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河口水电站工程建设改变了工程河段的自然生态环境,导致原有鱼类产卵场被部分淹没。修建人工鱼类产卵场是水生生态生境修复的重要措施之一。两河口人工鱼类产卵场位于库尾和平乡河段,总面积1.6hm2。根据流场数值模拟,生境适宜度分析成果,产卵场分成AB两个大区,其中A区为裂腹鱼类产卵场,B区为鮡科鱼类、鳅科鱼类产卵场。A区裂腹鱼类产卵场分为Ⅰ区,Ⅱ区,产卵对象分别为短须裂腹鱼、长丝裂腹鱼等裂腹鱼类以及厚唇裸重唇鱼与软刺裸裂尻鱼;B区鮡科鱼类、鳅科鱼类产卵场分为Ⅲ区与Ⅳ区,产卵对象分别为鮡科鱼类及鳅科鱼类。  相似文献   

2.
2013年8月2日,新西兰国内最大的乳品公司、世界上第四大乳品生产商恒天然集团自曝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中检出肉毒杆菌。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病菌,是毒性最强的蛋白质之一。军队常常将这种毒素用于生化武器。人们食入和吸收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这批受污染的乳清蛋白粉被供给八家企业,而新西兰乳制品最大出口国就是中国。在三鹿毒奶粉造成公众对内  相似文献   

3.
外来赤潮生物入侵现状及对赤潮灾害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赤潮生物入侵加剧了我国近海海域的赤潮灾害。根据2004—2013年的数据统计,分别从赤潮生物优势种、频率、海域分布和赤潮面积4个方面分析了外来赤潮生物对我国近海赤潮灾害的影响,并着重从外来赤潮生物入侵早期预警系统建设、压舱水排放管理和赤潮灾害防治技术3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鲟鱼类资源及其保护与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鲟鱼类为北半球古老的大型经济鱼类,栖息于太平洋、大西洋和内陆水域,是世界著名的经济鱼类.近年来在有关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对我国境内的11种鲟鱼类资源进行了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一系列调查研究.本文着重论述了鲟鱼类的自然分布、经济与科研价值,分析了资源现状及其衰退原因,并提出今后资源保护与发展的8个途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越来越频繁的赤潮对水域环境与海水养殖业等造成了严重破坏。本文从赤潮发生的条件入手,分析了赤潮的预测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GB/T 4348.3—2002《工业用氢氧化钠铁含量的测定1,10—菲啰琳分光光度法》,以测试工业用氢氧化钠中铁含量为例,依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与CNAS—GL06:2006《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对测量过程中不确定来源进行分析,采用A类、B类评定方法对各种因素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并给出评定结果。对理化分析领域测量不确定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滴血的大海     
赵晓 《绿叶》2005,(10)
一艘红帆船跃出海平线,载回了岸边久久等待着的少女心中那圣洁的幸福。这则美丽的童话,在我舞(竹)刀弄(木)枪的童年时代留下了别样清丽的印象。从此,红色与大海成了我意念中的浪漫。然而,“红色与大海”同“红色的大海”绝不是一回事。大海变红可不好玩,更不浪漫,无论对人、对鱼,还是对大海。这就是赤潮。总不相信赤潮真会是红的。直到前几日,在电视里看到一组航拍资料,蓝色的大海上赤潮肆虐,在阳光下发出缕缕刺眼的红色,像海魔的赤发,又像大海滴血的伤口。赤潮原本是自然现象。作为大海的一种自我调节方式,原本有限的赤潮与人类关系并不是…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自去年以来,我国一些海域相继出现赤潮,给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国家海洋局最近提请各有关方面重视这一问题,迅速控制赤潮发生率提高的趋势。所谓赤潮,是指海水中浮游生物爆发性增殖而形成的一种水体变色现象。由于浮游生物的过量增殖,迅速消耗了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生活在该海区的海洋生物遭受损害以致出现死亡。赤潮发生区的水体颜色可因浮游生物种类不同呈红、黄、绿、褐、黑色。从去年到现在,国家海洋局的海监船和海监飞机先后在舟山群岛南部海域、厦门西港的宝珠屿附近海域、长江口外海域发现赤潮。今年6至8月,仅长江口外海域就相继发生两次,有时分布范围竟长达20余海里,宽6至7海里。据介绍,70年代以前,我国有文字记载的赤潮仅发生过3次,70年代以后已发生10余次。它已成  相似文献   

