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矿山建设生产过程中,由于对地表的扰动破坏,将不可避免的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传统的水土保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防止水土流失的要求,但与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融入考虑不足,本文根据近年来多个矿山水土保持治理的情况,分析矿山水土保持措施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提出水土保持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中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土地资源优势突出,但由于人口增长、植被毁坏、不合理利用土地等原因,水土流失严重。应退耕还林还草,制订相应措施和政策,在西部开发中保持水土,实现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4.
以深圳市海上田园湿地生态旅游区建设为例,探讨了在自然生态环境不太理想的条件下,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生态修复,建设生态旅游区的可行性,实现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和当地生态环境改善的有机结合,为生态旅游的开发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6.
该文介绍了福建省建瓯市上屯村水土保持生态果园的组成,结构,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发及物质循环特点,分析了在我省建立生态果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过程中,生态补偿作为一项经济政策和手段开始逐渐得到重视。根据在甘肃省庆阳市针对石油资源开发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所做的调研,本文对矿产资源中应用生态补偿机制做了一些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针对辽西土石质低山丘陵区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条件差、治理难度大的实际问题,分析了有代表性的卧虎沟小流域构建并实施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及其取得的效益。截至2002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90hm2,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并通过调整和改善农业结构,发展高产、高值、优质农牧业,使经济效益实现了大跨越,促进了该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生态修复技术在保护水库水源地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为改善和保证库区水体水质 ,有必要对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水库水源地进行生态修复。结合水库水源地的自然、社会特点 ,提出对保护区内涧河、入库口门、库区等处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设想 ,使水体水质得到净化 ,进而保证水库供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对于我国的水土流失治理意义重大,水土保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问题。基于潘家口水库上游东北沟流域1990年和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和气候、 土壤、 植被、 DEM及农户调查等数据,应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模型(RUSLE)计算该流域采取预防水土流失措施后的土壤侵蚀减少量,在此基础上采用环境经济学的方法核算水土保持生态功能的提供方和受益方两个主体的成本和收益,并构建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模型,实现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定量计算。结果显示:流域生态系统的年土壤保持量为6.49×104 t·a-1;水土保持服务提供方损失为24.48×104元,所得收益来自减少土地损失和肥力损失的价值共计44.21×104元;水土保持服务受益方主要指下游潘家口水库所得收益来自减少泥沙淤积和减少富营养化共计84.88×104元;流域所得的补偿介于24.48×104元(222.55元/人)到46.90×104元(426.36元/人)之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发展较快,现行的标准对指导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由于相关标准及规范涉及面广、更新较快,导致方案编制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江苏淮安民用机场工程为例,同时总结近年来水土保持编写、审查及实施经验,并结合正在编制的有关规程规范,提出点型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的要点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简要分析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植物富集修复、螯合诱导修复以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三种技术,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的现实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力争3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293 1hm2,治理程度达94 4%,年平均侵蚀模数下降到877 2t/hm2,完成林草措施面积16094 7hm2,植被覆盖率达84 1%。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探讨--以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污染型工业项目以及非污染生态影响型项目的评价方法均有所不同.本文以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环评为例,从评价标准的选择、评价重点和景观生态评价三个方面,对该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16.
毕娜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4,(11):54-55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风电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开展风电场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铁岭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和风电场待修复的环境类型,据此提出了该地区开展风电场生态修复的目标、原则及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大型水电站建设的环境影响及生态修复--以云南漫湾水电站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跨境河流澜沧江有着丰富的水能优势,是云南省水电开发程度最高的河流,其系列梯级电站的建设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生物多样性改变、水环境系统失衡、地质灾害日益严重、库区景观遭到破坏等。为降低水电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对该区域的水电开发环境问题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适当的方法措施对生态进行修复,以期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岱海流域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津冀地区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针对岱海流域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生境状况,围绕着水量减小和生态退化两大核心问题,梳理了其水量、水质、水生态等方面的优先问题清单;以保障岱海流域生态安全为核心目标,按照优化生态空间管控与分区分类精准修复相结合的思路,构建了“一湖三区”的国土空间管控体系和“两增、两减、三平衡”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体系,以期增强岱海流域生态服务功能,促进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2000年、2008年、2016年遥感影像、历史矿井信息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应用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范式:综合识别生态源地—经井田边界修正生态阻力面—应用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廊道—判别生态过程障碍区,将代表生态修复需求、生态过程难易和生态要素特征的生态源地、障碍区和生态阻力面空间叠加,最终划定生态修复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年份生态源地面积平均约占贾汪区面积的17.77%,随着城镇化发展和矿井闭坑等因素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生态阻力面变化规律与之相反,并逐步以城镇化发展为主导影响因子。(2)生态廊道分布明显存在整体空间相似性和各镇内部分异性,呈环形沿河流分布或位于植被覆盖较好的低山丘陵区;障碍区明显存在重叠区域,主要分布在京杭大运河以北的区域,以北部和中部较多。(3)划分了生态保育区、生态提升区、生态修复区、生态控制区四个生态修复分区,面积分别为144.38 km2、189.60 km2、182.68 km2、103.34 km2。研究结论能够为贾汪区生态转型发展和生态修复提供空间指引。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以定位为国际生态岛的崇明岛为研究对象,聚焦于技术预见方法在区域产业生态规划中的应用,从分析技术预见与产业生态的内在关系入手,提出了崇明岛产业生态发展的理念与思路,并着重对其三次产业的布局展开系统分析和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