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3月29日,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地球一小时”活动如约而至。随着世界多地地标性建筑的熄灯配合,活动成功结束,但争议随之而来。争议的焦点莫过于,宣传“地球一小时”活动所排放的碳,已经大于关灯一小时所节约的碳,相关衍生活动的费用也高于熄灯一小时节约的电费,其做秀成分是否多于实际意义?以理性经济人的视角来看,“地球一小时”活动在投入产出比上,目前的确存在这个问题。不过这却引人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企业故事。  相似文献   

2.
香港女影星钟楚红对环保情有独钟。现在她是“地球之友”社区活动的统筹人。她说:“我们的环境起了巨变,我感到很忧虑,身边一草一木已非理所当然地拥有,它们会随时消失眼前。”  相似文献   

3.
办公室外面的走廊里,摆放着一盆盆姿态各异的绿色植物。它们是那样的生机盎然,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小天使,散发着生命的气息。每次走过,我都会忍不住蹲下身来看上一会儿。记得有一次,我又在兴致勃勃地看,有人在旁边打趣道:“又在看啊,再看,它们会叫你‘阿姨’了!”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却仿佛一下子拉近了我和这些绿色小生命的距离,就在刹那间,我似乎真的触摸到了它们生命的脉搏。细细回味这一刻息息相通的感觉,感觉暖融融的。我明白正是我精心的呵护才使它们可爱起来,顽皮起来。而它们生命的葱绿也让我的生活明媚起来,生动起来。这其间,绿色的…  相似文献   

4.
生命选择了地球作为自己的母亲和家园, 世间万物在这坚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发展,在地球上构成了一张稳定而义充满生机的生命之网。但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人们却总是以征服者、开发者、改造者的面目出现,君临一切地利用着、享受着、挥霍看,造成了地球环境的严重恶化和生物资源的快速衰竭。面对着巨大的生存危机,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保护地球的环境中。在地处桂西北大石山区的一座小山村里,就有这么一位普通的水族农民,近30年来,他不怀任何功利心,锲而不舍地投入环保研究和宣传──他,就是被当地人称为“环保疯子”的彭兆幸  相似文献   

5.
晓雷文 《环境》2003,(9):33-33
蜜蜂蜜蜂是勤劳的,它们不知疲倦地采蜜,酿造着甜蜜的生活。蜜蜂在一起劳动这谁都知道,可它们依靠集体的力量避暑,这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在7月流火的日子里,一部分蜜蜂会不停地“运”来水,往蜂房里“喷”,而另一部分蜜蜂则在蜂房门口排成行,拼命地扇动着双翅,使水快速蒸发,带走蜂房里的热量,使自己的家凉爽起来。  相似文献   

6.
地球就诊记     
地球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有的家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地球给了人们一切,而人们给地球的却是痛苦、哀愁。不信你瞧!地球正一瘸一拐地来到宇宙中心医院看病。他,愁眉苦脸的样子让医生牵牛星看到了,忙上前说:“地球兄弟以前你的身体是那样的健壮。可现在怎么病歪歪的?”“唉,一言难尽!”地球苦笑着:“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了,而我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了,真烦死人了。”牵牛星说:“你别着急,我给你检查一下。”检查完毕,大夫牵牛星说:“我看你的病主要是皮肤病,另外,心脏也不太好。我建议你去皮肤科找主任医师织…  相似文献   

7.
<正> 1986年4月24—26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召开了一次“地球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研讨会”。 本次讨论会共有44名科学家与会、除全体会议外,还召开了地球化学、岩石学、矿物物理和岩石物理4个分组会,每个分组均产生了自己的文件。指导委员会根据这4个小组的文件和研讨会的讨论起草了这份题为“地球物质研究”的报告。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地球气温的变化是受“温室效应”的影响.由于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森林破坏加剧,从而造成“温室效应气体”如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里昂等气体增加.“温室效应气体”含量的增减,将会大大影响地球的气温.也有人认为地球连年高温是“厄尔尼诺”现象所引起的.近年有关环境气温的改变,各国科学工作者都在积极研究.提出了以下学说.1.“废气影响”学说1997年9月10日,来自12个国家的100名科学家聚集在美国海洋研究所,讨论如何在明年1月进行“印度洋试验研究计划”.产生这一计划的理论是:飘浮在空中的含硫烟雾中的数以亿计的小微粒,它们像数亿个小镜子,将太阳往地球的能量反射回去,使地球得到的能量少于正常.在发达的工业国家,大量的烟雾与浮云混合在一起,形成“大镜子”,冷却效应更加明显.因此,他们设想:工业国家向空中排放的废气中的硫和其它化合物会和其它化合物起到反射阳光的效果,从而达到冷却地球的作用.如果试验证明这一理论成立,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地  相似文献   

