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典型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中国主要稻作区内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本研究选取由砖红壤、红壤、盐碱土、黑土和紫色土发育而来的5种中国典型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种典型稻田土壤的含水量、pH值、盐度及容重差异显著(P<0.05);从Chao1指数来看,稻田土壤真菌群落丰度红壤型 > 黑土型 > 砖红壤型 > 紫色土型 > 盐碱土型.从ACE指数来看,群落丰度黑土型 > 红壤型 > 砖红壤型 > 紫色土型 > 盐碱土型.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表现为群落多样性黑土型 > 紫色土型 > 红壤型 > 砖红壤型 > 盐碱土型;5种典型稻田土壤真菌门水平相对丰度最高的均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砖红壤型和红壤型稻田土壤的优势真菌属为翅孢壳属(Emericellopsis),紫色土型稻田土壤的优势真菌属为翅孢壳属、枝鼻菌属(Cladorrhinum)和柄孢壳属(Zopfiella),黑土型稻田土壤的优势真菌属为翅孢壳属和明梭孢属(Monographella),盐碱土型稻田土壤的优势真菌属为瓶头霉属(Phialocephala);石黄衣属(Xanthoria)、Cyberlindnera、青霉菌属(Penicillium)和Westerdykella的相对丰度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Ceroophora的相对丰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帚枝霉属(Sarocladium)的相对丰度与可溶性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以上研究表明,稻田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受稻田开垦前土壤类型的影响,真菌物种丰度和优势菌种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酸雨对稻田土壤细菌的影响,以福州平原某稻田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模拟不同酸度酸雨处理下早、晚稻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其丰度.结果表明:模拟酸雨处理提高了早稻土壤细菌的多样性,但却降低了晚稻土壤细菌的多样性;酸雨改变了稻田土壤细菌的丰度及群落结构,经模拟不同酸度的酸雨处理,稻田土壤细菌的优势菌属及其丰度并不一致;早稻pH3.5处理组与早稻对照组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差异最大,晚稻pH2.5处理组与晚稻对照组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差异最大;在酸雨作用下,溶杆菌属(Lysobacter)和产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的丰度明显升高,而马赛菌属(Massilia)的丰度则显著降低,说明溶杆菌属(Lysobacter)和产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为耐受酸雨的主要菌属,马赛菌属(Massilia)则为受酸雨影响最大的菌属;细菌属H16的相对丰度与土壤电导率(E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Lysobacter的相对丰度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Arenimonas的相对丰度与土壤总有机碳(SO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富炭硅肥施加处理对稻田土壤铁还原菌相对丰度、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以福州平原稻田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对照组及3种不同剂量(300,600和900kg/hm2)富炭硅肥施加处理组.研究结果表明:施加富炭硅肥有助于土壤铁还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其中600kg/hm2施加处理对铁还原菌的生长影响最为显著(P<0.05).由Shannon指数可知,3种施加处理均使晚稻拔节期土壤铁还原菌多样性有所下降,以300kg/hm2施加处理组多样性指数降低最为明显,较对照组降低了29.4%.在早、晚稻拔节期土壤中共鉴定出5个菌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占比之和平均高达95%以上,是稻田土壤中的优势菌门.施加富炭硅肥后,早稻拔节期土壤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而厌氧粘细菌属(Anaeromyxobacter)的相对丰度则有所降低.此外,环境因子与稻田土壤铁还原菌的相对丰度具有相关性,Desulfovibrio的相对丰度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Anaeromyxobacter的相对丰度与土壤温度(ST)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
