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江西武山铜矿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山铜矿是由两件类型的铜矿体组成,即产于上石炭统黄龙组底部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之间的层状含铜黄铁矿矿体和产于花岗闪长班岩内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型铜矿体。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两种类型矿体的矿石和矿石矿物在稀土元素组成持征上具有明显区别.这为探讨武山铜矿的成因提供了一个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正> 在火成岩系统的岩石成因研究中,需要精密而准确地测定稀土元素。电感耦合氩等离子体光学发射光谱法(ICAP/OES)可测定全部稀土元素和钇。发表的检出限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满足岩石成因研究中分析地质样品所需要的理论灵敏度。但迄今用 ICAP/OES 所做的研究,不是对岩石成因研究中分析稀土元素所要求的检出限不能充分满足,就是不能包括全部稀土元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较系统研究了扬子型铜矿床中有代表性的菱铁矿、胶黄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及部分脉石矿物的稀土元素组成及特征,总结了展状矿石中和矽卡岩矿石中矿物稀土元素组成的特点及二者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别,从一个方面探索扬子型铜矿床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正> 关于原子序数57—71号的稀土族相关元素在地球化学作用中具有完全同型性状的概念,至今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重新审定。盛行于19世纪并反映在B.M.戈尔德施密特、В.и.维尔纳茨基及其许多拥护者的地球化学经典著作中的那些概念认为,稀土元素的组成和配分不能作为岩石及矿石成因的指示剂。但是,早在1939年,A.E.费尔斯曼就指出,  相似文献   

5.
稀土元素广泛用于岩浆起源、岩浆演化和岩石学领域,用于矿床成因研究和指导找矿只是近几年来的事。笔者通过对河南蒲塘、毛堂金矿不同类型矿石、岩石稀土元素研究,认为在氧化和热液作用下轻稀土元素淋失,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ΣLREE/ΣHREE比值和ΣREE降低,热液和表生氧化作用对稀土元素的影响是通过斜长石的形成与分解实现的。研究表明,矿化强度与δEu和ΣLRE/ΣHRE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这一关系可作为矿床评价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揭示铜陵石炭系层状金属硫化物矿床中沉积围岩、侵入岩、蚀变岩及矿石矿物的稀土元素特征。不同产状,不同成分和来源的成矿热液,在不同成矿阶段中,各矿物组合中矿石矿物的稀土元素性状各异。  相似文献   

7.
康滇地轴东缘岩石与铅锌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康滇地轴东缘不同时代岩石及不同含矿层位铅锌矿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并加以对比。认为本区地壳演化的不均一性及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反映在不同时代岩石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也不相同 ,继承性差。本区矿石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不同于以前报道过的呈W型 ,而是一种新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不同含矿层位铅锌矿石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及其参数类似 ,与岩石差异明显 ,说明主要成矿物质不来自基底及盖层岩石 ,而来自深部 (上地幔 ) ,并且是在同一个成矿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侵入体中元素同位素组成的天然变化对于估计岩浆源深度,确定岩石及矿石的生成次序以及了解岩浆作用与成矿过程的联系等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最有前景的是基性与超基性侵入岩及在成因及空间上与之有关的岩浆矿床,因为它们侵入迅速以及在地壳中受混染最少,所以这类岩石及矿石的元素同位素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青山铅锌矿床矿石矿物、蚀变围岩、含矿层、辉绿岩的稀土元素、硫、碳、氧同位素及黔西北岩石地层中铅锌含量的研究,笔者认为,成矿金属并非源于岩浆岩,而源于深部的沉积岩,碳、硫分别源于碳酸盐岩和含矿地层的硫酸盐硫;大气降水经深循环再上升形成成矿介质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矿石与围岩稀土模式特征的一致性,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1.
潘卡利Ni-Cu矿化产于比特利斯地块由黑云母片麻岩、石英长石片麻岩、角闪岩和变花岗岩组成的变质地层中。这些岩石可能形成于前寒武纪并受到区域性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和晚期碎裂作用的影响。也有遭受早期榴辉岩相变质作用的迹象。Ni-Cu矿化呈块状硫化物透镜状矿体产出,这些矿体平行于不同层位的穿插叶理,呈线状排列分布。这些矿体长达3m,宽为2m。紧邻矿体的围岩一般为石英-长石片麻岩或较少为石英-长石片麻岩和角闪岩。矿石中含有由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组成的共生矿物组合及As、Co的含量低表明,矿化为正岩浆成因。潘卡利矿床中尖晶石矿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以及矿石的Cu/(Cu+Ni)比值=0.29表明,该矿床与基性岩浆有成因联系。区内唯一的镁铁岩是角闪岩,以具拉斑玄武岩的化学成分为特征。但是,在任一角闪岩岩体中却无浸染状和网脉状矿石存在。提出了一个根据岩浆房中硫化物熔体与玄武岩岩浆相互分离而建立的模式。该熔体和玄武岩岩浆后来分别侵入到围岩中是造成角闪岩中缺乏浸染状和网脉状矿石的原因,并可用以解释矿体与角闪岩的地质背景相似性及所观测的二者的野外地质关系。这些矿石的构造和结构特点表明,它们遭受了区域性变质作用和对围岩也有影响的碎裂变形作用。笔者认为,这些矿体可能是在前寒武纪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南方泥盆纪碳酸盐地层内,赋存着许多具有工业意义的铅锌、黄铁矿和多金属矿床。凡口铅锌矿床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者。由于这些矿床经济意义巨大,分布较有规律,所以近年来地质学家们对它们颇感兴趣。关于它们的成因,更是一个热门的论题。 鉴于矿石是一种特殊的岩石,所以欲查明矿石成因,必须对其所赋存的岩石的成因加以研讨。G·C·Amstutz(1964)曾阐述道:“每一种岩石都有其天生的一份矿床,这份矿床与岩石同时形成并且是同源的”。这说明矿床成因与岩石成因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3.
滇东南南秧田白钨矿矿石类型有两种: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矿石类型中的白钨矿,在∑REE、LREE/HREE比值、δEN伍和(La/Yb)N比值等地球化学率数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反映出矿石矿物形成于不同的地质地球化学环境。而且,根据白钨矿中稀土元素的组成特征和La、Ce和Y的含量可有效地判别不同矿石类型的成因和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4.
<正> 关于稀土元素丰度的研究对岩石成因模式讨论要求建立快速测定各种不同的火成岩、沉积岩和造岩矿物中稀土元素的分析方法。早先报道了一种测定某些矿物岩石中的 Y、Nd、Eu、Dy、Ho、Er、Tm 和 Yb 的原子吸收光谱法,它是将样品溶液(含1%La 作光谱缓冲剂的高氯酸盐乙醇介质)直接抽吸进入氧化亚氮-乙炔焰。而稀土元素(REE)是先通过草酸钙共  相似文献   

