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该研究选取阿莫西林、头孢哌酮、氨曲南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大型溞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和慢性毒性实验,结合大型溞的各项生命指标探讨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阿莫西林、头孢哌酮、氨曲南对大型溞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29.30、141.11、29.30 mg/L。与对照组相比,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大型溞首次产溞时间、首次怀卵时间都呈一定的延后趋势,其每代产溞数、产溞代数、存活时间、产溞总数都有减少的趋势。相比于其他2种抗生素,氨曲南对大型溞各项生命指标的影响程度最大。3种抗生素对大型溞的毒性为氨曲南>阿莫西林>头孢哌酮。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以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水体中9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克洛、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噻肟、头孢唑啉、青霉素G、头孢噻呋、青霉素Ⅴ)的检测方法。以Bond Elut Plexa PAX萃取小柱富集浓缩水样。对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的上样p H、洗脱液进行了优化,以获得最高回收率。采用0.1%甲酸(V/V)-1 g/L甲酸铵水溶液和乙腈作为液相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HP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最终确定的实验条件为:上样p H为6,以4 m L 5%甲酸-甲醇(V/V)溶液进行分批洗脱。方法对9种抗生素的检出限为0.12~1.49 ng/L,加标回收率61.42%~108.08%,相对标准偏差为(n=3)2.39%~8.29%。并对大连近岸水体8个采样点水样进行了初步检测,每个采样点都有目标抗生素检出,总质量浓度在28.77~2 549 ng/L之间。除青霉素V类外各抗生素均有检出,青霉素G的检出次数与检出总质量浓度最高。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高效、灵敏、可靠,可用于水体中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广泛,近些年来在各类水体中频繁检出,其在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的毒性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4种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目标污染物,采用臭氧氧化和急性毒性试验等研究其在臭氧氧化过程中急性生物毒性变化规律,采用毒性预测软件T.E.S.T.评估了4种抗生素及其氧化降解中间产物的生态毒性,并分析了中间产物(TP)结构与生物毒性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结果表明,青霉素钠(PG)和头孢曲松钠(CS)在臭氧氧化过程中急性毒性升高,阿莫西林(AMX)和头孢氨苄(CLX)毒性变化未呈明显规律性;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臭氧氧化PG和CS反应速率加快且生成更多高毒性中间产物,导致反应体系毒性增强.毒性评估结果表明,4种抗生素被认定为大鼠LD50的“有毒”、非发育性毒物和致突变阴性,多数产物被认定为大鼠LD50的“非常有毒”、发育毒物和致突变阳性.综合急性毒性试验和T.E.S.T.预测结果表明,反应终点毒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母体污染物分解但生成的高毒性中间产物并未被矿化,需通过加大臭氧剂量或延长反应时间以降低体系毒性.  相似文献   

4.
农药残留分析样品前处理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新鲜水果和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在法定的最大残留允许限量以下,达到安全农产品的要求,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至关重要,作者所用方法是在乙腈作为提取溶剂的多残留检测方法上发展起来的.该技术采用固相萃取代替传统的液一液萃取;用氮吹仪代替旋转蒸发仪,大大简化了样品前处理步骤,节约了时间,且回收率达到了农残检测技术要求.该方法能对有机磷,有机氯(包括拟除虫菊酯)和N-甲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分析准确定性、定量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广谱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畜牧业、水产业等领域,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超量使用以及处理不当导致其被排放到水、土壤等环境中并在环境中残留、扩散,对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其在环境中的去除尤为重要。介绍了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来源及其在环境中的行为,概述了这类抗生素在环境介质中污染处理技术。目前已经工程化应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处理后出水虽可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但很少对四环素类以及其他种类抗生素的去除进行专门的设计,造成处理后的出水中仍有抗生素残留,带来水环境污染的风险;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去除目前大多停留在实验室水平,可直接工程化应用的修复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去除与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杆菌T413和NK5449分别作为供体菌和受体菌进行接合试验,研究氯消毒处理供体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性基因接合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体菌质粒上的blaCTX-MblaTEM基因可接合转移至受体菌,接合转移频率为6.57×10-2.当氯消毒接触时间为30min,有效氯浓度在0.25~1.5mg/L时,接合转移频率未出现数量级的降低,而有效氯浓度为2mg/L时,接合转移频率则骤降至2.02×10-5.在CT值为60(mg·min)/L的各种组合中,4mg/L×15min对接合转移的抑制效果最佳.氯消毒后的供体菌数量与接合转移频率呈正相关.经高剂量氯消毒后的供体菌具有较高的再生长率,但接合转移频率却很低.高剂量氯消毒会损伤供体菌菌体结构和功能,使胞外分泌物减少,阻碍质粒传递.  相似文献   

