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营养盐限制对中肋骨条藻产生化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实验室内开展了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在4种营养条件下生长的中肋骨条藻藻液中的培养实验,4种营养条件下N∶P∶S i分别为16∶1∶16(营养盐充足),4∶1∶16(N限制),64∶1∶64(P限制),16∶1∶4(S i限制)。实验结果显示3种微藻在各种中肋骨条藻藻液中的生长均好于对照组。中肋骨条藻藻液对其自身的促进作用顺序为:营养盐充足S i限制N限制P限制;对亚历山大藻的促进作用为:营养盐充足S i限制P限制N限制;对东海原甲藻促进作用是:P限制营养盐充足S i限制N限制。中肋骨条藻在P限制的条件下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除其它理化因子外,中肋骨条藻在P限制条件下对东海原甲藻等甲藻较强的化感作用可能是东海春季骨条藻赤潮后甲藻赤潮爆发的一种内因。  相似文献   

2.
旋链角毛藻和中肋骨条藻间的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两种常见硅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为研究对象,采用滤液培养的方法考察二者之间的他感效应,结果表明:f/2全营养培养条件下,旋链角毛藻指数后期无藻细胞滤液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随旋链角毛藻滤液比例的增大而增大,他感效应随作用时间消退后,中肋骨条藻生长速率提高,且随着旋链角毛藻滤液比例的增大,中肋骨条藻的细胞粒径有减小的趋势;中肋骨条藻指数后期无藻细胞滤液对旋链角毛藻的生长速率和细胞粒径均无影响,表明中肋骨条藻对旋链角毛藻无他感作用。本实验结果可为下一步提取他感物质、研究他感作用机理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福建长乐海域的表层海水中分离获得一株对中肋骨条藻具有高效溶藻作用的溶藻菌FDHY-C3,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FDHY-C3属于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该菌株对常见的甲藻(dinoflagellate)、硅藻(diatom)以及针胞藻(raphidophyte)类的多种赤潮藻都有较高的溶藻作用,对中肋骨条藻溶藻效果尤为明显,72 h可达98.18%。溶藻菌FDHY-C3通过胞外分泌物间接溶藻;溶藻物质的溶藻特性不受反复冻融的影响,但是受酸碱性及温度的影响;溶藻活性物质具有被乙醇和乙酸乙酯沉淀的特性,为蛋白类物质,分子量为10~14 kD。  相似文献   

4.
3种酚酸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外源添加方式,通过监测藻细胞数量变化,分析了香草酸、对羟基苯甲酸和焦性没食子酸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32~256mg/L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大,3种酚酸对中肋骨条藻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当浓度为192mg/L时,3种酚酸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抑制率超过50%。香草酸、对羟基苯甲酸和焦性没食子酸对中肋骨条藻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53mg/L、145mg/L和108.0mg/L。进一步,研究发现3种酚酸的半抑制浓度作用下,藻细胞内叶绿素、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胞外蛋白质和胞外多糖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二者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增大趋势。3种酚酸显著降低了藻细胞SOD和POD比活力,尤其是显著降低了POD比活力,使其比活力降低为对照组的18%~39%。香草酸、对羟基苯甲酸和焦性没食子酸均致使藻细胞MDA含量明显升高,其数值增大为对照组的1.6、2.2和2.4倍。上述研究表明,3种酚酸通过影响某些主要生化成分的合成及其活性的影响,从而实现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山东胶州湾分离得到1株海洋溶藻菌,暂将其命名为JZ-1.根据生理生化及16S rDNA 序列分析鉴定,菌株JZ-1属于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研究表明,菌株JZ-1对中肋骨条藻具有很好的溶解效果,它能够破坏藻细胞膜内物质的结构和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胞膜内物质流出导致藻细胞死亡.溶藻现象发生在细菌培养液的上清液和0.2μm的过滤液中,而不是在细菌菌体中,这表明菌株JZ-1通过分泌代谢物对中肋骨条藻产生溶解作用,且当菌株JZ-1由对数生长期向稳定期过渡时,其代谢物的溶藻率达到最大.代谢物分子量<5kD,具有热稳定性、耐酸性,但不耐碱.  相似文献   

6.
中肋骨条藻与锥状斯氏藻藻际细菌溶藻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向对数生长期的中肋骨条藻和锥状斯氏藻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体积分数1%和10%的2216E培养基,以未加入培养基的对照组和10%无菌组作为对照,研究藻际细菌的溶藻效应.结果表明,对照组、1%组及10%无菌组的中肋骨条藻和锥状斯氏藻生长未受抑制,而10%组的中肋骨条藻和锥状斯氏藻生长则受到显著的抑制(p0.001),在第96h时,藻细胞几乎都被裂解,藻细胞数、叶绿素a含量及叶绿素荧光效率(Fv/Fm)显著低于对照组、1%组及10%无菌组(p0.001),表明藻际细菌具有抑制微藻生长的作用.在整个溶藻过程中,中肋骨条藻10%组细菌丰度增加了约250倍,锥状斯氏藻10%组藻际细菌丰度增加了约300倍,藻际细菌丰度的剧增可能是溶藻的主要原因.作为溶藻效果的评价指标,叶绿素荧光效率要优于细胞形态的改变、藻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叶绿素a含量,是较理想的溶藻检验指标.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赤潮多发区的一次中肋骨条藻赤潮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8.
为了定量得到赤潮危险度评估结果,在渤海湾赤潮重点监控区现场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已建立的基于营养盐的中肋骨条藻生长耐受性模型及赤潮危险度评估方法,评估中肋骨条藻生长的耐受性特征及其引发赤潮的危险度,并对评估方法的适用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监测期间(2006年7月29日至8月1日),中肋骨条藻赤潮危险度随着监测...  相似文献   

