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人教版)专题一中有这样一道材料阅读与思考题:唐代诗人李绅作《古风二首》(又名《悯农二首》)。其一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过这些诗句,你怎样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答案大致如下: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封建社会两个基本的阶级,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收租的方式剥削农民;农民长年  相似文献   

2.
环境视点     
《环境》2014,(2):5-7
正冬日里的一把火——金红的水杉柏科水杉,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它的适应力很强,生长极为迅速,且对二氧化硫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是亚热带地区平原绿化、荒山造林的优良树种。每当岁未春来之际,羊城各大公园的水杉,渐渐的脱绿披黄,树技上的叶片变成金色的羽毛,迎风摇曵。冬日暖阳之下,飞红流金,枝条层层舒展,与湖畔倒影相映更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让我们都来广州采红吧!(梁宇星)  相似文献   

3.
<正>古代诗歌教学应从情境的创设入手,把学生吸引到诗人当时的创作情境中,超越时空的界限,让学生与诗人进行零距离心与心的交流。变"注重应试技能的训练"为"对诗歌内涵美的解读",借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入诗境,带领学生感悟诗境、探索诗情。(一)注重高质量的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是引领学生走入诗人心灵的第一步。好的情境创设能让学生很快就走到诗的意境之中,为下面更为深入地理解和鉴赏  相似文献   

4.
<正>大嘴:会念诗的不一定是诗人,还可以是外婆哦!我的外婆是个地道的农村人。她没有上过几年学,但是现在却成了我们家的诗人,整天诗不离口。我们一起来瞧瞧诗人外婆一天的生活吧——每天天一亮,外婆就跟着大公鸡的啼鸣,背着古诗起床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外婆平时是说方言的,但一背起诗来,哟,那普通话说  相似文献   

5.
冬日写真     
冬日写真李下这是一个藏匿的季节冻土和枯皮包裹着鲜活的生命寒冷也象经过了包装最冷的风总是与太阳相伴冬泳的水面总是热气腾腾也许冬是一个必需的过程藏匿也不仅仅是被动的象征请看野外那一片片冬麦正用冰雪酿造未来的梦冬日写真@李下...  相似文献   

6.
竹笋,是国人历来喜吃的一种佳蔬。它肉厚、质嫩、气香、味鲜、营养丰富,古时享有“素菜中第一品”、“寒士山珍”等雅誉。古往今来,它备受诗人、画家、医家和美食家们的赞赏和称道。国人吃竹笋已有数千年历史。《诗经》里有“其蔌维何?惟笋及蒲”之句,足见竹笋早已与香蒲同列为蔬。唐代诗人杜甫吟:“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道出诗人对竹笋风味的喜爱。唐代另一诗人白居易在《食笋》诗云:“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与南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想象,诗人们往往运用想象使其作品灵动而隽永。同样,诗歌的鉴赏也离不开想象。无论是对诗歌意象的把握、意境的建构,还是对诗人情感的领悟,都需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生活经验中去寻找相应的形象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达成与诗人地沟通、共鸣。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2006,(2):1
冬日的松花江冰封千里,白雪盛装的哈尔滨格外宁静祥和,不久前大停水的恐慌早已无影无踪.  相似文献   

9.
2013年11月23日深夜,青岛的天空开始飘起冰凉的雨滴。这冬日冷冷的雨,有着比秋雨更萧索的况味,仿佛痛苦的眼泪,洗刷着青岛上空的浓烟。冬日的冷雨敲窗,想起22日黄岛中石化输油管道爆燃事故,鲜活的生命被炸得血肉模糊,化为尘,化为土,化为烟,悲痛叹息。  相似文献   

10.
冬日里,我喜欢品茗读书。茶香伴读,随手翻阅《古代诗词赏析》,诗词中不乏雪水烹茶的名句。低吟浅诵,冰冻的心情也格外暖和了。  相似文献   

11.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可以为人类蓄水保水作出重大贡献。科学研究表明,每亩林地比无林地至少可多涵蓄水20立方米,5万亩森林所涵蓄的水量,相当于一座100万立方米的水库容量。因此,造林就是造水。这种观点在古代就已为有识之士所认识。晋代诗人陶渊明在《旧去来辞》中说:“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唐朝诗人杜甫在《佳人》一诗中写道:“在山泉水  相似文献   

12.
《环境》1995,(1)
去年十一月十八日,南海市举办环境文化沙龙。广东省文化界知名的导演、演员、作家、诗人应邀出席参加。左上图为参加环境文化沙龙的代表参观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里水村。左下图为大师级高胡演奏家余其伟(左)与著名青年琵琶演奏家方锦龙即兴表演二胡、琵琶合奏。  相似文献   

13.
发现之旅     
<正>打开百度网,输入"文包诗"三个字,出现如下文字描述:"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它既不同于一般课文,又不同于诗歌,而是根据那些千古名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的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即"文"是由"诗"演化而来的。这类课文,有的是全诗照引,诗文共融;有的是凸现名句,写出场景,文章中包含诗句,故名"文包诗"。在这类课文中,文章(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是融古今之美于一体的佳作。  相似文献   

14.
连州揽胜     
粤北连州市最近被划为广东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史载,连州占时属荆州之城,到隋朝开皇十年(590年)始建连州建制,至今已有1300多年,其间,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任刺史5年。连州地处粤、湘、桂三省交界要道,山高岭峻,林荫木森,向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汉代伏波将军马援进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09,(1)
乍一走进位于澄海区的清源水质净化厂,记者都没觉得这是一个处理污水的地方.暖洋洋的冬日阳光照射在路旁大片的草坪上,让人只想在草坪上躺下睡个午觉.  相似文献   

16.
污染警报     
凡是生活在北京的人或到过北京的人,都能感觉到北京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混浊的大气和无休止的噪音编织成了首都北京不和谐的“冬日主旋律”。在前不久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面对市政府有关领导,环境专家坦言,环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06,(1):80-83
午后的冬日阳光下,周围很静。陈家祠.一个以沉思的地方,一个可独处的地方,一个可以琢磨的地方。在暖暖的冬阳下.一段思古情绪慢慢绽开,盛宴开席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棵树     
《环境》2013,(11):37-37
我是一棵树 一棵长在诗人心里的树 这位诗人啊 她叫席慕容  相似文献   

19.
舒华 《环境》2012,(5):50-52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诗人李白对于蜀道的感慨,这一感慨通过中华文化的传承,沉积在我们每一个接受过汉语教育的人的心底.然,同样来自唐代杜牧的诗歌: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却让我们了解到,杨贵妃要吃的鲜荔枝,通过蜀道快马飞递:自重庆涪陵—取荔枝道一经达州(今四川达县)—穿子午道—越秦岭—到达长安,总耗时不过3日.这是一幅穿越古蜀栈道的情形,有专家认为,蜀栈道就是古时的“高速公路”,它们“要比今人想象的快捷和方便得多”.  相似文献   

20.
史韵 《环境》2012,(1):30-31
冬日的清晨,阳光缓缓地洒在图书馆门前,一群年轻人忙碌的身影让周末广东工业大学的校园变得生气勃勃.广东工业大学绿色行动环保协会的志愿者们正把收集的图书整齐的码在桌上,海报上"图书漂流"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