7.
分散固相萃取法对果蔬中农药残留前处理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散固相萃取法为前处理技术,乙腈为提取溶剂,建立了气相色谱-硫磷检测器(GC-FPD)分析苹果中10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可获得较高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分散固相萃取法较传统前处理方法更加简便,快速,是一种更有效的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全氟化合物测定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氟化合物(poly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人工合成的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广泛的生态毒理效应,其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在各种被污染的介质中,PFCs的含量往往很低,基体复杂多样,快速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成为PFCs测定的关键。文章对近10年来PFCs测定的各种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技术,包括离子对萃取、碱消化、液-液/固萃取、填充吸附剂微萃取(MEPS)和高效移液萃取(DPX)等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由于有毒有机物在环境中含量极低,且受到共存基质的干扰,前处理成为整个有毒有机物分析工作的重要一环。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常用的前处理技术(如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顶空法、吹扫捕集、索氏提取、超声提取、加压溶剂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并对一些方法进行了归纳对比。在此基础上,对环境中有毒有机物前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杨晓芳  杨涛  王莹  李烨 《环境工程》2014,32(2):123-127
四环素类抗生素以其价格低廉、广谱抗菌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由于难以在环境中降解,其引起的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介绍了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来源、污染现状及危害,重点阐述其在环境中残留、迁移转化等环境行为以及预处理和分析检测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17β-雌二醇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雌激素,其对人体和动物的危害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介绍了近几年关于17β-雌二醇的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生物降解和光降解两大类.  相似文献   

12.
17β-雌二醇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雌激素,其对人体和动物的危害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介绍了近几年关于17β-雌二醇的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生物降解和光降解两大类。  相似文献   

13.
海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分析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海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前处理技术的进展情况,主要侧重于富集技术的发展.介绍了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和膜萃取(包括半透膜被动采样)等技术的进展,各种萃取涂层以及涂层制备技术的发展状况,最后介绍了现有的大体积海水前处理装置和集束式改性纤维快速富集大体积海水装置的研发情况.  相似文献   

14.

烷基酚化合物作为一类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在水环境中长期稳定存在,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通过调研近年来国内外环境水体中烷基酚污染状况,针对其前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环境水体中烷基酚分析检测过程中常用的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等前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影响因素及应用范围等。经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得出以下结论:1)烷基酚在国内外各类水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浓度范围一般为未检出(ND)~几千ng/L,易吸附在水中悬浮物或胶体颗粒上,亟须建立可靠、高效、快速的前处理技术,为其在水体中的准确定性和定量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2)与固相微萃取和搅拌棒吸附萃取相比,液液萃取技术和固相萃取技术在回收率、精密度和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已被多个国家应用于水质烷基酚的标准分析方法中。未来应加强填料萃取容量和选择性、涂层耐用性、多种萃取技术联用等方面研究,以建立快速高效、微型化、无溶剂或少溶剂化、对环境友好、自动化的前处理技术;加强烷基酚化合物的管理,建议将其纳入水质质量标准、排放标准等。