9.
纳米铜粉对中肋骨条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肋骨条藻作为受试藻种,研究铜离子、纳米铜和微米铜对它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3种铜试剂在不同程度上都会抑制中肋骨条藻的生长,藻密度和叶绿素的增加值与铜试剂加入量基本呈负相关.在整个实验周期96h内,当Cu2+浓度大于0.1mg/L时会对藻产生很大的抑制作用,而纳米铜浓度大于0.15mg/L会严重影响藻密度和叶绿素,在24h内当微米铜浓度低于2mg/L时会促进藻的生长,在96h时高浓度(>1mg/L)会抑制其生长.纳米铜对中肋骨条藻的毒性作用一方面是溶出的铜离子,另一方面是纳米粒子本身.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纳米塑料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本文选取粒径为0.1μm的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纳米塑料作为目标污染物,探讨其不同浓度(0.1 mg/L、1 mg/L和10 mg/L)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毒性效应。结果发现,在PS纳米塑料处理下,中肋骨条藻细胞生长受到显著抑制,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升高;当PS纳米塑料浓度为10 mg/L时,中肋骨条藻细胞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加;浓度为0.1 mg/L和1 mg/L的PS纳米塑料会导致中肋骨条藻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高,浓度为10 mg/L的PS纳米塑料则导致藻细胞内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细胞凋亡率均随着藻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本研究可为科学评估PS纳米塑料污染对海洋中肋骨条藻的毒性作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生植物热解生物油对中肋骨条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水生植物生物油抑藻机制,研究了芦竹300℃、芦苇400℃以及香蒲400℃这3种生物油对中肋骨条藻丙二醛含量变化及抗氧化酶系统(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这3种生物油作用下,生物油浓度越高MDA含量越高,当生物油浓度为10 mg·L-1时,中肋骨条藻丙二醛(MDA)含量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生物油添加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芦竹300℃及香蒲400℃生物油作用下随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均在24 h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3.6 U.(107cells)-1、8.23 U.(107cells)-1,而在芦苇400℃生物油作用下72 h内始终保持升高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同样也随生物油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芦竹300℃、芦苇400℃生物油作用下POD活性先升后降,香蒲400℃作用下则呈波动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这3种生物油作用下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生物油浓度越大,CAT活性越高.生物油引起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导致藻细胞内产生氧化胁迫,可能是其抑制藻类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水生植物热解生物油对中肋骨条藻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芦竹、芦苇、香蒲3种湿地常见水生植物分别在250、300、400、500、600℃下进行热裂解,研究热解所得生物油对中肋骨条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水生植物在不同温度下所得的15种热解生物油对中肋骨条藻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生物油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呈增强趋势.同种植物热解温度不同,所得热解生物油的抑...  相似文献   

13.
阿魏酸和香豆素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藻液D680、叶绿素a、电导率(EC)值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含量的测定,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阿魏酸和香豆素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阿魏酸和香豆素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均产生"低促高抑"作用,浓度高于100 mg.L-1的阿魏酸和香豆素对铜绿微囊藻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200 mg.L-1的阿魏酸和香豆素第6 d的平均抑藻率分别为80.3%和58.0%.在高浓度阿魏酸和香豆素抑制作用下,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迅速降低、EC值和O.2-含量明显增大,说明化感物质可能通过破坏细胞膜、增加O.2-含量、降低叶绿素a含量等作用抑制藻细胞的生长.此外,种子发芽实验结果表明,阿魏酸较香豆素毒性小.  相似文献   