9.
杨富亿 《资源开发与市场》1998,14(4):161-162,165
根据1990-1994年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兴岭北部现有淡水鱼类计7目5亚目14科,14亚科47属68种,其中经济鱼类22种。与80年代初期相比,有8目2亚目10科2亚科29属33种鱼类未采集到标本,经济鱼类资源少了17种。  相似文献   

10.
过去曾有许多报道论述白鲑鲺能损伤若干鱼类的皮肤,这种危害在多数情况下主要是由于鲺的摄食活动所致。曾有人指出这样的损伤是鲺在摄食时由口前部的唇片组成的口针,刺(?)鱼的皮肤,同时分沁毒素所造成的。本研究是对白鲑鲺口器中是否存在毒素问题的探讨,并将结果在许多鱼体上检验其毒效. 实验用的白鲑鲺(Argulus coregoni)长6~10毫米。实验鱼为虹鳟鱼(salmo gairdneri和  相似文献   

11.
中国1998年的三大生态灾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全国生态形势很严峻,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呈现出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的态势。1998年,我国相继发生了三次大的生态灾害,是大自然无情地报复人类违背自然规律,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一年。一、赤潮第一次大的生态灾害是赤潮,发生在广东东部的绕平县和南粤县海域,从1997年Ic月持续到1998年2月份,共100多天,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1998年3月份在珠江口及其两侧地区,即深圳大鹏湾和香港又发生了赤潮,到3月中旬,赤潮达到了高峰。4月上旬赤潮蔓延到珠海市和阳江市附…  相似文献   

12.
正该书除了厘清唐诗中的植物学认识误区外,还对唐诗中涉及的动物进行了考证。他认为唐诗中新确定的昆虫类有27种以上,兽类12种以上,鱼类7种以上,合计70种之多。唐诗的博物学解读作者:胡淼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1月学术研究贵在有新意,阐前人之所已发,述前人之所未言。《唐诗的博物学解读》选用了自隋末唐初的虞世南,至唐末五代的裴说为止的三百余年间123位诗人的500首诗篇,煌煌120万字的篇该书除了厘清唐诗中的植物学认识误区外,还对唐诗中涉及的动物进行了考证。他认为唐诗中新确定的昆虫类有27种以上,兽类12种以上,鱼类7种以上,合计70种之多。  相似文献   

