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人们对于心理疗法似乎还不十分熟悉。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着。 所谓心理疗法,它是通过开导、劝慰、说服鼓励等方式来影响人的情绪,使其精神、心理状态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2.
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常规手段,要实现安全检查的预期目的,就必须防止"四种效应".一要防止"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时留下的印象及产生的心理效应,在以后的生活中,又会不自觉地根据第一印象对交往的人作出评价,而忽视此后获得的与第一印象不相一致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正>员工的安全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它的形成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通过运用心理学手段,企业可建立员工安全心理模型,以形成员工的安全心理定势,从而改变干预对象的不安全心理状态。这种方法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其效果也需全面、系统地综合评价。干预方法对于易引发事故群体的心理干预方法主要有3种:员工安全心理  相似文献   

4.
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常规手段,要实现安全检查的预期目的,就必须防止"四种效应"。一要防止"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时留下的印象及产生的心理效应,在以后的生活中,又会不自觉地根据第一印象对交往的人作出评价,而忽视此后获得的与第一印象不相一致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企业安全文化的价值核心是强调入的作用,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安全生产责任心和安全创新精神,为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创造机会和条件.而我们有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这个问题.故此,应当在认识上和实践中逐步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6.
《安全》2020,(7)
为推动不安全心理研究的发展,从心理层面控制或降低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主要从不安全心理类型、研究领域、影响因素以及不安全心理测量4方面来解析不安全心理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在不安全心理类型方面,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有8种不安全心理类型;在不安全心理研究领域方面,不安全心理在煤矿和建筑行业研究较多;在不安全心理影响因素方面,仅对不安全心理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在不安全心理测量方面,国内不安全心理测量方法仍是借鉴国外,并且国内不安全心理测量量表较少。总之,目前对不安全心理的深入研究较少,未来需要从量表开发等各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7.
创伤后心理危机干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重大灾难、灾害突发性强,危害严重,往往造成大量人员死亡,使经历者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从而产生思维不清、意志失控、情感紊乱等心理危机,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经历者可能长期沉浸在痛苦中难以自拔,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并可能最终酿成精神疾病,影响到人生和生活.因此,重大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其他救灾抢险工作同等重要.迅速组织专业和一些具有能力的自愿人员对灾后受灾人群进行心理干预,这也是救灾取得最终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现代职业安全》2003,(5):53-53
最近,瑞士权威美容和心理研究机构CN5中心发现,精神压力可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出现持久的身心功能失调,以致皮肤干燥松弛、失去光泽、肤色呈病态状。由此,精神美容法大行其道,该方法包括洒泪排忧法、诉说法及工作疗法、休闲疗法、笑疗法等。笑疗法是见效最快且人们最乐意接受的方法。许多爱美的瑞士女人们真的每天大笑,果真使很多因工作或生活压力而令皮肤变得糟糕的女士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9.
基于交通心理的行人不安全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交通心理学原理,对城市行人交通不安全行为进行研讨.分析了行人出行认知心理与行为的关系,给出行人信息处理过程的概念模型,指出行人的认知心理状态与交通事故关系密切.以定性分析的方法,把行人不安全行为归为有意和无意两类,从主客观方面分析行人心理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通过实际交通调查及对实测数据的统计处理,表明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性别、年龄和有无驾照对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有重要影响;系统分析了行人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从行人心理角度考虑,给出了一些相应的改善行人交通不安全行为的教育、管理、法制方面的建议和预防措施,例如:从行人心理角度对过街设施进行合理设置,从驾驶员心理角度考虑改善行人交通安全,对人行天桥和地道进行人性化设置等,将心理学行为矫正法原理应用于行人交通管理中.  相似文献   

10.
综观历年来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绝大部分都是人为的责任事故.而造成责任事故的根源则是心理认知上的不正确——由心理隐患引发事故隐患,因不正确的行为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因此,要防止安全生产中的12种不良心理: 一要防止应付心理.安全工作必须实打实、硬碰硬,须臾的疏忽大意,稍微的敷衍塞责都可能酿成事故灾难.因此,对待安全工作必须树立求实、求真、求严、求细的思想,切不可做样子给领导看,做表面文章应付检查.  相似文献   

