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人口剧增与淡水资源匮乏的矛盾突出起来。在联合国水资源会议上,科学家们发出严重警告,21世纪的中国,水将成为一个社会危机! 我国被列为最贫水国家。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提醒国际公众:至2000年,全球各大洲人均占有水资源最低的是亚洲,只有3300立方米。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27个国家将遭受缺水之苦;过分利用地下水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也有中国。中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  相似文献   

2.
中国粮食安全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粮食安全系统的视角出发,运用VSD的脆弱性分析框架,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能力三个层面构建了中国粮食安全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991-2015年中国粮食安全脆弱性的暴露性、敏感性、适应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并探究了中国粮食安全脆弱性变化的总体趋势及其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暴露性指数呈现出2阶段下降特征,年均下降0.121;敏感性指数呈现出快速上升和基本稳定的两阶段变化特征;适应能力指数则一直上升,年均提高0.117。(2)1991-2015年粮食安全系统脆弱性指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表明中国粮食安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其变化过程可划分为1991-1999年、2000-2003年和2004-2015年三个阶段,第一、二阶段粮食安全水平的总体提高是基于“吃饱”水平上的提高,而第三阶段是基于“吃好”水平上的提高。(3)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个因子共同驱动中国粮食安全脆弱性的变化,2000-2015年的第二阶段四因子对粮食安全脆弱性的驱动作用明显小于1991-1999的第一阶段,且第一驱动因子由第一阶段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转变为第二阶段的人均GDP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3.
中国未来水资源情势与管理需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浩 《世界环境》2011,(2):16-17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的国家。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中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4.
水是中国最匮乏的资源之一.中国的人均可循环水资源获得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且,中国水资源的分布与人口的分布并不一致,大多数的水资源集中在南方,而中国人口的40%居住在北方.因此,中国北方大量人口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728立方米,相比之下,日本和泰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3380立方米.在水资源丰富的美国、印度尼西亚和缅甸,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更高.管理好中国稀缺的水资源对中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不进行重大改革,水资源紧张将成为阻碍中国城市和农村发展的一个瓶颈.建设和实行水权、水市场制度,是中国更好地管理水资源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2006年6月5日是第35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环保总局今年首次对外发布<中国生态保护>,全面介绍中国生态保护情况.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一些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但由于中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差异较大,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本刊刊发<中国生态保护>内容,以指导下阶段生态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减物质化趋势及循环经济成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11):1811-1822
物质流分析通过测量经济活动物质投入的数量、强度及其变化即物质化或减物质化趋势,能够反映可耗竭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退化的总体情况,也是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成效尤其是资源综合利用对物质消耗影响的一个有效工具。论文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中国2000-2013年直接物质投入及其与特定经济特征的关系,确定了资源利用强度变化趋势,评价了中国循环经济实践尤其是资源综合利用的成效。发现2000-2013年中国直接物质投入总量持续增加、单位GDP直接物质投入先上升后下降,说明中国已进入了相对的减物质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是直接物质投入强度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中国的资源综合利用总量增加但综合利用率仍很低,未对直接物质投入强度产生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影响;未来中国直接物质投入总量和人均值在很长时间内还将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7.
中国能源消耗趋势与节能减排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作为一个能源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因此,要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风能资源价值评估与开发阶段划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选取各省1997~2006年10年间的能源消费与经济产出数据,通过构建经济产出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利用当量代算的方法,估算中国风能资源实际开发储量单位小时的原煤当量价值、原油当量价值和电力当量价值,分别是2006年全国GDP的527.11、1195.20、5745.82倍。构建中国风能资源开发阶段区划的指标体系,包括能源指标、风能禀赋指标和其他指标3类,对这些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分层聚类分析,结合构建的风能开发利用阶段划分的概念函数,以省为基本尺度,对中国风能资源开发利用阶段进行划分,共分为4个阶段:优化增长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初始发展阶段。并简单论述了每种开发阶段对风能资源开发所应采取的基本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我国虽然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例如,我国人均占有土地和耕地面积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3和2/5;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人均用电量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还有1亿多人口没有用上电;我国石油保有储量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已不能满足实现第三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有些重要原材料长期依赖进口。因此,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需要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一方面资源相对不足,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很低,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短缺,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率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另一方面资源浪费严重,投入多、产出少、经济效益低下、环境污染严重。这种人均资源量不足,资源利用率低下的极大反差极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从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重视和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国务院转批国家经贸委等部…  相似文献   