以螺形龟甲轮虫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选取广东南澳岛及湖南常德中营养至中度富营养水体共14个样点进行采样,对螺形龟甲轮虫进行了形态特征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是螺形龟甲轮虫形态变化最主要影响因子,且与背甲长、背甲宽、棘刺长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不同纬度条件下螺形龟甲轮虫形态参数差异显著,常德地区螺形龟甲轮虫个体显著大于南澳地区(P<0.05).螺形龟甲轮虫形态存在显著季节性变化,各形态参数随季节波动呈现夏秋、冬春分化模式.螺形龟甲轮虫后棘刺长随水体营养程度增加而减小(F=159.4,P<0.01),富营养条件下后棘刺长度占全长的比例减小(F=167.5,P<0.01).研究结果表明,螺形龟甲轮虫棘刺长度可作为水质生物监测指标,并为研究全球气候变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长沙亚热带丘陵区为研究区域,以处理农村综合污水(含畜禽养殖废水、农村生活污水及农田排水)为主要目的,通过野外小区控制试验,设置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梭鱼草+绿狐尾藻组合(Pontederia cordata+Myriophyllum elatinoides)及无植物对照(CK)4个湿地处理,分别于2019年4、7、10、12月采集底泥样品,研究不同植物湿地底栖动物物种组成与优势种、丰度与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季节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7种,以水生昆虫居多(22种).耐污性较强的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和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为4个季节共同存在物种.与单一植物湿地相比,水质处理效果最好的梭鱼草+绿狐尾藻组合湿地的底栖动物年均丰度和生物量最低,仅为522ind/m2和52.1g/m2,而无植物对照湿地的底栖动物年均丰度和生物量最高,分别为3665ind/m2和146.3g/m2.夏、秋季各处理湿地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总体上高于春、冬季.其中,春季Margalef丰富度指数表现为梭鱼草、无植物对照湿地显著高于绿狐尾藻和梭鱼草+绿狐尾藻组合湿地(P<0.05),夏季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为无植物对照湿地显著低于有植物配置的湿地(P<0.05),冬季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则表现为梭鱼草、梭鱼草+绿狐尾藻组合湿地显著高于绿狐尾藻和无植物对照湿地(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物种数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丰度与DO呈负相关,而与其他环境因子呈正相关(P<0.05);RDA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DO是影响腹足纲的主要环境因子,而寡毛纲和摇蚊幼虫受制环境因子较多,主要与TN、COD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技术,测定了武汉东湖沉积物中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的丰度,并结合沉积物水体环境中各形态氮素的含量,分析氮素含量对AOA和AOB的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AOA amoA基因丰度大于AOB amoA基因丰度,表明AOA对氨氧化过程的贡献较大.同时,AOA和AOB amoA基因丰度都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此外,间隙水的总氮、氨氮、硝酸盐氮以及亚硝酸盐氮浓度分别为6.28~33.56、2.71~22.7、0.12~0.98、0.01~0.13mg/L;上覆水的总氮、氨氮、硝酸盐氮以及亚硝酸盐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68,0.79,0.16,0.04mg/L;表层水的总氮、氨氮、硝酸盐氮以及亚硝酸盐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34,0.62,0.11,0.03mg/L,表明东湖东湖沉积物相对于水体呈营养盐可释放状态.相关性分析表明:AOA amoA基因丰度与间隙水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AOB amoA基因丰度与间隙水亚硝酸盐氮(NO2--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7.
于太原某氟污染场地采集16个土壤样品,通过体外模拟(in vitro)胃肠消化的方法,利用配制的模拟胃、肠液提取土壤中氟,研究其人体可给性,并分析人体可给性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中氟在胃、肠提取阶段的可给性分别为2.59%~6.57%和1.09%~2.52%,平均值分别为3.53%和1.44%.胃提取阶段氟的人体可给性浓度与土壤水溶性氟含量(P<0.01,n=16)、TFe (P<0.01,n=16)和TAl (P<0.01,n=16)呈显著正相关,肠提取阶段氟的人体可给性浓度与胃阶段氟的可给浓度(P<0.01,n=16)呈显著正相关.基于土壤水溶性氟和总铝含量能较好地预测氟在胃阶段的人体可给性浓度,基于氟在胃提取阶段的人体可给性浓度能较好地预测其在肠提取阶段的人体可给性浓度,模型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6和0.98.以土壤样品中总氟浓度为暴露浓度计算的健康风险分别是考虑氟在胃及肠提取阶段人体可给性的15.23~37.01倍和39.76~86.67倍.  相似文献   

8.
