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开拓科技经济信息服务新领域,对于适应地震系统深化体制改革的必要位与紧迫性;论证了地震系统开发信息网络建设的可行性,并论述了建网的操作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回顾和总结10年来华东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区域协作化建设的经验,提出在经济和科技高度发达的形势下,地震科技信息工作走区域协作化之路,实现资源共享、 共同发展应是上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华东地震科技信息协作网提出了应该具备的功能和近期的发展方向,试图通过省域间的横向联网,将行业信息交叉应用于社会,直接服务于地震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4.
《防灾博览》2014,(6):9-9
2014年11月18日,由中国地震局主办、江苏省地震局协办的第十届中韩地震科技工作会晤存南京召开。来自韩国气象厅地震部、中国地震局及下属研究所、江苏省地震局等单位代表参加了会晤。中韩双方代表回顾并讨论了2011年以来中韩地震科技合作项目进展情况,并就芦山地震和鲁甸地震情况、地震观测数据准窦时交换、长白山火山及地震活动信息、中韩联合研讨会和合作研究等内容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5.
序言     
<正> 地震电磁辐射现象是孕震进入短临阶段的重要信息,利用这种信息进行短临预报的探索,在我国已进行了十几年。近几年来,这种方法受到国内外地震研究单位与预报部门的重视,并寄予厚望。1990年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与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在江苏省无锡市共同主持召开了“全国地震短临预报新方法研讨会”,会上交流了近几年来各单位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深入研究与推向实用的若干建议。两年来,我国从事地震电磁辐射观测与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防震减灾事业进步离不开地震科技创新,地震科技兴则地震事业兴,地震科技强则地震行业强。汶川地震以来,中国地震科技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基础研究、测量、监测预警、工程技术等领域都稳步提升。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推进地震科技创新,增强防震减灾能力,向建成世界地震科技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地震科技情报工作面临的困境并结合这方面工作实际,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地震科技情报工作应加快向信息化转变的步伐,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并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合理配置馆藏,以求在不增加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扩大信息储存量。同时提出新时期的信息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8.
《防灾博览》2015,(3):6
2015年5月7—8日,2015年全国地震科技工作研讨会在广州市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司司长胡春峰主持。会议首先传达了201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全国地震局长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了近期地震科技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讨论地震科技改革与发展方向,并部署了地震科技重点任务。赵和平在讲话  相似文献   

9.
2010年,经中央批准,中国地震局恢复设立了科学技术司,进一步强化了对地震科技工作的统筹管理,突出了科技对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回顾地震科技进展,科学地分析地震科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谋划“十二五”期间的地震科技发展。对于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更快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防灾博览》杂志社专程采访了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玉辰。  相似文献   

10.
《防灾博览》2014,(2):7-7
正2014年3月27-28日,第六届粤港澳地区地震科技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香港天文台、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防灾科技学院、广东省地震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4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促进三地地震科技合作、共同提高地震科技水平和地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信息反馈原理结合地震台站监测工作的实际,分析了地震监测管理系统中信息反馈的内容和途径,论证了地震监测是一个具有信息反馈功能的闭环系统,提出了获取反馈信息的方法,并对反馈信息如何在地震监测管理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个开放性地震情报工作开发模式,即在完成传统地震情报工作的同时,抽出一部分人员搞些应用技术情报。建立情报网,采集、加工情报,也可从专家手里获取信息和技术,大力开发专利,通过消化和吸收,变为己有,经中试变为产品,进入市场,获取利润。开辟财源,以激活传统地震情报工作。笔者已对本模式进行实践,筛选出几个市场面广、原料充足、技术可靠、获利可观的长效型项目。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我国基准地震台站的特点和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基准地震台站的定位应是监测、预报、科研一体化的野外实验基地 ;基准地震台站的发展目标应是建立世界一流地震台站。此外 ,还从强化基准地震台站管理、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的角度 ,就基准地震台站领导体制、管理体制、资源优化配置、激励措施等方面的深化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演示系统是江苏省地震局 “九五” 重点课题──江苏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主要集成了测震数据库及测震学预报软件(CAPSEIS)、 前兆数据库及前兆学预报软件(JSOMEN)、 强震中短期预报动态图像系统、 台站基础信息数据库、 地震烈度分布计算等软件系统,一旦出现震情时可以为地震研究人员提供常用的基础资料,震情分析判断工具和震害快速预测等。 本文重点介绍笔者对基础图件和基础资料信息等系统数据库整理所做的工作,同时介绍该系统的功能及其使用。  相似文献   

15.
对江苏近 70年的地震观测历程和技术进步作了简要回顾 ;总结了数字化地震台网建设的经验和体会 ;展望了在江苏特定的地理条件下 ,即在第四系覆盖厚、海域地震多而布网均困难的情况下 ,现代地震观测技术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地震科学的发展对地震观测技术不断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在研制高灵敏度、宽频带、大动态范围的地震仪以及在降低环境对地震观测的不良影响,大区域地震观测网方面的一些动态  相似文献   

17.
在对地震科技应用内外部存在问题及困难的分析中,探讨和确立政策调制手段,以求建立良性地震科技应用环境,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社会成员中的政府首脑、科级干部、知识分子、工人和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震灾(震情)、防范(社会和个人)、信息(途径和信度)为物质基础,从十个方面对淮阴市城镇2000多人作开放式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在存在大震背景而无显著地震事件的淮阴市城镇,社会成员防震意识的总体倾向性表现为:对震情缺乏了解,对预报寄于希望,对宣传比较重视,对抗震设防和防震规划关注不够,对地震部门的信誉不高。防震意识还显示出与社会不同职业阶层的相关性。通过实例剖析进一步指出,增强防震意识对于社会公众主要是扩大、深化宣传教育;对于政府首脑则是改善信息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地震台站是地震科学发展和顺利完成我国防震减灾任务的基础单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省的地震台站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剖析,提出可从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转变思想观念、拓宽工作领域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提出应注意认真选拔地震台长并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帮助台站建立一套灵活的用人制度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