11.
2050年中国能源消费的情景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关的能源消费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特别是中国能源消费规模、能源消费峰值和消费结构等更是关注的重点.论文在简要评述中国能源消费峰值、能源消费预测方法和模型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对中国能源消费预测研究成果,侧重于人口和经济等驱动中国能源消费的两大主要因素,参考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均能源消耗及人均累计能耗变化规律,对中国未来能源消费趋势进行了定量预测分析.结果表明:① 中国人均能耗、总量和人均累计消费量均有较大的发展潜力.2050年中国人均能耗大致在4.75~9.31 tce,上限也只相当于美国人均能耗峰值的76%;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还将持续增长,2050 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在61.91×108~121.33×108tce;1870-2050 年,中国人均累计能耗最佳分布区间为207~294 tce,只相当于1870-2012 年美国人均累计能耗的46%、德国的56%、英国的57%.② 文献梳理表明,当前预测中国能源消费峰值的各种研究成果大多认为在62×108~79×108tce,而峰值年份则出现在2035-2045 年,论文认为除美国、英国和德国情景将有峰值出现外,其他情景尚不可能出现峰值;③ 法国情景下中国能源消费“零”增长将于2040 年左右出现;日本、韩国以及基准情景预测显示,2035 年以后中国能源消费将进入到2%左右的低速增长期.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未来能源消费预测采用法国、日本、韩国情景较为合理,2035 年以后,中国能源消费将进入低速增长期.当前,中国人均收入不高,人均能耗尤其人均累计能耗处于较低水平,过早乐观承诺能源消费峰值,易使气候变化谈判陷入被动;从中国国情出发,需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留有能源消耗空间;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使用,积极倡导节能型生产生活方式,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2.
粗放型增长模式严峻挑战中国科学发展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0%;人均占有林木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83立方米)的12%;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尽管早在“九五”计划中就明确提出要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目前我国仍然表现出明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特征。片面追求GDP增长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给中国的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和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整体态势潜力及对策中科院综考会李立贤资源、人口、环境是当前世界面临的最重大的全球性问题,其核心则是处理农业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剖析我国农业自然资源总体态势是;农业自然资源总量虽多,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紧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森林状况中国在林面积1.34亿公顷,占世界的3.9%,在林覆盖率14%。中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08公顷,居世界第119位,世界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6公顷,发展中国家人均占有0.5公顷,发达国家人均占有1.07公顷。中国森林总蓄积量97.89亿...  相似文献   

15.
中国资源型城市房价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禧泰数据库的全国城市二手房价监测数据,利用描述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2011—2018年126个中国资源型城市房价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揭示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11年和2018年中国资源型城市平均房价分别为4105元/m2和5675元/m2,再生型城市、成熟型城市、成长型城市和衰退型城市的平均房价依次递减;(2)2011—2018年中国资源型城市平均房价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房价增长率为38.2%,远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房价增长幅度55.3%,且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房价的增长幅度有所差异,以成熟型和再生型城市的房价增幅相对较大;(3)中国资源型城市房价和变化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房价热点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城市,房价冷点区主要以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为主;(4)空间杜宾模型显示,人均GDP、人均住房开发投资、多样化指数、专业化指数和工业废水排放强度是影响中国资源型城市房价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开始向中低收入国家迈进。国际经验表明,从低收入国家步人中低收入国家行列的阶段,对任何国家的成长来说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矛盾凸现时期”。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口基数大、发展水平低、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特点以及巨大燃煤量也导致中国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决定了中国必须向发展低碳经济转变.中国应通过提高能源使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开发可再生能源等途径,削弱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限制.虽然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现状使中国向低碳经济发展转变的难度较大,但是发达国家实施低碳经济转型的实践活动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让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少走许多弯路,使中国向低碳经济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保护的战略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粗放型增长模式严峻挑战中国科学发展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0%;人均占有林木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83立方米)的12%;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  相似文献   

19.
杨帆 《环境》2006,(2):44-44
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风险是资源不足,按照已经探明的自然资源总量估计的资源价值,中国是5万亿美元,远远比不上俄罗斯的300万亿美元。按照人均资源中国就更是少得可怜。寄希望于科技进步,如氢燃料,转基因、海水淡化,由于成本限制在15年内应用价值不大。把污染环境,消耗资源最大的重化工业,如钢铁、造纸、化工等向海外迁移,是一个重要的大战略,但国内生产速度要下降,外国能够接纳多少也未可知。如果是投资带移民,对中国利益最大,但必然要受到外国的强烈反对。  相似文献   

20.
环境规划工作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重大作用,通过环境规划来协调人与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中国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包含3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提升阶段.今后,环境与经济协调型规划将会成为环境规划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从环境规划体系的角度分析了当前中国环境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了完善中国环境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