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PE)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就有十几种,主要用作聚氯乙烯塑料的增塑剂,随着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它已成为广泛分布于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据报道,海水中含10~50PPb的邻苯二甲酸酯,鱼中也检出0.1~3ppm。城市和工业区  相似文献   

2.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主要用作塑料增塑剂,在塑料中含量可高达20%30%。PAEs作为增塑剂会逐渐从塑料中释放出来,对环境和生物体造成潜在危害。目前,PAEs在全球的生态环境中已达到了普遍检出的程度。其对于环境来说已经逐渐演变成为有机污染物质,在美国EPA以及中国的环境监测局都将该物质视为一种具有优先权的污染物对待。本文探讨如何消除或者减少环境中存在的PAEs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斜生栅藻降解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苯胺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斜生栅藻降解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苯胺的动力学研究阎海雷志芳叶常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关键词斜生栅藻;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苯胺;降解动力学邻苯二甲酸酯类是广泛使用的人工合成有机物,主要作为塑料和橡胶等化工产品的增塑剂,我国和...  相似文献   

4.
水中12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系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学物质,主要用做塑料的增塑剂,特别是在聚氯乙烯制品中。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和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这类化合物已大量地进入环境,极为普遍地存在于土壤、底泥、水体、生物、空气及大气沉降物等环境样品之中。这类化合物的急性毒性虽然不高(小鼠的口服LD_(50)值为800-1600mg/kg),但动物实验表明它们具有致突(mutagenic)和致畸(teratogenic)活性,某些邻苯二甲酸酯,如DEHP表现出了致癌活性;同时邻苯二甲酸酯对一些水生物具有毒性。因此它们已成为环境科学家所关注的一类重要的有机环境污染物,其中六种邻  相似文献   

5.
水环境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及其环境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普遍使用的有机化合物质,主要用于聚氯乙烯的增塑剂,目前在水环境中已经大量存在,由于其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引起广泛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环境内分泌于扰物,对人类和自然环境有非常大的危害。文章主要对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以及水环境行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进入水环境的邻苯二甲酸酯主要是在水体中发生相应的迁移转化,邻苯二甲酸酯能够在水环境中发生生物降解、吸附、水解和光解等环境行为。最后对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唐剑飞  王逸虹 《环境保护》1996,(2):26-26,13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气相色谱测定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唐剑飞,王逸虹,侯定远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是塑料工业中最常使用的增塑剂。DBP也常用作香料油溶剂及香料固定剂。由于使用广泛且为低毒物质,大多数国家均把它们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7.
对珠江三角洲某乡镇的城区及三个乡村气溶胶有机韧的测定,发现:正烷烃类有机韧高分子部分具有明显分不开的鼓包,污染较为明显;所有样品均含有多种美国环保局(EP)公布的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并均古有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标志化合物烷基苯(M/291,92)和塑料增塑剂等来源的邻苯二甲酸酯类(M/Z149)。表明该镇各区域均已明显受到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工业废气排放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组织的一个专家小组得出结论认为聚氯乙烯增塑剂二异壬基邻苯二甲酸酯(DINP)对人群不构成危险.虽然在动物试验中DINP会致癌和生殖器官变形,但人群接触量非常低,不会有这种危险. DINP用作聚氯乙烯(PVC)玩具和其他产品的增塑剂.每天玩玩具3h的小孩的最大接触剂量可达每天每公斤体重0.28mgDINP,而可接受日摄入量是每天每公斤0.12mg,因此对每天玩75min以上的小孩可能有危险,但对大多数小孩,接触PVC玩具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危险. 1988年,CPSC曾要求玩具工业停用DINP,那时玩具工业改用柠檬酸盐作增塑剂或转向聚…  相似文献   

9.
国外动态     
丹麦禁用酞酸类增塑剂 丹麦政府通知欧盟在丹麦国内0岁至3岁幼儿玩具和保育用品的塑料中禁止使用酞酸类增塑剂。欧盟委员会为了保护儿童健康曾劝告加盟各国采取必要的手段,丹麦政府率先响应,提出禁止使用酞酸类增塑剂的宣言。因为O岁至3岁的乳幼儿大多喜欢将玩具放入口中,这样酞酸会危害儿童健康。丹麦环境保护部继续研究酞酸类增塑剂对3岁以上儿童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对策。 洪蔚 摘自《环境测定技术》(日)Vol.25,No.10(1998)  相似文献   

10.
塑料包装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分布统计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36种日用塑料包装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其所含6种优先控制污染物—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仅有2.78%的塑料样品没有PAEs被检出,50%的样品含有2种或2种以上PAEs;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分布最为广泛,存在于97.22%的样品中.塑料包装袋的来源、色彩与其ΣPAEs具有较高的关联性,菜市场包装袋的ΣPAEs显著高于超市塑料包装袋和一次性塑料包装袋的ΣPAEs;彩色塑料包装袋中ΣPAEs高于非彩色塑料包装袋;在材质中加入颜料的塑料包装袋其ΣPAEs明显高于表面彩绘的塑料包装袋.  相似文献   

11.
闻泽 《环境》2006,(8):72-73
油,是我们每个人一日三餐都要吃的食品。日常食用油大部分是从市场上购买的塑料桶装食用油。在一些大城市,各大超市每天可销售成百上千桶塑料桶装油,但从来没人想到过用塑料桶装油会有什么问题。最近国内一项最新科研成果表明,塑料桶装食用油中会溶进对人体有害的增塑剂。  相似文献   

