滇池草海进行应急治理,建议采用微生物技术(EM Biologic)先对草海进行强化处理,使水体透明度达到80cm以上.然后利用沉水植物生态恢复来重建草海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凤眼莲在生长过程中可吸收污水中大量氮、磷和其它重金属的特性,对比分析凤眼莲在滇池草海放养生长中的实验数据,认为在滇池草海放养凤眼莲治理滇池蓝藻,改善滇池水质的措施是可行的,论文还对凤眼莲的综合利用提出了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蓝藻暴发原因的分析,说明了滇池污染治理要从根本上改变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抑制蓝藻的繁殖,逐步培育滇池水生生态系统,使滇池流域生态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蓝藻暴发原因的分析,说明了滇池污染治理要从根本上改变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抑制蓝藻的繁殖,逐步培育滇池水生生态系统,使滇池流域生态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以消除昆明市滇池流域黑臭水体为目标,结合流域水环境状况及黑臭现象具体原因,核算黑臭水体污染来源。结果表明造成滇池流域黑臭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为生活污水直排污染、合流制溢流污染及面源污染。通过实施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长“制”久清等多项措施,全面消除主城区黑臭水体。  相似文献   

8.
保卫湖泊     
今年四五月以来,太湖、滇池、巢湖等国内几个湖泊连续暴发蓝藻"水华",甚至严重地影响了周边城市的供水安全.湖泊--这一由陆地洼地积水而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其生态环境保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治理滇池草海水环境的成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草海是滇池的一部分,大量污水排入使草海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体已达重富营养化水平,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水功能基本丧失。为了保护滇池,必须彻底根治草海,对草海的根治拟采取如下综合成套技术:①改造城市排水系统;②对重点工业废水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进行治理;③城市面源治理;④草海底泥疏挖;⑤污染物现场清除技术;⑥大型水生植物恢复技术;⑦水资源的合理调整。制定了草海及滇池治理的三期规划,实施总投资约30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10.
滇池草海水体景观及水生生态变化趋势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滇池草海内外源治理前后草海水体有机物及营养盐变化趋势、水体景观及草海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治理滇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收集中国不同研究区域高原型湖泊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参照全国土壤质量等级标准值和各区域土壤背景值,统计了中国高原型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范围及超标情况。通过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计算分析了中国高原型湖泊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其结果显示单个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E_r~i)顺序为CdHgAsCuNiPbZnCr;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与多因子污染物污染程度(C_d)参数来看,滇池草海与乌梁素海污染最为严重,滇池外海、红枫湖、呼伦湖正在成为潜在生态风险区域,并且沉积物中Cd、Hg、As共同成为这5个湖泊潜在生态风险贡献率的主要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12.
淀山湖富营养化控制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漪帆  朱永青  林卫青 《环境科技》2009,22(2):17-21,25
针对淀山湖富营养化严重的问题,应用USEPA的AQUATOX模型对淀山湖水体中营养盐时间变化规律和藻类生长演替进行了研究。在对模型率定、验证的基础上.对水力条件、污染源等富营养控制方案的效果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该生态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常规水质和藻类的动态变化;改善淀山湖的水力条件,能有效控制蓝藻水华的暴发;淀山湖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于上游负荷;在控磷和控氮的对比上.蓝藻对于控制磷比较敏感。对于淀山湖富营养化的治理应采取控源与生态修复并举的方式,这样有利于有效稳定水质改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志斌 《环境工程》2014,32(12):26-29
通过调查分析,滇池水污染成因主要为城市点源直排、污水处理厂尾水及面源污染。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已经实施的控源截污、外流域调水、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农业面源治理、生态清淤、生态修复等截污、治污工程,结合这些工程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滇池治理思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世博会期间滇池草海蓝藻清除应急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确保世博会期间滇池草海水体及旅游景观得到明显改善,对滇池敏感水域实施蓝藻清除应急措施。该项目在水资源调控措施、其他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及行政管理措施的协同作用下,针对各应急区不同的污染特征,采用多种药剂净化、机械除藻、水域围隔、凤眼莲景观化等各种应急措施,以确保达到世博会期间滇池草海及外海北部敏感水域水体及旅游景观明显改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①2007年6月24日,滇池蓝藻暴发,绿浪翻滚,一名工作人员在清理蓝藻。②同样是被誉为“高原明珠”的城市近郊湖泊,洱海总体水质已连续3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③滇池受蓝藻侵扰期间,畅游洱海的游客仍络绎不绝。青山摄④⑥5月29日,5月29日太湖蓝藻暴发,市政府紧急组织渔民和武警战士打捞蓝藻。⑤太湖水污染造成无锡市供水危机。龙山脚下的“白沙泉”已被远近老百姓取干,人们仍守候在井边,等待着泉水流出。吴小草摄江河湖泊的病痛与生机 滇池 太湖 洱海@吴小草~~  相似文献   

16.
