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众参与是绿色消费的社会基础,绿色消费水准的提高有赖于公众的参与度。文章通过对我国绿色消费公众参与度现状及其相关调查报告和文献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消费公众参与度低有其内、外两方面因素,公众环境伦理素质普遍不高是内在关键因素。因此,全社会必须携起手来,协调合作,共同推动我国公众环境伦理教育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提升我国绿色消费的公众参与度,并由此带动绿色产业,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促使我国绿色文化和生态文明走向成熟和进步  相似文献   

2.
环境和生态问题事关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类创造文明历史的同时也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史,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今天,弘扬绿色意识、倡导绿色观念、确立绿色伦理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环境伦理是一个伴随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社会主题。由于人类缺乏对生态文明、环境伦理、环境道德的合理吸纳,造成愈演愈烈的生态恶果。人类文明正处于历史转折点,必须对传统人类文明加以辩证之否定,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于一体,通过提供理性制度安排、调整利益分配格局来规范人类的道德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4.
赵细康 《环境》2022,(7):23-24
<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坚持绿色发展、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根本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体系可从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三方面来把握。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观: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这是其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5.
环境伦理是一个伴随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主题。由于人类缺乏对生态文明、环境伦理、环境道德的合理吸纳,造成愈演愈烈的生态恶果。人类文明正处于历史转折点,必须对传统人类文明加以辩证之否定,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于一体,通过提供理笥制度安排、高速利益分配格局来规范人类的道德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6.
<正>绿色消费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话题,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性消费,是带有环保意识的消费活动,它体现了人类崭新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做出了新标准、新要求。消费者应摒弃以往错误的消费观念,树立绿色消费观,为美丽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绿色消费作为通向可持续发展这一目的地的重要路径,究其本质在于提倡人类和自然界的协调、共生。一、什么是绿色消费联合国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环境大会上制定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消费和环境的关系,从绿色消费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在绿色消费中,环境伦理学的重要作用在于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苏州为例,通过问卷调查,采用环境价值观和环境利益导向型绿色消费认知,来测量个人环境伦理观对绿色消费的影响。通过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利益导向型绿色消费认知与绿色消费态度,环境价值观和环境利益导向型的绿色消费认知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思政教育作为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培树和价值观引导的重要课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规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大学思政教育体系中引入环保与生态文明理念的培养,促进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的形成,进而促进整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学生传输绿色文明健康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地球家园。  相似文献   

9.
张士霞 《环境保护》2020,48(5):52-55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体人民共同行动,自觉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本文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从推进全民绿色行动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当前全民绿色行动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对下一步深入推进全民绿色行动提出了完善全民绿色行动制度设计,精准有效推进全民绿色行动,运用创新思维开展生态环境宣教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21世纪环境新闻的走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一个绿色文明的世纪。本文主要从社会环境新闻的热点化、环境纪实报道的人文化、现代环境舆论的批判性、理性环境思维的前瞻性、绿色文明理念的世俗化和环境新闻风格的审美化几个方面论述了环境新闻的现代走势。  相似文献   

11.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把环境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绿色文明意识,以新的眼光和高度去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而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世界。德育融合,弘扬生态道德传统的学校德育往往从人文和伦理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教育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具有局限性和滞后性,必须改革创新。开展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是一种新的德育视角和内容,它要求教育者从人文与环境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生态…  相似文献   

12.
咸阳市在实施全民环境教育创建绿色文明工程活动中,从“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村庄、绿色企业”起步,成立了由李永民副市长任主任,宣传、环保、教育、民政、农业、妇联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绿色文明示范工程”活动组委会。形成了教育部门抓学校、民政部门抓社区、农业部门抓村庄、环保部门抓企业,政府全方位抓“四绿”的工作格局。市财政拿出15万元,专门用于绿色文明示范工程。目前,全市已经创建出绿色文明示范学校238所,其中市级31所,市级绿色文明示范社区7个、绿色文明示范村庄13个、绿色文明示范企业14家,以示范效应,把环境保…  相似文献   

13.
今天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确定的环境日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图书馆的馆舍建设和硬件配套设施配置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倡使用绿色环保的建设材料和办公材料,为图书馆馆员和读者提供一个培养生态文明观的绿色场所,形成生态环保氛围。通过高校图书馆生态环保建设,形成一个人人重视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生态文明观和环保价值观,以建设生态环保的高校图书馆为中心,进一步培养读者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绿色发展观,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文化给养,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绿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较高的环境意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绿色创建则是将环境  相似文献   

16.
建设国家公园是国际通行的科学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管理手段,是近几年我国自然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而科学的规划是各项工作的前提。美国是国家公园和环境伦理学的诞生地和前沿地,环境伦理在国家公园的规划中发挥了哲学层面思想指导的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环境伦理和国家公园规划的关联,解析了环境伦理指导构建的现代美国国家公园规划体系特征,并以此为参考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构建国家公园规划体系的思路:规划思想确立环境伦理观,规划目标体现伦理信念,规划举措遵守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7.
叶平 《环境保护》2015,(1):50-53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顺应了生态时代的生死观、群众运动观、科技—经济发展观、时代哲学观和文化观的转变,把创造生态的文明与文明的生态秩序相结合进行社会建构。其理论前提在于伦理自觉: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地创造绿色知识和智慧,确立有机整体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发展观与环境伦理之间的关系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玲龙  姚建  洪敏  朱静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6):145-148,172
21世纪,人类面对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因发展而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文章针对当前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从中外传统发展观及环境伦理问题出发,阐述了环境伦理与发展观的密切关系,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对自然的态度和价值观,构筑新的发展观和环境伦理观,当前中国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  相似文献   

19.
6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我国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旨在倡导公众践行绿色消费,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2015,43(3)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顺应了生态时代的生死观、群众运动观、科技一经济发展观、时代哲学观和文化观的转变,把创造生态的文明与文明的生态秩序相结合进行社会建构.其理论前提在于伦理自觉: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地创造绿色知识和智慧,确立有机整体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