12.
污水处理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建立了基于HLB固相萃取柱和液相色谱分析城市污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的方法 ,同时分析了北京市 4个污水处理厂进水与出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的浓度。在四个污水处理厂的水样中共检出了 5种邻苯二甲酸酯 ,分别是DEP、BBP、DBP、DCHP和DEHP ,浓度在 0 .72~ 59.1 7μg/L之间。结果表明 ,曝气活性污泥法对大部分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的去除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3.
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为代表的塑料增塑剂广泛应用于聚氯乙烯等制品中,但由于对人的健康和蔬菜与危害作用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一种可适用于环境大气中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测定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法(GC”ID法)。文献”’介绍塑料制品厂车间空气中增塑剂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但其最低检出浓度为9.Zing/M‘,满足不了环境大气低浓度的测定要求。文献‘’-‘’报导了污染源排放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排放浓度的测定方法。这种方法是电子捕获检测器气相色谱法,并采用了9530p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技术。这就要求色谱仪…  相似文献   

14.
丹麦政府通知欧盟在丹麦国内0岁至3岁幼儿玩具和保育用品的塑料中禁止使用酞酸类增塑剂。欧盟委员会为了保护儿童健康曾劝告加盟各国采取必要的手段,丹麦政府率先响应,提  相似文献   

15.
正塑料制品给人民带来便利,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塑料产量逐年增大,废塑料污染防治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塑料制品难以降解,产生的塑料碎片以及塑料微珠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进而危害人类健康。在自然环境中,废塑料会被分解成较小碎片,严重地危害到了鱼类繁衍和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微塑料本身含有增塑剂和其他添加剂,很多是有毒有害的物质,浮游生物、鱼类、贝类等不同营养级生物食入后,将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繁殖。微塑料  相似文献   

16.
泡泡糖的原料是胶母、砂糖、葡萄糖、糖精、色素、香料和抗氧化剂等。其胶母是起泡成分,它除含有聚醋酸L烯树脂以外,还含有一种增塑剂。这种增塑剂对人体的健康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幼儿在吃泡泡糖时,喜欢反复放在嘴里咀嚼和吹泡。这样,除了聚醋酸L烯树脂不能溶解以外,其它的所有成分几乎全部都被吞入体内。美国曾将增塑剂DPOP列为无毒增塑剂使用,但仅限于制造包装塑料簿膜,不得直接用于食品中,60年代后,我国先后三次分别测定了国产增塑剂DPOP的毒性,结果都比进口的高。目前,我国生产的泡泡糖中每块含DPOP350毫克。有关部…  相似文献   

17.
张庆  张颖  牛志广 《环境科学学报》2022,42(12):114-121
邻苯二甲酸酯(PAEs)作为全球大规模使用的增塑剂,已成为环境中“无处不在”的一类新兴污染物.PAEs在世界各国饮用水中被广泛检出,但在饮用水输配系统中的污染特征及潜在污染来源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以饮用水系统为对象,分析了原水、出厂水及龙头水中PAEs的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讨论了季节因素对各阶段出水中PAEs污染特征的影响,并评估了龙头水中PAEs对各类暴露人群所构成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原水中总PAEs浓度呈夏季>冬季>春季>秋季的规律,DBP、DEHP及DiBP是原水中主要存在的PAEs;水处理过程能去除47.9%~76.7%的总PAEs,对高分子量的DEHP去除率更高;龙头水中PAEs的浓度要显著高于出厂水,其中夏季最为明显,室内塑料管材是潜在的污染来源;龙头水中PAEs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低于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对成年男性构成的致癌风险最高为7.37×10-7,已接近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6),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北京化工三厂是以生产塑料增塑剂为主的助剂厂。由于产品种类多、原材料品种多,排放的工业废水水质复杂、变化频繁,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自80年代开始,我厂先后采用了北京市环保所研制的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新冠疫情背景下太湖塑料添加剂的时空分布和风险水平,研究了典型的双酚类、邻苯二甲酸酯类和苯并三唑类等塑料添加剂在太湖表层水体的赋存情况.对全太湖19个监测点位进行4个季度的监测,并评估其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自2020年秋季至2021年夏季,双酚A(BPA)、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酯(DMEP)、邻苯二甲基丁基苄基酯(BBP)和苯并三唑(UV-328)在太湖表层水体中均有检出.DEP、 DMEP、 BBP、 BPA和UV-328的检出率分别为100%、 97%、 58%、 98%和7%.对比近年来的塑料添加剂污染水平可以发现,太湖的各类塑料添加剂污染水平并未随疫情背景下塑料制品用量的剧增而加重,反而因人类活动减缓而呈现下降趋势.太湖塑料添加剂检出浓度有明显的季度差异,春、夏季平均值高于秋、冬季,分别是104.7、 100.3、 30.7和29.9ng·L-1.其在空间分布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高浓度点位聚集在太湖西南沿岸.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太湖塑料添加剂的赋存对藻类存在低风险,比例达30%,秋、冬季风险性高于...  相似文献   

20.
增塑剂酞酸二丁酯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前国内外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与日俱增。该类产品性质都很稳定,不易被降解。由于塑料废物积累而造成的污染已引起世界的关注。 增塑剂决定了塑料制品的坚实,耐久性质。1984年sugatt等人报道了十四种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