9.
正"尽管我们的文明在进步,但是我们对待地球家园和人类同伴的方式却越来越野蛮。由于我们对地球和同类的漠视,我们正在污染自己的空气、土地、河流,甚至毒害我们人类自己。面对生存还是未来,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放弃未来。"——美国摄影师斯坦利·格里尼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改变了我们设计建筑的方式,但却没怎么改变我们组装建筑的方式。如果可以用信息编码材料并采用让它们自己组织的设计,会发生什么呢?“我们总是认为材料既愚蠢又冷漠,”蒂比茨说。“我们必须强迫它们去该去的地方,必须告诉它们该怎么做。”斯凯拉·蒂比茨(Sari Kalin)是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的研究科学家。他有个不同的观点:“材料可以做决策,可以获得信息,可以作出反应,可以有活性。”  相似文献   

11.
海疆 《环境》2011,(11):72-75
世界上有一些与众不同的鱼,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生活方式很奇特,你可能闻所未闻。听听鱼类的有趣故事,你会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神奇的地球。  相似文献   

12.
假如地球上没有人类据《新科学家》报道,毋庸置疑,人类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具统治力的生物。仅仅数千年的时间,城市、农田和牧场就侵占了地球陆地超过1/3的面积。据估计,人类现在霸占了地球40%的生产力。人类的连番冲击让地球变得满目疮痍:草原变为耕地,森林夷为平地,地下蓄水层干枯;而核能废料、化学污染、入侵物种、生物灭绝及气候变暖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直接恶果。如果可能的话,与人类分享地球的其它生物会毫不犹豫地把我们“踢出”地球。现在,假设它们如愿以偿,地球上65亿人明天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消失,被送到遥远的星系接受再教育,那么,地球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冈特生态童书》是一套以童话方式对孩子们进行生态教育的科普绘本,共36册.在这套书里,作者以当前地球生态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为蓝本,设计出了一个个让我们好奇的话题,比如“苹果可以飞吗?”、 “让房子生长”、 “聪明的蘑菇”,并将这些有趣的故事用一幅幅生动的卡通画形式进行呈现.作者有一个核心思想:“不要期望地球生产更多东西,而要更善用地球已经生产的东西”.该系列书从这一核心思想出发,把“地球资源是可循环利用的”这一观念带给我们.  相似文献   

14.
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化学性质极其相近的稀土元素(REE)是作为一个“整体”活动的。但是,由于它们性质上的微小差异,却发生了一定分馏,这种分馏特征是受外界条件控制的,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地质体中REE的组成特征来探讨许多地球化学问题。目前,以REE作为地球化学指示剂应用越来越广。本文着重介绍它们存讨论某些岩石和矿床成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香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状况却在逐步恶化。空气污染,水质变坏,噪音升级,垃圾增多,使香港人越米越深刻地意识到挽救自己生存的环境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一些环保组织相继成立,各种有组织的或自发的环保活动常常举行。比如”地球之友”组织,近年来就举办了不少活动,如“绿色青年夏令营”、“海滩  相似文献   

16.
斯科特·沃恩争辩说,目前的核算办法忽视环境的敏感性,而且将“经济成功”会给地球造成贫困的后患粉饰成繁荣。阿拉斯加的威廉王子海湾这时已近黄昏,这里正是“爱克森·瓦尔德兹号”油轮石油外溢的地点。远处一只秃鹰的孤鸣使人顿然在心中升起新的希望:鸟类终于又回到了这北部的荒野,但这鸟鸣却渐渐消失了。  相似文献   

17.
《我们住在垃圾桶里》,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借用我外甥的一句话 每晚的《新闻联播》是我们必看的节目.新闻联播前,屏幕上每次都会出现一个蓝色的地球仪:由小到大,从远至近,十分生动,极为形象.我那两周岁半的外甥只要一看到这个镜头就会说:“我们住在地球上”,于是我和他爸妈就赞扬他说:“开开(他的小名)乖,你说得对,‘我们住在地球上’,大家都要爱护它.”  相似文献   

18.
《环境》2008,(9)
据英国广播公司8月6日报道,在21世纪,“地球扁平论者”被用来描述愚昧无知之人。但有一群人却坚定地宣称,他们相信地球不是圆的,而是平的!在互联网以及英美两国的小会议室,地球扁平论者齐聚一堂,向地球圆形论者的“阴谋”提出挑战。“扁平地球协会”讨论网站的主持人詹姆斯&#183;麦科因泰尔表示:“地球差不多是圆盘状的。  相似文献   

19.
"世界末日"就像一个口碑很差的绯闻明星,总与不同年份惹上"绯闻".有人说它跟2000年有个约会,又有人把它和2012紧紧捆绑在了一起,但一个根本没观测到的行星会撞击地球的故事,怎么看都像是八卦狗仔的小道消息,笔者绝不相信毫无根据的故事能够带来末日.  相似文献   

20.
高军 《环境》2003,(3):34-35
如果从高空中俯瞰地球,那么森林应该是覆盖地球的最耀眼、最迷人的部分。投身森林中,更是景象万千,每一草、每一木都是那么的可亲可爱、赏心悦目。葳蕤葱笼的林木,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勃勃生机和无限美好。可是,那些东倒西歪的,正在腐朽霉烂的枯木,可能又会让人产生凋落、衰败、死亡等不愉快的联想,让人感到这是美丽的大自然画卷中最严重的败笔。甚至,有人把它们当成引发森林火灾的罪魁祸首,必欲除之而后快,殊不知这样一来,人们却尝到了自己所酿成的苦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