滇池湖滨带湿生乔木湿地构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以草本植物为主构建的湖滨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挺水植物繁殖速度快,生物量大,如每年不及时对死亡植株进行收割,会加快湖泊淤积速度,对湖泊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大面积湿地挺水植物的管护和收割,势必造成湿地管理强度和费用大幅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重点介绍了在滇池草海湖滨带中以湿生乔木植物代替草本挺水植物的湖滨湿地构建技术现场试验研究成果,在湖滨带基底修复的基础上,选择垂柳、滇杨、中山杉、水杉、池杉和竹子等湿生植物开展现场试验,研究结果推荐适应能力较强、成活率较高和景观效果好的垂柳、中山杉为滇池湖滨带湿生乔木湿地构建的主要树种,为受损湖泊湖滨带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草海是滇池水体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也是滇池污染治理的重点。通过对草海可调配水资源的量化分析,从空间、时间安排角度提出近期、远期如何利用水资源调配置换草海水体,并指出水资源调配是一条见效快、成本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内陆湖泊富营养化内源污染治理工程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泊富营养化是重大水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富营养化的研究及其综合治理。本文分析了底泥疏浚工程、生态引水工程和水生植物修复三种典型的内陆湖泊内源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在治理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的作用,综述了三种工程措施在国内外的运用现状,比较了三种措施在改善湖泊水环境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指出在解决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时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法都存在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以滇池为例,对三种工程措施的治理效果和结合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资源调配措施改善草海水质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海是滇池水体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也是滇池污染治理的重点。通过对草海可调配水资源的量化分析,从空间、时间安排角度提出近期、远期如何利用水资源调配置换草海水体,并指出水资源调配是一条见效快、成本低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湖泊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草型清水态维持与长效运行的营养盐响应机制,利用滇池草海建立的大型原位试验围隔,采用非参数突变点分析法(nCPA)及临界指示物种分析法(TITAN),探究了叶绿素a、浊度、透明度和浮游植物的营养盐阈值.结果表明,草型清水态维持与长效运行较为成功的围隔,其藻类的叶绿素a含量虽然明显较低,但在夏季时蓝藻门仍占绝对优势.原位生态围隔叶绿素a响应TN的阈值为1.423mg/L,响应TP的阈值为0.103mg/L.水体透明度响应TN的阈值为1.684mg/L,响应TP的阈值为0.103mg/L.各围隔总磷含量的平均值均大于或等于0.226mg/L,B1、B3、B8围隔后期处于清水态,其TN平均值都低于或等于1.42mg/L,B5、A1、A2、A3、A4围隔后期处于浊水态,其TN平均值都高于或等于1.78mg/L.这表明在滇池水华重灾区实施水体生态修复工程时,应首要考虑TN的影响,在TP含量严重超出阈值的情况下,如果TN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也能维持湖泊水体草型清水态的长效运行,并实现湖泊水体由藻型浊水态向草型清水态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