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的人工取样、人工化验方法存在监测频次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长庆油田某联合站根据站场采出水回注含油量、悬浮物指标监测要求,尝试使用采出水在线监测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当取水管径DN25,监测时间3min切换一次时,在线监测结果与人工化验结果基本相符,同时现场可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及时调整运行参数,克服了人工化验分析数据滞后和结果不能及时处理的问题,保证了回注水水质满足规范要求,实现了回注水水质的远程监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长庆油田采出水处理站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为满足油田低成本开发的需求,研发了一体化采出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具有橇装化、集成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等特点.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经该装置处理后水质达标.处理过程不投加药剂、运行费用低、污泥产生量少,现场管理方便,适合边远中小型站场采出水处理.  相似文献   

3.
微波应用于油田采出水处理,具有辅助絮凝、杀菌、降低腐蚀的作用。实验表明:应用微波处理油田采出水,可使PAC(聚合氯化铝)加量减少20%、PAM(聚丙烯酰胺)减少30%,处理时间仅为常规工艺的1/4,微波处理60s可将采出水中的TGB(腐生菌)、FEB(铁细菌)、SRB(硫酸盐还原菌)杀死99%以上,与常规工艺相比,微波处理后水质腐蚀率可下降20%以上。  相似文献   

4.
由于高含盐采出水中氯离子浓度和矿化度很高,为了实现油田高含盐采出水的回注,除了降低石油类、COD和SS的含量外,还要去除其中大量的无机盐类。文章研究了对某油田高含盐采出水采用冷冻脱盐技术的处理效果,通过对模拟水和实际采出水进行脱盐实验,对影响冷冻速率的因素,冷冻脱盐效率和重力脱盐效率进行了研究。冷冻脱盐法直接脱盐率为50%以上,通过进一步静置,最终的脱盐率可达到60%以上。较高的初始温度、缩短水从液态冷冻到固态的时间、延长重力脱盐时间,能获得更好的脱盐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油田采出水微生物处理菌株的应用局限,通过He-Ne激光和紫外线复合诱变,选育出能够在油田采出水中快速生长,并有效降解油田采出水主要危害成分的5种优势菌株。经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这5株菌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多食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multivorum)、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经检验,所筛选的菌株均能降解石油烃类以及聚丙烯酰胺类物质,并对高碱、高温环境有一定耐受性,可将其直接应用于油田采出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嗜盐菌具有独特的细胞结构、生理功能和代谢产物,能够在高盐环境下正常生存和生长,适宜于偏碱性的环境,因而能有效应用于含盐污染物的治理。结合油田含盐采出废水的特点,介绍了嗜盐菌的特点、嗜盐机制等,及嗜盐菌在含盐采出废水和其它有机污染物处理中的作用,为油田含盐采出废水的处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并为更大范围地推广嗜盐菌在油田含盐采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长庆油田采出水系统内污泥处理现状,介绍负压排泥和撬装离心脱水组合技术处理污泥的原理、流程及运行情况。该工艺流程在密闭状态下运行,占地少,污泥脱水率稳定,为油田采出水系统污泥处理技术发展和推广应用做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以鄂东区块采出水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水质特征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的采出水COD和NH3-N的去除工艺,开展了3个阶段的现场试验进行COD和NH3-N去除效果的验证,同时采用GC-MS分析方法探究采出水中有机物氧化降解情况。试验数据显示:最终出水的COD、NH3-N均低于40,2mg/L排放指标要求,难降解有机物种类和数量大幅减少。其中,COD去除率从70%逐步提升至880%,且随水力停留时间(HRT)增加而不断提升;NH3-N去除率可稳定达到99%以上,远低于标准设定值2mg/L,且对HRT的调整不敏感。研究结果表明,以“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为主体的工艺的处理技术,对鄂东区块采出水中的COD,NH3-N和难降解有机物均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将HRT调整至8h左右时,出水仍可稳定达标,此时的直接运行费用将降至1.40元/m3以下,较化学处理工艺处理费用低70%以上,实现了鄂东区块煤层气采出水的“低成本、 稳定达标排放”处理。  相似文献   

9.
新疆油田某区污水排放口,开展清污软化水掺混研究,将部分外排污水回用注汽锅炉;通过外排污水与地层配伍性研究,将部分外排污水回注地层。将净化软化水和清水软化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使可溶性固体≤2 000mg/L,满足过热锅炉进水需求;某区外排污水与某注水站外排污水按1∶1混合配置,没有结垢趋势,配伍性较好。通过上述两项措施,实现了污水全部回用,可减排污水420万t/a,节约清水用量420万m~3/a,节约燃料1 580万m~3/a,节约运行成本4 772万元/a。  相似文献   