13.
生物炭对农田土壤中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核桃壳、玉米轴和玉米秸秆分别在250℃、400℃和600℃制备生物炭,以1%(w/w)的施加量添加到农田土壤中,以考察不同生物炭对农田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生物炭通常降低了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对过氧化氢酶影响较小,但是却提高了脲酶活性。对于细菌群落结构而言,生物炭通常降低了土壤中细菌的丰度,而对细菌多样性影响较小。与对照组相比,生物炭(除了玉米轴生物炭)使放线菌丰度降低了5%~15%,伴随着放线菌的减少,变形杆菌、酸杆菌和芽单胞菌的丰度略有增加,表明生物炭改变了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生物炭中的灰分与芽单胞菌门、硝化螺旋菌门、酸杆菌门和浮霉菌门之间均具有正相关关系,而与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变形菌门与土壤中的总氮和可利用氮具有正相关关系,表明变形菌门与土壤中氮循环有关。拟杆菌门与生物炭的(O+N)/C和H/C原子比具有正相关性。生物炭比表面积与绿弯菌门丰度具有正相关关系。因此,在生物炭应用于农田土壤时,应充分考虑生物炭对土壤生态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水生昆虫是各类淡水水体中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简称底栖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水生昆虫无论在种类或数量方面均在各类底栖动物中居首位。水生昆虫不仅是多种经济鱼类特别是底层鱼类如鲤、鲫、青鱼等的天然优良饵料,而且在水体环境保护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部分水生昆虫能摄食水体底部沉积的有机物质,在加速水体内的物质循环、促进水体的自净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在环境水质系统监测及评价中,还可根据水生昆虫的种群结构、数量分布及其变动情况等资料来确定水质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扼要介绍了日本工业标准JIS C 0502—1987《低压配电电器的适用环境条件》的主要内容及其制订思路,并对其中湿度表述方式和实质内容加以分析评论.文中指出日本本标准起草者考虑问题的深入和得失,进而论及其对待IEC同类标准的应对办法:表面上A、B两类并举,用A类条件应付国际标准潮流,以减少国际通商贸易的磨擦;实质上以推出B类条件为目的,以求符合自己的国情,使表述内容更切实际.包含更为宏观全面.事实上包容A类条件,暗示了对IEC标准的批评态度.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C:服维生素C时忌食动物肝脏。因为维生素C与动物肝内的铜相遇,便会迅速氧化而失去生物功能。维生素 A:服用维生素 A 时需忌酒。因为同服会严重影响视循环和男性精子的生成功能。维生素 AD:服用维生素 AD 时需忌粥汤。粥汤含脂肪氧化酶,能溶解和破坏脂溶性维生素,使维生素 AD 和维生素 D 流失。维生素 B_1:服用维生素 B_1需忌鱼类和蛤蜊。因为蛤蜊和鱼类中含有一种能破坏堆生素 B_1的硫胺类物质。  相似文献   

17.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19(3):27-27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当过量营养进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使水中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以致影响到鱼类等的生存。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从贫营养湖→营养湖→沼泽→陆地的演变过程极为缓慢;人类的活动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等水体后,将大大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水体富营养化后,由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中则叫做赤潮。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1—2015年我国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作为海洋经济增长指标,以赤潮累计发生面积、含油污水排海量、石油类污染物的点位超标率和无机氮点位超标率作为海洋环境污染指标,构建了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和海洋环境污染的VAR模型,综合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两种方法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环境污染的各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与各海洋环境污染指标呈反向变动关系;(2)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环境污染水平的影响显著,海洋环境污染有逐渐抑制海洋经济增长的趋势;(3)环渤海地区含油污水和石油类污染物的排海量是限制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环境污染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云南山高谷深,地貌复杂,江河纵横,湖泊众多,鱼类资源非常丰富,达400多种,约占全国淡水鱼类的50%,分隶10目、27科、138属,其中国内仅见于云南的有4个特有科,40个特有属,240个特有种。目前,由于鱼类的生活环境受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有部分种类濒临灭绝。为保护鱼类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根据国家制定的濒危物种等级标准,云南省把37种濒危鱼类列为保护对象(附表)。  相似文献   

20.
从长期受农药苯磺隆污染的土壤中通过采用富集培养分离技术得到4株以苯磺隆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分别将其命名为B1、B2、B3和B4。通过观察这4种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分析其16S rDNA序列,初步鉴定菌株B1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B2为戴尔福特菌(Delftia sp.),B3为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B4为产碱杆菌(Alcaligenes sp.)。并通过研究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苯磺隆初始浓度、培养基体积、氮源、碳源、Mg^2+浓度等因素对4种菌株生长情况的影响,确定了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结果显示,B1菌株的最适温度为35℃,其他3株菌株均为30℃。菌株B3最适pH为8.0,其余3株菌株均为pH7.0。B1和B3菌株最适接种量为15%,B2和B4最适接种量为10%。菌株B3最适苯磺隆初始浓度为100mg·L^-1,其余菌株最适苯磺隆初始浓度均为200mg·L^-1。4株菌株最适培养基体积均为75mL,最适氮源均为硝酸铵,最适碳源均为葡萄糖。B2菌株最适Mg^2+浓度为100mg·L^-1,其余3株菌株均为200mg·L^-1。B1和B4菌株最适NaCl浓度为20g·L^-1,B2菌株NaCl浓度为5-30g·L^-1,B3菌株最适NaCl浓度为50g·L^-1。该结果为利用微生物对农药苯磺隆污染的土壤进行原位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