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用氧化剂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四种常用的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NaClO和H2O2/Fe2+对大港油田港深11井酸化废水进行了处理。考察了氧化剂的投加量、氧化时间和pH值对酸化废水色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H2O2/Fe2+对酸化废水的色度和COD的去除率最高;用高锰酸钾处理废水,其COD去除率较高,但脱色效果差;而漂白粉和NaClO的脱色率较高,但其氧化能力有限。建议油田用氧化法处理废水时应采用H2O2/Fe2+催化氧化体系。  相似文献   

2.
油田含油污泥中石油类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油田含油污泥中石油类监测方法的研究,建立了相应的石油类测定方法,该方法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处理后,将油田含油污泥中的腐植酸、有机酸去除,避免了在红外光谱测定中将腐植酸作为石油类导致石油类测定结果偏高的问题。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在10%之内,加标回收率在80%以上,检出限可达3.4mg/kg。  相似文献   

3.
以四川某气田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采用破胶絮凝处理后进行氧化对比实验,氧化剂选用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次氯酸钠、Fenton试剂。研究表明,絮凝实验最佳条件为氧化钙、硫酸铝和硫酸亚铁投加量分别为3,1,1 g/L。4种氧化方法的最佳实验条件为:高锰酸钾投加量0.5 g/L,pH值为4;过硫酸钾投加量0.25g/L,pH值为6;次氯酸钠投加量15 g/L,pH值为4;Fenton氧化方法pH值为3.5,双氧水投加量25 g/L,七水硫酸亚铁投加量10 g/L。出水COD_(Cr)最多可降至800 mg/L左右,最大COD_(Cr)去除率72.96%,处理效果良好,为后续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在已开发的含油废水处理装置的基础上,对其整体结构、旋分分离部分进行改进,并筛选出性能优良的填料。将原处理装置的单向旋分器改进为双向旋分器、采用YS填料之后,对石油类浓度低于400mg/L的含油废水,经该装置处理后,石油类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石油类浓度低于80mg/L的含油废水,经该装置处理后,石油类的去除率达95%,石油类的浓度小于10mg/L,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798-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改进后的装置对高、中、低不同浓度石油类的含油废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乐果微污染水源水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KMnO4与O3作为预氧化剂,石英砂、沸石与活性炭作为滤料的生物滤池对饮用水水源中乐果残留物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以石英砂、沸石和活性炭作为滤料,经高锰酸钾或臭氧预氧化处理后,乐果去除率较好,特别是沸石和活性炭的去除率达到了90%以上。臭氧处理效果比高锰酸钾好,处理率提高了10%以内。从去除率、经济性和易操作性方面考虑,高锰酸钾和沸石联用更适合中国农村供水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浅析含油污泥处理中石油烃控制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烃含量是含油污泥处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控制指标。文章分析了含油污泥中石油烃组成及主要污染控制要求,介绍了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置对石油烃含量的控制现状;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相关规定,以及对原油中芳香族化合物及其多环芳烃含量的研究成果,对采用石油烃指标进行危险废物鉴别做了推论计算。结果认为:含油污泥等固体废物及其处理残余物的石油烃含量≤0.25%,不属于危险废物;石油烃含量介于0.25%~1.7%时,其是否属于危险废物,最终需要进行危险废物鉴别而确定;石油烃含量1.7%,则属于危险废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调质-离心处理工艺,在已建含油污泥处理站进行三元废渣的后续处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三元废渣不易分散,在离心过程中易造成离心机内部堵塞,目前污泥处理站离心处理三元废渣的最高含聚浓度为80mg/L。利用板框压滤机对进入含油污泥处理站处理前的高含聚三元废渣进行预处理,处理后三元废渣中含聚浓度小于80mg/L,含固量25%~40%,含油量小于4%。  相似文献   

8.
热解装置对含油污泥热解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种不同的热解装置(20g格金试验干馏炉,20kg固定床及2 000kg/h神雾无热载体蓄热式旋转床,简称"旋转床"),探讨热解装置的差异对含油污泥热解产物产率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种热解装置相比,旋转床中热解气和热解液产率最高,分别为27.34%和37.19%,但与固定床差异不显著,且热解气热值最高(20.08 MJ/m3),旋转床热解液中热解油的轻质组分含量以及热值最高,分别90.75%和48.01MJ/kg。格金装置中热解固体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装置,且固体中灰分含量最低。因此,旋转床用于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工艺,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固体残渣的产生,还可获得较高产率和品质的可燃气和热解油,对含油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油田含油污泥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制成路基材料是一种有效的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文章针对油田含油污泥处理后残渣(含油率≤2%)作为路基材料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含油污泥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残渣(含油率≤2%)作为路基材料可以满足JTGD 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三、四级公路路床的路基填料要求;放射性检测结果表明其满足建筑材料的要求;其浸出液中重金属、苯并(a)芘、石油类、COD等主要污染指标检测值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要求;残渣中重金属、农药类等污染指标检出值低于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0.
石油工业废弃物处置及其生物治理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我国石油工作者对石油工业废弃物的普遍关注,现在介绍生物治理的基本概念及SPE石油工程师协会中有关含油污泥生物处置的途径及其突出优越性。生物液/固处理工艺(LST)是目前含油污泥处置现场最经济可行的处置方案。这种好氧的LST工艺过程,能够比较充分地代谢和降解石油污泥中的油和脂并大量除去多环芳烃类(PAH)化合物及其它有机化合物,明显地降低了石油废弃物对人、畜的毒害程度。其工艺较简单,操作也简易,凡经此工艺处理后的废弃物不留残毒和后患,因此早已被世界上先进国家的炼油业视为处理含油污泥的有效选择了。石油工业废弃物的生物防治和生物降解工艺较大程度地领先于目前我国现场正在执行的各种处理含油废弃物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