14.
一株解淀粉芽胞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富集培养及摇瓶实验,从污染河沟底质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1株对亚硝态有较强转化能力的菌株HN.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细胞脂肪酸组成及Biolog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分析,鉴定菌株HN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并在3种模拟水体环境中对菌株HN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试验第4d能将高浓度模拟污水(水样Ⅰ)、鲫鱼养殖废水(水样Ⅱ)、鲤鱼和对虾养殖废水(水样Ⅲ)中初始浓度分别为6.47、1.20和4.50mg·L-1的亚硝态氮去除100%、46%和100%,而对照的转化率分别为-10.4%、-800%和16.0%,同时对硝态氮也表现较强的去除能力且基本不累积氨氮.环境耐受性试验表明,该菌株在20~45℃、pH5.0~10.0、海盐浓度0.5%~3.0%的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研究认为,解淀粉芽胞杆菌HN能显著降低水体中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且环境耐受力强,有望将其开发成高效的水产养殖水体净化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aims to identify effective antialgal allelochemicals from marine macroalgae that inhibit the growth of red tide microalgae. Practically, new algicidal agents were developed to control red tide. The growth inhibitory effects of 5 marine macroalgae Porphyra tenera, Laminaria japonica, Ulva pertusa, Enteromorpha clathrata, and Undaria pinnatifida on Skeletonema costatum were evaluated by adding crude seawater extracts of macroalgal dry tissue into the culture medium containing S. costatum. The half-effective concentrations at 120 h (EC50, 120 h) of the seawater extracts were 0.6, 0.9, 1.0, 1.0, and 4.7 g/L for the five macroalgae above, respectively. E. clathrata, L. japonica and U. pertusa showed strong allelopathic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S. costatum. There have been no previous reports with regard to the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the former two macroalgae so far. The possible allelochemicals of 21 compounds of the E. clathrata were detect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alysis.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crylic acid (C3H4O2), and linolenic acid (C18H30O2) were the most likely allelochemicals in E. clathrata.  相似文献   

16.
水网藻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及对氮磷去除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测定藻液D680和叶绿素a浓度,研究了水网藻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探讨了在分离培养和共生培养2种条件下水网藻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并考察了水网藻对氮磷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水网藻对铜绿微囊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水网藻种植水作用8 d后,铜绿微囊藻死亡率达92%;不同浓度的水网藻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7.
利用船基现场培养实验和模型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光照与东海近海春夏季均能发生中肋骨条藻赤潮的关系.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Iopt)随水温(t)的增加呈“慢升快降”的不对称“倒V”形变化特征,在25℃左右Iopt最大,为121.6 W·m-R, Iopt-t 曲线符合Blanchard方程; 由东海海表水温计算的中肋骨条藻Iopt的季节变化特征与东海海面光照强度、海水透明度的季节变化基本同步(RR=0.907±0.115, p<0.001),且滞后于海面光照强度2个月左右,这使春夏季海水中光照最适宜生长的水层均为全年最厚(6m左右).可见,中肋骨条藻对光照的适应性很强,海区海水光照的适宜性是春夏季均能形成大规模中肋骨条藻赤潮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荔枝落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浮游植物荧光分类仪对暴露于不同浓度荔枝落叶浸出液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最大光合作用效率(Fv/Fm)、实际光合作用效率(YⅡ)、光能利用效率(α)、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 ETRmax)和光饱和系数(Ik)进行了为期15 d的检测,研究浸出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浸泡5 d的荔枝落叶浸出液可以抑制藻的生长,呈明显的浓度抑制型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下滑.荧光参数Fv/Fm、YⅡ和α与浸出液浓度由负相关转为正相关或保持正相关关系,浸出液可能早期对藻光合作用发生胁迫,或通过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来度过胁迫环境,r ETRmax、Ik和叶绿素a浓度与浸出液浓度由负相关转为显著负相关关系.三维荧光图谱结果表明,第15 d时,在投量为2.0 g·L-1时,色氨酸及酪氨酸荧光峰强度约为1.2g·L-1投量情况下的1/3,同时腐殖酸的荧光峰强度减弱.进一步研究藻细胞生长的半抑制浓度EC50值表明,与传统的农作物秸秆控藻比较,其EC50值较低,可能荔枝落叶化感控藻效果较强,只需较低的浸出液浓度而能达到较好的控藻效果.  相似文献   

19.
污泥中一株产耐高温蛋白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酶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酶是水解蛋白质肽键的一类酶的总称,它可将蛋白质分解、转化为氨基酸,从而被动植物体直接吸收利用.基于此,以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材料,通过观察水解圈大小和蛋白酶活性测定等方法,从中筛选出一株高产蛋白酶菌株TC16.同时,参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和《常见细菌鉴定手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rDNA序列的比对分析结果发现,该菌属于芽孢杆菌属菌株.对其酶学性质的研究发现,从该污泥中分离得到的菌株TC16分泌的胞外蛋白水解酶的活性最高可达621U·mL-1.研究表明,与其他芽孢杆菌属菌株相比,TC16菌株分泌的蛋白酶具有较高的酶活性,且具有较宽范围的pH和温度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孙颖颖  苏振霞  浦寅芳  肖辉  王长海 《环境科学》2015,36(10):3860-3865
前期研究表明,菹草乙酸乙酯组分能显著抑制赤潮微藻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在此基础上,采用硅胶柱层析和硅胶GF254薄层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菹草乙酸乙酯组分中的抑藻活性物质.进一步应用质谱、核磁共振碳谱和氢谱等技术,鉴定抑藻活性物质.结果表明,从菹草乙酸乙酯组分中分离纯化到2种抑藻活性物质.当浓度为16μg·m L-1时,它们对米氏凯伦藻表现出一定的抑藻活性.结构鉴定表明,此2种抑藻活性物质为Trichodermatides B和2-methylheptylisonicotinate.此2种化合物为首次从菹草中分离得到,也是首次从沉水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