10.
采油废水具有含盐度高、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等特点,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难以有效处理。文章采用实验室筛选出的嗜盐菌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相结合处理高含盐的采油废水。结果表明:采用嗜盐菌结合SBR法对高盐度的采油废水进行处理,COD的去除率在32.2%76.2%;SBR反应的最佳pH值为5.5,最佳反应时间为476.2%;SBR反应的最佳pH值为5.5,最佳反应时间为410h。  相似文献   

11.
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用药剂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包括水质净化和水质稳定两方面。通过应用分析得出最佳药剂投加顺序依次为阻垢剂、杀菌剂、缓蚀剂。指出新型药剂和绿色药剂研究的侧重点,提出开发无毒、无害的绿色工业水处理药剂是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长庆油田气浮处理工艺应用现状,分析了加压溶气气浮、布气气浮的转子碎气气浮和微孔布气气浮工艺特点:加压溶气气浮除油工艺处理效果较好;叶轮气浮布气提高了携带水中油的效率;微孔补气气浮要控制好喷嘴结构和气流速度;考虑探索一种新型气浮工艺,降低污油污泥含水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五里湾采油污水含油量、悬浮物、细菌含量高、成垢离子含量较高的特点,文章通过对pH值、除铁剂、絮凝剂、加药间隔时间进行优选,得出适宜的絮凝条件:pH值为7.5、除铁剂加量为40mg/L,无机絮凝剂加量为40mg/L、有机絮凝剂加量为1.0mg/L、加药间隔时间为30s。分析了处理前后的水质,并进行了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后水质达到《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SY/T5329—94中回注水水质标准,并且水质稳定,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长庆气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长庆气田采出水特点及现状,按照采出水中是否含醇,分别介绍了一级沉降除油+一级过滤、油浮选等采出水处理技术及应用情况,处理后水质满足相应控制指标要求。实践证明:采用高效、经济的水处理工艺技术对于气田环境保护、创建绿色气田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滤膜技术处理油田含盐采出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超滤膜材料的优选研究,选定了一种较为适合高温含盐采出水水质特点的超滤膜。在确定了其最佳操作参数的基础上,对其操作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并考察了温度对操作过程的影响,经实验证明,研究确定的超滤膜在高含盐水中同样具有较强的耐油抗污染性能,在连续运行15h后,经清洗剂和清水复合冲洗,通量可恢复至最初通量的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针对石西油田各区块采出液水质成分复杂、自结垢趋势严重、水质不配伍等情况,开展采出水稳定性控制等问题的攻关研究,采用预催化—强化絮凝水处理技术思路,评价药剂体系,复配除硫型净水剂,消耗水中还原性物质,使采出水稳定性提高。并通过对采出水走向进行合理调配,实现了石南采出水100%有效回注,达到了采出水资源合理化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是通过蒸汽吞吐减轻原油粘度进行开采的稠油油田,每日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针对其特点,建成投产了欢喜岭采油厂欢四联污水深度处理站。文章介绍了欢四联污水深度处理的流程、回注流程,进行了试验结果分析以及效益评价;并通过深度处理污水回注的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大幅度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风城油田超稠油采出水具有"含砂高、黏度高、密度高"的特点,大量不易分离的粉砂和泥质附在油中,其乳化稳定性强,处理难度大;沉降脱水罐来水含油量10 000 mg/L,悬浮物500 mg/L,高含油及悬浮物对采出水处理系统影响及冲击较大。采用"两级除油+混凝反应+两级过滤"工艺对超稠油采出水进行处理,处理后净化水含油量≤2 mg/L,悬浮物≤2 mg/L,污水处理合格率100%,污水回用率100%,回用油田注汽锅炉。实现了污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清水费用2 463.75万元,可充分利用高温采出水热能,年均节约天然气用量约5 475×10~4 Nm~3,节约天然气费用5 365.5万元。  相似文献   

19.
不同加药量的采出水絮凝试验表明:硅藻土是一种能够用于采出水处理工艺的新型药剂,絮凝沉降后水的浊度可降低到1NTU左右,悬浮物的体积浓度降低到0.0005%以下,颗粒物的分布特征值向有利于通过过滤工艺去除的大尺度方向变化。适当的加药量为50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