  相似文献   

15.
环境水样前处理对监测结果准确度的影响不容忽视,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度的一个重要环节,样品前处理技术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保证监测结果真正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十三五规划大力推动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使得城市污水厂建设数量大幅增加,大量污泥需待处理.而污泥含水量高,占地面积大,在国家推动建设无废城市的进程中,污泥资源化减量化研究受到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从污泥特性出发,列举了机械法、水热法、化学法等当前常用的前处理技术,总结其有效性和不足,并对比环境效益和实际应用,为污...  相似文献   

17.
佟娟  王元月  魏源送 《环境科学》2014,35(10):3814-3820
城市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耐药菌,具有向环境传播耐药菌与抗性基因的潜在危险,但目前缺乏对城市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耐药菌的研究.为此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卵形消化池污泥进行了为期1 a的调查研究,考察了中温厌氧消化过程中四环素类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厌氧耐药菌的污染特征与去除效果,并分析了耐药菌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厌氧进泥中四环素类耐药菌浓度与耐药率均低于β-内酰胺类.中温厌氧消化过程可以去除1.48~1.64 log单位的耐药菌(P<0.05),但经过厌氧消化后氨苄西林与头孢噻吩耐药率有显著增长(分别增加了12.0%与14.3%,P<0.05).厌氧进泥中耐药菌分布有明显的季节特征,除金霉素耐药菌外,其它耐药菌的浓度均为寒冷季显著高于温暖季(P<0.05).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土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吸附实验、Scatchard分析方法及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随后以该聚合物为核心材料,建立且优化出一种水溶液中微量土霉素测定的现场批量前处理方法,通过加标回收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进行了实际样品的现场前处理与测定。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和特异选择性,表观最大吸附量为21.47 mg/g,印迹聚合物对土霉素的结合量明显大于非印迹聚合物的结合量;在0.50~1000.00μg/L范围内,所建立方法的水样加标回收率为80.78%~93.75%,相对标准偏差为0.26%~6.79%(n=6),方法的检测限为0.01μg/L。所采集的5种实际样品(红湖水、公园水、鱼塘水、牛尿及猪尿)中土霉素的含量分别为未检出、2.18、1.53、31.29和207.23μg/L。  相似文献   

19.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水平转移是细菌耐药性传播的重要方式.为了解城市景观水体中细菌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水平转移状况,利用从西安市5处景观水体分离得到的216株头孢噻肟耐药菌作为备选供体菌,以大肠杆菌NK5449作为受体菌进行接合试验,测定接合转移频率.采用PCR技术分析可发生接合转移的供体菌株质粒上3种β-内酰胺酶类抗性基因(blaCTX-MblaTEMblaSHV)和I型整合子整合酶基因(intI)的分布.同时,采用RT-PCR技术确定这些供体菌株中编码外膜蛋白基因(ompA、ompC、ompF)和接合转移相关基因(trbC、traA、trbBp、traF、trfAp、traJ、korA、korB、trbA)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共筛选出12株可发生接合转移的头孢噻肟耐药菌,分别被鉴定为大肠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和维氏气单胞菌,接合转移频率为3.95×10-8~3.07×10-3.在这12株供体菌株的质粒上,β-内酰胺酶类抗性基因blaCTX-MblaTEMblaSHV的检出率分别为58.33%、58.33%、8.33%,I型整合子的检出率为100%.外膜蛋白基因(ompA、ompC、ompF)、性菌毛编码基因(trbC)和供受体菌接合配对形成调控基因(trbBp)在这些供体菌中mRNA表达活跃.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科学》2015,(5):108-113
1,4-二噁烷被美国环保署(US EPA)认为是一种可能的人类致癌物质,工业废水的排放和人类对于护理品的大量使用,加剧了自然水体的1,4-二噁烷污染。1,4-二噁烷水溶性好,迁移性强,且难以生物降解,需要寻求技术可行、成本节约的处理技术,降低其环境危害。文章对1,4-二噁烷的环境污染问题做了介绍,总结了1,4-二噁烷污染地下水和水源水的处理技术,对监测下的自然削减、相转移分离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技术以及化学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对我国的相关研究做出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