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煤炭工业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本文论述了我国煤炭我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煤炭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并根据煤炭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同矿务局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位于山西北部,总面积约1200km^2,煤炭储量丰富,不定期有高岭土、石灰岩等矿产。煤炭开采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但对矿区环境也带来了危害和污染。如地表塌陷、煤矸石山自然、矿井水外排等,对矿区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破坏和污染十分严重。本文对矿区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环境整治、污染治理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试论煤炭开发与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煤炭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出发,着重从煤炭资源的可用性、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等基本特征及其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以及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等方面,论述了煤炭开发、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五项对策性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刘念成  刘志国 《环境科技》1995,8(1):29-30,37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构成是我国长期政策,合理利用煤炭和防治因燃煤产生的污染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的煤烟型大气污染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降尘和总悬浮微粒普遍超过国家环境质量标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煤炭洗选加工的比例不高,燃煤设备简陋,供热方式落后,管理工作跟不上,致使煤炭的综合利用率很低,据有关资料介绍,全国工业锅炉的热效率仅平均为55%,炊事炉灶热效率平均为16%,铁路机车热效率不足10%,这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为了防治煤烟型的污染,国务院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5.
我国煤炭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占一次能源构成70%左右的局面,在今后20至30年内不会根本改变。目前,我国约75%的工业燃料和动力,85%的化工原料和绝大多数的民用燃料依靠煤炭。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较快速的增长,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迅速增加,煤炭生产量、消费量增长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对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解决好煤炭生产、利用与环境的关系,已经成为社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相似文献   

6.
从新疆煤炭产业布局看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经济发展对煤炭资源依赖程度愈发强烈,在限制开发区大力发展煤炭矿区及煤电化,不可避免地使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加剧,使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在这一背景下,为了促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本文从新疆煤炭产业布局入手,分析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煤炭城市是一类特殊而重要的小型城市群体,如何协调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已经称为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结合煤炭城市的具体特点,构建了一套综合的煤炭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 AHP)对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进行了判断并分类,旨在更科学而合理地反映煤炭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矿区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彤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2):152-152,154
人类通过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矿石资源的利用也对我们的周边环境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采煤沉陷区的问题日益突出、大气污染问题持续加重。煤矿塌陷区的生态修复和环境管理,成为煤炭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矿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活环境和矿区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解决好煤炭开采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显得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工程讲座张慧明,林小妍(青岛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山东国际天马实业有限公司)第三讲煤炭燃烧与大气二氧化硫污染如前所述,煤炭燃烧排放的SO。,目前占人工源SO。总排放量的60%左右.因此,深入了解和掌握煤炭组成、煤炭中硫的形态、煤炭...  相似文献   

10.
龚伦  张平 《能源环境保护》2003,17(2):44-45,56
煤炭自燃既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又对煤炭的装车、运输造成安全隐患。本文分析了煤炭自燃的机理及对煤质的影响,介绍了松藻矿务局金鸡岩洗选厂防止煤坪自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林复合系统的经济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农林业资源的持续性正受到变化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严峻挑战。中国的经验表明,农林复合系统在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能够起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林复合系统经济评价方法的评述,揭示出目前农林复合系统经济评价主要局限于财务效益方面,这是必要的,但考虑到农林复合系统的可持续性,就显得很不够。最后,探讨了中国农林复合系统综合经济评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魏莱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9):14-16,13
从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了当代经济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冲击,认为当今经济已逐步发展成一个相对封闭和专门化的系统,它与生态系统有着难以调和的紧张关系,任何经济手段和国家管理行为都无法使经济系统本身衍生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并且还会受到经济系统的强烈排斥。本文分析了超越发展极限和保持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条件,认为满足这些条件人类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乡镇企业环境经济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对上海市崇明县有污染的乡镇企业的环境经济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7家企业中,评价结果为很好的企业5家,占8.77%较好的13家,占22.8%,中等的24家,占42.11%,较差或很差的15家,占24.56%。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严重地阻碍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指出了环境污染问题的特征,分析了以行政干预为主的方法本身所造成的缺陷,提出必须运用适当的环境经济手段来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同时提出了选择环境经济手段的思路,并对其理论渊源、现状和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啤酒生产过程复杂,评价指标较为繁琐,很多啤酒企业在进行环境绩效考核时往往只能从定性的角度去评价,很大程度上不是很客观。本文针对啤酒生产过程,选取了资源消耗、"三废"排放、健康影响3个一级指标和耗粮、耗水等10个二级指标,建立了一套较为简单可行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了基于AHP法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案例分析。实证研究表明,该模型评价结果能较为客观的反映啤酒生产的环境绩效表现。该模型简洁易行,为企业进行绩效考核和清洁生产定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忽略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密不可分关系,使我国的经济在环境危机的状态下运行,中国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 ,根据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工程的特点 ,提出了一个综合反映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体系 ,它从一系列指标的客观实测值或估算值与该指标在生态环境中的主观环境质量评价等级两者间建立评价体系 ,并根据拟建水库的生态环境效应判别并运用特尔菲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循环经济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并对比了基于这些理论发展起来的评价方法。鉴于DEA(数据包络分析)在循环经济绩效评价中的显著优点,建立了一个基于DEA评价方法的以效率为评价目标的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由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系统的投入和产出组成,从经济、资源和环境3个方面对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指标的选择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3R"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石建屏  李新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7):1777-1784
为了定量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对流域水环境的综合影响,建立了湖泊水环境承载力多目标优化模型.同时,选取人口、灌溉面积、国民生产总值(GDP)、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作为水资源和水质量承载力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对湖区水环境承载力的权重,并运用指标体系评价法分别计算了2003—2010年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流域内人口承载度超标,经济承载压力显著增长,富营养化指标——TP、TN呈高负荷波动状态.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为负承载,水质量承载力影响程度更大.研究结果可为滇池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连城市环境系统的考察,设立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优选理论建立模糊评价模型,对大连城市环境进行了定量研究,并结合经济和城市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环境质量总体上是在逐年提高的,但从2002年以来发展较为平缓。经济和城市化情况有较大发展,但仍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