15.
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因前人已提出了很多种观点。根据野外地质特征的观察 ,并结合矿区和区域岩矿石的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与对比 ,作者认为该矿床的成因属于岩浆热液交代矽卡岩型矿床 ,推测其成矿时代为喜山早期。  相似文献   

16.
<正> 关于含矿溶液的地球化学专属性,通常是根据矿石和近矿交代岩石的地球化学谱来判定的。目前已经积累了有关成矿过程中造岩、成矿元素行为的大量实际资料,但是,对普通金属矿石中的稀有亲石元素的分布却研究得很少,稀有碱金属可能除外。众所周知,稀土元素行为的分析对岩浆体系的起源和演化判断可以提供很重要的信息。本文的目的,是以某些金属矿床为例,阐明含矿溶液在稀土元素方面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内生矿床的成矿物质的来源问题是地质学中的基本问题之一。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火成岩是一个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查明岩石与矿石之间的直接成因联系,然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两者只显示出与一个共同的来源有成因关系。由于矿石的形成通常只涉及分散和潜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底舒铅锌矿床地层岩石和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作者认为,同生沉积成岩成矿阶段矿层(或矿源层)中的金属组分主要来自海底合矿热水和正常海水沉积物,热液改造阶段矿石中的金属组分源自沉积成岩成矿阶段矿层和矿区外围地层。  相似文献   

19.
<正> 在以前的工作中,岩石的Sc、Y和镧系元素是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的。该方法是用两份草酸钙和一份氢氧化铁共沉淀分离稀土元素后,再用手工注入(石墨炉)样品溶液。由于岩石成因模拟需要对各种超镁铁岩和普通岩石以及造岩矿物中的痕量稀土元素进行测定,因此需要一种更快速、更灵敏的测定方法,特别是对较轻的镧系元素更是如此。在配有自动进样装置的更现代化的石墨炉出现后,我们尝试了使用这套设备和更快速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引言 纽芬兰古尔塘地区火山成因含铜、铁硫化物矿床,产于奥陶纪(?)罗伯茨阿姆群(Roberts Arm Group)下部。富硫化物岩石与枕状变基性岩岩类伴生,与圣母湾的蛇绿岩含铜、铁硫化物矿床类似,不过这里还有镁铁质-硅质凝灰岩。矿石和容矿岩石经受了阿卡德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和渗透变形作用。矿石和容矿变质火山岩系亦在泥盆纪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