于2020年8月(丰水期)和2021年5月(枯水期)对纳木措水体可培养酵母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共分离得到33个属70个种的2411株酵母菌.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结果显示,纳木措不同水文期水体酵母菌总丰度、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枯水期水体pH值、电导率、化学需氧量及总氮显著高于丰水期.中性群落拟合及相关性分析显示,相较随机过程而言,确定性过程对水体可培养酵母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更为明显,水体氨氮、总磷、电导率以及化学需氧量是显著影响水体酵母菌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生态位量度显示,枯水期酵母菌优势种生态位宽度指数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均低于丰水期,环境因子对优势酵母菌类群的资源利用方式及种间关系具有较大影响.对枯水期水体营养水平的监测有助于纳木措水体酵母菌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秋冬季方斑东风螺养殖系统细菌数量变动情况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试验采用TCBS培养法分别检测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e)消化道及其养殖水体、底沙弧菌数量(Sediment Vibrio,SV),用营养琼脂培养法检测螺消化道异养菌数量(Heterotrophic Bacteria of Alimentarytract,AHB),用荧光显微镜法检测水体总细菌数量(Water Total Bacteria,WTB),并对养殖理化因子(水温(T)、盐度(S)、pH、溶解氧(DO)、氨氮(AN)、亚硝酸盐氮(Nitrite))及底质营养盐(总氮(TN)、总磷(TP))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消化道异养菌数量为4.3×104~5.9×106 CFU/g,弧菌(AlimentarytractVibrio,AV)为2.0×102~7.5×105 CFU/g;水体总细菌、水体弧菌(WaterVibrio,WV)数量分别为4.8×104~3.8×105 cells/mL、2.1×102~1.2×104 CFU/mL;底沙弧菌数量为6.0×104~1.9×106 CFU/g。消化道内异养菌及弧菌分别与亚硝酸盐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pH、盐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 < 0.05);水体中总细菌数量与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P < 0.05),弧菌与总磷呈显著负相关(P < 0.05);底沙中弧菌数量与各理化因子无明显相关性。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显示,东风螺消化道细菌、养殖水体总细菌及弧菌、底沙弧菌数量在秋季主要受温度、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影响,而冬季受水体溶解氧的影响更多,在整个养殖期间,需加强对盐度及pH的监控。  相似文献   

10.
陕北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陕北地区10个产油区县的石油污染土壤和洁净土壤,利用化学分析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进行测定,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石油污染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种群分布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受污染土壤相比,石油污染土壤的NO3--N、总有机碳、全碳、全硫含量和碳氮比增加,pH值减小;土壤细菌群落均匀度明显降低,丰富度无明显变化.不同地区土壤受到石油污染后,一些优势细菌的相对丰度变化明显.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变化与石油烃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andidatus Saccharibacteria的相对丰度变化与石油烃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定边、靖边、子长、绥德、吴起、安塞和富县石油污染土壤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AlkanindigesGaiellaGp4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定边、靖边、子长和绥德石油污染土壤中Ohtaekwangia、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RamlibacterSacchari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和Alkanindiges为陕北地区石油污染土壤中的主要“嗜油菌”.土壤pH值、含水率、总石油烃和总有机碳等理化性质是影响陕北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入湖河口沉积物真菌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次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鄱阳湖入湖河口14处沉积物的真菌群落结构特征.测序得到的314条真菌OTU分属于9个门,25个纲,49个目,62个科,62个属和117个种.在OTU分类水平上,鄱阳湖主要支流入湖河口中除饶河、赣江南支和修水具有相近的真菌群落结构外,其它河口之间群落结构差异较大;真菌群落丰度、多样性与沉积物p H、有机碳、有机氮和C/N等环境因子没有显著相关性.在门分类水平上,丰度(序列数比例)最高的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49.4%),其次为壶菌门(Chytridiomycota,20.4%)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17.8%).与其它河口相比,赣江河口沉积物的水生环境真菌Chytridiomycota丰度显著较高,抚河河口沉积物的陆生环境真菌Basidiomycota丰度显著较高.有机碳是影响鄱阳湖入湖河口沉积物真菌群落门分类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与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正相关,与Chytridiomycota负相关,与Ascomycota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12.
底栖动物对维持和稳定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明长期强人为干扰条件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本研究分别于2009年和2018年的4月和8月采集和分析了白洋淀8个区水体、沉积物和底栖动物样品.