11.
于锦标 《劳动保护》2013,(1):108-109
从古到今,各种灾害频频发生,不仅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还给人们留下潜在的心理创伤.应急救援人员由于经常直接面对事故灾害,因此更易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如:焦虑、忧虑、发呆、生气、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起伏、胃口差、消化不良、睡眠不好等,严重者甚至开始不相信他人,影响工作表现及社会关系.强化救援人员的心理伤害预防,进行心理干预调适,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在短期心理失衡时进行调适,以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继续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心理超负荷的表现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所受的精神刺激超过了这个限度,就称心理超负荷。怎样知道自己的心理是否超负荷呢?根据心理学家们的研究,大致有如下的行为表现:1.近期内感受到强烈的不良心理刺激,或长时间经受持续不断的不良刺激,精神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之中。2.较长时间体验到疲惫感。在经过一夜休息后,仍感到很疲倦,或者出现查不出病因的疲劳。3.常患有紧张性头痛、失眠、血压不稳定,心率不齐,食欲下降,便秘或腹泻等症状。4.情绪不稳定,常常心慌意乱、烦闷不安、好发脾气,或者懒言少语、忧郁多梦,缺少与他人交往动机…  相似文献   

13.
"有不安全的思想和行为,就会有不安全的隐患,就可能演绎出安全事故".这句建筑行话不仅道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同时说明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的当时意识、心理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权威机构统计,全国80%以上的伤亡事故都与违规指挥、违章作业有关,造成事故往往不是操作者不会操作,而是操作者的心理原因在作祟.因此,探讨、研究安全心理学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无疑是避免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不安全心理与行为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应用已开发的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不安全心理和不安全行为量表,调查206名有限空间一线作业人员;运用SPSS软件方差分析收集问卷中的各人口变量不安全心理得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各维度不安全心理得分和不安全行为得分。研究结果表明:除性别、年龄这2个变量外,不安全心理水平在工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单位属性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安全心理各维度均与不安全行为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的7种不安全心理中,从众、侥幸、捷径省能和厌倦心理这4种心理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从众心理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侥幸、捷径省能和厌倦心理。  相似文献   

15.
油田作业员工安全心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油田员工所发生的不安全行为与其不安全心理特征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对辽河油田兴隆台工程技术处作业员工进行了安全心理测评,对安全心理测试结果及心理访谈记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安全心理学理论,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油田作业员工易出现隐患和不易出现隐患两个群体在个性、工作满意度、基层队伍气氛和安全意识4个方面进行了群体安全心理特征描述.为及时关注并纠正员工影响安全的不良心理因素,改善油田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行为科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保龄球效应",其表述的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赞赏,是每一个人的正常心理需要。当面对指责的时候,不自觉地为自己辩护,也是正常的心理防卫机制。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往往会努力去满足下属的这种心理需求,多赞赏和鼓励,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很多管理者充分发挥了这个效应,毕竟无论是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营,还是关键产品的研发和售后,"人"均处在关键核心的位置上,而通过不断的鼓励和赞赏,往往能够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进而给企业带来不断前进的动力和财富。  相似文献   

17.
五、多重线性事件过程链 1.事故机理概述事件是构成事故的因素。任何事故,当它处于萌芽状态时都有某种扰动(活动),称为起源事件。事故过程是一组自觉或不自觉地指向某种预期的或意外的结果而相继出现的事件链。它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并在自动调节的动态平衡中进行(Pask,1963)。  相似文献   

18.
一、认识上要有高度,就会形成"我要学",反之就是"要我学".有足够的认识,就有主动性、自觉性,否则就被动和不自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心理契约的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许多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仍然停留在表象层面,并没有形成员工的理性安全自觉,难以实现煤矿企业的本质安全。研究证明,心理契约是安全文化构建的基础与着陆的关键环节。基于心理契约理论,首先考察心理契约与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的内涵,其次挖掘心理契约与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相互影响的机理,最后提出全新的煤炭企业本质安全文化模式。认为只有基于心理契约,以本质安全精神文化为核心,以本质安全制度文化、本质安全行为文化、本质安全物质文化为支撑,方能构建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模式,真正实现人-机-环境的本质安全。  相似文献   

20.
煤矿职工安全心理重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预防或控制煤矿事故中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对煤矿生产活动的特点介绍,分析了煤矿生产活动对煤矿职工心理的影响和煤矿职工的主要安全心理问题,阐述了煤矿职工安全心理在煤矿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为避免或减少煤矿职工出现不安全心理及不安全行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