根据人为干扰程度的不同,将白洋淀分为重度干扰区(HD)、中度干扰区(MD)和轻度干扰区(LD),同时分析了3类生境的理化参数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1就水体和沉积物理化参数而言,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硝酸盐(NO3-)、磷酸盐(PO43-)和沉积物总氮(TNs)、总磷(TPs)等理化参数在重度干扰区呈最高值;2就底栖动物群落组成而言,在重度干扰区底栖动物群落物种丰度、生物量、密度均最低,且优势种大多以水生昆虫为主;3就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而言,2009年,白洋淀底栖动物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值(0.84)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值(1.13)均在中度干扰区最高,而Pielou均匀度指数J值(0.53)在轻度干扰区最高,这些指数均与沉积物总氮(TNs)呈显著负相关;2018年,D值(2.02)和H''值(2.21)在轻度干扰区中最高,而J值(0.84)在重度干扰区中最高,D值和H''值与水深(Water depth,WD)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硝酸盐(NO3-)和总磷(TP)等呈负相关关系;4RDA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在2009年为WD和pH,而在2018年为沉积物中总磷(TPs).2009-2018年,白洋淀底栖动物群落(主要影响因子从WD和pH变为沉积物总磷)和多样性指数(主要影响因子从TNs变为WD、TN、TP、NO3-、TNs等)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针对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的时间变化,在不同时期底栖动物群落的恢复需采取不同措施,本研究结果可为白洋淀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和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于2012年9月、2014年3月、2015年6月和2019年6月在天津市八里台公交站采集环境空气样品,分析该微环境中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的整体改善趋势以及PM10中碳组分、水溶性离子组分以及元素组分的特征和4次采样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4次采样的PM10浓度分别为281,217,188,78μg/m3,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水溶性离子组分和元素组分浓度逐年降低,但其占比变化不大(平均浓度占比分别为22%和39%),4次采样的二次离子SNA(即SO42-,NO3-和NH4+)占PM10比例分别为11%,9%,9%,17%;总碳质量浓度逐年降低,碳组分在PM10中所占的比例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从18%上升至32%,平均为25%),根据估算结果,4次采样的二次有机碳(SOC)占PM10比例分别为4%,9%,9%,13%.研究显示,天津市交通微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显著,但二次组分(SNA和SOC)在PM10中占比呈上升趋势,需进一步加强二次污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阳澄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对阳澄湖6个点位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91属184种,其中硅藻门为阳澄湖的主要优势门类,硅藻门中的小环藻属占主要优势种.对六个点位的浮游植物结构组成与9个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东湖南与中湖北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其他4个点位差异性较大,pH、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内蒙古典型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对营养状态的响应,于2019年和2020年7月对呼伦湖,岱海,乌梁素海和居延海浮游植物和水质理化指标进行取样调查.结果显示,呼伦湖,岱海,乌梁素海和居延海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101种,44种,125种和42种,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是其优势门类.调查期间4个湖泊浮游植物的总丰度分别为5.71×105,0.18×105,3.45×105和6.96×105cells/L;根据优势度分析,居延海优势种最少为6种,其他湖泊优势种都在10种以上;CCA分析表明,综合营养指数(TLI),水温(T),总溶解性固体(TDS),氨氮(NH4+-N),盐度(SAL),pH值(P<0.01)是浮游植物优势种的主要影响因子.4个湖泊的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D),均匀度(J)指数均值分别为1.4,0.38和2.79(呼伦湖),2.28,0.87和1.42(岱海),2.99,0.74和4.46(乌梁...  相似文献   

16.
浑河流域底质类型对硅藻群落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底质可以为硅藻提供附着的基质,不同的底质类型对硅藻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对浑河流域上23个采样点位进行调查研究,并运用多响应置换过程、典范对应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分析河流底质类型对硅藻群落的影响.多响应置换过程结果显示,苏子河、红河和英额河、浑河中游及浑河下游水系之间硅藻群落空间差异显著;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与物种丰富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57、0.69和15;典范对应性分析结果显示,IOS指数、电导率、总氮和总磷是显著影响硅藻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与IOS指数呈正相关.本研究中,河流底质类型为大石块、鹅卵石等类型时,硅藻多样性较高;而底质类型为淤泥和细沙时,硅藻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17.
肖德顺  徐春梅  王丹英  陈松  褚光  刘元辉 《环境科学》2023,44(11):6362-6376
为探讨不同增氧模式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特征,以密阳46(MY)和珍汕97B (ZS)为材料,设置干湿交替(AWD)、长淹充氧(CFA)和长淹(CF)这3种根际氧处理模式,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不同氧环境下水稻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根际土壤中细菌优势菌群为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真菌优势菌群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不同增氧模式下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各生育期,Chloroflexi和Acidobacteriota在AWD处理时,Actinobacteriota在CFA处理时的相对丰度高于其他处理;Firmicutes在AWD处理下相对丰度低于其他处理.增氧影响根际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如AWD处理显著增加细菌物种多样性,降低其丰富度;AWD和CFA处理后真菌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显著增加.土壤理化性质也受增氧模式的影响.不同处理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大小表现为:AWD>CFA>CF,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与CF处理相比,增氧处理(AWD和CFA)显著增加根际土壤NO3--N含量,降低NH4+-N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根际土壤pH和Eh与细菌物种多样性正相关,与丰富度负相关;与真菌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正相关.冗余分析发现,全生育期的Chloroflexi相对丰度与pH和NH4+-N均呈正相关;分蘖期和齐穗期的Chloroflexi相对丰度与Eh和NO3--N呈正相关,成熟期则负相关.pH和Eh与Acidobacteriota、Proteobacteria和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正相关,与Firmicutes和Ascomycota相对丰度负相关.Ascomycota相对丰度与NO3--N负相关,与NH4+-N正相关,Basidiomycota与之相反.综上,增氧模式改善根际土壤氧环境,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从而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